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刀斧 > 第一百三十八章 辽人刺杀定西伯,该当如何?!

“这不是定西伯吗?来上朝啊?”

李现放下手中的包子,冲铺子外打招呼的官员拱拱手:“好久不见,官家一直都说官员要勤勉,这不就来了吗…”

“定西伯,伤好些了吗?”

“伯爷,又吃羊肉包子那…”

李现坐在汤饼摊铺里一边吃喝,一边对着外面不断打着招呼,同时也在纳闷,什么时候这么受欢迎了?

正想着面前突然坐下一位老人,拄着龙头杖,广颡丰颐,严毅不可犯,扬着脑门儿只是斜眼看着眼前这饕餮吃货。

李现刚开始以为是哪个老官员也来吃早饭,不以为然,直到看到那老人手上拄的龙头杖,心中方才大震,龙头杖可不是你年纪大了就能用的,这明显是哪个老王爷方才有这个资格,放眼大宋,除了荆王赵元俨外,怕找不出第二个了。

“王爷…?”李现小心翼翼道,传闻这老家伙脾气不太好。

“哼…就知道吃,本王等你半天了!”

“在下不知啊,在下没见过王爷,今日一见,王爷果真风姿卓绝,老而弥坚…”李现一看果然是他,好话如同泼水一般送了过去。

“聒噪!”

“呃…嘿嘿…王爷说话真是中气十足,当能再活五百年!”

“咚!”龙头杖不知用何物打制,顿地后竟仿佛有金铁之声。

“听说你带着两万人,硬是抗住了西贼二十万大军的围攻?最后还打赢了?”赵元俨实在是不愿听李现巴拉巴拉,打断他后问道。

“是啊…西贼就是这个,不经打!”李现伸出小指,在面前晃了晃。

“嘿嘿,有意思,你们看看,和当年太宗朝的将军们一个德行…”赵元俨被逗得有些乐,看身边聚着一群赵家宗亲,指着李现对人群嚷着。

李现一听这牛逼吹大了,连忙摇手道:“哪有哪有,我一个晚辈后生,哪里敢和开国功臣相比…”

“定西伯也别妄自菲薄,自家人知道自家事,祖上可没打得过辽人…”

“当年那李继迁被打得抱头鼠窜,愣是没被灭了,长江后浪推前浪,定西伯打仗确有两把刷子…”

赵元俨听着四周传来的附和,心下满意,抚着长须道:“你听听,年轻人有一说一,不要学那些文人,一套一套的!”

“王爷教训的是,不知王爷找在下有何指教?”事有反常即为妖,哪有一帮子宗亲专程来拍自己马屁的?

“也没什么,定西伯如今也算是勋贵一员,宗亲勋贵都是一家,本王晚上在府上设宴,一起过来喝酒!”

李现一听,脑海中立刻想起韩琦所言,让自己离宗亲们远点,刚要出声婉拒,赵元俨又是龙头杖一敲,左手往面前一压:

“这事儿就说定了,王府特别好找,本王等你!”

说完起身就走,四周的宗室子弟都是对李现拱手,跟着赵元俨慢慢向宣德门走去。

李现愣在当场,喔次奥,这皇家就是这么请客吃饭的?

承明殿。

“臣,有事启奏!”

袁德海唱声刚落,李现就立马跳了出来,捧着笏板躬身道。

“定西伯今日倒是积极,准奏。”赵祯手一抬,李现就直起身,大声道:

“谢陛下,微臣不才,征战数年略有微功,西北边陲两年方才平定,少不了陛下的赐福、相公们的运筹帷幄…”说着冲上面和右手边的文官集团微微鞠躬,一席话赵祯和文官们都听着异常舒服。

“兵无常形,水无常势,如今圣上英明神武、锐意革新,臣秉承官家教诲,呈新军制之选兵策,以为强军改革之首要,这是臣的劄子,呈于陛下。”李现说完后,从怀中掏出劄子,贴于脑门之上,袁德海匆匆接过,递给了赵祯。

赵祯接过匆匆一览,大概意思李现之前已经和他沟通过了,上劄子只是个形式,看完后想了想,将劄子递给袁德海:

“吕相和三司使也看一看。”

吕夷简接过劄子,细细观看起来,每军人数翻倍?那岂不是冗兵更加严重?哦,兵源来自中下等军;组建骑兵倒也没什么,如今战马多;文官赞画?这是什么?待会要问问;还有裁撤下来的老弱怎么安排?那是晏殊的事儿;官家让我在大殿上看,当是心中趋向同意了吧…

吕夷简心思玲珑,能力和手段俱佳,只不过几息之间就想到了诸多问题,随即将劄子交到了晏殊手中,出班道:

“臣有几点想问定西伯。”

“尽管说,都议清楚了!”赵祯挥挥衣袖,鼓励道。

“何为文官赞画?”

“即赞画制,武将领军需按照赞画所定之策行事…”李现拱手道。

“可我大宋出兵一直都是文官挂帅啊?”吕夷简有些听不懂,有区别吗?

“吕相,文官赞画当为军中常制,与文官挂帅略有不同!”李现转朝赵祯:“陛下,臣请议日后出征应当为武将挂帅,但军中常设文官赞画,征战方略俱为赞画议定,去阵图、去文官临阵挂帅!”

此话一出,承明殿内立刻响起了嗡嗡之声,赵祯也是愕然,这从没听李现说起过啊。

李现接着道:“陛下,不是所有的文官都习兵法,而如今的武将,恕臣直言,大字不识的文盲却是不少!”

赵祯问:“可你之前提议重开武学,不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吗?”

“为了避免前唐之祸,军事不得付与武将一人,从而有了我朝‘以文制武’的国策,不论此策是否合理,但大部分文官不知兵事却是常态,武学不应只培养武将,赞画也应该有所侧重,不仅如此,臣请皇家在军中设置监军,监督文武,以备不测!”

这话说得让在场的文官们都没法子反驳,哪有武人千方百计提防武人的,不仅如此,还为大宋的士子们开了一条出仕的路径,而且简在帝心,请皇帝派监军,官家也会支持!

但依然有人不服,吕夷简又道:“那以后征战之功尽归武将,恐有军阀做大之嫌!”

文臣中不断传来附和声,打压武人是所有文官的首要任务,李现忙道:“当然不是,敢问吕相,何为征战之功?”

“自然是平定一方!”

“那恕本伯直言,若只是军事胜利,就能平定一方了吗?”

吕夷简一时语噻,这还真不一定,打下来守不住的例子多了,李现又道:“陛下,文官本就不应该直接领导武事,武将只管征战,但征战必须要有目的,若只是为了揍你一顿出气,这种仗臣是万万不建议打的!

或是拓疆,或是掳掠,只要开战,我朝必定要有好处,而这好处即为战略,而这战略就应当是文官们的任务,而为了达到目的的战争,只不过是最直接的手段罢了!”

“朕能明白,朕定下要什么,朝堂制定方略,或用武事、或用文事,览全局,武将只管征战,定西伯此言大善,诸文官总卿不用过于紧张。”

“陛下英明!”李现深深躬身行礼。

赵祯越想越觉得妙,皇帝为武学山长,无论今后赞画还是武将都将是自己的学生,而监军又有现成的太监可以派,军队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此,不出数年,皇权将会更加稳固。

吕夷简又道:“祖宗法,将领多四处调派,若久在军中,恐成羽翼。”

李现反驳道:“武将领军最高者只能为军都指挥使,汴京周围数十万禁军,若只有五千人作乱,旦夕可定!”

“经年累月,岂不是厢都指挥使成堆?”

“武将为国征战,为何不能赐予厚赏,退出军职?”

吕夷简一惊,李现原来意指此处:“兵役制?”

“对!若是当兵之人服役有期,朝廷为何要担心武人兴兵作乱?”

所有的一切,都指向兵役制,只要施行兵役制,那么一切难题都将迎刃而解,这就是李现改革军制的最终目的。

赵祯开口道:“兵役制政事堂正在议,不过这法子倒是不错,吕相你们得加快一些。”

吕夷简还没有从震惊中平复,李现看着年轻,做事套路却深,一不小心就会着道,兵役制本来政事堂就不是很上心,如今却惹得官家时时提醒,再没结果可就交代不过去了。

“微臣回去必定督促,加快审议进度。”

“嗯,传朕旨意,上四军除殿前司奉殿各班直外,其余各军按照延兴军的标准来整军,将不能征战的中下等军都裁掉,具体事宜就交由韩相处理吧!”

整个早朝韩琦都一言不发,此时得了差事赶紧出班领旨,又问道:

“陛下,裁撤的老弱做何处理?”

“都先转为厢军!”

晏殊一听,连忙跳出来叫道:“陛下,厢军不能再加人了,养兵费用太高了啊…”

“三司使不用惊慌,即日起,选派厢军屯田于西北,五年后,赐下军田转为民户…”

李现听得心头一喜,这官家好手段,根本不想等政事堂慢腾腾地审议了,兵役制率先在厢军中施行,赶忙跪下高呼:“陛下英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日上朝很少发话的赵元俨此时却跟着李现对着赵祯作揖,也是高呼万岁,于是宗亲勋贵集团俱是跪拜,在他们的带动下,大殿中陆陆续续的大臣们都跪下了,吕夷简纵使心中不愿,也只得在众人簇拥下,勉强跪拜同意。

今日早朝来得值啊,哈哈哈,以后得多来。李现还在心中暗爽,赵祯又发话了:。

“众卿平身,朕也有个事儿想问问众卿家的意见…”待众人起身后,赵祯锐利的眼神环顾一圈,突然喝道:

“辽人刺杀定西伯,该当如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