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刀斧 > 第两百八十九章 太子太傅

刀斧 第两百八十九章 太子太傅

作者:华太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8 18:58:51 来源:笔趣阁

中秋,拱辰殿。

“……此役历经大小七战,破敌三十万,阵斩敌酋完颜乌古乃,阵斩敌酋亲属十七人,斩首十七万,俘敌十万,抄银四十七万余两,铜钱四百五十余万贯,其余财物无算;

高丽国投降,赔款白银三百万两,割让耽罗岛,国主王徵上奏称臣!

自此,辽东大战已达所有预期,天佑大宋,天佑吾皇,臣大宋燕王、征北将军李现率全体北征将士拜贺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诵读者正是赵祯的贴身内侍任守忠,政事堂、三司、枢密院主官都在殿内,辽东战报一到,赵祯就急不可耐地把重臣们一股脑儿都叫了过来。

心情舒畅的皇帝,还给大臣们赐座赐茶,自己也边听边品着香茗,战报念完后,韩琦第一个站出来,率殿内群臣拜贺赵祯,立此旷古绝伦之功。

韩琦起身道:“此役皆赖圣上筹谋于庙堂,将士决死于沙场,臣请将战报发往各道府路,告捷太庙!”

赵祯笑道:“韩相所言甚合朕意。”

晏殊:“出征耗费千万贯,战后缴获折合四千万贯,兑付债券之后尚有千万余贯结余,臣为陛下贺!”

赵祯哈哈笑道:“今年难得过个富裕年,计相这几年辛苦了,再接再厉。”

富弼道:“陛下,当制国书,晓瑜周边各国,以张我大宋国威!”

赵祯变笑边搓手:“那是自然,着中书省尽快起草国书!”

杜衍:“陛下,兵凶战危,不知燕王可曾统计王师伤亡?”

赵祯一愣,看向任守忠,后者抽出一份公文,微微点头。

晏殊:“阵亡伤残将士的抚恤,战前早已做好预算,今日大喜就不用提这些了,杜知院只管将名单报上来便是。”

赵祯闻言眉头皱了皱,还没等杜衍开口,倒先出声道:“计相,还是听听吧,这些将士可是为大宋、为朕尽的忠勇!”

说完瞄了眼任守忠,带着唱声的嗓音又回荡在垂拱殿中。

神卫飞鹰军,死守白岩城南门,敌纵火焚城,伤亡近半,趁敌大意,残兵暴起全军高呼“吾皇万岁”,与敌同归于尽,军都指挥使朱荣阵亡,全军将士仅第二营副指挥使被碎石掩埋,战后得以幸存,阵亡五千两百三十一人;

步军司广武军,死守白岩城,军都指挥使雷傲阵亡,全军阵亡军士三千七百六十二人,阵亡军官六十四人;

神卫锐阵军,死守白岩城,军都指挥使郭信重伤,全军阵亡军士两千三百六十二人,阵亡军官四十六人;

皇家轻炮第三军,死守白岩城,军都指挥使郭仕阵亡,炮手伤亡近六成,火炮全毁,后协助守城,阵亡军士一千一百三十一人,阵亡军官四十五人;

龙卫羽骑军,面对女真重骑冲阵死战不退,全军阵亡三千零二十四人,军都指挥使习赟重伤;

河北路八万边军随军出战,阵亡五千两百五十六人;

殿前司天武第一军,阵亡一千三百二十四人;

殿前司天武第二军,阵亡四百三十三人;

神卫延兴军,阵亡三百九十三人;

……

辽东一战,全军阵亡重伤三万四千四百五十六人;

真灵永存,忠魂不灭,呜呼哀哉,臣泣血涕零,具表启奏!

任守忠的唱奏声中,一个个冷冰冰的数字仿佛在赵祯心头活过来一样,胸中的热血渐渐冷却,生命的流逝让这个在历史上以仁治国的君王沉默的说不出话来。

特别是几个军都指挥使阵亡的消息,更是让年轻的君王感到痛心惋惜,飞鹰军覆灭的最后,响彻战场的万岁声,如同近在耳畔。

拱辰殿里面陷入了沉寂,良久,赵祯方才缓过来,问道:“燕王大军何时班师?”

韩琦连忙答道:“回陛下,大军目前驻扎大定府,正在监督辽皇西迁,安排官员赴任,规划各城守备,预计月底,大军班师回京。”

赵祯又道:“燕王劳苦功高,一战平定北地,当重赏。”

群臣此刻出奇的一致,抬头望向赵祯,连韩琦也不例外。

赏?

他都是亲王了,还怎么赏?

陛下啊,这家伙功高震主了啊…

韩琦担心晏殊会说出什么无法挽回的话来,率先奏道:“陛下,自康定元年起,燕王南征北战,东征西讨,无暇顾及家室,臣请陛下体恤,暂去其军职、公职,准许其携家人在外游历一年。”

好歹是我义子,我帮他做个主,去了权势,放他出京蹦跶蹦跶算了。

赵祯自信笑道:“朕无意做那兔死狗烹的君王,韩相你想多了…”

这…

韩琦默然退下。

晏殊心头冷笑,起身奏道:“陛下,臣听坊间传闻,大胜之日,军中山呼‘燕王千岁’…”

混蛋!

韩琦在一旁气得胡子直抖,却又无可奈何,这是发生在众目睽睽之下,各军监军多有奏报,官家不可能不知道。

赵祯:“此战关乎大宋国运,将士们浴血奋战以定乾坤,送上统帅‘千岁’,矣未尝不可,殊不知飞鹰军赴死之时,高呼‘吾皇万岁’之举?计相你也想多了…”

呃…

这下群臣都有些懵,妥协也不是,整治也不可,那就只能加官了…

官家您肚量也真是大啊,果真大肚能容容天地所不容,这要是放到您祖上,不把李现扔到哪个犄角旮旯里整死不算完!

纵观历史上宋仁宗的一生,这是个有抱负的君王。

对西夏开战、支持韩范新政、对辽国拒不妥协、对狄青的垂青,无论哪一样,出发点都与太宗、真宗有本质区别。

或者说,无论太祖、太宗,哪怕是对外懦弱的真宗也好,谁不曾是个仗剑天涯的少年?

只是在这些关乎国运的大战中,被现实狠狠摁在地上摩擦。

摩擦之后,只能收起满腔的热血,套上面具,依仗文官的支持,维持可怜的皇权。

若是日后神宗五路伐夏成功,这个足以扭转国势的君王也不会郁郁而终,英年早逝。

文官们一次又一次将君王的妥协,当成了理所当然的祖制,武人一次又一次拙劣的表现,磨平了君王的豪情与理想。

可今天,他们算错了局势。

赵祯想了想,朗声道:“燕王李现,文武双绝,忠贞为国,日月可鉴,门下拟旨,封太子太傅,不得违旨!”

什么?

群臣愕然,官家,您还没立太子呢?!

“陛下三思!”晏殊跳出来急道:“祖制,非赵姓不得封亲王,非大儒不得封太子太傅,陛下,万万不可!”

晏殊急了,本来李现封燕王就已经惹了一帮礼学教士们的逆鳞,如今封一个武人做太子太傅,这是铁了心让下一任君王走上穷兵黩武的路啊!

这事儿别说保守派坚决反对,哪怕韩琦那帮新政派估计也没法善了。

更别说了,官家您不是还没立太子不是,您别忘了,您如今膝下没儿子!

“祖制?呵呵…朕今日之功仰仗的是新政,仰仗的是高呼万岁,百战百胜的军队,大宋,受欺凌的日子难道还少了?那时候的祖制,有多少是先祖真心所为?!”

赵祯罕见地发怒,不趁着现在被推上顶峰的皇权做些事情说些话,等到以后,可就举步维艰了。

韩琦无语,他内心有些认可晏殊,可李现又是义子,此时的沉默与反对无疑。

富弼和杜衍也低着头不说话,大佬不开口,自己说的话又能有什么分量呢?

赵祯又道:“燕王早已就‘千岁’之事发来劄子,他自请去王爵,此生再不担任任何军职,这份气量你们何人能有?

太祖当年去权贵兵权,还不是因为禁军精锐尽丧高梁河?!”

韩琦此时心念流转,李现与官家早已通过气,两人必定就将来达成了一致,王爵未削,那就是现儿战后将会放弃军权!

哦…你这还不是和太祖一个模样?

唉,看破不说破,不过有件事情不得不问清楚。

韩琦:“陛下圣明,臣今后定会好生教导燕王,只是臣有一事不明,陛下您何时立太子?”

鄂王赵曦庆历三年薨,如今宫中只有汝南郡王的儿子赵宗实当皇子养着,你这是要立他为皇储?

跪在地上的晏殊惊愕地抬头,韩琦竟然不反对?老匹夫…不过立储这事儿老夫也很感兴趣,官家您到底怎么想的?

赵祯微微一笑,接着一个喜讯传来:“皇后已有两月身孕,朕还年轻,还担心没个儿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