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刀斧 > 第两百九十九章 狼烟又起

刀斧 第两百九十九章 狼烟又起

作者:华太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8 18:58:51 来源:笔趣阁

司马光双眼里的怒火已经快要溢出来了,他第一次发现想要做件事情太特么的难了,入仕之后从谏官做起,那时候做官是多轻松的一件事儿啊,看谁不顺眼就一道劄子骂死他。

动动嘴皮子什么的,对于文人来说太简单,一年只要弹劾两次就是称职,看着那些推行新政的官员们每日里忙忙碌碌,当时的自己都不知道这些家伙天天在忙些什么?!

如今轮到自己了,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谁能想到自己也有一天如同酷吏一般,为了心中的道,不惜与郡王翻脸呢?

这可是北海郡王,荆王的直系子孙,而荆王可是赵祯上位的皇室功臣!

这家伙,这么久连眼镜也不眨?!

司马光只觉得眼眶在颤抖,仿佛有人拿着毛巾给自己裸眼按摩,太酸涨了…

可对面的赵允弼也是瞪大了眼睛丝毫不让,两人如同熬鹰一般,怒目相视,谁要是先眨了眼睛就是输了!

至于动手?

司马光思量再三,以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来看,最好等王府的人先动手再反击比较靠谱。

热血不代表没脑子,但赵允弼也不傻,王府里的下人看起来气势汹汹,可就是和工部的金吾卫对峙着,也不愿先动手。

这让围观的百姓非常不爽,大冷天的走这么远路可不是看你们两边干瞪眼的,人群中不时响起各种嬉笑怒骂,古往今来的人都一个样,不嫌事儿大!

“郡王,还不快快散去家奴,徒惹汴京百姓嬉笑皇室!”

“老匹夫,你今天带人闯我的王府,我今天就站在这人,退一步我就不姓赵!”

就在此时,人群外围一阵骚乱,一声尖利的嗓音在喧嚣声中显得格外刺耳。

“住手!”

任守忠费劲地钻了进来,一看这阵势后怕不已,幸亏没打起来,真要打起来官家的脸就丢大咯!

两手左右开弓,一路分开对峙的金吾卫和王府家奴,径直走到司马光和赵允弼身边,看两人依然如同斗鸡一般针锋相对,无奈道:

“司马侍郎,官家口谕,还不跪下!”

司马光一听,连忙面朝任守忠跪下,宣旨的内侍如同圣上亲至,这礼数可决不能有丝毫差池。

“工部侍郎司马光,携金吾卫夜闯北海郡王府,着回工部衙门仗责二十!”

司马光一愣,就这?

他连掉脑袋的结果都想过了,谁曾想就打二十下屁股,还是回自己衙门自己打,这跟没处罚有什么区别?

官家还是向着我的啊,以后就以此为标准,带人闯王府,没动手的话结果就是自己打自己二十下,臣了了!

一旁的赵允弼更是震惊,就这?!

这家伙晚上带这么多人围攻我的王府,最后就自己回家打几下就完了?!

我去,还有没有皇家尊严了啊?

任守忠转过头来看看向赵允弼,拱拱手道:“老奴参见北海郡王~”

赵允弼指着司马光,委屈道:“任都知,本王不会是听错了吧,就这?”

任守忠点点头道:“官家口谕,老奴记得一字不落,哦,对了,官家说,旧城拆迁,皇家当作表率,万不可给天下徒留笑柄~郡王告辞,老奴这就回宫伺候官家去了。”

说完,任守忠摔着手中的拂尘,在几个小太监的簇拥下,向皇城悠然而去,司马光起身后看看赵允弼,只见北海郡王挥退家奴,任凭工部吏员上前,在王府围墙上画上了一个大大的“拆”字。

司马光递来契约,赵允弼唤来管家与自己的房契核对后,木然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司马光接过契约,朝他拱了拱手,赵允弼恍若未见,早已转身进了王府,整个过程中,两人一句话都没有再说过。

司马光转过身,一众工部官吏和随性的金吾卫都是发自肺腑地向他行李,看向他的眼神中添了不少狂热,虽说很难,不过此时的司马光的身躯里仿佛充满了力量,官家的支持让他始料未及,而北海郡王的妥协更是让自己充满了成就感。

这以后,汴京城中谁还敢在此事上与工部纠结分毫?

你的面子难道比赵允弼还大?!

“回衙门!”

一声轻喝,却在司马光的胸中激荡成了千军万马,获得官家的青睐很简单,勾心斗角什么的都是下乘,要多学学那李现,凡事干就完了!

在司马光的强硬推动下,汴京的旧城量房早在三月二十之前已经全部完成,现在倒成了司马光天天给城外的李现递信,不断询问勘测进度,是否需要工部官吏支援等等,让等着看笑话的李现好一阵郁闷。

毕竟是大儒,脑子没坏掉!

李现只能如此在内心编排,测绘地形可是赞画部的重中之重,难得有如此系统的培训机会,整个枢密院的赞画们在春寒料峭的汴京城外足足忙活了一个多月,终于赶在三月底前完成了任务。

看着大厅内精致的沙盘,李现犹如看到了一个美人一般爱不释手,转眼又想到自己即将毁掉这件巧夺天工的作品,心中又肉痛不已。

整个工程预计耗费五万万贯,预计历时十年,首批财务预算高达七千万贯,这里面包含旧城拆迁的安置款,新城住宅区的开工费用,水泥也在军械司的加班加点之下储存了数百万吨。

整个工程招募民工十六万人,共计催生了三万多家工坊,整个中原地区的流民被一扫而空,进而导致中原地区的地主们不得不降低地租,以期能够留住足够多的佃农。

各种工坊依然如雨后春岁一般冒了出来,水泥、木材、金属加工、粮食加工,涉及各行各业。

民工们吃睡在工地,御寒是个大问题,从辽国传进大宋的棉花也得到了大面积的耕种,这种纺织材料一经出世便立刻占据了纺织品的主力位置,最先得到应用的就是棉被,随即就被广泛用于服装。

从庆历七年开始,大宋迎来了华夏历史上最壮观的婴儿潮,不仅仅是汴京,随后开始的全国各大城市的扩建和翻新都催生出了巨大的劳动力需求,朝廷下令,四岁以下的婴儿可凭户帖每月从官府领取粮米一石。

礼部新增教化司,每个十四岁以下的孩童,从六岁开始必须进入公学,除了传统的诗书礼乐之外,还必须学习算经各科。

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在这年终被喻为“大宋闲王”的李现,如今他摇身一变,从大宋的战神变成了一名杰出的工匠,各式各样的的材料和图纸,源源不断地抛向社会引领者社会的变革。

庆历八年,新城城市结构的建设完成,道路全部与内城贯通,北海郡王被赵祯以宗室及天下表率的要求,成为了第一个迁居新城的汴京人。

同年,贯穿帝国南北和东西的国道修筑又一次拉开了序幕,按照朝廷的十年规划,共计建成四横四纵的水泥道,从帝国最南端遥远的崖州踏上国道,最多只需要五个月就能抵达帝国的最北端——北海!

而在没有国道的情况下,这条数万里的旅程,以往至少需要一年有余接近两年的时间才能走完。

汴京即将成为当今世界上举世无双的明珠,前无古人的壮观城池,就算放在后世,妥妥一个地级市也绰绰有余。

随着轻工业的发展,困扰封建王朝的土地兼并的风险被大大削弱了,如今的大宋百姓除了从军从政务农外,还多了一份体面的选择,去城里的工坊做工,衣食无忧再也不是奢望和梦想。

皇佑元年四月,禁军退役都头陈长海,在临潢府附近分给自己的五百亩草场中发现了一座巨大的金矿!

唯恐怀璧有罪的陈长海想要将金矿献给朝廷,东北路转运使王安石迅速上奏,几乎是在李现一人的坚持下,赵祯终于决定尊重属于每个人的财产,金矿由陈长海所有,任何人不得侵犯!

同时对于私人财产的定义和保护进行了大宋律法的修改,这项工作由已经升官的司马光主持。

经历工部锤炼后的司马光对党争已经提不起什么兴趣,或者说,他已经自我否定了传统的党派争斗的方法,他自创的一套从政学术体系,并且渐渐开始成形。

皇佑二年,东起奴儿干城,西至兴庆府的大宋首条国道竣工,这条国道全部采用水泥铺设,火药技术普遍应用于山体的开挖,一条条隧道沟通起大山内外,沿途搭建桥梁一千七百四十余座,从奴儿干城出发,只需要一个月就可以直达帝国北方的最西端——兴庆府。

若是从幽州城出发,这个时间只需要短短七天!

就是这条干道的竣工,让帝国潜在的敌人再也无法忍受咄咄逼人的大宋,皇佑三年初,统合了蒙古人的西夏余孽——野利家族,在杭爱山会战中败于西辽,随后蒙古人南下进入高昌回鹘的疆域。

两方都是苦苦面对大宋的威亚而无可奈何,却在高昌城里收获了对方的友谊,高昌回鹘夹在东喀喇汗王朝和大宋之间,敢怒不敢言,一下子得了几十万蒙古骑兵,顿时觉得自己的底气大了起来。

原本,高昌回鹘阿萨兰王既不敢怼大宋,也不敢招惹西边的大哥,实力膨胀之后却动起了歪心思。

来往河西走廊商队的财富,大宋的繁华、财富和美女,无论哪样都如同毒药一般,日日舔舐着越来越难以抑制的野心,六月,阿萨兰王向东喀喇汗王朝正式派遣使臣,商讨南下中原掳掠财富,双方一拍即合。

东喀喇汗——黑汗国,原本还想着一举拿下高昌,行那假途灭虢之事,不过一见高昌城外密密麻麻买的蒙古包后逐渐打消了想法,于是两国缔结合约,征集粮草,二十万黑汗铁骑进入高昌城周围,数不尽的牛羊和粮草,也日夜向城池中不断汇集。

八月,战火重燃,利欲熏心的回鹘人,在蒙古人的怂恿下,集结起了六十万大军,倾尽全力向大宋发动突袭!

皇佑三年八月二十一日,飞驰的快马冲进了汴京,气喘吁吁的信使带来了令整个大宋心惊不已的消息。

宣化府和西宁州全境陷落,河西走廊彻底被掐断,西凉府危在旦夕,兴庆府、卓罗和南军司已经全线接敌,西辽与大宋接壤的黑水镇燕军司陷落,黑山威福军司激战之中。

刚刚占领没多久的蒙古草原,得而复失,喀喇汗的铁骑已经踏进了乌古敌烈统军司。

转眼间,西北狼烟又起,一片风雨飘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