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刀斧 > 第一百六十六章 朕要修缮皇宫

刀斧 第一百六十六章 朕要修缮皇宫

作者:华太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29:39 来源:笔趣阁

承明殿的地面上,残留着一片片黑红色的血迹,几个内侍正卖力地擦拭,空气中还弥漫着一丝丝血腥味,提醒着殿中的百官,刚刚发生的惨案。

李现被架出了皇宫,被阻止在宣德门外,而司马光则被拖回了家,赵祯看似被李现气得够呛,却奇妙的没有派出太医以示对司马光的关切,这举动让人颇觉得有些玩味。

赵元俨拄着龙头杖出班道:“官家,司马光浮躁,本王看过前些月政事堂颁下的新科举法,新进的士子都需要在基层州县任职后,依考成法择优提拔,这司马光却是没有依此例,纵观朝堂之上,这样的年轻人还很多啊…”

说完就退回了宗亲班列中,不少人都点头认可,断了军士们的退役,那就是断了君子营的退役,反正宗室勋贵已经隐隐约约站在了新政那一边,再远的亲戚也是亲戚,更何况,打狗还得看主人,你司马光一棒子连赵家的狗都要打,完全是在自己作死。

“陛下,臣请查京官中骤得八品以上高位者,若无州县从政经验,全部分到给地州县磨炼,以观后效!”韩琦不失时机地蹦出来,赵元俨乃宗亲之首,有他顶在前面,这白捡的好处,不要白不要。

范仲淹和富弼都深感逃过一劫,此时形势逆转,官家的意思再明显不过,还有宗亲勋贵撑腰,再不痛打落水狗,小心日后遭报应!

“臣等附议!”两人不约而同出班进言道,一时间朝中支持新政的党羽都是出班附议,反对者绝大部分都集中在三司和台院,还没有从刚刚司马光被揍的震惊中缓过来,这官家袒护定西伯的意思太明显了,当朝殴打大臣,竟然只是被关了禁闭,这要是再出声,李现会不会打上自己的府邸?

赵祯重重一拍龙椅的椅把,重重哼了一声:

“哼!堂堂一个伯爵,当朝殴打谏官,太不像话了,本来朕年他劳苦功高,想赏一处农庄予他,今日看他如此桀骜不驯,这赏赐就免了吧!”

百官纳闷,怎么又扯会定西伯了啊?

韩琦心中微微一笑,很好,二十岁不到的伯爵就已经够引人注目了,如今犯些错,倒是给了官家惩处的借口,好好干你的伯爵吧,李现!

管家闭口不提司马光伤势颇重的事,就是表达对司马光所言和立场的厌恶,口口声声说是惩罚定西伯,可最终还是什么动作都没有,看样子,官家今日的心思很大啊!

赵祯心中强忍着得意,哈哈哈,李现啊李现,打得好,打得棒,还有朕的叔父和辅臣们,越来越知晓真的心意了!

“皇叔和辅臣们所言都很有道理,传朕旨意,京中百官但凡无基层从政经验者,全部派下州县,京官实缺由各地方考成优秀的地方官升任,今后无地方从政经验者,不得为京官!”

大殿中猛然激起轰然大波,什么意思?!!!

辅臣们心中都是一惊,特别是范仲淹和韩琦,心中巨震,官家今天是想拿“冗官”开刀了,他们心中甚至都觉得赵祯是不是和李现商量好了,闹出点事情来,只是司马光倒霉,正好撞上枪口了。

赵祯在殿上又道:“今后形成惯例,科举的官除非分配到三院的监察官,其他的尽量分配行政官;荫补的官员们,都进入御史台三院,监察天下以作朝廷在地方上的喉舌耳目!”

宋代监察机关,沿袭唐制,中央设御史台,下设三院,《宋史·职官志四》说:“其属有三院:一曰台院,侍御史隶焉;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隶焉;三曰察院,监察御史隶焉。”

赵祯意思更加明确,考上的官干活做事儿,荫补的官儿就去监视天下,谁要是有反叛、贪污、玩忽职守等等,统统报上来,御史台汇总后由皇帝亲自下旨惩处!

这里面涉及到两个比较大的群体,一个就是宗亲勋贵的后代,大多官职都是荫补来的,又不干活光领薪水,放下去做官皇帝也不太放心,那做个监工总是可以的吧,人活在世上吃人家的总得出点儿力!

第二个就是那些一天到晚到处买名的所谓的名人雅士,比如说司马光,没人见过他小时候砸没砸缸,和他爹去成都时斩没斩蛇,反正就这么从汴京中传了起来,还弄得跟神童一样,这名声哪儿来的呢?大多是花钱结交其他的雅士,互相传起来的呗!

就这类人,在大宋特别多,一旦考中了进士,文人群体就会集体向吏部施压,如果分配的官职不如意,就不上任,再比如说欧阳修这位哥哥,当官当成了旅游,日日美酒笙歌,正事不做,诗词书画到时留下了一打。

所以动不动就会有人刚考中进士,官职就到了八品以上,还能有实缺,能混上资格上朝,日日面圣,运气稍好一点就简在帝心平步青云了,而这样的官员不识底层困苦,不识繁杂事务,制定的策略只会引发混乱。

而且配合考成法,日后升职全看政绩,无论名声,就跟后世公司考核KPI一样,不得不说,若是历史上范仲淹此策能够撑住二十年,新一代依靠考成法混上朝堂的帝国精英们,定然会将大宋王朝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

如今,年轻的帝王在军事胜利带来的威势下,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自从看了韩琦和范仲淹联合上的劄子后,心中日思夜想,不断琢磨,愈发觉得此策能够解决大宋“冗官”的难题,反正如今大宋军威赫赫,谁敢不从,那就开开先例,让这些舒服了上百年的士大夫们,知道什么叫帝王之怒、人头滚滚!

赵祯看着有些喧哗的承明殿,心中冷笑,又朗声道:“若是有人看不起朝廷派给他的官,那就…哼哼…革去功名,永不录用!”

“哗!”承明殿中彻底成了菜市场,消息一条比一条劲爆,太祖祖训,刑不上士大夫,革去功名这事儿,羞辱程度比砍头还要来的狠。

说来也怪,朝臣们议论纷纷,但是敢站出来反对的,赵祯等了半天,就是没有一个,到底是因为自己的皇权得到了提升呢?还是被定西伯打怕了呢?反正无论什么原因,赵祯都很开心。

任守忠站在赵祯手下,眼神一瞥,发现赵祯在看自己,连忙扯起嗓门喊道:“肃静!”

大殿中瞬时安静下来,赵祯又道:“三司使~~~”

“老臣在!”

“皇宫残破,朕意修缮一下,可有银钱?”

“…有…”晏殊只感觉赵祯身上一股无形的威压笼罩了自己的全身,只好妥协道。这事儿赵祯提过几次,每次都被他以国事为重的借口给推辞了,可不知道为何,今天却是开不了口。

“嗯,那就好,关于官员审查的事儿,就交给政事堂负责,吏部好好配合!”赵祯一甩衣袖,转身离开了承明殿,身后传来任守忠的高唱:“退朝~~~”

“韩相,官家这是何意?”富弼见韩琦和范仲淹趾高气昂地往外走去,跟在身后出了大殿后忍不住问道。

韩琦看看左右,轻声道:“官家的意思很明显,新政施行如箭在弦上,朝中有些人挡在途中,得赶紧清理…”

“哦…我说呢,那定西伯可会有事儿?”富弼又担心道。

“哈哈哈,彦国,你觉得定西伯立下如此大功,官家会舍得他有事儿?”范仲淹一边走一边抚着胡须放声笑道。

“那延兴军退役的事儿呢?”富弼猛然想起,官家还没表态。

韩琦看着前方微微一笑:“让杜衍先做统计,官家又没反对,等那些个拦路的杂碎都清理干净了,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

“乱国贼子!”晏殊身边一个年轻人看着韩琦的方向,狠狠地说道。

“唉…新政挡不住咯…”晏殊脚步不停,摇着头道。

“使臣,我们难道就坐以待毙吗?”

“你们啊…多想想,官家是什么意思?”晏殊语气中带这些无奈。

“官家…官家定是被这些奸臣所蒙蔽,才会如此…”

“胡说!新政若是没有官家的支持,怎么可能会施行?此番局面就是官家一力促成,若是尔等依旧我行我素,可有想过是什么下场?!”

“……”

“都回去吧,老夫累了…”晏殊不再理会身边众人,独自向皇城外走去,三司使掌天下财权,他只想为大宋管好钱袋子,其他的事情,自己又能做什么呢?而且,新政也不是那么荒谬,细细想来,对大宋是有利的啊…

……

宣德门外,李现被赶出来后也不急着回府,守门的又是那军头,正嬉皮笑脸地领着几个殿前司军士和李现扯淡。

“伯爷,您上次说的画册呢?这都几个月了…”

“哎…这不是出征去了吗?去…给本伯拿个小马扎!”李现左看右看没见哪里可以坐,随口吩咐道,任怀亮牵着马百无聊赖地远远躲在御街阴凉下,见李现一时不走,也不急着过来。

“伯爷,您请…”那军头找来一张小马扎,殷勤地递到李现身下,接着道:“伯爷,还是你们出征痛快,又有军功又有赏赐,听说以后退役还有田地分下?”

“哈哈哈…那是当然!怎么,殿前司待得不痛快?”

“嗨,天天守大门儿,淡出鸟了,您说咱们天武军啥时候也能出征?”

“打仗有啥好?动不动缺胳膊少腿儿的,守守皇城不挺好的嘛…”

“咱不是也想着能退役回去,弄上几十亩田,娶个婆姨过过平常人的日子呗,汴京宅子老贵了,多少年了也买不起…”

“快了,改天我给官家说说,下次出征带天武军,其实这皇城守卫,在京各军都有责任!”

“就是!伯爷您说到咱们弟兄们心坎儿去了,咱们跟那些个军官不一样,他们都是宗室勋贵,不愁吃穿,本来也就一辈子守皇城得了,如今不是看到盼头了吗,当兵的不打仗能叫什么当兵的?”

李现心中暗暗乐了,这才多久,各军尚武之风就日渐兴盛,军人闻战而喜,方能百战百胜!!

“刚才有个文官被抬了出去,也不知道为何,一路滴着血,被官家打得?咱大宋从来不打文人的啊…”那军头挠着头问道。

“呵…什么官家打得?老子打的!”李现抬头,明媚春光中洒在脸上,笑得无比灿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