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刀斧 > 第三百四十七章 决战的帷幕

刀斧 第三百四十七章 决战的帷幕

作者:华太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29:39 来源:笔趣阁

皇佑四年秋,东喀喇汗以大宋属国的身份,奉宗主国之令,向盘踞在彰八里城的回鹘残余势力发动进攻。

二十万喀剌汗铁骑从伊宁直扑彰八里城,与回鹘王统帅的十万大军在彰八里西十里处的戈壁上展开决战。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喀剌汗人拥有与宋军一样的火炮,成千上万枚炮弹向回鹘大军的军阵劈头盖脸砸了下去,回鹘大军不战而溃,回鹘王仅率八千近卫军向北遁入大漠,不知去向。

火炮的出现倒是出乎李现的预料,不过实力的代差可不是靠着保密保持的,靠的是自己不断地进步,苦味酸这玩意儿绝不是靠山寨能仿制出来的的,就算是大宋也是得之偶然。

没有整个社会对提高生产力迫切的**,没有成体系的轻工业基础,这种化学物质绝不可能凭空出现!

对于苏莱曼汗来说,一方面他也惧怕宋军恐怖的实力,十五万宋军摆明了说,如果不听从调遣,下一步就是兵围疏勒镇,不过更让他心动的,应该是彰八里城中数不尽的回鹘王的财富吧。

再加上大宋皇子亲自给出了承诺,自己也就半推半就地奉命行事,反正最后的好处却是喀剌汗得了。

所谓的决战其实也就放了一阵火炮,早就被宋军的火炮轰得丧胆的回鹘人根本提不起任何反抗的斗志,大军几乎毫发无伤地冲进了彰八里。

事实果然,海量的黄金和珠宝堆满了回鹘王的行宫,苏莱曼汗喜上眉梢,没什么损失不说,除了给出征的将士们封赏之外,自己还落得几百万金币,买硝石的钱有着落了!

小国无尊严,数百年历史的回鹘就这么在历史上落下帷幕,绝大部分回鹘人都作为喀剌汗的奴隶被带走,城中少量的汉人苏莱曼汗倒不敢侵犯,交河堡在彰八里城破当天就向徐文定投降,等到宋军接收彰八里城后,城中仅剩下两千多汉民。

苏莱曼汗退得彻底,在他看来,如今的喀剌汗并不具备与宋军抗衡的实力,恭敬和顺从既保持了喀剌汗的独立,又给他赢得了喘息之机。

移民、发展、建立行政体系,这些战后重建至少要花去三到五年,而自己就可以趁这个时间,好好打造一支足以匹敌宋军的火炮部队。

这一仗又一次证明装备了刀枪的旧式军队在面对热兵器时的无奈和落后!

而对于大宋来说,占据彰八里城无异于在天山山脉以北占据了一个可攻可守的战略支撑点,大宋和喀剌汗今后必将迎来大战,这个支撑点将会给宋军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天山山脉不再是难以逾越的天堑。

每一方都在这场战争中获得了利益,失败者也只是在历史中留下点滴数笔,在第一场朔风带着雪粒在龟兹城中降落下时,战场彻底平静了下来。

皇佑四年的宋回战争以大宋和喀剌汗人的胜利宣告结束,今年秋试又一次扩大了录取规模,审官院的官吏规模扩大了一倍,但仍然忙得焦头烂额,新开拓的疆土面积辽阔,安西都护府已经连发十来道公文,催促官员尽快到位。

李现和赵祯之间的关系很微妙,一个绝口不提什么时候回京师,也不提是否需要补充兵力,枢密院又一次在年底公布轮戍名单,李现也照单安排;

一个也不提让李现回京的只言片语,只要李现不提增兵,这种平衡看似可以一直维持下去。

两人之间的话题无非这种模样:

李现:龟兹城很冷,都护府买了两千斤炭,这里的炭真好,没什么烟,臣给陛下送了一万斤,就是不知道赶不赶得上汴京的冬天用。

赵祯:朕知道了,汴京也冷,有心啦。

李现:赵宗实很厉害啊,官家教得真好,我看的很清楚,他出使那天,腿没抖。

赵祯:求求你别胡闹了,是你这个太傅教得好,以后这种事情能不能提前跟我打个招呼。

李现:这里遍地都是羊脂玉啊,臣出去打猎给陛下捡了一箩筐。

赵祯:燕王有心啦,宫里头不缺玉。

李现:陛下,回鹘王的妻妾给您送回去啦。

赵祯:以后这种事情发秘旨…

李现:陛下,我儿子在宫里干什么啊?不会死了吧…

赵祯:燕王你说话能不能负点责任,你儿子我养得很好,胖了…

李现:陛下最近有没有什么地方民变?多给西北发配些汉人过来啊。

赵祯:……

李现:陛下臣一个人好辛苦,能不能纳个妾?

赵祯:绝对不可以,你是亲王,代表着朝廷的脸面,忍忍吧…

李现:陛下,今天下雨了…

赵祯:这么巧,汴京也下雨了…

李现:陛下,一个多月没下雨了…

赵祯:啊?汴京一个多月没见天晴啊。

李现:陛下,臣给您送去一千只羊…

李现:陛下,臣给您送去八百张貂皮…

李现:陛下,臣胖了,盔甲穿起来越来越难…

李现:陛下,您好久不给臣写信了,出什么事儿啦…

赵祯:…贵妃死了,朕想给她封个皇后,朝臣们不肯…

李现:哎呀,臣附了份悼文,这个事儿呢,臣觉得,您应该听从内心,爱情最大嘛,谁能反对?!

赵祯:你义父拉着一群人带头反对,包拯和蔡襄叫得最凶了,范仲淹不说话,摆明了不同意…

李现:臣去和义父说,臣支持你啊陛下,人和畜生之间的区别就在于人是有感情的嘛,臣猎了只虎,那虎鞭臣泡了酒送给陛下…

赵祯:…你还能不能做点正事儿,打猎打上瘾了吗?!

……

皇佑六年,张贵妃薨,时年三十一,赵祯不顾群臣反对,追封皇后,谥号温成。

同一年改年号至和,在边关历练三年后,赵宗实被赵祯召回汴京,十月,政事堂首辅范仲淹以皇子恭顺贤德,以固国本为由,上奏赵祯请封赵宗实皇太子。

赵祯以后宫嫔妃已有身孕为由,驳回朝臣的建议。

至和二年春,在兴庆府羁留数年的辽国皇室终于开始西迁,暂落彰八里城,赵祯因念辽国忠心奉大宋为宗主国,赐彰八里为“昌吉”,以祝契丹一族昌盛吉祥!

同年夏天,沈括发现橡胶的密封性能,受感于开水顶壶的现象,发现蒸汽动力。

至和三年,新汴京城宣告落成,晏殊病逝,司马光建城有功,升三司使、参知政事。

至和三年正月,赵祯在临朝受文武百官参拜时,忽然手舞足蹈,口出涎水。同日,辽朝使者正在紫宸殿拜见赵祯,赵祯语无伦次。至二月才逐渐康复,开始处理政事。

时任首辅范仲淹拖着重病之躯再次联合朝臣上奏请封皇太子,赵祯不甘心自己后继无人,依旧强硬拒绝。

六月,范仲淹病逝,富弼接任内阁首辅,文彦博补次相,曾公亮接任枢密使。

八月,蒲甘国王阿奴律陀兴兵南征,攻真腊、罗斛、灭直通国,威胁帝国的最南端,佛拭港。朝堂起复狄青为佛拭兵马总都监,平定南番动乱,嘉佑二年四月,阿奴律陀在蒲甘城被俘,南番诸国复立,大宋退兵,狄青回京后官拜枢密院监赞画司,并未像历史上一样郁郁而终。

嘉佑二年,苏莱曼汗病逝,其子侯赛因继承东喀喇汗汗王之位,伊卜拉欣返回封地掀起叛乱,嘉佑三年二月,侯赛因被大臣毒杀在八剌沙衮的皇宫里,伊卜拉欣继承汗王大位,史称“伊卜拉欣·穆罕马德·可汗”。

同年夏天,辽国扫荡阿尔泰山与杭爱山,配合宋军扫清唐努乌梁海与北海以南的蒙古残存势力,赵祯仿前唐设北廷都护府,府治北庭,正副都护都由赵祯兼任,只设流官不设封疆大吏。

嘉佑四年,伊卜拉欣汗与西喀喇汗汗王,自己的表兄伊卜拉欣一世汗罢兵言和,夏天,西喀喇汗派遣五万重骑兵精锐,十万花剌子模雇佣军翻越葱岭进驻疏勒镇,大军由伊卜拉欣王长子纳赛尔统帅。

伊卜拉欣在伊宁逐渐囤积重兵,另外在全境发布征兵诏令,三十万大军渐渐汇聚在八剌沙衮的周围,伊宁的驻军从年初的万人增加到五万人。

数不清的黄金撒了出去,伊斯法罕的商人们如同闻到鲜血的秃鹫,从富饶的两河流域、遥远的埃及,疯狂的为喀剌汗人采购海量的军需粮草。

形势越来越清晰,喀剌汗人已经按捺不住对大宋财富的渴望,隐忍的野兽撕开了伪装,露出了血淋淋的獠牙,十一月,三十万东喀喇汗伊克塔精锐浩浩荡荡从八剌沙衮南下,聚集在疏勒镇的的大军已经膨胀到恐怖的五十五万人。

伊卜拉欣汗亲率两万古拉姆近卫军,坐镇伊宁,守护天山以北的侧翼,纳赛尔王子节制天山以南所有大军。

十二月,皇城司暗探发来急报,喀剌汗人的大军里,拥有不下于五百门重炮,弹药充足,兵强马壮!

战争一触即发,接近六十万大军绝不可能集结太久,东喀剌汗也不能容忍龟兹镇和拨换城像一把尖利的匕首顶在自己柔软的小腹,凛冬一过,烽烟必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