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新话红楼 > 第一百零一章 “曹雪芹”终于露出真面目 他是皇室宗亲敦诚敦敏

作者:张凯庆

一位署名朱光东的作者在其新浪博客中有两篇文章,一篇是《敦诚、敦敏关于曹雪芹的诗矛盾重重》,另一篇是《从永忠、敦诚诗看曹雪芹考证的荒唐》,文章作者仔细研究了敦诚、敦敏关于曹雪芹的诗文,指出,诗中矛盾重重,破绽百出,存在模仿痕迹。合理的解释是:敦诚认识的曹雪芹不是红楼梦作者,而只是同名而已。而永忠只认识敦诚,不认识曹雪芹?永忠只是听说敦诚认识一个叫曹雪芹的人,但敦诚从未向永忠提起曹雪芹及《红楼梦》,所以,永忠误以为敦诚诗中的曹雪芹就是红楼梦的作者,所以才有“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之语。

凤凰网上有一位署名“空谷之音”的作者,对“曹雪芹”的论证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内容,摘录如下:

“曹雪芹写作的乾隆时代,周围真正见过‘曹雪芹’的有几个人?比如,永忠诗中提到的‘墨香’其人,是敦敏、敦诚的亲叔叔额尔赫宜,永忠得观《红楼梦》小说来自墨香提供,永忠直言未能与‘曹雪芹’相识而感叹。比如,富察明义《题红楼梦》诗作是‘余见过抄本’之后,永忠与富察明义都是敦敏、敦诚一个圈子里的人,他们都盛赞《红楼梦》所叙情节安排和笔力,而未有与作者相识的谈论。比如,袁枚《随园诗话》乾隆五十七年(1792)刊本中‘康熙间,曹练(楝)亭为江宁织造……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明我斋读而羡之……丁未八月……雪芹者,曹练亭织造之嗣君也,相隔已百年矣。’的记载,丁未即1787年,袁枚已经古稀之年。显然,他的言谈中透出并不知晓‘曹雪芹’具体一二,‘明我斋读而羡之’一句,透出他的信息来源是明我斋,而明我斋本身对《红楼梦》作者相关所知甚少。可见,袁枚的言论是衍生的。前有敦诚《寄怀曹雪芹霑》中的笺条‘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误导了一批人,雪芹者似乎是曹寅之孙又似乎是曹寅之子,敦诚的这一段补充说明有画蛇添足之嫌,似是有意而为之,力在烟云模糊处。明我斋也只是见过抄本,未见始文,对作者的真正身份并不熟知,袁枚据此就认为‘曹雪芹’即曹寅之子。其‘相隔已百年矣’一句又引出了新的隐情,曹寅之子是指曹颙(yóng)还是曹頫?有人据此推断,曹頫即是《红楼梦》作者;还有人据此推断,曹颙没有病故,他假亡故实隐居写作了《红楼梦》,既是曹寅之子又任过织造之职,《红楼梦》作者非他莫属。一部《红楼梦》,眼见着要变成活生生的悬疑加惊悚兼武侠小说了。其实,袁枚‘相隔百年’之说没有那么复杂,他四十岁辞官后才在江宁定居,所购居住的随园即是曹家故园,他不是江宁人,原也不在江宁任职居住,远离官场写诗论书是他追求的一种逍遥自在的生活方式,住了曹家故园,遥思故主,思想感情变得更丰富些了,何况他本人也是清代诗人,散文家,人家感情丰富也在情理之中。袁枚1716年生人,曹寅1712年去世,曹颙1689年生人,曹頫,有红学家考证大概是1698年前后生人,袁枚到了丁未年发‘相隔百年’的感慨并不谬误,三人俱实与袁枚各‘相隔百年’,曹頫的出生年代倒是有对证了,可能还要提前于1698年若干年出生。有推测说曹颙没有病故,这个姑且不论,估计起因在为了附会《红楼梦》中宝玉出家的结局,没有太多的意义,也或许是为了坐实‘曹雪芹’、脂砚斋与畸笏叟三人共同写作了《红楼梦》?!还有一些推测,认为‘曹雪芹’另有一个叔父或伯父一起修撰了《红楼梦》,估计起因还是为了坐实‘曹雪芹’、脂砚斋与畸笏叟三人共同写作的身份。如此一来,作者和助撰者各得其所,《红楼梦》作者家族三人行大功告成了。”

接着,“空谷之音”谈到:“关于‘曹雪芹’卒年,文本批语与敦敏、敦诚文集中都有透露,那位神秘的张宜泉先生也有透露,他的说法也有模糊之处,他的‘题芹溪居士’中提到‘爱将笔墨逞风流,庐结西郊别样幽。’记载只是透露了芹溪笔墨特色,并与芹溪庐结西郊的事情。‘和曹雪芹西郊信步憩废寺原韵’的韵律表明,他与‘曹雪芹’有过真正的接触并一起作诗散步,他眼中的‘曹雪芹’什么模样呢?他没有留下‘曹雪芹’一丝一毫的真实行迹,只是作为友人有诗文记载点滴,也可能对《红楼梦》写作事宜不甚清楚。否则,隐瞒身份书写的事,敦诚都敢于直言‘曹雪芹’着书,他如何只字未提?张宜泉对《红楼梦》的写作真实状态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写作知情者,对作者隐瞒身份的缘由了如指掌,出于保守秘密的缘故,只字不露写作事宜。另一种是毫不知情,只是有结交而已。无论处于哪一种状态,他‘年未五旬而卒’言也算是留下了关于作者的一些蛛丝马迹。……‘曹雪芹’卒年出于脂砚斋批语和敦敏、敦诚文集中,却又自相矛盾。敦敏、敦诚兄弟文字不仅记载了‘曹雪芹’去世,还证实连后代都夭折了。莫非‘曹雪芹’这个名字随着《石头记》的写作而产生,‘披阅十载’成书后去世?无论‘曹雪芹’什么年份去世,敦敏、敦诚兄弟二人自相矛盾的去世说法对逝者极其不尊重。脂砚斋是作者之一,另有批语披露脂砚斋也去世了。如此这般,作者们都去世了,小说一旦有碍语,欲追究作者碍语罪都无处下手,等于作者们间接上了万能保险。去世说如同文本故事一样,很离奇,也很玄幻。作者们是否玩了魔幻,自己判自己‘去世’呢?如同文本写作手法‘避难法’?后来的批语又证实,脂砚斋忽死忽生,生死莫测,在若生若死间徘徊,按说,脂砚斋是早期的批语者,敦敏、敦诚又是‘曹雪芹’的朋友,卒年记载模糊是不应该的,三份记载,卒年却不吻合,莫不是他们在玩隐身术?从《石头记》首评起步,到脂砚斋‘判’了‘曹雪芹’壬午除夕去世为止,符合‘披阅十载’的说法。假设作者们坐定了隐瞒真实身份的操盘,会留下蛛丝马迹供人追踪吗?可见,署名不确定,而且相互矛盾。脂砚和畸笏两个署名批语偶尔自相矛盾,语言风格又出奇的一致,他们用不同的署名玩声东击西的分身术,与小说写作手法也一致。”

这位“空谷之音”着实厉害,分析的极有道理。“空谷之音”的最后结论是:“敦敏、敦诚兄弟是共同的作者,脂砚、畸笏两个署名在批者间互相窜用,敦敏、敦诚兄弟分别为《红楼梦》作者之一。”

这和笔者的判断不谋而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