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新话红楼 > 第四十二章 “太祖皇帝仿舜巡”是指乾隆南巡

作者:张凯庆

野史传说乾隆南巡的目的为探望亲生父母陈世倌夫妇。六次南巡,乾隆帝四次住于陈家安澜园和父母相聚。此说在《红楼梦》中得到印证。

第十六回,熙凤、贾琏和奶母赵嬷嬷谈起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赵嬷嬷道:“……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甲戌侧批:甄家正是大关键、大节目,勿作泛泛口头语看。]嗳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庚辰侧批:点正题正文。]……”脂批指出甄家是大关键,并说“点正题正文”,无疑是明示读者,“太祖皇帝仿舜巡”是本书的大关键,四次接驾的江南甄家才是正题、正文。

按照书中的描写,“太祖皇帝仿舜巡”一共进行了六次,贾家、王家各接驾一次,江南甄家接驾四次。中国历史上进行过六次南巡、江南的“甄家”接驾四次的皇帝只有康熙和乾隆,那么,“太祖皇帝仿舜巡”究竟是指康熙还是指乾隆?

张凯庆认为是指乾隆南巡,根据是:

一.“省亲”制度源于乾隆朝

甲戌本第十六回回前总批写道:“借省亲事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意思是借元春省亲之机,写的是皇帝南巡的事。此脂批将小说情节与乾隆南巡直接挂钩。

清代乾隆前并无“省亲”制度,直至乾隆即位,才允准分府诸王的母妃,在岁时节日出宫与子(诸王、贝勒)相见,“其余仍在宫中”。

小说第十六回借贾琏之口提到:“如今当今贴体万人之心,世上至大莫如‘孝’字,想来父母儿女之性,皆是一理,不是贵贱上分别的。当今自为日夜侍奉太上皇、皇太后,尚不能略尽孝意,因见宫里嫔妃才人等皆是入宫多年,抛离父母音容,岂有不思想之理?在儿女思想父母,是分所应当。想父母在家,若只管思念儿女,竟不能见,倘因此成疾致病,甚至死亡,皆由朕躬禁锢,不能使其遂天伦之愿,亦大伤天和之事。故启奏太上皇、皇太后,每月逢二六日期,准其椒房眷属入宫请候看视。于是太上皇、皇太后大喜,深赞当今至孝纯仁,体天格物。……”

书中明确提到了太上皇和皇太后,清代并无太上皇与皇太后并存的情况,乾隆做太上皇是《红楼梦》成书之后的事。但是,清朝除了乾隆之外没有哪个皇帝做过太上皇并进行了六次南巡。如果作者只写太上皇,不提皇太后,那不是用意太明显了吗?

作者一方面巧加掩饰,另一方面又刻意提到太上皇准予“准其椒房眷属入宫请候看视”,于是,才有了元春省亲的一篇大故事。既然省亲制度出于乾隆朝,那么,“元春省亲”和“南巡”的指向其实已经很明确了。

小说中“太上皇”这一提法,也证明《红楼梦》的成书时间比现存抄本注明的时间要晚得多。关于这个问题,后面有专文论述。

二.文忠公之嬷

庚辰本第十六回:王熙凤和贾琏正说着元春省亲的事情,赵嬷嬷道:“阿弥陀佛!原来如此,这样说,咱们家也要预备接咱们大小姐了!”此处有脂批“文忠公之嬷。”

《清史稿》记载,清代至乾隆朝死后谥号“文忠”的只有两人:索尼与傅恒。索尼卒于康熙六年(1667年)四月,而康熙首次南巡的时间是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九月,索尼死时,康熙皇帝还没开始南巡,所以“文忠公”不是指索尼。

傅恒是富察皇后的弟弟,乾隆年间官至领班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平叛伊犁统帅。傅恒卒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七月,乾隆皇帝亲拟谥号“文忠”。所以,“文忠公之嬷”的批语必在乾隆三十五年七月之后。

傅恒生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而康熙帝第六次南巡的时间在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如果说康熙六十一年傅恒出生时,他的奶妈20岁,那么在康熙四十六年最后一次南巡时,傅恒的奶妈5岁,她能够看到一次康熙南巡。但是,赵嬷嬷说,她亲眼看见江南甄家四次接驾,那么,她看见的皇帝南巡就绝不可能是康熙南巡。“文忠公之嬷”——傅恒的乳母,只有依附于傅恒家,才有机会看到皇帝四次南巡的场面。因此,傅恒的乳母能看到的南巡,只能是乾隆帝南巡。

三.曲柄七凤金黄伞

第十八回“元春省亲”时写到:“一对对龙旌凤翣,雉羽夔头,又有销金提炉焚着御香;然后一把曲柄七凤金黄伞过来,便是冠袍带履。”

“曲柄七凤金黄伞”出现在乾隆年间。《雍正会典》记载,当时皇贵妃,贵妃所用者为“红缎七凤曲柄伞”。皇贵妃使用的伞盖改为金黄色,是乾隆十年以后的事情。慧贤皇贵妃高氏于乾隆十年(1745年)正月二十五日去世,为表达对高氏的深情厚意,乾隆下旨将皇贵妃和贵妃仪仗内的红缎曲柄伞改成金黄色的曲柄伞。《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十年二月○甲寅.......○谕、嗣后皇贵妃贵妃仪仗内,红缎曲柄伞,著改用金黄色。妃嫔仪仗内,著添用红缎曲柄伞一柄。

乾隆这一举措,确保了“金黄色缎曲柄伞”首次出现在慧贤皇贵妃的丧仪的仪仗中。

“曲柄七凤金黄伞”,无可争辩的证明元春是乾隆朝的贵妃。

四.“仿舜巡”暗透玄机

作者还设定了一个重要的判断条件,就是“仿舜巡”三个字。

“仿”字的字义是:效法,照其他的样子做,如:仿效,仿古,仿冒等。在中国历史上,仿效从前的皇帝进行了六次南巡,江南的“甄家”接驾四次的皇帝只有乾隆。

为避祸,作者故意将乾隆说成是“太祖皇帝”,但是,“仿舜巡”三字却暗透玄机。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名重华;生于姚墟,故姚姓,冀州人,都城在蒲阪(今山西永济)。舜为四部落联盟首领,以受尧的“禅让”而称帝于天下,其国号为“有虞”。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皆虞舜之帝王号,故后世以舜简称之。小说作者将乾隆的庙号推得很远,但是,将康熙的庙号推得更远,直接推到“舜帝”身上了。“仿舜巡”三字,是在暗示读者,乾隆是效仿圣祖皇帝康熙南巡。

解读《红楼梦》,必须符合作者设定的全部条件,这是检验论证理论是否正确的客观标准。如果只将书中的某一个描述当作论证的根据,而完全不顾作者设定的其他判断依据,那样的话,无论如何也是解释不清的。

既然省亲制度、曲柄七凤金黄伞都始于乾隆朝,而“文忠公”是指乾隆朝的傅恒,那么,《红楼梦》中描写的故事必是乾隆朝的事,“太祖皇帝仿舜巡”当然是指乾隆南巡。

“太祖皇帝仿舜巡”暗喻乾隆借南巡之机,到江南的真家(甄家)探望生身父母;小说中甄家四次接驾,则指乾隆南巡时四次住于陈家安澜园和父母相聚。

“甄家”即“真家”,暗喻江南甄家是乾隆的真正之家。这就是批语“甄家正是大关键、大节目,勿作泛泛口头语看”的真实意图。由此也可证明,小说中的确隐写了乾隆的身世之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