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新话红楼 > 第五十二章 “时代怪胎”贾宝玉 为何如此厌恶仕宦道路?

作者:张凯庆

《红楼梦》问世以来,多少读者试图对贾宝玉这一人物进行总体把握或者特征把握,然而又几乎有着同样的困惑,就像脂砚斋所说:“宝玉之发言,每每令人不解,宝玉之情性,件件令人可笑”。无论从哪一角度哪一层面上进行剖析,都难以全面的描绘宝玉的性情。他是“囫囵不解之人,是囫囵不解中实可解,可解中又说不出理数之人。”是难以用正邪新旧美丑等等字眼妄加论断之人,是一个用社会学的方式始终拆不清的人。很多人认为:贾宝玉是一个“时代的怪胎”。

人们之所以对宝玉的性格品性做出如此评价,是因为不知宝玉是何许人也?如果我们把宝玉与弘历联系起来,就会明白宝玉的种种怪癖的行为了。

从雍正登基之时,弘历就已经成为太子的第一人选,这是不争的事实。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十一,雍正皇帝即位后首次前往天坛,举行祈谷大典。回宫后,雍正把弘历召到养心殿,赐给他一块肉,让他吃掉,此外没再说一句话。弘历默默吃掉这块肉,味道十分鲜美,不过分辨不出是什么肉。乖巧的他吃完肉后,也没有多说话,就退了出来。不过此事给了他极深的印象,天资聪颖的弘历,明白了皇阿玛的用心。因为在此之前,不论什么事,父亲对他和弟弟弘昼都是同等对待,而这次只单独召见他一人,并且是在刚刚从天坛回来之后,显然是有深意的。

是年十一月十三日是康熙帝周年忌辰,雍正帝并不亲至景陵致祭,而是派年仅13岁的弘历代其前往。这是一个意味深长之举:在位皇帝特遣未来的皇帝向升天的皇帝致祭,奏告王朝百年大计已定,储位已有所属,并祈求先帝在天之灵的佑护。雍正二年(1724年)底,康熙帝“再期忌辰”,弘历第二次“祭景陵”。

弘历智商极高,绝顶聪明,他从父亲的几次行为中已经知道自己被父亲默定为太子了。所以,他已经不需要像一些胸怀野心的人那样,一心攻读圣贤书,走仕途经济的道路,以求取功名、光宗耀祖。只要他没有忤逆不道的重大失德行为,他就可以顺顺当当的登上皇帝的宝座,权倾天下,威震四海。到那时,才是他一展宏图、大显身手的时候。而且,他的父辈们,因为争夺皇位继承人而上演的一幕幕惨剧,对少年的弘历也有着极深的影响。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胤礽首次被废太子,引起众位阿哥对太子位置的觊觎,“九子夺嫡”成为康熙晚年的一件极为痛心的事件。胤禛成为最后的赢家,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他善于掩饰自己对储位的希冀,外弛内张,处处流露出一种恬淡出世的思想。表面上借此告诉世人,自己只想做一个与世无争的王爷,不愿过问政事,其实不过以此掩盖内心的真实想法罢了。把弘历引荐给康熙,看似无心之举,其实是胤禛精心谋划的一着妙棋。只不过康熙没有觉察出来,因为,让孙子见见爷爷,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父辈们为争夺皇位,互相倾轧、骨肉相残的种种行为,不可能不影响到弘历,而且,登基后的雍正也会把自己成功的经验传达给下一代的继位者。所以,弘历深谙其道,故此才会有潇洒自如、“胜似闲庭信步”的表现。

弘历是雍正十一年(1733年)被封为和硕宝亲王并开始参与一些政事,雍正交他办理的一些事情,他都完成的很好,雍正甚为满意。小说中的贾琏是弘历青年时期的化身,贾政及贾母交办他的事情,他都办理的很好,亦受到贾政和贾母的夸奖。在此之前,弘历的确是一个“富贵闲人”,只能在脂粉堆里厮混,做个“绛洞花王”。

小说第三十二回:贾雨村来了,宝玉道:“罢,罢!我也不过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罢了,并不愿和这些人来往!”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宝玉听了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袭人道:“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

小说中的这段描写暗喻的是,弘历的侧福晋们撺掇弘历去讨好雍正,结交一些外臣,以便为争夺皇位打些基础。但弘历早已知晓他已经是太子了,这些“妇人之见”只能坏了他的大事。极力讨好雍正会使雍正觉得他野心太大,想早点登基;而结交外臣,更会引起雍正的疑心,此乃大忌也。他的伯父胤礽的教训已深深印在弘历的心里。所以,湘云、宝钗才会遭到宝玉的痛斥。

如果小说里的这些描述是暗喻弘历登基之后的事情,那更会遭到严斥。因为这是后宫干政,宝玉就是皇上,皇上要怎么做,用不着后宫的嫔妃们教他。而宝玉对那些热衷功名、追求仕途经济的人的嘲讽,则是乾隆皇帝对那些碌碌无为的庸臣的斥责。乾隆在位期间,多少个能臣干将遭到乾隆皇帝的申饬,就连纪晓岚、刘墉、陈世倌这类的朝廷重臣,也被乾隆骂的狗血喷头,最后罢官的罢官,革职的革职,发配的发配,没几个好下场的。

小说中的贾宝玉并非碌碌无为之辈,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宝玉所题对额,每每突发奇想,新雅别致,众清客皆甘拜下风。当然,清客们不乏拍贾政马屁之嫌,但宝玉确有奇情歪才。贾政虽表面上申饬宝玉,其实内心是欢喜的,严父慈母是古之正理,父亲对儿子就算慈爱、赞赏也不能表现出来。

最后的结果是,宝玉所题对额诗词被全部采纳。元春只对其中的一两处稍作修改,而将“红香绿玉”,改为“怡红快绿”亦有极深的含意。

贾宝玉之所以行为怪癖,异于常人,因为他是皇上,本来就异于常人。他这“囫囵不解之人,”又是“囫囵不解中实可解,”关键是看你如何去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