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新话红楼 > 第八十二章 宁荣二府二度中秋佳节 神秘数字再现惊天秘密

作者:张凯庆

第三十七回写道:“贾政又点了学差,择于八月二十日起身。是日拜过宗祠及贾母起身,宝玉诸子弟等送至洒泪亭。”贾政出门后,宝玉在园子里玩了两天之后,八月二十三日与众姐妹结成诗社,众人拟以白海棠作诗。

迎春道:“既如此,待我限韵。”说着,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诗来,随手一揭,这首竟是一首七言律,递与众人看了,都该作七言律。迎春掩了诗,又向一个小丫头道:“你随口说一个字来。”那丫头正倚门立着,便说了个“门”字。迎春笑道:“就是门字韵,‘十三元’了。头一个韵定要这‘门’字。”说着,又要了韵牌匣子过来,抽出“十三元”一屉,又命那小丫头随手拿四块。那丫头便拿了“盆”“魂”“痕”“昏”四块来。宝玉道:“这‘盆’‘门’两个字不大好作呢!”

注意:这里两次出现了“十三元”,这两个“十三”是什么日子?

1.第一个“十三”,暗喻雍正暴亡、乾隆登基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皇帝在圆明园暴亡。

宝玉在贾政出门后,在园子里玩了两天之后,与众姐妹结成诗社。次日刘姥姥进大观园,临走的前一天晚上熙凤说女儿病了,刘姥姥说,“‘或是遇见什么神了。依我说,给他瞧瞧祟书本子,仔细撞客着了。’一语提醒了凤姐儿,便叫平儿拿出《玉匣记》着彩明来念。彩明翻了一回念道:‘八月二十五日,病者在东南方得遇花神。用五色纸钱四十张,向东南方四十步送之,大吉。’”刘姥姥在大观园里已住了两夜,熙凤的女儿是在八月二十五日即当天晚上在园子里着凉病倒了,据此推算,宝玉和众姐妹结诗社的日子就是八月二十三日。

小说中的贾敬影射的是雍正,贾敬因吃秘制的丹砂烧胀而死,家人报信说:“老爷宾天了!”宾天专指帝王之死。贾敬之死影射的正是雍正之死。由此亦可证明,《红楼梦》成书于乾隆年间。

《红楼梦》以好几回的篇幅写中秋诗社咏海棠诗,作《菊花咏》,吃螃蟹,作《螃蟹咏》,贾母夜宴,刘姥姥与众姐妹行酒令等行为,暗喻雍正暴亡,天下欢庆。

小说中巧妙地透露出这种信息。第四十一回,刘姥姥带着“板儿”与贾母等人行酒作令,从席上下来后,奶妈抱着熙凤的女儿过来,“那大姐儿因抱着一个大柚子玩的,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庚辰双行夹批: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丫鬟哄他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与了板儿,[蒙侧批:伏线千里。]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与他才罢。那板儿因顽了半日佛手,此刻又两手抓着些果子吃,又忽见这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好顽,且当球踢着玩去,也就不要佛手了。[庚辰双行夹批:柚子即今香团之属也,应与缘通。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以小儿之戏暗透前回通部脉络,隐隐约约,毫无一丝漏泄,岂独为刘姥姥之俚言博笑而有此一大回文字哉?]”

脂批说:“柚子即今香团之属也,应与缘通。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雍正信佛是众所周知的事,作者借“板儿”“不要佛手了”,暗喻雍正即使拉住佛的手,也挽救不了自己必死的命运。野史传说雍正被吕四娘砍了头,雍正身首两异,只好做了个金头下葬。这种传说被作者巧妙地写进小说里,那“板儿”拿着柚子当球踢,暗示柚子就是雍正的头。所以,脂批说:“伏线千里。”“以小儿之戏暗透前回通部脉络,隐隐约约,毫无一丝漏泄”。

当然,野史的传说纯属胡说八道,小说作者借书中人物骂雍正,表达的是作者本人痛恨雍正的的感情,并非书中主人公的真情实意。

关于雍正皇帝之死,笔者想多说几句。

雍正皇帝死的十分的突然,无论是他的妃嫔、皇子,还是身边最得宠的大臣都没有丝毫心理上的准备。所以,后人都对雍正的死因枉加猜测,众说纷纭。

第一种说法是清朝官方文书中记载的“正常死亡说”。

《雍正朝起居手册》记述: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上不豫,仍办事如常。二十二日,上不豫,子宝亲王、和亲王朝夕侍侧。戌时,上疾大渐,召诸王、内大臣及大学士至寝宫,授受遗诏。二十三日子时龙驭上宾。大学士宣读朱笔谕旨,宝亲王即位。二十三日晨奉大行皇帝黄舆返大内,申刻大殓。”这是最早的记载,后来的《雍正朝实录》与《乾隆朝实录》以及《清史稿》都源此说,所记相同,即雍正帝是正常病死的。但后来许多人对此提出疑问:雍正帝从得病到死亡,仅历时三天?怎么死得这么快速而又突然,莫非其中别有隐情。

第二种说法是民间流传极广的“吕四娘刺杀说”,但细考史实,此说是难以成立的。

第三种说法是近代学者杨启樵先生参阅清宫留存史料,分析研究,认为雍正是因服饵丹药,中毒死亡的。《红楼梦》中的贾敬是胤禛登基后雍正的化身,他一味好道,在都外玄真观修炼,烧丹炼汞,别的事一概不管,放纵家人胡作非为。后因吃秘制的丹砂烧胀而死,死时腹中坚硬如铁,面皮嘴唇烧得紫绛皱裂,这和雍正的死因和死时的症状是一致的。

雍正一直崇尚方术、迷信占卜,晚年更到处延访修炼之士、寻求长生不死之药。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发病时,养在宫中的两个练丹道士张太虚与王定乾邀功心切,向雍正进呈他们炼的丹药,没想到雍正吃了很快就“龙驭上宾”了。雍正死后的第二天,嗣主乾隆就在百忙中突然下了一道谕旨,将宫中的道士统统驱逐出宫“各回本籍”,并要他们严守宫中机密与雍正死况,否则格杀不论。从这些异常举措中,可以窥视到雍正死亡原因的一些蛛丝马迹。

满清野史对雍正的评价多为负面,究其原因,是因为雍正登基之后严厉惩治**官员,清理亏空,追缴各级官员拖欠的官银,甚至连同胞兄弟、皇亲国戚也不放过,由此招来一片骂声。事实是,雍正是一位具有开拓精神,有作为、有政绩的皇帝。他推行的“摊丁入亩”,“废除贱籍”,“火耗归公”等制度,极大地减轻了劳动人们的负担,提高了汉人的地位,折损了满洲旗人和各级官员的利益。所以野史多把雍正描写为残忍冷酷的暴君。实际上,雍正非常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平日除却睡觉,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批阅奏折。他每天睡眠不超过4小时,在位期间每年唯有自己生日当天才会休息一天,其余每天都挑烛工作至凌晨一两点。他一生中在大臣的奏折中总共批阅超过千万字,是全部《资治通鉴》字数的3倍,过度劳累加之误服丹药致死的说法甚为可信。

康熙末年,国库亏空严重,库银只有八百万两左右,到雍正末年,国库银两就增至六千余万两,上升了近十倍,由此可见雍正勤于政事的重大成果。

雍正皇帝执政以来,励精图治,力求改革,整顿吏治,清理钱粮,摊丁入地,扩大垦田,火耗归公,以银养廉,创设军机处,革除旗主,平定青海,安定西藏,改土归流等等,促进了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政局稳定,边疆巩固,统一增强,设置驻藏大臣,设置五世班禅。为乾隆创建“大清全盛之势”,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宝玉所作的《访菊》诗中有“冷吟不尽兴悠悠”,“休负今朝挂杖头”之句,乾隆的登基大典是在雍正十三年九月初三,但实际上,从雍正死亡的那一刻起,他已成为新一代的“天子”。虽然皇阿玛去世,使乾隆伤感不已,然“冷吟”之后是“兴悠悠”,因为,他已经登上权力的顶峰,所以要“休负今朝挂杖头”。挂杖头,语用《世说新语》阮修“以百钱挂杖头,至店,便独醉酣畅”事。宝玉诗中的“挂杖头”是兴致很高的意思。雍正一死,弘历就成了当今天子——皇上,当然兴致很高。

2.第二个“十三”暗喻的是富察氏被册封为皇后。

林黛玉在《咏菊》一诗中有“无赖诗魔昏晓侵”之句,意思是说诗歌创作的冲动从早到晚地侵扰着她,令她兴奋不已。结果,林黛玉的《咏菊》诗被评为第一。

在雍正去世的当夜,乾隆奉懿旨册封富察氏为皇后,“无赖诗魔昏晓侵”,暗喻的是富察氏被册封为皇后时的激动心情。

雍正的突然死亡,使后宫乱成一团,雍正的妃嫔们个个惊恐万状,失魂落魄。这时,急需一位有主见有能力的人来主持后宫。大学士宣读雍正朱笔谕旨:宝亲王弘历即位,弘历生母钮钴禄氏实际上已经是皇太后了。钮钴禄氏也非等闲之辈,她意识到,当务之急是稳定后宫。于是,太后立即懿旨,着富察氏即刻晋为皇后,统领后宫。在这危急关头,太后力挺富察氏,可见富察皇后的能力和人品非常人可比。

乾隆二年(1737年)十二月初四,富察氏正式行册立礼。

故此,第二个中秋节两次提到“十三元”韵,暗喻的是雍正暴亡、乾隆登基;富察氏被册封为皇后。

这是巧合吗?非也!接下来的中秋里,神秘数字还将出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