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新话红楼 > 第九十四章 阴谋!乾隆为掩盖情史 故而印刷全本《红楼梦》

作者:张凯庆

绝大多数读者读的都是程高本——即120回全本《红楼梦》,高鹗、程伟元的续书中贾府的最后结局是被抄家,宝玉出家,因此,很多红学研究者认为小说是曹家家史的写照。而对黛玉、宝钗、熙凤以及众姐妹的命运结局也有不同的猜测。

其实,《红楼梦》前八十回已经将乾隆与两位皇后的情史完整的表现出来了,现存的80回《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是作者最终定稿的完整的版本,脂砚斋在第八十回“美香菱屈受贪夫棒王道士胡诌妒妇方”回前总批中明确指出:[蒙回前总批:叙桂花妒用实笔,叙孙家恶用虚笔,叙宝玉病是省笔,叙宝玉烧香是停笔。]

注意:“停笔”二字,明示此书终结也。该写的都写了,还需要再写吗?

“宝玉烧香”是指富察皇后去世后,每逢富察皇后的忌日,乾隆总要焚香祭奠,写诗祷告,这种做法持续了四十多年。

咸丰年间的赵烈文在其《能静居笔记》中的一段叙述称:谒宋于庭丈(翔凤)于葑溪精舍,于翁言:“曹雪芹《红楼梦》,高庙末年,和珅以呈上,然不知其所指。高庙阅而然之,曰:‘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后遂以此书为清代传禁红楼梦。”

高庙指高宗乾隆。明珠是康熙皇帝的重臣。

1985年,前苏联汉学家李福清、孟列夫共撰的论文在我国发表,披露了一项极关重要的文献:《程甲本》120回,首次刊行于1791年。三年后,即1794年,俄国的来华第10次教团的团长,名叫卡缅斯基,是位高明的汉学家,他对《石头记》《红楼梦》十分注意。在他的指点下,俄人收购过不下十部抄本和刊本。在今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图书馆收藏的一部《程甲本》上,卡氏用18世纪的归笔法题记云:“道德批判小说,宫廷印刷馆出的。”卡氏所说的“宫廷印刷馆”,就是当时设在宫内的“武英殿修书处”。这是为了刊印《四库全书》而建置的木活字“皇家印刷所”。

周汝昌先生论证:“高鹗作序,公然宣称,此书(指《红楼梦》)是‘名公钜卿’所赏,其所指就是由大学士(宰相)和珅出谋划策,纠集了程、高等人实行炮制假‘全’本的不可告人的诡计。宋翔凤所述的掌故,分明就是此事无疑了。周贻白在《中国戏剧史》中就引录了地方大吏查办之后的复奏档案,可资参看。此1791年首刊的《红楼梦》假全本骗局本是‘宫廷版’,乾隆批准的。”

问题是,和珅在要务缠身的情况下,为什么会把一部小说呈与乾隆御览,乾隆又为何把红楼梦说成明珠家事?和珅为何纠集程、高等人篡改原著、续写后四十回?乾隆又为何批准在“皇家印刷所”印刷全本《红楼梦》?

和珅是朝庭第一重臣,他之所以把一本小说呈给皇上御览,是因为他感到小说中问题的严重性已经到了必须由皇上亲自处理的地步。否则的话,没事拿一本小说去骚扰皇上,不是找骂嘛。而乾隆身为一国之君,每天有多少军国大事要处理,又有多少奏折等着他去批复?可他居然有闲心去看一部小说?将《石头记》完整的看一遍,并能看出一些名堂,需要多少时间?三五天怕是不够吧。

答案只有一个,和珅看到的《红楼梦》是八十回原本《石头记》,和珅肯定看出了《石头记》中有影射朝廷和皇上的内容,因此才呈给皇上御览。乾隆何等精明,他一定看出了书中所写的内容就是他和两位皇后的情史,小说中的很多描写诸如:鹅黄色、秋香色、宫绦、宫灯、宫车、御医、文王鼎、龙的徽志、宁国府正门五个门、九座建筑、贾府宗祠祠堂五间正殿、大观园的宫殿等等,这些皇家才可能有的描写,乾隆会看不出来吗?现代人不懂得清朝的清规戒律,难道乾隆也不懂吗?况且,清朝的服饰、住房等制度,都是皇上下旨拟定并最后审定的,乾隆岂能看不出来。还有,小说中很多关键的描述,比如“三生石上旧精魂”、黛玉的别号“颦颦”等等,都出自他怀念富察皇后的诗作,很多重要情节都是他的亲身经历,要说乾隆看不出来,那真是低估了这位千古一帝的风流皇帝的智商。

乾隆深知,此书已在皇族内流传,很可能已流传到民间。如果硬性查封,反而会引起人们的怀疑,那样做会欲盖弥彰,等于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人们最终会联想到他的身上。况且,作者是谁?批者又是谁?也难以追查。不如因势利导,顺着小说中透漏的此书未完、后续内容“遗失无稿”的线索,继续写下去,把矛头扭转过来。原著和批语已不能大幅度删改,那样会适得其反。但是,在关键的地方稍加调整,意思就完全不同了。于是,乾隆为《红楼梦》定案:“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皇上都说了,这本书写的是明珠的家事,谁还敢说写的是当今皇上的家事。之后,便有了和珅纠集程伟元、高鹗续写后四十集,并由皇家出版社印刷出版的事情。可以肯定地说:乾隆干预了《红楼梦》的出版。

批语中[以此一句留与下部后数十回“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等处对看,可为后生过分之戒。叹叹!][后观《情榜》评曰“宝玉情不情”,“黛玉情情”,此二评自在评痴之上,][故后文方有“悬崖撒手”一回。]等批语,有两种可能:一是脂砚斋故布疑云,使阅者以为还有“后数十回”,唯一目的就是为了“避难”。

二是,奉旨续书者模仿脂砚斋的口吻,故意在原著中写下这些批语,把书中的影射矛头引向他处,和续书中的情节相对应,以避免读者将贾宝玉和乾隆联系起来笔者认为,后一种的可能性更大。

可以肯定地说:《程甲本》、《程乙本》的出版是乾隆的阴谋,高鹗屡考进士不中,《红楼梦》全本出版后,很快,高鹗就中了进士,就很说明问题。

仔细研究脂评本,发现重要提示的批语都没有日期,而一些插卡打诨、无关紧要之处却刻意注明日期,这种奇怪的现象很值得深思。张凯庆认为,那些刻意注明日期的无关紧要的批语不是脂砚斋批的,而是高鹗或其他人所为,前八十回有些地方也被高鹗篡改,目的就是转移读者视线,将小说的影射矛头转移到曹家,而且,乾隆做的很成功。

这就是事情真相。

乾隆的确很聪明,这一招着实高明。《红楼梦》问世以来,几乎没有人怀疑到小说写的就是他的情史。但是,再高明的篡改者也会有疏漏的地方,前八十回的总体精华依在,真相总会有浮出水面的一天。

这一天终于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