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新话红楼 > 第三十一章 真真假假大观园 汇集天下极致景观

作者:张凯庆

《红楼梦》中的宁荣二府和大观园呈三角形布局,西边是荣国府,东边是宁国府,二府北面是大观园。若按书中的描写,大观园无论如何也和圆明园的位置对不上。要知道,作者描写的是清皇宫和乾隆皇帝的情史,如果据实写来,明眼人岂不是一眼就看出来了?那还得了。《红楼梦》里有很多描写,忽东忽西,飘忽不定,让人感到摸不清东南西北,甚至前后矛盾,这使很多人感到困惑。笔者认为:这正是作者的用意,表面上看哪里都不是,但在关键的地方,却又明确的予以点出。读《红楼梦》只按书中的描写去理解,那永远也搞不懂作者的用意。

前文说到:薛宝钗的题诗,明确指出大观园在皇帝城的西边,如果说宁荣二府就是清皇宫,那薛宝钗的题诗已经和书中的描写完全不符了。所以,笔者读《红楼梦》只看最关键的描述。

大观园和宁荣二府中的很多景点,在圆明园里都能找到原型。

一.稻香村

第十七回,宝玉随贾政游园,来到一处景点,“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这一派田园风光和大观园并不协涧,所以贾宝玉批评它“分明是人力造作成的”。明代画家、文学家唐寅、字伯虎,有诗云:绿杨枝上啭黄鹂,红杏梢头挂酒旗。所以,宝玉将此处题为“杏帘在望”,名之“稻香村”,取“柴门临水稻花香”之意,这句诗出自唐代许浑《晚至章隐居郊园》。并题联为“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在元春省亲之夜,元妃将“杏帘在望”赐名“浣葛山庄”。后李纨居于此处,李纨因此得诗号稻香老农。

圆明园中的“杏花春馆”、“北远山村”、“多稼如云”都是农村景致。封建时代以农为本,皇家园囿中设置这样的景点,表示皇帝“劝农”、“观耕”的意思,这是私人园囿中所少见的。

二.荟芳园和梨香院

宁国府有荟芳园,第十一回,家人回贾琏话:“现叫奴才们找了一班小戏儿并一档子打十番的,都在园子里戏台上预备着呢。”后王夫人说:“太太们在这里吃饭阿,还是在园子里吃去好?小戏儿现预备在园子里呢。”这说明荟芳园里有戏楼。

荣国府有梨香院,薛家母女初入荣国府时就住在梨香院。为了迎接元妃省亲,贾府派贾蔷去苏州采买了12个戏子,就是红楼十二官,这12个戏子来到贾府后,薛家就搬到其他地方去了。梨香院给了“十二官”们住了,这是他们排戏练功之处。这个院落和大观园既连接,又分开。

宁荣二府的戏楼,其形式颇似清代宫廷的升平署。升平署是清代掌管宫廷戏曲演出活动的机构,位于南长街南口路西,称南府,始于康熙年间。其中,南府、景山为宫内升平署,圆明园升平署有五处,分别位于同乐园、太平村、内府公所、双鹤斋等地。

梨香院和同乐园颇为相似。同乐园位于圆明园后湖东北面,是圆明三园内最大的戏台,清音阁大戏台坐南朝北,分上、中、下三层,北有观戏楼5间。观戏楼后建有供帝后休息及进膳的后楼、配殿等。东面还有一个四进院落,建于雍正时期,名叫“永日堂”,是一组大佛堂,堂内由太监充当僧人念经。乾隆间每年从正月十三起在此举行酬节会,连日宴赏宗室王公及外藩陪臣并赏听戏,每逢皇帝生日,也在此演戏庆祝数日。

三.陇翠庵

大观园中有妙玉居住的陇翠庵,还有玉皇庙、达摩庵,与书中所谓“山下得幽尼佛寺,林中藏女道丹房”类似。

圆明园40景中的“慈云普护”、“日天琳宇”、“鸿慈永祜”,或供神佛,或奉祖宗。皇家园林中用以求福祈寿的宗教建筑特别多,如清漪园内的大报恩延寿寺,香山的实胜寺、宝谛寺、宝相寺,北海的永安寺、阐福寺、小西天等均建于乾隆年间。一般花园中很少建置庙宇。

大观园之所以建置庵、庙,影射的正是皇家的御园。

四.大观园的水景

大观园处处是水景,园中水声潺湲,清溪泻雪,溶溶荡荡,曲折萦迂,萝薜倒垂,落花浮荡。从“曲径通幽”的山间小径到潇湘馆,可见“青溪泻玉,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沼”的美景;从稻香村到蘅芜院,也能听到“水声潺潺,出于石洞:上则萝薜倒垂,下则落花浮荡”,而在石洞之下,还备有采莲船四只,座船一只,可以乘船到达,可见水势浩淼,情趣盎然。

第十七回,众客行来,至一大桥前,水如晶帘一般奔入。原来这桥便是通外河之闸,引泉而入者。[庚辰双行夹批:写出水源,要紧之极!近之画家着意于山,若不讲水。又造园圃者,唯知弄莽憨顽石壅笨冢辄谓之景,皆不知水为先着。此园大概一描,处处未尝离水,盖又未写明水之从来,今终补出,精细之至!]贾政因问:“此闸何名?”宝玉道:“此乃沁芳泉之正源,就名‘沁芳闸’。”

可见,水是大观园的命脉,也最能体现大观园景区的特点。

大观园的水景描写的正是圆明园的水景,这“沁芳闸”正是圆明园“月地云居”西侧河上的进水闸。

进水闸离藻园不远。藻园位于圆明园最西南一隅,西、南两面倚园墙,东望山高水长。景区内山环水带,亭台错落,是一处摹写江南园林的园中之园。当年乾隆之母皇太后钮钴禄氏自畅春园水路来圆明园时,乘船到藻园东侧之进水闸处,再换乘本坞之画舫可游至汇芳书院、多稼如云一带。藻园进水闸,两岸原为土泊岸,乾隆五十六年改为青山石泊岸二道,共长128米,并拆墁石子甬路。

圆明园的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趣。

盛时的圆明三园,以四个大湖泊为中心,用大中小水域、河溪水系联络而巧妙结合,且由无数条曲溪联缀以山丘互补成完整的山水园林系统,构与全园的水景脉络;并有人工堆叠而又效法自然、形态各异的众多太湖石、叠石等冈阜石峰与水系相结合,奇花异树形成山复水拥、层层叠叠的园林空间。使整个园子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宛若江南水乡般的烟水迷离,从而创造出我国古典园林水艺术的一大杰作。

圆明园的西峰秀色是雍正、乾隆二帝每于七月初七设七夕巧筵的地方,这里可远借西山景色,河西岸有一组叠山松峦峻峙,山涧之中瀑布飞流急下。

乾隆皇帝南巡之后在圆明园先后仿建了四处江南名园,其中之一是福海西北的安澜园,是仿照海宁的陈氏隅园建造的。另外三处名园都在长春园内,一处是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在思永斋东院仿照杭州西湖汪氏园而建的小有天园,一处是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仿照江宁即南京瞻园而建的如园,还有一处是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仿照苏州著名园林而建的狮子林。

综上所述,大观园并非寻常的王公贵族之私家花园,而是天子脚下的皇家禁苑圆明园。

参考资料:

海淀旅游:探秘|什么?圆明园里还有一座大观园?作者不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