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新话红楼 > 第五十五章 如泣如诉“葬花吟” 却是皇后真血泪

作者:张凯庆

《葬花吟》是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诗,全诗抒情淋漓尽致,语言如泣如诉,声声悲音,字字血泪,满篇无一字不是发自肺腑、无一字不是血泪凝成,把林黛玉对身世的遭遇和感叹表现得入木三分。

其实,林黛玉的“葬花吟”隐写的是富察皇后的境遇。

富察皇后虽贵为皇后,表面上风光无限,但她却是个不幸的女人。尽管乾隆和她恩爱有加,然而,“天道忌全”,特别完美的事物,总有特别不完美的一面相随。富察氏一生中生了4个孩子,其中3个早亡。

雍正六年(1728年),富察氏为弘历生了他的皇长女,可惜的是,这个女孩只活了十四个月。令人庆幸的是,此时富察氏已经再次怀孕,对下一个孩子的期盼冲淡了夫妇二人的悲伤。

雍正八年(1730年)六月二十六日,弘历的嫡长子出生。雍正皇帝大喜过望,亲自赐名为永琏。琏者,宗庙之器也。敏感的弘历看来,这显然暗寓承继宗庙之意。乾隆继位后,遵照雍正帝首创的秘密立储的方法,把永琏密定为皇太子,把谕旨用一个精致的匣子锁起来,放到乾清官“正大光明”匾的后面。

未想到刚过了两年多,永琏就因“偶感风寒”,一病不起,竟于乾隆三年(1738年)十月十二日夭亡,年仅9岁。

第一个女儿去世时,乾隆和富察氏虽然悲痛,却并不致命。这个儿子的去世,却几乎摧垮了富察氏。痛失爱子,乾隆伤心极了,他把密定谕旨公布于众,旋册赠皇太子,谥号端慧。按皇太子之礼为永琏隆重举丧,乾隆多次亲临祭奠。

雍正九年(1731年)五月二十四日,富察氏又生下了皇三女,这位固伦和敬公主算是长寿,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六月二十八日去世为止,活了62岁。也算是间接弥补了富察皇后失去皇长女和皇二子的伤痛。

自永琏于乾隆三年病逝后,富察皇后经受七年折磨之后,上天终于再次降恩。乾隆十一年(1746年)四月,已经35岁的富察皇后生下了皇七子永琮,即悼敏皇子。

永琮出生这当天正逢亢旱之后大沛甘霖,又值“佛诞”(佛家指农历四月初八为佛生日)这吉祥的日子,乾隆大喜过望,作诗一首《浴佛日复雨因题》:

九龙喷水梵函传,疑似今思信有焉。

已看黍田沾沃若,更欣树璧庆居然。(是日中宫有弄璋之喜)

人情静验成和豫,天意钦承倍惕乾。

额手但知丰是瑞,颙祈岁岁结为缘。

“弄璋”典出《诗经》,指生男孩,于是后人把生男孩文雅地称“弄璋”。

第二年佛诞,永琮周岁,天不负乾隆所望,绵绵细雨再次降临,乾隆叠去岁韵再赋诗一首。乾隆这时的心情好极了,虽然他已经有了好几个儿子,但他觉得这个孩子是他所有孩子中最漂亮、最可爱、最聪明的一个,他已把承继大统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富察皇后这个嫡出的婴儿身上。

灿烂的笑容又一次出现在富察氏脸上,她几乎把全部心血都放在这个孩子身上,日日不离。

可惜的是,永琮未满两岁,又因出痘(天花)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腊月二十九日身亡。富察皇后遭此重创,悲痛欲绝,终至一病不起。

一次次的丧子之痛,恰如风刀霜剑,割裂了富察皇后的心,她无法理解上天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的给她以如此残酷地打击。

黛玉在《秋窗夜雨夕》中写道: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入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这分明是富察皇后对逝去的儿子的思念之情。

在《葬花吟》中黛玉这样写: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黛玉是在葬花时吟出这首《葬花吟》,诗中却突然扯出梁间燕子,这似乎和葬花没什么关系。上句说“梁间燕子太无情”,可下句却说“人去梁空巢也倾”,而不是“燕去梁空巢也倾”。可见,黛玉说的燕子只是一个比喻,那梁间燕子指的是人。那么,谁是那个梁间燕子?

富察皇后的最后一个儿子永琮,出生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四月初八,在永琮降生前,富察皇后在春天三月里已经为自己的宝贝儿子垒成了温暖的窝巢,那“梁间燕子”就是永琮。可惜的是,永琮未满两岁就夭折了,梁间燕子无情地飞走了。明年还有花发的时候吗?最后一个儿子的逝去,终于彻底摧垮了富察皇后,真的是“人去梁空巢也倾!”

这在乾隆写的怀念富察皇后的诗〈仲夏御园间咏〉中得到印证:“巢梁乳燕呼儿切,濩水文鸳命侣频。揽结寻常怡性处,云何长遣两眉颦。”

濩水是传说中的水名,出自中国古典名著《山海经》。据《山海经》之《山经》卷二《西山经》记载,濩水发源于松果山,向北流入渭水。文鸳是一位三国时期魏国猛将。

“濩水文鸳命侣频”的意思是:两个寄以厚望的儿子,像濩水一样,屡次无情的流走了。富察皇后之所以双眉常皱,泪水横流,是因为“巢梁乳燕呼儿切”啊!且看,乾隆把自己的儿子比作“巢梁乳燕”,这和黛玉诗中的“梁间燕子”巧妙地对应上了。黛玉之所以说“人去梁空巢也倾”,是因为她就是富察皇后。小说中宝玉称黛玉为“颦颦”,正是出自乾隆诗“云何长遣两眉颦”;“两眉颦”,不就是“颦颦”嘛。乾隆诗再次证明林黛玉就是富察皇后。

接连的丧子之痛,摧残着富察皇后的身心。黛玉的《葬花吟》其实就是富察皇后的“葬子吟”。

黛玉悲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这其实是富察皇后的切肤之痛啊!

《红楼梦》中,有两次黛玉葬花的描写。

一次是花朝节,黛玉自己去收拾花来埋,后来宝玉来找她,他们一起看西厢记。这次黛玉葬的是桃花。

后来那段著名的葬花词,却不是桃花了,而是凤仙石榴之类的花。

这是两个不同的季节,所以花不一样。

原文如下:

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宝玉因不见了林黛玉,便知他躲了别处去了,想了一想,索性迟两日,等他的气消一消再去也罢了.因低头看见许多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锦重重的落了一地,因叹道:“这是他心里生了气,也不收拾这花儿来了.待我送了去,明儿再问着他。”说着,只见宝钗约着他们往外头去.宝玉道:“我就来。“说毕,等他二人去远了,便把那花兜了起来,登山渡水,过树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林黛玉葬桃花的去处来.”

黛玉第一次葬桃花,隐喻的是永琮之死。永琮生于乾隆十一年四月初八日子时,3月底——4月初是桃花缤纷遍地粉红。

第二次葬花,葬的是凤仙石榴等,隐喻的是永琏之死。永琏生于雍正八年(1730年)六月二十六日,凤仙花期为6-8月,石榴花期是6--7月份,。

小说中黛玉两次葬花,暗喻的正是富察皇后两次葬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