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新话红楼 > 第六十章 林红玉志向高远 初入弘历潜邸不甘寂寞

作者:张凯庆

林红玉、王熙凤、贾探春和史湘云四人的性格比较:颇有心计、极善攀附;伶牙俐齿、能言善辩;精明强干、倔强自尊;志气高远、不卑不亢;心思通达,深有主见是这四人的共同特点。因此,红玉、熙凤、探春和湘云性情相同,实为一人,她们分别是乌喇那拉氏皇后不同时期的形象。

我们先说林红玉。

林红玉就是被和尚道士幻化成美玉的青埂峰下的顽石,何以见得?我们先来看看那块玉是什么颜色的?

一.通灵宝玉的颜色

87版电视剧《红楼梦》里把宝玉佩戴的通灵宝玉设定成了白色的,这是一个不应有的错误,因此误导了很多年轻人。不少年轻人先看电视剧再读《红楼梦》原著时对通灵宝玉的第一印象是白色的。

小说中,作者没有直接写出美玉的颜色,但是通过委婉的方式隐写了它的颜色。第八回,宝钗第一次将宝玉的玉托在手上看时,“只见大如雀卵,[甲戌侧批:体。]灿若明霞,[甲戌侧批:色。]莹润如酥,[甲戌侧批:质。]五色花纹缠护。[甲戌侧批:文。]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

脂批不仅点明了通灵宝玉的形状大小(大如雀卵)和质地(莹润如酥),还在“灿若明霞”处点出“色”字。霞为何色?古文中多喻指红色橙色。

第三十五回莺儿给宝玉打络子,在讨论用什么颜色的络子才好看时,宝钗道,“若用杂色断然使不得,大红又犯了色,黄的又不起眼”,既然用大红是犯了色(重了色),那么宝玉所佩戴那块玉定然是一块红玉无疑。

南康记:“归美山,山石红丹,赫若彩绘,峨峨秀上,切霄邻景,名曰女娲石”,可见这块女娲石,原本是赫若彩绘的红石。那么,“通灵宝玉”当然是一块鲜明莹洁的红玉。

二.林红玉就是青埂峰下顽石的化身之一

青埂峰下的顽石终于如愿以偿,她被僧道幻化成一块红玉,在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下界之时,被“夹带于中”,一起投胎到皇宫里。投胎时赤条条的,如何夹带?只好含在神瑛侍者的嘴里。所以宝玉是“衔玉而生”。

这样,“神瑛侍者”贾宝玉和“绛珠仙子”林黛玉便和“红玉”联系起来,即宝玉、黛玉背后隐写的是一个名叫“红玉”的人。果然,第二十七回在“小名红玉”处,有脂批曰:“红切绛珠,玉则直通矣。”这样,一个小名叫“红玉”的人与绛珠(即黛玉)勾挂起来。

小说中的林红玉出场不多,但她却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一个重要人物。早在林红玉未出场之前,作者已埋下伏笔。

红玉是“荣国府中世代的旧仆”,宝玉住在荣国府的“绛芸轩”时红玉就在他身边,第八回脂批“试问石兄:此一渥,比青埂峰下松风明月如何?”实际上是指隐藏在宝玉背后的红玉。

“这红玉年方十六岁,因分人在大观园的时节,把他便分在怡红院中,倒也清幽雅静。不想后来命人进来居住,偏生这一所儿又被宝玉占了。”由此可知,在宝玉还未搬进大观园时,红玉就已经在怡红院了,贾政游览大观园看到怡红院时,脂批“问卿此居比大荒山若何?”“特为青埂峰下凄凉与别处不同耳。”也是针对红玉说的。

红玉梦见贾芸拉她,回身就跑[蒙回前总批:有缘的,推不开;如心的,死不改。纵然是,通灵神玉也遭尘败。梦里徘徊,醒后疑猜,时时㨮底上心来。怕人窥破笑盈腮,独自无言偷打噜。这的是,前生造定今生债。]

注意:“梦里徘徊,醒后疑猜”,“通灵神玉也遭尘败”,这分明已告诉读者,红玉就是那块“通灵宝玉”。她的前世是青埂峰下女娲弃之不用的顽石,被和尚幻化成一块红玉,随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一起投胎到人间,正是“前生造定今生债”。据此,可以认定,青埂峰下的顽石就是林红玉。

三.红玉对贾云的情感,正是那拉氏对弘历的情感

贾芸是宝玉的分身,俩人实际上是一个人,都是弘历的化身。宝玉在荣国府的住处叫“绛芸轩”。绛:指绛珠草林黛玉。芸:即指贾芸,他和贾宝玉实为一人。贾芸“认得许多花儿匠”,又是负责种树的总监工,暗喻神瑛侍者以甘露浇灌绛珠仙草。贾芸被称为芸二爷,和宝二爷相合。

红玉对贾芸的感情只是单相思,贾芸并未理会她,脂批证明了这一点:[红玉一腔委屈怨愤,系身在怡红不能遂志,看官勿错认为芸儿害相思也。]乌喇那拉氏嫁给弘历为侧福晋是雍正做的主,弘历并不喜欢那拉氏,这和红玉的单相思是一致的。

四.红玉的种种言行证明她绝非等闲之辈

1.颇有心计,极善攀附

书中描写:这红玉虽然是个不谙事的丫头,却因他有三分容貌,心内着实妄想痴心的往上攀高。她先是攀附贾宝玉,乘没有人的时候主动上来递茶倒水,遭到秋纹,碧痕等人的奚落后仍不死心,耐心寻找机会。遇到贾芸后,她觉得机会来了,丢下红罗帕向贾芸暗示自己的情感,大胆的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寻找自己的归宿。虽不敢直言,但却敢眉来眼去,传递心事。

2.伶牙俐齿,能言善辩

红玉嘴巧有口才,心巧有机谋。小红在怡红院闲逛久了,众丫头群起责难她不干正事,小红口齿伶俐,一一应付,不卑不亢,软中带硬,最后晴雯以大压小红玉才不言语了。凤姐交代她办事,红玉办完回来向凤姐汇报,满嘴是我们奶奶、这里奶奶,五奶奶、舅奶奶,一大堆奶奶的话,竟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连李纨都弄不清楚这样四五门子的复杂关系,但红玉却说得干净利落。

3.天资坚韧,志气高远

红玉敢于和黛玉、宝玉相提并论。并且不受地位、礼教的束缚,敢于追逐自己的幸福,通过手帕引起贾芸对她的注意。她对坠儿说:“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一个地位微卑的丫鬟能说出这样的话,足见其有思想、有远见。

五.红玉是那拉氏的初期形象

作者之所以将林黛玉、林红玉此二人的命名如此相似,是暗示两人的身份相同,一个是先皇后,一个是继皇后。

红玉的种种表现,是乌喇那拉氏初为弘历之妾的真实写照。脂批云:“争夺者同来一看”“争名夺利者齐来一哭,”是在评价那拉皇后。

林红玉是林之孝的女儿,林之孝是贾府里的大管家,虽说是奴才辈的,但在贾府中也是有地位的。而乌喇那拉氏的父亲是满洲佐领那尔布,官也不大,仅是个四品官。乌喇那拉氏是在雍正十一年(1733年)之后嫁给弘历的,此时虚岁正好十六岁,是应选秀女的花样年华,这和红玉入大观园时的年龄是一致的。

六.宝玉并不喜欢“红玉”

宝玉的那块美玉,是僧道“夹带于中”即塞到他嘴里一并来投胎的,那玉虽是个宝物,但却是个身外之物,他并不喜欢这块玉。无奈,贾母、王夫人及全家都视那块“玉”为宝玉的命根子,他也只好屈从了。

乌喇那拉氏是雍正硬塞给弘历做“偏房”的,为此,弘历极为不满,一开始就有抵触情绪。无奈,“胳膊扭不过大腿”,只好接受了,就像宝玉不得不戴上他那块玉那样。因为有富察氏和高氏的存在,乾隆打心眼里不喜欢这个品性上虚情假意、表里不一的那拉氏。自始至终,那拉氏一直都是个挡箭牌一般的虚存在弘历的潜邸里。贾宝玉狠命摔玉、砸玉的行为,暗喻的正是乾隆对那拉皇后的情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