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新话红楼 > 第九十一章 小人物大命运!秦可卿奢华丧礼背后暗藏玄机

作者:张凯庆

秦可卿死后,作者为她刻意安排了一场盛大的葬礼,其规格之高贵,场面之浩大,礼仪之隆重,耗费之奢华,无不令人称奇咋舌,惊叹不已。

首先是朝廷的钦天监阴阳司来择日,推准停灵七七四十九日,三日后开丧送讣闻。这四十九日,单请一百单八众禅僧在大厅上拜大悲忏,超度前亡后化诸魂,以免亡者之罪;另设一坛于天香楼上,是九十九位全真道士,打四十九日解冤洗业醮。然后停灵于会芳园中,灵前另有五十众高僧、五十众高道,对坛按七作好事。如此宏大的僧人道士队伍,他们诵经作法的磅礴气势,足可以惊天地泣鬼神。

秦可卿的棺木也非同小可,是皇商(皇上)薛蟠存下的,叫做什么樯木,出在潢海铁网山上,作了棺材,万年不坏。“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因他坏了事,就不曾拿去。”

这个“义忠亲王老千岁”是何来头?刘心武先生认为是康熙年间的太子胤礽,这个胤礽被两立两废,没能当成皇帝。为什么后来胤礽没把这个棺木拿去做棺材呢?就是因为他“坏了事”。胤礽没用的棺木板,别人谁敢用?

小说中的秦可卿身份不明,享用如此豪华的葬礼似乎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于是,作者安排皇宫里掌宫内相戴权亲来上祭了,贾蓉成了五品龙禁尉,秦可卿立马变成了“诰授龙禁卫秦氏恭人”。秦氏当然是指秦可卿,那“恭人”是什么意思呢?

恭人:旧时代命妇封号,根据丈夫的官职品级而定,始于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恭人,用以封赠中散大夫以上至中大夫之妻,高于宜人而低于令人。

元代六品之妻封之,明清两代,四品官之妻封之。明清如封赠四品官之母或祖母称太恭人,清封赠宗室奉恩将军妻为恭人。《清史稿》一百十《选举五》:“正、从四品恭人。”

秦可卿是贾蓉之妻,贾蓉,原为监生,妻子死后,为了在丧礼上风光些,父亲贾珍花了一千两百两银子给他捐了个五品龙禁尉。这样,问题来了,一个花钱买来的五品龙禁尉,亡妻却被封为四品恭人,明显的不符合朝廷的规定。是作者不懂得清廷的制度吗?非也!《红楼梦》问世时,作者和读者都是乾隆年间的人,官场上的规矩一清二楚。显然,这是作者有意为之,目的就是要引起读者的注意。秦可卿非普通人也!

这样一来,后面的浩大场面似乎就有点说头了。

到了出殡的那一天,来送殡的客人都是什么人?“那时官客送殡的,有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修国公侯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缮国公诰命亡故,其孙石光珠守孝不曾来得。[庚辰眉批:牛,丑也。清,属水,子也。柳拆卯字。彪拆虎字,寅字寓焉。陈即辰。翼火为蛇;巳字寓焉。马,午也。魁拆鬼,鬼,金羊,未字寓焉。侯、猴同音,申也。晓鸣,鸡也,酉字寓焉。石即豕,亥字寓焉。其祖曰守业,即守夜也,犬字寓焉。此所谓十二支寓焉。]这六家与荣宁二家,当日所称‘八公’的便是。……”

来送殡的这些客人的名字暗含十二干支,按脂砚斋的批语提示,这十二干支有极深的寓意,隐藏着一段痛骂乾隆的话。

笔者经反复研究,试解“十二支寓”之谜:

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将六公名号和名字及十二干支重新排列,得出下面的文字:

寅鬼继宗丑也,申辰八公,辛卯、丁酉、庚午、丙子,未镇国、理国、齐国、治国、修国、缮国、瑞文、孝康,亥诰命马尚亡故,戌犬,光珠守夜也。

寅:谐音淫。继宗:即高宗乾隆皇帝,雍正庙号清世宗,乾隆皇帝庙号清高宗,继宗无疑是指高宗。尽管《红楼梦》问世时,乾隆尚健在,并无庙号,但他是继“世宗”之后登上皇位的,他的庙号肯定是“宗”字辈的。申:谐音生。“八公”喻八字,宝盖头下八个男子,故为八字。镇国、理国、齐国、治国、修国、缮国:暗喻治理、修缮、振起国家。瑞文:祥瑞之文;孝康:孝敬老人,前面加“未”字,意思正好相反。诰命亡故:暗喻哲悯皇贵妃亡故。巳:谐音死;戌狗:十二支中戌的对应关系为:灭也,万物灭尽,暗喻十二钗及“千红一窟”的命运。亥:谐音害;光珠:即光猪。

用通俗的话说,就是:继宗乾隆是个色鬼,丑恶无比,道德败坏,虽然生辰八字是贵富天然、命中看得妻星最贤最能,子息极多,寿元高厚;但还未登基治理、修缮、振兴国家,未来得及发布祥瑞之文和孝敬太后,第一个为他生子的贤惠善良的哲悯皇贵妃就不幸亡故,后宫中的皇后、嫔妃、宫女个个命运悲惨,最后,只剩下他这个“光猪”,孤家寡人,为亡妻守夜也。

十二干支寓是全书的宗旨,道出了《红楼梦》的全部真相。

我们接着说秦可卿的葬礼。

前面已经说过,在秦可卿的送葬队伍里,还几位亲王府的王爷也来路祭。第一座是东平王府祭棚,第二座是南安郡王祭棚,第三座是西宁郡王,第四座是北静郡王的。

很多读者看到这一幕无不咋舌,那秦可卿何许人也?竟然有这么多王爷前来路祭、送殡。那送殡的队伍“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这哪里是一个小小的五品龙禁尉夫人的葬礼,完全是皇家之气派,皇贵妃之葬礼。不错,这的确是皇贵妃的葬礼,这个皇贵妃是慧贤皇贵妃高氏。正如脂批所云[庚辰眉批:贾珍是乱费,可卿却实如此。]

乾隆十年元旦,高氏旧疾复发,乾隆为给高贵妃祈福,让她尽快恢复健康,正月二十三日将高氏晋为皇贵妃并同时大封后宫,谁知高贵妃无福,三天后,高氏便因病逝世了。

那“坏了事”的“义忠亲王老千岁”胤礽没用的棺木板,别人不敢用,但贾珍敢用。贾政道:“此物恐非常人可享者”,贾珍不听那一套,照用不误。贾珍为何如此大胆?因为秦可卿本来就不是常人,她是当今圣上的皇贵妃。乾隆的皇贵妃死了,什么棺木板不敢用?在当今皇上面前,一个被废了的太子算老几。皇贵妃死了,乾隆悲痛欲绝,就像宝玉一样,“急火攻心,口吐鲜血”,那些个国公、王爷岂敢不来送殡。

第十四回写道:至天明,吉时已到,一般六十四名青衣请灵,前面铭旌上大书“奉天洪建兆年不易之朝诰封一等宁国公冢孙妇防护内廷紫禁道御前侍卫龙禁尉享强寿贾门秦氏恭人之灵柩”。一应执事陈设,皆系现赶着新做出来的,一色光艳夺目。宝珠自行未嫁女之礼外,摔丧驾灵,十分哀苦。

在这段描写中,我们要格外注意“铭旌”这个词。“铭旌”是儒家传统丧具之一,清代“铭旌”仍是汉族丧仪中的一个重要丧具。满族习俗是丧葬设“丹旒(liú)”。“丹旒”俗称大幡,高达数丈。满人死后有立幡的旧俗,这一丧俗传承演变下来,便成了具有满洲特色的丧仪了。清代关于品官和士庶人丧仪中明确规定:“满用丹旒,汉用铭旌”(《清史稿·礼》)。由此可见,秦可卿是一个汉人。

不错,可卿的确是汉人,因为她的身份之一是慧贤皇贵妃高氏。因此,秦可卿的葬礼才如此高贵、浩大,隆重和奢华。

乾隆皇帝一生真爱过的女人首先是富察皇后,其次就是高氏,第三就是哲悯皇贵妃富察氏。高氏的病逝使乾隆十分痛心,他亲自为高氏拟定了谥号“慧贤”,在加封慧贤皇贵妃的册文中乾隆写道:“……尔皇贵妃高氏,世阀钟祥,坤闺翊政,服习允谐于图史,徽柔早着于宫廷。职佐盘匜,诚孝之思倍挚,荣分翚翟,肃雝之教尤彰。已晋崇阶,方颁瑞物……”。

慧贤皇贵妃是在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五日去世的,乾隆十年二月,乾隆下旨将皇贵妃、贵妃仪仗中的红缎曲柄伞改为了金黄色,妃与嫔的仪仗则添加了原任贵妃所用的红缎曲柄伞。确保了“金黄色缎曲柄伞”首次出现在慧贤皇贵妃的丧仪的仪仗中。于是,元春省亲时仪仗队里就出现了“曲柄七凤金黄伞”。

慧贤皇贵妃高氏去世的日子正好是农历的填仓日,之后数年,每逢填仓日,乾隆都作诗怀念高氏,一共作了八首填仓日诗,此外,乾隆还作了许多怀念慧贤皇贵妃的诗。乾隆一生,只为四位后妃写过诗,按写诗数量排第一位是富察皇后,第二位是慧贤皇贵妃,还有哲悯皇贵妃、令妃各一首。乾隆的这些情诗,感情真挚,缠绵悱恻,读来令人动容。作为一代帝王,能有如此细腻的情感,不能不说是一个绝世情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