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新话红楼 > 第九十三章 《推背图》将《红楼梦》的主题隐喻其中

作者:张凯庆

小说第五回有一条批语:[甲戌眉批:世之好事者争传《推背图》之说,想前人断不肯煽惑愚迷,即有此说,亦非常人供谈之物。此回悉借其法,为众女子数运之机。无可以供茶酒之物,亦无干涉政事,真奇想奇笔。]

批语提到的《推背图》是中华预言第一奇书,传说它是唐太宗李世民为推算大唐国运,下令当时两位著名的天相家李淳风和袁天罡编写的。李淳风用周易八卦进行推算,没想到一算起来就上了瘾,一发不可收拾,竟推算到了唐以后中国2000多年的命运,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说道:“天机不可再泄,还是回去休息吧”,因此这本预言奇书得名《推背图》。

《推背图》共有六十幅图像,每一幅图像下面附有谶语和“颂曰”律诗一首,预言了从唐开始一直到未来世界大同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主要事件。今天我们从网上看到的推背图,是清乾隆年间的举人金圣叹评批的版本,原本现仍保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中,与我们看到的没有出入。清代文坛巨子金圣叹,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明末清初人,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推背图》共六十象。除去第一象引言和最后一象结言并非预言外,共有五十八象预言,每一象有谶、颂诗各一首,卦图一幅。

《红楼梦》批语中提到《推背图》,绝不是偶然的,小说中描写的内容必然和《推背图》的某一象吻合,作者用《推背图》是“悉借其法,为众女子数运之机。”笔者仔细研究《推背图》后,发现《红楼梦》作者主要借用了《推背图》第三十象的预言。

推背图第30象

画中一块石头边有一只猛虎。

(语音播讲,可惜听众看不见这张图。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搜一下推背图第30象)

第三十象癸巳巽下坤上升卦

谶曰:

半圭半林合则生变

石亦有灵生荣死贱

颂曰:

缺一不成也占先六龙亲御到胡边

天心复见人心顺相克相生马不前

金圣叹批解:“此象主张太后崩权归王振,致有乜先之患。其后上皇复辟,石亨自诩首功,率以恣横伏诛,此一乱也”。

按金圣叹的批解:半圭半林合则生变,是指明朝1442年,太皇太后张氏去世,明英宗当时只有16岁,他宠信的宦官王振开始专权。王振排挤掉了“三杨”,把持朝纲,残害异己。由于王振的专权造成了“土木之变”。在土木堡,明军被瓦剌军追上包围,明军大败,英宗被活捉,王振被乱兵所杀。

石亦有灵:指石亨。1457年,以石亨为首,发动了“夺门之变”。1450年英宗被放回,景帝奉英宗为太上皇,软禁在南宫(今北京南池子一带)。1457年正月,景帝病重。石亨与太监曹吉祥等密谋,派千余人夜里撞开宫墙,救出南宫里的英宗。英宗次日临朝,复辟为帝。“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

生荣死贱:

生荣:石亨以扶植英宗复辟之功,把持朝政,享尽荣华。

死贱:石亨剪除异己,冤杀于谦等功臣,揽权干政。1460年被英宗下狱,没收家产,以谋叛被斩。

《红楼梦》作者借用此象,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命运。

1.解谶

半圭半林:圭的一半是土,林的一半是木,土木正是“两地生孤木”之意,黛玉判词的画中画着两株枯木,也是“半圭半林”和“两地生孤木”之意。

合则生变:两地的孤木不能合在一起,合必然生变。富察氏和乌喇那拉氏都是平地木,俩人都嫁给了乾隆,并且先后做了皇后。两株孤木合在一起,焉能不变。

石亦有灵:石:既指青埂峰下的顽石那拉氏,也指三生石的石头乾隆,两块石头都有灵气。

生荣死贱:

生荣:那拉氏生前贵为皇后,享尽人世间的荣华富贵。

死贱:那拉氏死前被剥夺一切功名,死后连自己的墓地也没有,坟前冷冷清清,无人祭奠,真是“死贱”啊!

2.解颂

缺一不成也占先:原解是双关妙语,既含“也先”二字,又隐喻“乜先”。瓦剌首领“乜先”,在明朝时又作“也先”,如今常称“也先”。他的后人汉化,姓“乜”。

《红楼梦》引用此象的意思是:“缺一不成”是指缺了富察皇后不成。“也占先”是指那拉氏在富察皇后死后,占得先机,抢先占领了皇后宝座。

六龙亲御到胡边:

六龙:第六只龙,乾隆是清朝第六位皇帝,故曰“六龙”。

亲御:御驾亲征。胡边:指蒙古的边境。乾隆年间征战大小金川;安定西藏;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反击廓尔喀入侵西藏等战役,每战乾隆都亲自部署、指挥、督战。乾隆在稳定边疆,扩大疆域的同时,也在夸耀武功,日益消耗着前朝积聚的国力。清王朝由此走上由盛而衰,外盛内衰的历程。

天心复见人心顺:天心指天子之心。一语双关,隐喻乾隆的统治是上合天意,下顺民心。此处作者应是嘲讽的意思。

相克相生马不前:乌喇那拉氏是在乾隆十五年晋为皇后的,乾隆十五年是庚午马年,那拉氏生辰八字与乾隆的生辰八字正好相克,在马年晋为皇后的那拉氏好运到头了,所以是“相克相生马不前”。

3.解图

图中的虎额上有“王”字,喻指乾隆,令朝臣畏如猛虎。

图中石头,喻指青埂峰下的顽石王熙凤——乌喇那拉氏,与谶中“石亦有灵”对应。石头边有一只猛虎,正是“虎兕相逢大梦归”!

4.解卦

癸巳巽下坤上升卦

癸巳:谐音:鬼死。

卦为“升”,下为巽,指风;上为坤,指地。

“升”卦为“积小成大之象,拼搏得益之意”。大象为“进升之势”。

对乌喇那拉氏来说,此卦和她的命运正好相反,那拉氏的积怨“积小成大”,虽奋力拼搏,但却由此“得祸”,不成“进升之势”,反为“颓败之势”。地上起了一阵狂风,那拉氏恰似风筝,“游丝一断浑无力”,又如柳絮“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但是,对乾隆而言则相反,正是“进升之势”。

“升”卦爻辞曰:“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元亨:犹言大通,大吉。元:一指首,人头;二指始,开端;三指气,元气。亨:汉字,意为顺利;通达;万事亨通。

辞曰的意思是:“大顺,见大人有利,不要犹疑,向南方进征吉利”。这正是本象主角之一乾隆的运势:“南征吉”,虽然乾隆第四次南巡期间那拉皇后搅了局,但乾隆与太后协商后决定废了那拉皇后,是为“见大人有利”。为此,他毫不犹豫的将那拉氏遣送回京,之后继续在南方巡视。在乾隆看来,清除了那拉氏这个绊脚石,一切都会大吉大利。事实也是如此,那拉皇后被废后,再也没有人敢和皇上分庭抗礼了,乾隆又顺顺当当的做了20年皇帝,之后将权利移交给嘉庆皇帝,安心的做他的“太上皇”去了。

癸巳:正是“鬼死”,可怜的那拉氏,最终做了个“屈死鬼”。

《红楼梦》作者在创作这部小说时,对《推背图》一定做过深入的研究,青埂峰下的顽石和“通灵宝玉”的设计以及元春判词“虎兕相逢大梦归”的出处就是《推背图》第三十象。

小说中关于《推背图》的这段批语出现在黛钗判词和元春判词之间,寓意十分明显。批语中说此回借《推背图》之法“亦无干涉政事”,其实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掩饰之词。这段眉批加在元春判词上,恰是“欲盖弥彰”。

第七十八回,贾政与众幕友谈起姽婳将军林四娘:众人听了,都又笑道:“这原该如此。只是更可羡者,本朝皆系千古未有之旷典隆恩,实历代所不及处,可谓‘圣朝无阙事’,唐朝人预先竟说了,竟应在本朝。如今年代方不虚此一句。”贾政点头道:“正是。”

“圣朝无阙事”语出唐人岑参诗《寄左省杜拾遗》,原诗:“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当时岑参和杜甫同仕于朝,岑参在中书省任右补阙,杜甫在门下省任左拾遗。二人都是谏官,因此岑参才有这样两句诗。阙事,指有缺点或过错的事务,此阙正是右补阙的阙。谏书,指批评朝政的奏章。大意是:圣明的朝廷没有什么缺失的事情,我自己感到批评朝政的奉章很稀少。实际上这是岑参发的牢骚,说的是反话。《红楼梦》中贾政的幕友说“圣朝无阙事,唐朝人预先竟说了,竟应在本朝。”暗示的正是唐人搞的《推背图》竟在本朝应验了,那么,本朝也不就是什么“圣朝”啊!

作者和批者巧借《推背图》,将《红楼梦》的主题隐喻其中,真是妙不可言。

需要说明的是,《推背图》预言的是国家政事之兴衰变替的大事,涉及的人物都是皇上和某一事变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人物,那曹天佑、曹頫、洪昇、袁枚之流无论如何也是不沾边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