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历代王朝更迭 > 第120章都是为了面子

历代王朝更迭 第120章都是为了面子

作者:汤加盐大伯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0-30 12:08:02 来源:笔趣阁

坐在龙椅上的刘欣,见识增长得极快,他知道王莽并非善类。为了对付王莽,他必须提拔一位非王氏集团的成员。左将军师丹和丞相孔光都倒向王氏集团,朝中无人能够解忧,他只能起用新人。要起用有背景、能成气候的新人,只能在傅氏家族中找寻。

正好有一人入了他的眼。

此人名叫傅喜,傅喜是傅昭仪的堂弟,是傅氏家族中的佼佼者,无论才学,还是品行都受到广泛的称赞。刘欣想任命傅喜为大司马,傅昭仪不同意,因为傅喜是不喜欢玩弄权术的另类。刘欣封赏傅氏家族,傅喜称病在家,拒不受封。只要是傅昭仪提议的事,傅喜总是抬杠。师丹被封为左将军后,叛变倒向王氏集团。他的倒节致使董宏成了炮灰,这已经令傅昭仪很气了。倘若傅喜被封为大司马后,也倒向王氏家族,这就是倒持太阿。

想发展势力,可是人手不够,这就是傅昭仪的悲剧。傅喜一定是读书读傻了,只知道书上的仁义道德。他竟然对傅昭仪说:女人不该玩弄权术!

族中生有这个败类,还是人品和学品都很好的败类,傅昭仪差点气疯了。为了让自己的耳边清静,傅昭仪决定将傅喜踢出长安,免得看了生气。

手中无人,傅昭仪只能做一个看似不明智的决定,让左将军师丹为大司马。师丹几句话,将董宏打成炮灰,傅昭仪很恨。然而,师丹是目前唯一的最佳人选,只能暂时任用。任免权在刘欣手中,对付师丹,可以随便使用任免权。

刘欣想任用傅喜,傅昭仪不同意;傅昭仪想任用师丹,刘欣不得不同意,这就是太后专政。

为争宠谋害皇子

王政君是一位厉害得优雅的女人,她的厉害全藏在优雅之中。经过宫廷大战,她知道要联合所有一切可能联合的力量,击毁那最主要的敌人。刘骜这个没出息的儿子死后,赵氏姐妹就是她的主要敌人。丞相孔光和王莽刚刚开始调查刘骜的死因,赵合德自杀身亡,赵飞燕就是她最主要的敌人。

为了将赵飞燕杀了,王政君甘愿对傅昭仪的得寸进尺一忍再忍。她让傅昭仪与她平起平坐,让刘欣封赏傅氏子弟为侯,只是想换取傅昭仪的支持。她需要一心一意地弄死赵飞燕,没有时间陪傅昭仪玩。赵飞燕将他儿子迷得神魂颠倒,对这个蛊惑人心的女人,王政君不敢大意。王政君出招,力求一举制服对手。

大司马王莽跟傅昭仪玩弄计谋,没时间调查案子。丞相孔光却认认真真将每一个细节都记录了。刘骜死后一年,即公元前7年,孔光圆满完成任务,保证罪证能将赵飞燕置死。司隶校尉解光上书报告刘欣,说刘骜并非被赵氏姐妹杀害,但赵氏姐妹杀害无数皇子。

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刘骜这个不负责任的皇帝突然临幸一位叫曹宫的宫女。他像刘邦一样,将曹宫弄至怀孕后便弃之不顾。不知该说曹宫命好还是命苦,她给刘骜生了个儿子。按理说,刘骜本应该高兴,因为他一生无子。但是,刘骜听说曹宫给他生了个儿子后,竟然派田客传信,命籍武杀害曹宫和刚出生的儿子。

接到杀皇上儿子的命令,就像陈平接到斩杀樊哙的命令一样,籍武觉得很棘手,因为曹宫生了皇帝的儿子,他实在是不敢动手。田客将事情禀报刘骜和赵合德,刘骜命籍武把孩子交给宫廷侍从王舜,送一张纸条和一颗毒药给曹宫。

遇见负心人如此,曹宫好不伤心。当年刘长之母因刘邦一怒而死,刘邦很惭愧,让吕雉抚养刘长。刘骜在其他方面比不过刘邦,在好色上却超过刘邦。为了女人,刘骜连自己的儿子都杀害,真是色迷心魂。

此事一年后,刘骜厌倦了赵氏姐妹,偷偷摸摸地养了一位许美人。许美人很争气,给刘骜生了一个儿子。但是刘骜是个窝囊的人,他只有贼心,却无贼胆,因害怕赵氏姐妹生气,他将宠幸许美人和生了一个男孩的事说了。

赵合德听后大哭大闹,又是撞墙又是滚地下,就像发疯了一样。她说,只要其他女人生儿子,赵氏两姐妹就没好日子过。刘骜没办法,只能派人将孩子取来。孩子取来后,刘骜就屏退其他人,关了门窗。

那个可怜的孩子不一会儿就窒息而死。想当年曹宫的孩子被害,刘骜尚且能推卸责任,但许美人的孩子死了,刘骜就要负全部责任。

赵氏姐妹杀害皇子,理应被诛,这是王政君最想见到的结果。然而,在定罪的当口,议郎耿育却跳出来,说万万不能杀赵飞燕。

王政君想杀的人,竟然有人敢跳出来喊刀下留人,真是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耿育的出现,似乎让刘欣看到了一线光芒,他不忍心让耿育就这样成为牺牲品。

耿育说,刘骜是神人,他杀害两个幼小的亲生儿子具有无比重大的意义。刘骜的所作所为,常人根本无法理解。这位皇帝杀害自己的亲生骨肉是为大汉百年基业着想。如果他不这样做,皇帝死后,幼主登基,母亲必然擅政。皇帝杀害年幼的孩子,在年龄较大两人中选一个过继给自己,立为太子。这样,太子的生身母亲就不能擅政。刘骜做的事情不同凡响,不能用常人的思维去评价,应该用不同凡响的思维去评价。为了大汉基业,刘骜杀害亲生骨肉,此等牺牲精神,是万世楷模。

常人愚笨得紧,竟然说刘骜被赵氏姐妹迷惑,这大错特错;不是赵氏姐妹迷惑刘骜,而是刘骜将计就计,利用赵氏姐妹,杀害亲子;赵氏姐妹只是刘骜手中的工具,就如锄头是农夫锄草的工具。在拯救大汉基业的意义层次上,赵氏姐妹功不可没。赵飞燕已经被封为皇太后了,某些人竟然重算旧账,这既不明智,更不道德。如果此事流传出去,大汉威仪何存?

耿育会说话,刘欣会听话。耿育说完,刘欣立刻觉得谁都可以死,唯独赵飞燕不能死。他认为赵飞燕不能死,不是同意耿育的歪理邪说,而是突然发现赵飞燕是他母亲。他被过继给皇帝刘骜和皇后赵飞燕,赵飞燕就是他母亲,如果杀赵飞燕,就等于杀他母亲。弑母之名,刘欣这个孩子担当不起。

当年项羽欲杀刘邦的老爹,刘邦说项羽是他的结拜兄弟,项羽杀刘邦的老爹,就等于项羽杀了自己的老爹。项羽气吞山河,尚且不敢犯杀父之名,刘欣这只钻风箱的小老鼠更不敢。政治是一门艺术,讲求作伪功夫,王莽会作伪,赢得人人称赞。赵飞燕不能杀,不能冷落,应该将她高高供起,让世人都知道刘欣的孝心。

赵飞燕是一块好招牌,不能丢了。刘欣决定如供神一般供奉赵飞燕,向世人秀秀他的作伪功夫。刘欣供奉赵飞燕,也可以气气王政君。没有永远的朋友,刘欣就拉拢敌人的敌人,大家做朋友。刘欣供奉赵飞燕,傅昭仪同意,因为在她为刘欣争夺太子之位期间,赵飞燕曾为刘欣说过几句好话。

王政君放下手中的杂事,忙了一年,赵飞燕不但没死,反而被刘欣供奉在神龛上,真的很气人。刘欣供奉她的敌人,傅昭仪拉拢她的敌人,耿育帮助她的敌人,这三人都令她生气。耿育胡说八道,竟然骗得刘欣团团转,这不是刘欣被骗,而是他将计就计,借耿育的话为幌子,供奉赵飞燕。王政君突然发觉,胡说八道很管用,她需要好好利用侄子王莽的作伪功夫,狠狠地跟傅昭仪集团大斗一场。

一切都是为了面子

“伤口”哪有那么容易就好的?每当想到败在王政君手下,傅昭仪的失落感就更深一个层次。她被失落感深深困扰,也被自己的**左右得无法自拔。傅昭仪渴望满足她的**,这没有错,错在她生活在刘欣时代,错在她的对手是王政君。王政君并不可怕,而是她的地位可怕。王政君是一只高高飞在天空的凤凰,傅昭仪无论如何都比不上她。

因为酒宴的插曲,傅昭仪大发脾气。她发脾气不为别的,只是因为她自卑。受人折辱后,傅昭仪痛定思痛,想要把“定陶”这个地方标签换为“长安”这个国家标签。标签是虚名,**作祟,这个虚名对傅昭仪有特殊的意义。为了与王政君平起平坐,凡是她所拥有的,傅昭仪一定想方设法得到。

刘欣很爱生祖母,凡是生祖母强行要求的,他绝不拒绝。傅昭仪想当中央太皇太后,刘欣就找三公开会。王莽不是大司马了,刘欣可以堂堂正正地开一个为私利的四人会议,不像上次开三人的畸形会议。

尽管王莽不会在会议上出现,可是刘欣依然惧怕开会。因为丞相孔光偏向王政君,大司马师丹偏向王莽,大司空何武头脑有点不正常。刘欣知道,想做事,需要先探探底。刘欣招来傅氏家族中声望最隆的傅喜,想听听傅喜的意思。

傅氏集团是一个畸形的集团,傅昭仪一心撑持傅氏集团的天空,最有声望、最有能力的傅喜却总抬杠。傅昭仪想往东,傅喜却说西方好;傅昭仪想推翻王氏集团,傅喜却说任其自然。明显是想跟其对着干。

然而,总喜欢抬杠的傅喜却不是一个死心塌地的骨干分子,并不可靠。傅氏集团没有大人物,只能暂用傅喜装饰一下门面。为了装饰好门面,傅昭仪安排傅喜为特进。特进是候补大司马,如果傅喜醒悟,马上提升为大司马;如果执迷不悟,一脚踢出长安。

在傅昭仪对傅喜进行考核的这一小段时间,王、傅两个集团没有斗争。只要傅氏集团不斗争,傅喜乖得很,安心在家,结交名士,声望自然越来越高。傅昭仪见傅喜不抬杠,心里高兴,觉得傅喜遭到一次冷遇,变乖了。

为了一桌酒宴,傅昭仪死活定要刘欣贬黜王莽。王莽走后,大司马空缺。刘欣觉得傅喜声望高,有才干,姓傅,想任命傅喜。傅昭仪不同意,因为傅喜抬了几次杠,她命刘欣任命师丹为大司马。傅昭仪以己之心,度人之腹,认为傅喜觉得当不上大司马是遭冷遇。傅喜变乖了,不抬杠了,正当用人之际,傅昭仪授意,刘欣认命傅喜为大司马。

为了战斗胜利,必须打造一套精良的装备。孔光、师丹、何武这三个人中,何武最没用,但最狡猾。何武只会做些表面功夫,弄假的改革,但在斗争期间意志不坚定,肯定是不能任用了。再说刘欣恰好掌握罢免何武的铁证。

何武在长安当官,他继母住在蜀郡。何武派人去接继母来长安,欲共享天伦之乐。

何武想得好,但老天不顾念他的一片孝心。迎接队伍刚准备出发,刘骜就暴死。大汉的百姓不守法,每逢皇帝驾崩,他们就要拦路抢劫。为了继母安全,何武让迎接队伍暂停。

身居高位,必遭诽谤;何武无能而居高位,诽谤就更多。此事一路讹传,刘欣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心想总有一天有用。

刘欣要罢免何武,借此讹传,命人状告何武不孝,不调查,直接遣送何武回封地博望养老。何武知道皇帝势力大,只能乖乖回封地。何武登上大司空之位靠虚假,被贬黜也因虚假,在他身上官场的虚假暴露无遗。

刘欣办事一步一营,稳扎稳打有分寸,在罢免何武后,遂任大司马师丹为大司空,即师丹一身兼两职,两个重要的职位。当年刘恒就曾让灌婴兼任丞相和太尉,这一身兼两职的事是有先例的。

刘欣不想让师丹一身兼两职,他这么做只是在缓冲,因为王氏集团不是善类,他不敢玩硬的。半年后,迷雾散了,刘欣命傅喜为大司马,师丹为大司空,丞相仍是孔光。傅昭仪知道后,笑了,等了好久,她终于等到今天。

排好兵,布好阵,立刻有人擂鼓叫阵。这次叫阵的,是两个不重要的宫廷跑腿,一个是郎中令,另一个是黄门郎。这两个人的重要性不大,如果一炮打不响,也不可惜。上次董宏白白地充当炮灰,傅昭仪为丢失一个助手而心痛。

这两个家伙上书刘欣,奏请封傅、丁二人太皇太后和皇太后,改用与王政君和赵飞燕同等级别的车马仪仗,在长安为刘欣的老爹刘康设庙。这封奏章的内容事先经过商定,该知道的人都知道,可能只有三公不知道。

三公似乎生气了,而且是气往一处出,丞相、大司马和大司空全体否决。这三人中,师丹态度最坚决,一口否定;孔光最顽固,绝不改变;傅喜最简单,不同意。傅昭仪想挤对走王莽,刘欣罢免何武,这三座大山还是如此坚硬,真令刘欣生气。

师丹是刘欣的老师,他写了一封很长的奏疏,说如果傅昭仪享受的待遇和王政君一模一样,天上就出现两个太阳。自古以来,太阳只有一个,傅昭仪总要差王政君一点才行。千万不能在长安给刘康设庙,这毁坏宗法制度。一旦宗法制度被破坏,人伦就没有根基。倘若人人都想搞破坏,天下就乱了。

师丹不是强硬派,但他的话句句说中要害,刘欣不能回驳一句。傅氏集团破格让师丹担任大司马,破例让他一身兼两职,厚遇如此,师丹却狼心狗肺,不识抬举。不识抬举的人还有傅喜,傅喜满口仁义道德,最终不顾傅氏家族利益,吃里爬外。既然师丹和傅喜是两只养不熟的狗,就只能被踢出局。

想要踢人,就必须找到候补。没有候补,刘欣不敢踢人。当一个皇帝,他的顾忌会很多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