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历代王朝更迭 > 韩非出使

历代王朝更迭 韩非出使

作者:汤加盐大伯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2-21 02:14:58 来源:笔趣阁

在彻底清除了嫪毐、吕不韦势力之后,李斯成为秦国政治舞台上的一颗新星,在他的建议下,秦王又废除了逐客令,升他为廷尉,掌管天下法令,他此刻踌躇满志,一心辅佐秦王统一天下,创建不世之功!

于是李斯拜见秦王,道:“大王是否还记得,臣曾经说过得时无怠!一个人一生中机遇是非常少的,机遇来临的时候,千万不要放过。能成就一番事业的国君都是能够抓住时机的人!如今机会就摆在眼前!”

秦王自亲政开始就在思考如何统一天下,他也急切希望创建不世之功的!李斯此刻的问题也激发了他的雄心,便欲探寻他的想法,道:“卿有何高见?”

李斯道:“我大秦自秦襄公立国五百余年,经历三十多代君主的治理,而今已是天下最强大的国家,反观东方六国均已疲惫不堪,这是我们一统天下的大好时机,可谓是万世之一时啊!如果不抓住上天赐予的这个机会,等到六国再缓过气来合纵抗秦,那即使黄帝再世也无能为力了!”

李斯这番话句句说到了秦王心坎里,秦王继续问道:“如果要灭亡六国,一统天下,该从哪里开始着手呢?”

“秦昭王时期就制定了远交近攻的策略,如今应该继续施行!邻国之中又以韩国最弱,应该首先攻灭韩国,恐吓其他国家。其次赵魏,其次燕楚,最后灭齐!而今郑国渠已完成,粮草充足,必可一鼓作气,一统天下!”

“卿之所见果然不凡!”

李斯见秦王双目圆睁,兴致盎然,便趁机道:“臣所讲的都是大梁人尉缭教我的,他的见识远超出我的十倍,我愿为大王引荐此人,以助大王成就霸业!”

秦王甚是高兴,道:“有如见识渊博的人寡人如何能错过,快为我引荐!”

于是李斯引尉缭到王宫,拜见秦王。

秦王见到尉缭,甚是高兴,亲自到殿外迎接。秦王问道:“寡人现在想消灭六国,一统天下,先生可有何高见?”

尉缭端详秦王良久,道:“现在以秦国的强大,诸侯就如同郡县之君,消灭任何一国都非常简单,我所担心的就是诸侯合纵,他们一旦联合起来出其不意,力量就非常强大了,这就是智伯、夫差、闵王灭亡的原因。”

秦王见尉缭一下就点出了问题的关键,非常敬佩,更加虚心的请教道:“那我大秦如何才能消灭六国,又避免合纵的形成呢?”

“大王可派遣可靠之人出使六国,用财物贿赂六国权臣,他们接受了秦国的财物必然会为秦国说话,这样六国之间的矛盾本来就很深重,这样就可以更加扰乱他们的谋略,阻止他们形成联盟了!秦国不过损失三十万金,而诸侯则可以尽数消灭了。”

听到尉缭的一番计策,秦王大喜,心道这不正是自己千方百计寻求的人吗?于是对他大加赞赏。不仅如此,为了显示恩宠,秦王还让尉缭享受同自己一样的衣服饮食,每次见到他,总是表现得很谦卑。

尉缭懂得相面,第一眼看到秦王,他就觉得面向凶恶,因此秦王越是谦卑的对待自己,尉缭越是害怕以后会被秦王诛杀,因此他给李斯留下一封书信,暗中逃出了王宫。

信中写道:“我从面相来看秦王,他长着高鼻梁,细长的眼睛,鸷鸟一样的胸膛,发出豺狼一样的声音,其为人必然刻薄寡恩,心如虎狼;穷困的时候容易谦卑下人,得志时也容易吞噬人。

我是一个平民百姓,然而他接见我的时候,竟然常常甘心居于我之下。如果秦王得志,统一天下,那天下人都要成为他的俘虏了。我不能,也不敢和他长期相处。”

李斯读完书信大吃一惊,连忙进入王宫拜见秦王。

此时秦王也发觉尉缭逃跑了,非常生气,道:“寡人这样对待他,他竟然背叛我,弃我而去,难道是瞧不上寡人吗?”

廷尉李斯请求道:“大王请息怒!尉缭一介布衣,不懂的宫廷礼仪,行事乖张,以后肯定可以改正的,大凡有点本事的人都会有些性情古怪的。”

秦王仍然难以消气,道:“如此不懂规矩,该杀!”

李斯见秦王动了杀机,赶紧劝道:“大王如今要完成大业,正是用人之际,而尉缭又有辅佐之才,请大王任用!”李斯见秦王动摇,想了一下又道:“如果大王这种人都可以任用,天下必然会传扬大王爱才的美德,有才能的人必会倾相归附!”

秦王觉得李斯言之有理,便同意让李斯将尉缭追回。

于是李斯派出所有的门客府兵寻找尉缭。几天之后,李斯门客在咸阳一家饭馆之内找到了喝的酩酊大醉的尉缭,由于醉的太过厉害,门客呼唤不醒,只得将其抬回廷尉府。

李斯听说找到了尉缭,非常高兴,然而见到尉缭时,他却仍然大睡不醒。

李斯长叹一口气,命人取来一桶凉水,全部淋到尉缭身上,尉缭从头到尾全部湿透,忽然浑身打了一个激灵,大嚷道:“啊……下雨了!”

李斯及府衙都大笑起来,尉缭看清面前站的人后,才明白过来发生了什么,对李斯嚷道:“我不是在酒馆吗?怎么跑到廷尉家中了?”

李斯笑道:“看来你的确需要清醒清醒了!你在酒馆喝的酩酊大醉,我只得命人把你抬了回来!”

尉缭大惊,道:“廷尉莫要害我啊!赶紧放我走!当初我只答应你觐见秦王,可没有答应卖身给你啊!”边说边欲逃跑。

李斯连忙拦住他,道:“你既然已经见了秦王还能走的了吗?秦王如此看重你的才华,日后必然会重用你的!为何还要混迹于酒肆之中?”

“廷尉有所不知,我观秦王面相,甚是凶恶,长久的留在他身边肯定会不得善终的,我劝廷尉也赶紧离开吧!”

“少拿面相这一套来糊弄我,我在秦王身边已经十年了,如今却活的好好的;再说,秦王真的一统天下,你还有地方可以躲吗?不如与我一起辅佐大王共谋大业!”

尉缭一惊,思索良久,道:“廷尉所说也不无道理!”

“你明白就好,明日随我再去拜见大王!大王胸怀宽广,一定会原谅你的!”

第二日,尉缭换好衣服随李斯前去拜见秦王,尉缭道:“臣一介布衣,不知王宫中的规矩,触怒了大王,还请恕罪!”

秦王见尉缭前来认错,大喜!仍旧以宾客之礼对待。

不久之后尉缭被册封为国尉。

在李斯和尉缭的建议下,秦王决定出兵灭韩。

秦国要攻打韩国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韩国,韩王安十分担心,急忙找来公子韩非商量对策。此时他们心中都清楚,韩国以一隅之地对抗强秦毫无胜算,所以无论如何要说服秦王取消伐韩的计划。

韩非此时名气已经非常大,韩王听说秦王经常拜读韩非的文章,因此希望能凭借韩非的名气说服秦王,韩非当下就答应了韩王,出使秦国,说服秦王罢兵。

韩非回到府中,正准备行装,门客堂溪公求见,道:“公子此去虎狼之国,可知道活着回来的几率仅有万分之一?”

“知道!”

“公子可还记得当初你提出改革计划时,韩王全盘否定,并没有人支持过你?”

“记得!”

“公子可明白,即使你舍弃生命,可能也无法扭转当前的局势?”

“明白!”

“那你为何还要抛弃身家性命,去为一个行将就木的诸侯说情?”

“因为我是韩人!”

听到韩非回答的如此决绝,溪堂公心生悲悯,还想劝说他:“我听说能够保全身家性命的人都是善于拒绝的,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可以不答应,如今公子这样做又会有什么益处呢?”

“先生错了,该来的福分总会到来,该来的灾祸也是无法躲避的!君子不能因为怕死就不去做该做的事情!”韩非其实心中明白,要说服秦王罢兵难上加难,而自己此去也极有可能有去无回。因此他临行前把家中所有的事都安排妥当了,他就这样义无反顾的离开了故国!

溪堂公为他送行,路上一句话都没说,因为该说的都已说尽,现在面临的问题已经不是策略、能力所能决定的,这只是韩非的一种选择!

看着韩非远去的背影,溪堂公流下了两行热泪!

来到秦国,韩非先去拜见了韩启。此时的韩启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锐气,自从郑国事件之后,便失去了秦王的信任,虽然暂时没被罢免丞相的官职,但已无法参与重大事件的讨论制定。

韩启道:“如今年轻的秦王刚毅果断,又有李斯、尉缭等人辅佐,他们都是主张要灭六国的,恐怕韩国难逃此劫了!”

韩非道:“难道昌文君忘记自己是韩国人了吗?”

韩启眼见一亮,瞬间又暗淡了,道:“韩国早已是积重难返,王弟又何必螳臂当车!”

韩非见韩启已经沦落至此,非常失望,便告别韩启,只身去见秦王。

韩启叫住韩非,道:“秦王是个很有主见的人,如果你的意见得不到采纳,就赶紧逃亡吧,在咸阳若不能为秦王所用,必然性命难保!”

韩非回头深深的望了一眼韩启,道:“王兄保重!”

韩非离开后,韩启呆呆的站在原地,默然良久。他可怜韩国积弱难反,又愤恨自己无力为故国做一点事情!他觉得韩非是幸福的,至少韩非还可以为韩国奔走呼号……

秦王嬴政早就听说过韩非的大名,还看过他写的《孤愤》、《五蠹》,读后非常佩服,道:“哎呀!寡人要是能见到此人,并与他讨论天下大势,真是死而无憾了!”

此次得知韩非来秦,秦王非常高兴,急切的盼望与他相见。只是他心中也清楚韩非此番来秦,只是为韩国说情的,事关韩国存亡,不同于一般的游说,心中不免多了一份戒备。

韩非见到秦王,由于口吃,说话不便,便给秦王上了一个奏疏,主张灭赵存韩。

“灭赵存韩的原因有三点,第一,韩国多年以前就已经向秦国臣服,韩国就如同秦国房间座椅上的坐垫,韩国的存在对秦国有很大的好处,秦国要去打哪个国家,韩国都出兵跟随,而最后得到的利益归于秦国,怨恨归于韩国;

第二,赵国是一直武力对抗秦国的,而且赵**事实力远强过韩魏,多年来赵国一直是合纵政策的支持者,号召诸侯一起联手对抗秦国,向天下宣扬如果秦国不被削弱,天下诸侯没有一国能活下来,赵国实在是秦国的一个强敌。如今如果把韩国灭了,而放纵赵国,那会让天下人看到秦国灭了自己的内臣,而放过自己的外贼,侍奉秦国最后的结果,是被秦国灭掉,那么天下诸侯谁会来和秦国友好呢?天下的人便都会和赵国结盟。

第三,韩国虽小,却不容易灭亡。韩国自立国以来就是四战之地,从未停止过战争。如果秦国要攻打韩国,韩国就会和魏赵结盟,并不容易被攻占。”

赢政看了韩非的上书以后,认为说的也有道理,便发给朝臣商议。

李斯读罢,立刻起身表示反对:“公子此言差矣,韩国不易被攻灭,难道赵国就容易被攻灭吗?此其一也;韩国对于秦国,就如同心病,作为一个诸侯,必然要考虑自己的利益,如何能保证韩国永远站在秦国这边?此其二也;当秦国全力攻打其他国家时,韩国必然反叛,心病一旦发作,穆公兵败崤山的惨状就会重演!此其三也!”

韩非道:“先灭赵国是可行的,大王可以先派人到楚国去,买通楚国的重臣,稳住楚国,同时把人质送到魏国,这样魏国也就不会再行动了。此时联合韩国攻打赵国,很快就可以把赵国灭掉,然后再攻灭齐国,此时韩国根本就不用打,仅需要大王一封书信,韩国便会献上笏牌!”

“谁能保证韩国不会背叛秦国?”李斯对韩非避重就轻很不满意。

“韩国已经三十年亲近秦国,并没有过背秦之举!如果秦国先攻打韩国,必然会有其他诸侯来救援,合纵之势很快就会形成,如果先攻打赵国,有韩国为策应,则合纵之势难以形成!”

“大王可以派人重金贿赂各国权臣,言明与秦结盟的好处,诸侯便不会合纵!”李斯争辩到。

秦王见一时之间谁都无法说服对方,便制止了讨论,道:“此事事关重大,稍后再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