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历代王朝更迭 > 泰山封禅!

历代王朝更迭 泰山封禅!

作者:汤加盐大伯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2-21 02:14:58 来源:笔趣阁

始皇帝二十八年,随着万里长城的修建,匈奴的侵扰受到抑制,百越之战也暂时进入相持阶段。一时间国无大事。赵高此时又想鼓动始皇帝出巡。

一日,始皇帝批阅完奏折之后,召见赵高前来解闷,问道:“卿以为自古以来哪位帝王功业最高啊?”

赵高忙到:“论功业当然陛下首屈一指!四海之内无出其右者!陛下创建的功业足以昭告天地,名垂千古!”

始皇帝哈哈一笑,道:“朕已经祭拜过太庙,也祭拜了太后,却没听说过祭拜天地。”

赵高见始皇帝来了兴趣,便一本正经的回答道:“自古以来天子诸侯都会祭拜太庙,而没有资格祭拜天地,只有创立伟大功业的帝王才有资格祭拜天地啊!”

“如何祭拜天地?”

“祭拜天地就是封泰山而禅梁父!古之圣贤,如无怀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颛顼氏、帝喾、尧、舜、禹、汤、周成王都曾封禅泰山,祭拜天地。而今陛下的功业早已超过先贤,更应当前往泰山封禅!”

始皇帝听赵高如此一说,内心也开始躁动,道:“如此,朕确实应该去封禅泰山了!”

赵高进一步鼓动道:“臣还听说在齐地大海之中有仙人,陛下若要巡行齐地,请一定带上微臣,说不定可以一睹神仙的真容!只有皇帝这种真命天子到来神仙才肯现身的!”

始皇帝哈哈一笑,表面上虽然不在乎,但内心却受到很大触动。随着年龄的渐长,他渐渐感觉到力不从心,长生不老成了他的一大愿望,赵高这一次又戳中了他的痛处。

始皇帝自幼长于赵地,后来一直居住在咸阳,从未见过大海,心里非常向往。问道:“卿可见过大海?”

赵高答道:“微臣也只是听说,齐地来的人都说大海是碧波千里,一望无际,远处海与天是连在一起的,海天交界的地方住着神仙,神仙都有长生不老之药。”

赵高所讲的封禅和求长生不老药两件事都深深的打动了始皇帝,于是始皇帝决定巡游齐地。

有了第一次巡游的经历,这次他并未征求丞相的意见,直接下令五月初一起驾巡游齐地,将军王离、王贲、丞相隗状、王绾、卿李斯、王戊等人随行,中车府令赵高仍然负责车马仪仗,随侍左右。重要奏折扔要送到始皇帝行辕批复。

始皇帝向东巡行各郡县。

一个月后到达鲁地薛郡,郡守、郡尉、郡丞带领百官及当地的儒生博士七十余人出郡百里前来迎接。

始皇帝道:“朕听闻齐鲁之地钟灵毓秀,多鬼斧神工之景,朕此番前来欲登山望海,卿可知有什么好的去处吗?”

郡守道:“齐鲁之地,山则非泰山、东山莫属,孔子曰‘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传闻在泰山之上可以与上天交谈;海则以芝罘、琅琊为最佳,均是碧波万里兮翻洪涛,海边之民时常在芝罘看到海上的仙山,时隐时现,神奇异常!”

始皇帝听了非常高兴,于是在郡守的带领下,一行人浩浩荡荡的登上了东山(又名邹峄山),从山顶远瞧,只见其结构布局,起承转合;移步异景,自有玄妙;首尾相顾、起伏变幻。或意象新奇,别有洞天;或草蛇灰线,横云断岭。加上雾气迷蒙,传神抒情;行云行雨,摄召魂梦。

始皇帝和群臣都为眼前的美景所打动,回头望去,登山的队伍连绵十余里,宛如一条长龙,彩旗招展,好不壮观!始皇帝道:“此地果然是钟灵毓秀,气象万千啊!今日登山之盛事当做个纪念才是,后人也可瞻仰!”

李斯道:“陛下所言甚是,臣请求立碑刻字,以纪念皇帝到此游览的盛事!”

始皇帝以为然,于是,李斯和众儒生商议后,在东山之顶树立石碑,上面刻字,写道: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

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

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登于绎山,群臣从者,咸思攸长。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

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箸经纪。

刻石之后,始皇帝欲登泰山,乃与儒生们商议封禅泰山之事!

始皇帝道:“如今朕扫平**,天下归心,欲上告苍天,诸位先生以为如何?”

儒生邹平道:“泰山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嵩,轶北恒,为五岳之长,泰山之上是最靠近神灵的地方,陛下在此处祭祀,定能得到上天的庇护!”

始皇帝问道:“泰山因何为五岳之首?”

儒生程文答道:“传说盘古死后头为东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盘古的头向东方,而且化为东岳,泰山就成了当然的五岳之首了。东方是生命之源,泰山安则天下安!”

始皇帝微微点头,表示认可。

谈到封禅的礼仪问题,众儒生建议道:“古时候封禅,怕伤害了山上的土石草木,便乘坐用蒲草包裹车轮的车子;泰山之顶不宜动土,因此只需要把地面打扫一下,就可以作为祭祀场地;席子就地取材,用草、禾稽编成,这样做都是比较容易的。”

始皇听到这些议论与秦国祭祀的方式差异非常大,并且儒生们的建议难以实行,便道:“你们说的都是齐地古老的祭祀方式,老朽不堪。如今大秦一统天下,就该用雍城的祭祀方式。你们不用再说了。”

于是始皇帝登山时不用儒生跟随,命人修理、打扫行车道路,自阳坡登上泰山的顶峰。来到山顶,俯首望去,周围的小山都俯首脚下,大有万山来朝的气势!

始皇帝叹道:“泰山风景壮丽,山势重叠,体型厚重,苍松巨石,云烟变幻,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真不愧是五岳至尊啊!”

赵高接着道:“陛下是人间至尊,泰山是五岳之尊,二尊相遇,世间少有,不如刻碑立石,以资纪念!”此言一出,众臣都附和道应该如此!于是李斯写道:

皇帝临立,作制明法,臣下修饬。廿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

亲巡远黎,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祗诵功德。

治道运行,者产得宜,皆有法式。大义箸明,垂于后嗣,顺承勿革。

皇帝躬听,既平天下,不懈于治。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

训经宣达,远近毕理,咸承圣志。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

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施于昆嗣。化及无穷,遵奉遗诏,永承重戒。

吩咐人立石刻碑之后,始皇帝在泰山顶上筑圆坛以报天之功。圆坛建好之后,始皇帝令卫士用黑色的绸缎将自己围在圆坛之中,其他人一概不得入内。

焚香之后始皇帝对上天说道:“朕登大位二十六年了,承蒙上天眷顾,大秦扫平**,一统天下,今日特来报功!希望上帝能够永远保佑大秦,自朕开始,二世、三世直至万世!”

祭祀上天之后,始皇帝命人将金银珠宝等祭祀物品全部封藏,外人无法得知。

之后,从泰山阴坡下山。下山时,忽然来了风雨,始皇停留在大树下躲避风雨。风雨仅仅持续了一刻钟,赵高禀报道:“一定是陛下的诚意感动了上天,这就是对陛下的回应!”

始皇帝哈哈一笑,道:“上天这是要警示朕啊!这次多亏了这颗大树,不然定被淋湿了。”于是始皇帝将遮蔽风雨的大树封为五大夫,命泰山的守官仔细照管。

儒生们因为始皇帝登山时不用他们跟随,心中非常埋怨。又听闻始皇帝山腰中遇到暴风雨,曾在大树下避雨,儒生们便讥笑始皇帝不听他们的建议才触怒了上天。

始皇帝听说儒生们的议论之后,心中不悦。

泰山脚下有座小丘,名为梁父山。始皇帝带领群臣来到此处,在山上筑方坛以报地之功,一切均仿照在雍城祭祀上帝所用的仪式。

封禅泰山之后,始皇帝急于见到大海。于是带众人一路东行,经过黄具、腄县、成山、芝罘,每到一地,郡县首长都带领百官迎接拜见,大家都颂扬始皇帝的功德伟业,始皇帝非常高兴。

向南来到琅邪,始皇帝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站在海边断崖之上,背靠着郁郁葱葱的青山,前面是一望无际的碧海蓝天,脚下是惊涛拍岸的翻滚巨浪,而今这一切都属于自己!

始皇帝心中感慨,若不出巡,哪里知道世上竟会有如此美景?如今虽然四海臣服,但自己所居之地不足一隅,四海之大,何时才能走完?比起这千里之广的大海,自己竟是如此渺小,悲凉的感觉油然而生。

始皇帝决定在琅琊之地停留。

这一晚,始皇帝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才蓦然发现,皱纹已经爬上了自己的脸颊,鬓边也有了白发,忽然之间他想到了死。自己功盖五帝,竟也逃不过死亡吗?近来每次批阅奏折到深夜,都会感到身体困乏,有几次竟然昏昏睡去,这在以前是从未遇到过的,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开始老了。

几日之后,始皇帝忽然病倒了,随身带的御医无法医治。于是下诏寻访琅琊地区的名医。琅琊太守推荐徐福为始皇帝看病,奏折上说,徐福是鬼谷子先生的关门弟子,曾经跟随鬼谷子学习辟谷、气功、修仙,兼通武术,对医道也有很深的修为,徐福乐于助人,平时经常为农民免费看病,在沿海一带民众之间名望颇高。

始皇帝听说过鬼谷子的大名,于是召见徐福为自己看病。徐福诊脉之后,知道始皇帝得的是齐地常见的病症,始皇帝和御医们都地处内陆,从未见过,因此束手无策。徐福立刻开出一剂药方,三天之后,始皇帝的病竟然全好了。始皇帝又惊又喜,问道徐福:“先生医术如此高明,可知朕是什么病?”

徐福故意说道:“并不是我的医术高明,只是我为陛下使用了仙草,才使陛下迅速康复!”

始皇帝眼前一亮,道:“是什么仙草?”

“仙草乃是海中神山上的仙人所种植的一种草,长期服用可使人延年益寿,返老还童。”

“先生所言当真?齐地果然有仙人?”

徐福于是下拜,认真的说道:“齐地自古就是仙人聚集之所,相传齐地有八神:一是天主,祀于天齐,有天齐渊水,在临淄城南郊的山脚下;

二是地主,祀于泰山下的梁父山。天性喜阴,祭祀它必须在高山的下面,小山的上面,称为畤;地性喜阳,祭祀它必须在低洼地区的圆丘上。

三是兵主,祭于蚩尤。蚩尤祠在东平陆的监乡,为齐地西境。

四是阴主,祭于参山。五是阳主,祭于之罘山。六是月主,祭于莱山。以上三主都在齐国北部,临近勃海。

七是日主,祀于成山。成山绝壁回曲,入于海中,在齐东北部的最为边隅的地区,据说是迎接日出的地方。

八是四时主,祀于琅邪山。琅邪在齐国东部,为太岁开始运行的地方。”

始皇帝之前也曾听说过神仙之事,但并未认真思考过这种事情的真伪。如今徐福言之凿凿,又凭借仙草治好了自己病,不能不信,他对长生不老的追求被激发,便问道:“仙人可有长生不老之药?”

“海中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住在那里,长生不老药也只有那里的神仙才有,不到神山之上无法取得长生不老药,只能凭运气在海边捡拾从神山上掉落下来的仙草。”

始皇帝心道仙草已然可以治病,长生不老药定可让人长生不老,便兴致勃勃的接着问道:“可有人到过神山?”

“据说曾有人到过那里,众仙人以及长生不老药那里都有。山上的东西凡禽兽都是白色的,以黄金和白银建造宫阙。”

“可有人得到了长生不老药?”

“神仙认为他们都没有资格得到长生不老药。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都曾经派人入海寻找蓬莱、方丈、瀛州三神山。这三座神山,都在渤海之中,路程并不算远,困难在于将到山侧时,就会有海风吹引船只离山而去。到山上以前,望过去如同一片白云;来到跟前,见三神山反而在海水以下。想要登上山,则每每被风吹引离去,终究不能到达。”

始皇帝长叹一声,道:“朕扫平**,开创不世之功,可够资格了吧?”

徐福下拜,道:“齐地以前的诸侯怎么能够跟皇帝相比?我愿意斋戒沐浴,为陛下入海寻找神山!”

始皇帝大喜:“如果先生真能找到长生不老药,朕必有重赏!”

于是派遣徐福到海中寻找仙人。

自从徐福出海之后,始皇帝的心情大好,命李斯在琅琊建台祭祀仙人。始皇帝认为琅琊之地人烟稀少,便下令把三万户百姓迁徙到琅邪台下,免除十二年徭役,专职负责祭祀之事。

琅琊台建好之后,始皇帝在旁边立碑刻辞,道:

维廿八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义,显白道理。

东抚东土,以省卒士。事已大毕,乃临于海。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

应时动事,是维皇帝。匡饬异俗,陵水经地。忧恤黔首,朝夕不懈。除疑定法,咸知所辟。

方伯分职,诸治经易。举错必当,莫不如画。皇帝之明,临察四方。尊卑贵贱,不逾次行。

奸邪不容,皆务贞良。细大尽力,莫敢怠荒。远迩辟隐,专务肃庄。端直敦忠。事业有常。

皇帝之德,存定四极。诛乱除害,兴利致福。节事以时,诸产繁殖。黔首安宁,不用兵革。

六亲相保,终无寇贼。欢欣奉教,尽知法式。**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

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跟随皇帝一起到来的有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状、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穆。

始皇帝见徐福迟迟未归,便下令取道武关返回咸阳,明年再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