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历代王朝更迭 > 第140章树倒猢狲散

历代王朝更迭 第140章树倒猢狲散

作者:汤加盐大伯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3-13 15:08:36 来源:笔趣阁

树倒猢狲散,自昆阳大败开始,王氏政权内部就已经逐渐分化,各个豪强为了给自己找个出路,可谓费尽思量、想尽办法。就在这年,卫将军王涉、大司马董忠与国师公刘歆眼见大新王朝大厦将倾,只能密谋出路,悍然决定劫持王莽去向更始皇帝投降。

为了增加这次变乱成功的可能性,董忠又与握有兵权的孙伋密谋。这孙伋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他一归家,就将董忠找他的事情写在脸上,吃不下饭,妻子陈氏看他郁郁寡欢的样子,急忙关切地向他问道,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董忠见陈氏不是什么外人,便向其妻陈氏吐露了真情,陈氏闻言心中大为震惊,便向孙伋建议此事还需要从长计议,孙伋深以为然。

随即,孙伋就让陈氏告其弟陈邯让他和自己一同商议。陈邯知晓,他们这些人能取得如此地位,全是王莽所赐,董忠一介匹夫,不足以成大事,一个不小心,说不定还会惹下杀身灭族之祸。遂决定一边先稳住董忠,另一边则积极筹划,让王莽防患于未然。如此,不仅可以保全性命和家族,还可以借此得到王莽更大的信任和赏识。

七月,孙伋与陈邯跑去向王莽告密。王莽闻讯大惊失色,立刻命人将董忠等人逮捕归案。不久,董忠遇害,刘歆、王涉也都自杀了。

叛乱虽然被王莽镇压下去,但是并没有就此改善不断恶化的形势,董忠一事不过是王莽新朝暴风雨的前奏,冰山一角罢了。从这时候开始,王莽已经难以控制局势了。

自昆阳一战之后,天下震动,王氏不断衰微,所谓兵败如山倒,王莽新朝军队的精锐在这一战之中几乎全军覆没,只留下王邑与严尤、陈茂等人星夜逃回洛阳重镇。在内忧外患之中之时,原汉宗室钟武侯刘望在汝南造反,并且从昆阳一战之中败逃的严尤、陈茂也献降于他。刘望不久就自立为帝。洛阳一郡,目前已经无大将守卫,空虚之至。王邑升任大司马,只有将军哀章留守洛阳。为了加强防御,控制中原,维持现有的局面,王莽急忙派太师王匡、国将哀章两人共同镇守洛阳。

无独有偶,就在洛阳危机,刘望自立之时,析城邓晔、于匡在南阳起兵,率众攻击新莽守将,即武关都尉朱萌,大军长驱直入,很快就杀向朱萌,此时的刘玄在经历昆阳大胜,刘伯升被杀的事情之后,他雄心大起,一时之间生出了虎踞中原、鲸吞天下之意,而这夺取天下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攻取洛阳、占据常安。

商议之下,刘玄决定派定国上公王匡率军北上,攻取洛阳。又令西屏大将军申屠建、丞相司直李松直取武关。汉军经过昆阳一战,早已经成为闻名天下的虎狼之师,天下豪杰莫不闻之色变。

关中听到刘玄攻来的消息,京兆府、左冯翊、右扶风等均胆战心惊。本来天下烽火四起就让他们担心这个新政权的长久性,如此一来,人人都觉得失望透顶,又各自危险。

武关的朱萌看见自己腹背受敌,只好率守军投降。而邓晔和于匡的军队击败右队大夫宋纲,将之擒杀,随即挥师西进,攻克了湖县。

邓晔一心投效汉军,因而在邓晔兵不血刃就获取武关之后,急忙下令打开武关城门,迎接汉军入城。此后,邓晔为了彻底断绝王莽军队的粮草来源,飞马传信与李松,让实力较大的李松来此和他一起北上立此大功,于是李松率领三千余人赶到湖县,与邓晔的军队会合,三军尚未及休整,便穿越秦岭北上,共同攻击渭河口的京师仓库。可惜遇到新莽守军顽强守御,一时之间,未能攻下。邓晔当机立断,认为苦等在此,不是明智之举,反而会浪费大量时间,于是决定绕道北上。二人商议,李松派偏将军韩臣等人一直往西攻击,韩臣出秦岭之后,在新丰一带击败新莽政权波水将军所属部队,一路狂追,奔至长门宫。邓晔则命令弘农掾王宪为校尉,率领数百人渡渭水,进入左冯翊(今陕西大荔县)境内。而汉军中的王宪亦迅速率部北上,星夜赶到频阳,所过之处,各地纷纷开门迎降,王宪之名,声震关中。

关中各县的首领眼见王宪军队一路所向披靡,都起兵自称汉朝将军,也纷纷率领自己的部队跟着王宪攻击新莽军队。而李松、邓晔也带着大部队到了华阴(今陕西华阴市),对王莽政权首府常安的四面合围之势正式形成,王莽政权岌岌可危,覆灭之日就在眼前。

当然,王莽也知道自己已经是穷途末路了,只是他一时之间颇不甘心,还想做困兽之斗,他效仿秦二世对付陈胜、吴广的办法,将京师所有的囚徒集中起来,抗击四面来军,可惜大军一出城,其中的囚徒就四散而逃,王莽的计划再一次成为梦幻泡影。

无计可施之下,王莽整日长吁短叹,在崔发的建议下,他决定和古时候一样,哭泣哀告上天,请求救援。在王莽的带领下,群臣百官个个失声痛哭,京师之中,只要愿意来哭的,都奖赏官职,不久,有五千人被授予了郎这个官职。如此幼稚之举,不免贻笑天下。

不过,王莽也没有就此放弃,他仍在积极地筹备军事上的进攻,并在军中挑选了九个猛虎将军,希望他们能够力挽狂澜,扶持新朝,迎击汉军。然而他在重用这几个人之时,却也防着他们,只给予他们四千钱,相比于京师重地数以百万计的钱财,这点实在是微不足道。碍于自己的家人还在王莽的手中,九个猛虎将军只能被迫前去华阴回溪。在邓晔和于匡的强大攻势下,他们虽然凭借着高山险隘死守,却由于士气眼中受挫而不能持久,不久,便大败四散。其中两虎回去被逼自杀,三虎退守渭河口京师仓库,剩下四虎则四散奔逃、无影无踪了。

这年九月一日,汉军决定为总攻京师常安的最后时刻,王莽新军虽然顽强,却难以阻挡势如猛虎的汉军。不久,常安城门告破,汉军如同山洪猛兽般,从宣平门蜂拥而入。张邯最先率军杀入,绿林到处,寸草不生;马刀落地,人头不保。刹那间,京师常安化作一片炼狱,血流成河,尸积如山。此时新莽守军之中,尚有王邑、王林、王巡、带足恽等人在与汉军激战,他们紧紧地守着皇宫北门,持续一天的血战,双方都伤亡惨重,常安城也化作一片火海。

在这场攻城战中,王莽的女儿,自小被嫁给汉平帝的新莽公主自感无颜面去面对刘氏宗族,一时百感交集,郁愤难当,遂投火而死。

顾不得为失去女儿而伤心,王莽急忙躲入宣室前殿躲避大火,全身着红黑色戎装,手持传说自虞帝时代传下来的匕首,怀抱其护身符“威斗”,即一个用黄铜掺入五色石所铸、状若北斗、长二尺五寸的铜勺。“威斗”铸造于始建国四年(公元12年),模仿北斗的形状而造,王莽坚信,“威斗”为神物,可以击退叛军,保住自己的皇位。同时他命人布置七星图,自己坐在北斗的斗柄位置,妄想依靠巫术稳住江山。

九月三日凌晨,全城被绿林汉军攻克,王邑父子赶到渐台,用弓箭抵挡汉军的最后攻势,不久便弹尽粮绝,王邑父子、带足恽、王巡等人也相继战死。眼看大势已去,王莽带着几个仅存的追随者躲藏到渐台内室。这日午时三刻,绿林汉军终于杀入内室,将王莽身边的王公大臣杀得片甲不留,人人争先恐后地杀向王莽。商人杜吴抢先杀了王莽,校尉东海人公宾就砍下了王莽的脑袋。众人将王莽的尸体肢解,砍得乱七八糟。王莽首级被献给王宪,一时之间,王宪虚荣心大作,悍然称呼自己为汉大将军,旨在彰显自己攻克常安、杀死王莽的卓越功勋。

这还不算,王宪还让几十万大军烧杀抢掠,将常安化为人间冤狱。王宪本人也**不堪。

好景不长,三天之后,李松、邓晔、申屠建等人终于到达常安,眼见王宪不知节制,肆意妄为,便借口王宪得到王莽的玺绶不先献上,却自己把持,同时挟持宫女淫乐,擅建天子鼓旗,有不臣之心,遂将其斩首。又收编了他手下的军队,将王莽首级连夜送到宛城。这样一来,既除去了王宪这样一个作威作福的人,又夺取了其功勋和军力。很快,王莽首级就送到了刘玄面前,刘玄一见之下,大喜过望,他没有料到,自己梦想了数年的事情,会在这一刻就这样展现在自己的面前。于是,刘玄情不自禁地叹道:“如果王莽能够再精明一点,何至于到现在的这样一个地步呢?”身边的韩夫人忙笑着说道:“那样的话,皇上的地位就难以达成了。”刘玄深觉有理,命人将王莽头颅悬挂在闹市,为天下人所观。可叹愚蠢的百姓,难以理解王莽的理想主义情怀,在王莽身首异处的时候,争着鞭打他的头颅,烹煮他的舌头。

自王莽政权倒台之后,刘玄所部义军如日中天,一路顺风顺水。十月,原来叛变王莽的刘望被更始政权奋威大将军刘信斩杀,严尤、陈茂等新朝旧臣都被杀死,更始政权趁势夺取汝南郡各县。当时在长江流域有一股由流民组织起来的十几万人的军队,四处攻城略地,李宪遂奉王莽命令前去绞杀,不久,流民军队由于缺乏有效的领导和必要的章程,被李宪击打得溃不成军,李宪闻讯王莽身死,考量之下,自立为淮南王。自此,王莽持续十六年的新朝彻底败亡。

王莽虽死,刘玄也没能坐享江山。此时有实力称王的不止他一个。

不过,全国各地都震慑于刘玄的皇帝血统和击杀王莽的威望,一致拥戴他当皇帝。这是一件千年难逢的奇迹,紊乱一团糟的庞大帝国,如果在一位雄才大略的英主手中,必然能够在短时间恢复秩序。可惜时也命也,刘玄注定是一场悲剧,他自己没有功勋,不能服众;他是被绿林系扶持而起,终难以像刘秀等人一样,独立自主地处理国家大事,反而会被群臣所制约。这些人都是山野草莽、盗寇流氓,刘玄并不能对其进行随心所欲的节制,于是,更始政权在目光短浅,任意施为之下,必将是自取灭亡。自古天下都是有德者居之,刘秀深感刘玄必不久矣,不禁仰天问道:“鼎之轻重,谁最终能够知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