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历代王朝更迭 > 第71章纵横论治安

历代王朝更迭 第71章纵横论治安

作者:汤加盐大伯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33:11 来源:笔趣阁

未央宫中花月夕,歌舞称觞天咫尺。

从来所恃独君王,一日谗兴谁为直?

咫尺之天今万里,空在长安一城里。

春风时送箫韶声,独掩罗巾泪如洗。

泪如洗兮天不知,此生再见应无期,

不如南粤匈奴使,航海梯山有到时!

这首《长门怨》,是南宋大诗人陆游所作,表达了和亲女子对中原君王的思恋与怨嗔。每次和亲,都有人作为陪嫁品,随和亲女子前往匈奴。自娄敬提出和亲之策起,不知道有多少人作为陪嫁品前往匈奴。陪嫁之人背井离乡,也有不愿意的,但无能为力。

在文帝期间,出现了一位报复心极重的陪嫁品———中行说。

中行说——西汉汉文帝时人。原为宦者,因不满作为汉匈和亲的随员,对汉朝怀恨在心,转而投靠匈奴,后成为单于的重要谋臣。

文帝六年(公元前174年),长安的桃花、李花竟然在十月绽放。

古人相信,天现异相,必有大事。接着,骄横乖戾的淮南王刘长造反,死在贬谪途中,刘恒悲痛伤怀。刘长绝食而死的伤心事还耿耿在胸,冒顿突然写了封信给刘恒:

前几年我匈奴右贤王侵犯贵境,致使两家突生嫌隙,很是不该。为了表示对右贤王的惩罚,我命他攻打月氏。天赐福,右贤王灭了月氏后,楼兰、乌孙等二十六国都归附匈奴,北方已被平定,全在我的掌控之中。匈奴希望和大汉再次和好。

稍有政治常识的人都知道,冒顿这封信表面要求交好,实质是威胁。他平定北方,势力大增,可能效仿南越王,突然在北方称帝。他这封简简单单的信,确实棘手,刘恒招朝臣商议对策。此时的大汉朝廷,真是朝中无人,军中无将,全体同意和亲。朝臣的理由是:匈奴刚统一北方,锐气当头,就算汉朝赢了,那片盐碱地也不好。

刘恒不喜欢打仗,朝臣倡议和亲,正中下怀。如果贾谊在朝,必定大发出兵的宏论。曲高和寡,庸人容不下才人,才人又要遭遇郁闷悲愤的打击。苍鹰落水,只能淡然地低头,闭眼等死,如果勉强挣扎,只会让后人徒增伤悲。

天不遂人愿,汉朝的老故交冒顿接到刘恒的和亲书信不久,寿终正寝。冒顿死后,他的儿子稽粥继位,号曰老上单于。在关键时刻,冒顿走了,以前的努力都白干了,一切都得重来。新单于继位,汉朝要遣送一位和亲女子。

刘恒忙选翁主,翁主指远嫁匈奴的刘氏宗亲女儿。选好翁主,也选了位陪嫁品,这陪嫁品就是中行说。中行说不想去,被迫而行,他走时留下一句话:必我也,为汉患者。中行说的意思是,如果一定要我去,我必定作乱。

中行说说得出,做得到。刚到匈奴,中行说立刻投降老上单于。中行说头脑灵活,也会说话,将汉朝的一切详详细细地告知单于。匈奴人对中原地区的了解不深,颇有畏惧之心,中行说自陈家底,告诉单于大汉朝中无人,军中无将,和亲之弊,逐渐得到了单于的偏爱。

当初娄敬提议和亲,说汉朝公主嫁给匈奴,能够说几句好话,使两家和好。还说没有女婿欺负丈母娘、外孙殴打外公的道理。娄敬一定没想到,中行说成了汉朝的奸细。中行说大肆鼓吹匈奴人脱离汉人物品,摆脱汉人思维,做真正的匈奴人。中行说此举,很像外国侵略者以经济手段入侵时,有识有智之士发出的救亡口号:提倡国货,反对西货。

匈奴人喜欢吃汉人的絮食物,如米饭、馒头等口感细嫩的物品,中行说教导说:“匈奴人还没有汉朝一郡的人多,匈奴之所以强悍,胜过汉人,全因衣食不同。匈奴人所吃的能强身健体,汉人吃的只会使人萎靡不振。如果匈奴人贪图汉食口感好,全都喜好汉物,最终依赖汉物,汉朝只出十分之二的财物就能使匈奴人归附。汉人的衣服容易破,没有毡毯皮袍好;汉人的食物吃不饱,没有肉食充饥。”匈奴人觉得中行说之言有理,放弃渐渐喜爱的汉物。

匈奴人不会计数,中行说教匈奴人计数。中行说尽心尽力,倡导匈奴人不要用汉货,以免根深蒂固地依赖汉人。他伶牙俐齿,深得匈奴人喜欢,渐渐改变匈奴人的想法和行为,并且他还继续改变。

汉朝送给匈奴的所有东西,中行说让单于全部反送给汉朝,只将书简放大一倍,改“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为“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

中行说一方面劝教匈奴人,力使匈奴人成为真正的匈奴人;另一方面同大汉使者辩论,灭汉人之气,扬匈奴威风。汉使者说匈奴人轻贱老弱,中行说反驳说,如果汉军出征,也会有老人送食给年轻的孩子,这和匈奴的惯例没本质区别。汉使说匈奴人子娶父亲的姬妾等行为不合礼法,中行说反驳说那是为了延续宗族后代。

中行说才思敏捷,无论汉使怎么说,他都能反驳,指出匈奴人行事的好处,贬低汉人行为。汉使还想再说,中行说威胁说:“你将汉朝送的礼物给足量,否则大军南下,汉人危险。”

文帝十一年(公元前169年),匈奴在汉朝边境抢劫。

纵横家和法家代表———晁错

继贾谊之后,大汉又有一位能人横空出世,他就是晁错,其本人宣扬———纵横论治安。

贾谊是刘恒的智囊,晁错是太子刘启的智囊。他两父子都好智囊,但两位智囊都因他父子而死。“文景之治”如一园子的鲜花,贾谊和晁错就如两株参天大树。这两株大树粗壮挺拔,一株招展儒家风范,正气浩然;另一株延续法家刚正,凛不可犯。

晁错是颍川人(今河南禹县),为人严峻、刚直、苛刻。一句话,他有法家代表所要求的品行。他曾经在张恢门下学习申不害和商鞅的思想,文章博学,任太常掌故。晁错的性格和学识预示了他今后的命运,他是政治上的强硬派,愿为理想牺牲自我。读到晁错,不禁想起雨果的沙威。沙威是雨果虚构的人物,晁错的品行也近乎虚构。

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尚书》之学将近灭绝。齐国有位叫伏生的人通晓《尚书》,伏生年出九十,不可征召,朝廷派晁错前往学习。晁错学成归来,满嘴《尚书》,就如贾谊满口《诗》《书》,被升为太子舍人,封博士。晁错和贾谊才学相仿,履历相似,只是所学不同,一个崇尚儒学,一个信奉法家。

晁错激流勇进,上书要求太子学习术数。术数指治国方略和统治手段,多数皇帝将其偏激化,歪曲为南面之术,后发展成官场厚黑学,世人痛恶术数一词。刘恒见晁错才气蓬勃,封他为太子的属官。刘启品行很像刘恒,智识不及晁错,总在辩论上输给晁错。晁错才胜太子,人人敬服,被誉为智囊。晁错辩才胜过太子,他的刚严之气起了很大作用。

老上单于听信中行说,不时派军侵扰汉朝边疆。晁错上书陈述对策,此疏被称为《言兵事疏》。晁错的策论学得好,贾谊死后,晁错就是第一。晁错言事,见解深刻,思想精简,满纸刚正威猛之气。相较而言,晁错的理性发展得好,贾谊以感性分析见长。

晁错指出,自汉朝以来,匈奴“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致使民不聊生。民不堪命,不能怪百姓无用,因为“‘有必胜之将,无必胜之民’”。晁错从地形、兵将和兵器三方面分析汉朝和匈奴的同异,指出“以蛮夷攻蛮夷”之策,要求培养一支和匈奴的作战习性相同的军队。晁错此论,很像中行说对匈奴人的劝说,都指出生活习性对人的影响。

“以蛮夷攻蛮夷”之策,刘恒开始着手培养一支锋锐的军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军中大将在急切间难以培育。“有必胜之将,无必胜之民”,自大汉建立,朝廷都没出现一位像蒙恬一样的必胜之将。大将一日不出现,汉朝消除匈奴威胁的瓶颈就突破不了。

如大江解冻一般,晁错之才汹涌澎湃,滚滚而来,一发不可收拾。为配合“以蛮夷攻蛮夷”之策,晁错接着提出募民实边之策。晁错说秦朝没计划地“谪戍”是种错误,会激发民怨,致使百姓揭竿而起。他建议刘恒以奖励政策鼓励百姓到边疆定居,开发边疆,如免去有罪之人的罪,对没罪之人封赏。

“以蛮夷攻蛮夷”和募民实边一旦形成气候,匈奴就无法肆意侵扰边境,晁错的分析可谓鞭辟入里。汉朝训练军队,募民实边,匈奴人很害怕,急欲破坏。这两条政策实施没多久,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单于率十四万大军从朝那萧关(今宁夏固原东南)到彭阳(今甘肃镇原东),一路侵掠,打砸抢毁,杀北地都尉,火烧回中宫(今陕西陇县西),骁骑直逼甘泉(今陕西淳化西北)。

甘泉与长安的直线距离约八十公里,轻骑一天可到,长安告急。朝臣心慌,刘恒指挥淡定,不失黄老风范。面对一帮无用的朝臣,疲弱的军队,也只有刘恒这种仁厚且淡然的君主能够忍受。倘若是暴躁的刘邦,不知要砍多少人的头。存在就是合理的,即使不合理,存在也会慢慢合理化。刘恒让百姓休养生息,也抽离朝廷的阳刚之气,将朝臣文弱化。一朝天子一朝臣,天子是什么性格,臣子也要扮演天子的性格,否则遭遇就如贾谊。

匈奴此次来势不小,刘恒命中尉周舍和郎中令张武领战车千乘、骑兵十万守在长安城外;封昌侯卢卿为上郡将军;宁侯魏速为北地将军;隆虑侯周灶为陇西将军;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任成侯董赤为将军,领兵迎击匈奴。

汉军大出动,匈奴没逃跑,两军相交一个多月。经历千难万苦,汉军才将匈奴驱逐出塞。汉军虽然赢了,斩杀匈奴却很少。这是一场疲弱的、消耗生力军、考验供给的战争,一场战争打下来,两军各有损伤。这场战争将两军的弱点暴露无遗,匈奴兵少,汉军无将。冒顿曾经率领三十万进军平城,老上单于率领十四万南下,匈奴兵越来越少。

单于见汉军无将,日益骄横,扬长避短,集中优势兵力打游击战,什么时候想杀入就杀入,致使百姓死伤无数,云中和辽东两地最为惨重。正如晁错所说:“有必胜之将,无必胜之民。”

此次驱逐匈奴,刘恒虽然调出很多将军,但没有一员猛将。他是位仁爱的皇帝,在他心中,战争是罪恶,他只想与匈奴和和气气地交往。他不明白战争,更不理解侵略,他只求百姓能生活好。刘恒如此,晁错与他背道而驰,君臣异路也就预示着晁错官场之路难以青云直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