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历代王朝更迭 > 第143章永远的利益至上

历代王朝更迭 第143章永远的利益至上

作者:汤加盐大伯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33:11 来源:笔趣阁

宴会一结束,马武就被刘秀请到偏殿。刘秀一见马武,便热情地向前向马武说道:“将军之名,如雷贯耳,今日见面,果然是人如其名,邯郸城中有一处名胜,唤做赵王台,风景宜人,正是将军这等勇猛之士劳顿之后的最好休憩之所,本王想邀将军一游,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马武说到底也不过是一介武夫,对于刘秀的邀请,即使是指挥千军万马也如行云流水一样的他,此刻也猜不透刘秀的意图,索性以不变应万变,马武沉吟片刻,便答应了刘秀。

马武此人,虽然对主上忠心,但是对于长安更始政权的昏庸不堪、**无能,致使民不聊生、天怒人怨,则是从心底厌恶,因为这与他小时候就立下的替天行道的宏愿相去甚远,因此可以说,马武是一个有抱负的将军。过去和刘秀共事之时,他就从心底敬服刘秀的才德,只可惜此一时彼一时,他如今高居六将军之首,很难舍弃官位而投奔刘秀。

刘秀为了说服他,假装漫不经心地对他说道:“本王已经得到了幽州方面的突骑,只是没有适合的人为我领导他们,所以想请您做主将,不知您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马武立知刘秀的拉拢之意,于是委婉地回答道:“多谢萧王抬爱!末将愚笨怯懦,又没什么谋略,比之您手下无数的能人猛士,实在是微不足道,只怕误了将军大事,不能胜任如此要职!”

刘秀随即一笑,继续说道:“马将军太谦虚了,本王麾下的人怎么能与将军相比。如今本王虽然有甲士数十万,却没有如传闻所说的战将千员,因而本王最需要的,就是将军这样的当世猛将啊。只要将军能够为本王效力,则必定能够成就功名大业,希望将军好好考虑一番。”

刘秀一番言语,虽然没有让马武浑然忘我,却也在心中湖面投下一颗石子,刹那之间,一石激起千层浪,他的心动了。只是投降的话,一旦事情败露,则必定是灭族的结局。况且此时时局未明,刘秀的实力,相比于刘玄而言,还是处于弱势,应该再观察一番才可以下定决心,因而临走之时,马武只是诚恳地说道:“嗣后如有机缘,马武愿意听从大王的调遣!”

听闻马武如此说道,刘秀心中已经可以确定,这马武并不是“朽木不可雕也”,他要的不过是一个合适的时机,因此可以说,此次赵王台之会,分化谢躬和马武的计划就成功了一半,但是要真正地诛杀谢躬,目前还难以实现,只能做好准备、等待时机。

上天仿佛特别眷顾刘秀,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这日,探马来报,两支流民军前来进犯,其一尤来部从东郡出发,进逼魏郡。其二青犊流民军数万人从上党郡东犯,进入河内郡武德县境内,驻扎在黄河北岸的射犬聚,窥伺邺城。这两支流民军东西夹击,大有合围邺城、北上邯郸之势。当此之时,刘秀丝毫没有乱了阵脚,他急命大将军耿弇为先锋,率领汉军南下攻击青犊军。同时亦不忘借机削弱甚至诛除谢躬,命其率部直奔尤来军。

汉军两路很快就在邺城汇合。刘秀一见谢躬,就借机安抚他道:“本王决定南下河内郡武德县,直奔射犬聚,剿灭实力强横的青犊军。依照我军之军力,只要上下一心,勇往直前,打败贼人指日可待!只是本王担心,尤来军在山阳郡,假如听到青犊已经被我军击破,必然惊恐散走,那样就如放虎归山,以后要剿灭他们,就难上加难了。因此,本王想请谢尚书在隆虑山一带狙击尤来军北窜。相信有谢尚书的拔刀相助,一定可以给予敌人顽强的狙击。依照尚书的赫赫伟才以及你部下的无敌军威,一定能够击败这股流民军、将他们全部擒获!若是歼灭了这股草贼,不仅可以让你我的军力大增,稳定魏郡、邯郸郡,尚书也可以立下奇功一件!”

这一番慷慨陈词看似诚恳,实际上则是包藏祸心,其实刘秀是有两重用意的。一方面他可以借助尤来军的强大兵力迅速地削弱谢躬,另一方面则可以让谢躬出了城池,调虎离山。

可叹谢躬终究是技不如人,或者说他并没有和刘秀一样,早就暗怀害人之心。因此,到了大祸临头时还没有丝毫的觉察,反而一心想着报国立功。因而刘秀的提议,谢躬没有丝毫地犹豫,就全部应承了下来,为防不测,谢躬还留下了大将军刘庆、魏郡太守陈康两名心腹镇守邺城。只是谢躬不知道,虽然这二人曾一直是他的心腹臂膀,但当他们面临荣辱得失、生死存亡的抉择之时,是否还能坚持自我?

谢躬做了万全的准备,刘秀亦是没有丝毫懈怠,他早在安抚谢躬之前,就对手下大将吴汉、刺奸大将军岑彭,授以密计,要他们一切依照计策行事。一切都和刘秀的预料一般,在青犊大军遭到刘秀的毁灭性打击之后,尤来军亦心怀恐惧,在刘秀的追击之下,狼狈不已。

不久,尤来军就逃到了隆虑山之下,等待他们就是预先设计好的谢躬的伏击,只是谢躬没有料到,尤来军虽然是残军,却仿佛比过去更加英勇善战,正所谓“穷寇莫追”,此番尤来军已经到了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绝境,只能期盼置之死地而后生,因而原本就以英勇好杀著称的尤来军,此刻更是人人以一当十,势不可挡。

此前他们之所以被刘秀大军击破,不是因为他们战力不强,而是刘秀的幽州铁骑,非是以步兵称雄的尤来军可以匹敌。一场血战下来,谢躬所部大败而归,只是当他们回到邺城之时,才发现自己真正地走到了穷途末路。

谢躬对于刘秀“釜底抽薪”、暗地收买马武的做法早就有所了解,甚至他还对自己的部下做过多次的警告,只是他没有料到,在时势面前,没有什么可以一成不变,就像自己曾一手提拔起来的邺城太守陈康,竟然在刘秀的劝降之下,在自己大败亏输之时,将邺城全部拱手让与刘秀之手。这还不算,陈康为了在刘秀面前立下大功,竟然下令将大将军刘庆以及自己的妻子、儿女全部逮捕下狱。然后大开城门,迎接刘秀部下吴汉、岑彭所率领的汉军入城。

万事不由人,陈康虽然贵为太守,却也必须在刘秀和谢躬之间选择一方。而且只有最后取得胜利的一方,才能够让陈康永葆富贵。之前,吴汉叩门之时,就曾经派来说客说服他,这在《后汉书》上有所记载。所以陈康早就生出了投效刘秀的心思,这一次吴汉派人前来劝降,言辞恳切、极为有理,陈康稍微斟酌,就同意了说客的建议。待得谢躬回到邺城,陈康趁其不备,让埋伏在城门两侧的甲士一哄而出,迅速捉住了谢躬。一时之间,陈康立下如此大功,自然喜不自胜,仰天长笑之间,手起刀落,让谢躬尸首分离。谢躬部下见首领都已经命赴黄泉,群龙无首之下,只能弃械投降。

谢躬一死,刘秀大业初定,吴汉亦因为兵不血刃就攻下邺城、擒杀谢躬而荣立头等大功,成为刘秀手下的第一大将,与岑彭、景丹等一起,成为刘秀日后征战天下、所向披靡的重要助手。消息迅速传到马武耳中,大势已去,马武只能长叹一声,带着本部人马前去向刘秀投降。刘秀本来就很欣赏他的骁勇剽悍,看到他来归降,刘秀当即为其大摆宴席,把他介绍给身边的诸将。在宴会结束之后,刘秀向他试探道:“将军可愿意去接手谢躬所在邺城的防务?”马武闻言,哪里不知道这是刘秀在检验自己,是否是真心归附,所以在刘秀说出此言之后,马武当即跪倒在地,坚决不肯前去邺城,而是希望能够为刘秀鞍前马后,为其效命杀敌。刘秀闻言,当即大喜,他知道,马武终于甘心成为自己的得力臂助。

有一句很有哲理的话:“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当初谢躬和刘秀联手诛除王郎之时,是何等的快意恩仇!要不是谢躬的奇袭和诡计,王郎哪里能够那么快就败亡?在那期间,刘秀几次三番的遇险,都全亏了谢躬所救,因此可以说,谢躬对于刘秀,在个人层面上,应该是肝胆相照的朋友,只是到了两军相争、生死存亡之时,谢躬便成了刘秀不得不杀之而后快之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