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历代王朝更迭 > 焚书坑儒

历代王朝更迭 焚书坑儒

作者:汤加盐大伯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5 17:08:19 来源:笔趣阁

此时此刻的始皇帝灭掉六国之后,又花费了七年时间,终于北逐匈奴,南平百越,形成了一个东起辽东、西抵高原、南据岭南、北达阴山的大帝国。

始皇帝还取消了西周时期流传下来的分封制,国家管理上推行单一的郡县制,在全国共设立了四十八个郡进行管理。

此时此刻的秦王朝达到统治巅峰时期,而就在之后,历史上的那件著名事件发生在始皇帝三十四年。

始皇帝三十四年,匈奴被逐到漠北,百越之地也被平靖,纳入大秦的版图,始皇帝非常高兴,自此天下再也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与秦军对抗。

于是,始皇帝在生日的时候在咸阳王宫大摆筵席,庆祝伟大的胜利!

筵席开始后,三公九卿轮流向始皇帝敬酒,恭祝大秦国运长久,皇帝福寿无边;之后是在坐的七十个博士一起上前敬酒祝寿,场面宏大,始皇帝非常高兴。

仆射周青臣上前道:“在陛下之前,秦国的地域不超过一千里,强敌环伺,天下纷争不断;陛下即位之后,依靠陛下的英明神武,二十年之内便灭六国,北逐匈奴,南并百越,天下俯首称臣,太阳和月亮能照到的地方,都仰慕陛下的仁德!”

博士刘文和接着道:“陛下把各国诸侯的领土置为郡县,天下兵戈平息,人人安居乐业,没有战争之忧,可谓开千古之功业,足以流传万世,从古至今没有人能赶得上陛下的威德。”

博士齐人淳于越一直记得王绾临走之时的嘱托,心中一直愤愤不平,如今又听到有人赞扬郡县制,非常气愤,忍不住起身进谏,道:“陛下,我听说商朝、周朝称王天下一千多年都是因为采用分封来治理天下,把自己的子弟和信任的功臣封王,让他们成为自己的辅助势力,一旦天子受到威胁,便有诸侯相助。

如今现在陛下拥有天下,而子弟却是平民百姓,没有任何爵位,以后如果出现像田常、六卿一样的臣属,便无人辅佐,靠什么来挽救呢?事情不效法古代而能长久不败的,我没有听到过。如今他们当面阿谀,来加深陛下的过错,实在不是忠臣。请陛下明鉴!”

始皇帝闻此,好心情被破坏殆尽,脸上顿时如同裹了一层冰霜,但始皇帝自从郑国事件之后,就非常看重自己虚心纳谏的声望,不希望因此破坏自己的形象,便冷冷的问道:“众卿对此有何看法?”

统一天下之初,丞相王绾就曾建议采用分封来巩固天下,朝中支持者也非常多,但始皇帝崇尚法家,坚定的站在了廷尉李斯这边,郡县制才得以推行。如今淳于越再次把这个问题摆上台面,很多私下里支持分封的大臣都暗自高兴,不愿出来反驳。

此前始皇帝贬斥王绾,而将李斯提拔为丞相,就是因为李斯主张郡县制,而王绾主张分封制。面对这种情况,李斯是无法置身事外的。

于是李斯起身说道:“古代五帝制定的制度都不相同,三代以来的制度也各有差异,然而天下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时代不同,治理社会的背景也都出现了差异,相应的制度也要有所改变,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治理好国家,因循守旧是无法长治久安的。

如今陛下开创了伟大的事业,建立了万世不朽的功勋,这是三代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情况,治理天下自然也就不可能按照三代以前的方法,这本来就不是愚蠢的读书人所能理解的。而现在淳于越所说的都是三代以前的事情,有什么可效法的呢?

现在天下统一,四海归顺,国家依靠统一的法令进行治理。百姓在家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和家庭手工业,士人则在朝学习法律禁令,天下可垂拱而治!”

淳于越更加气愤,争辩道:“丞相之言差异,商周的制度经过了千年的检验,是我们应该继承的,如今全部设置郡县,短短几年时间,根本不能说明这就是符合当下的制度。一旦朝中有变,外无诸侯策应,天子以一人之力如何治理天下?这不是在鸡蛋之上砌墙吗?”

李斯意识到这些儒生对分封制抱有根深蒂固的崇拜,内心都轻视郡县制,短时间内难以说服他们,使他们认同郡县制。不以强制的手段警告这些书呆子,他们以后还会不断出来抨击的,于是道:“我大秦就是凭借置郡县才使得国力增强,一统天下的!如何能说没有经历过检验?

此前天下分崩离析,没有强有力的统一政权,诸侯们同时兴起,互相攻伐,人们才不知如何适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言论混乱,各种私学才得以兴起。

现在皇帝兼并了天下,明确了是非,确立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有一些读书人仍然不识时务,不向现实学习,仍然坚持要去模仿古代,用以前的事情来指责现行的社会制度,四处造谣,惑乱百姓。

他们私自传授学问,一起批评国家的法令教化,听到法令下达,就各用自己的学说去议论,回家时在心里非难,出来时街谈巷议,在君主面前自我吹嘘,以此来沽名钓誉,标新立异,自认为超人一等,带着下面的一群信徒编造诽言谤语。这种情况不加以禁止,上则君主的权威下降,下则形成党徒互相勾结。所以臣认为必须禁止现在的这种情况。

臣建议,除了秦国史官写的书以外,其他各国的历史书一律销毁;不是博士官自己需要的藏书以外,民间所有藏的像《诗》,《书》,还有诸子百家的书,一律销毁。谁要聚众谈论诗书要杀头,以古非今要灭族,限定三十日,集中到郡县销毁。如果官员知情不报,按照同样的罪名处罚。令下三十日内,如果不执行,要罚做城旦。医药类的,农书,还有占卜用的书不算在内,除此之外,诸子百家的书全部毁掉,如果想要学法令,就到官吏那里学习。”

自大秦统一天下已经有九年之久,关于是否恢复分封制的辩论也持续了九年,到如今仍然没有停止的意思,始皇帝的忍耐也已经达到了极限,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各种思想便会泛滥,官府每推行一次政令都会受到抨击,难以施行,于是始皇帝也决定采用严厉的手段停止目前这种无休止的争论。

始皇帝此刻也不想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严厉斥责道:“朕统一天下已经九年,你们这些迂腐的儒生竟然到现在还想着分封,是要把大秦江山再次搞得四分五裂吗?

丞相的建议是对的!朕要将天下之杂书烧尽,从此统一政令,使大秦天下永固!传朕诏令,即日起三十日以内销毁所有杂书,自此之后禁止私人讲学!违令者依法严惩!”

淳于越以头叩地,哭诉道:“陛下三思啊!大秦江山不能就这么毁了啊!”

始皇帝怒道:“朕念在你多年来忠心耿耿,一再忍让,如今竟如此不识时务,中伤国之大计,来人,将其打入大牢,处以宫刑!”

焚书令一出,天下读书人尽皆哗然,然而迫于朝廷的威严,都莫敢不从。

儒生刘庆私下对孔林说道:“焚书令一旦实施,恐怕诸子百家的典籍都要散逸了!我想私下收藏一些书籍,把儒学传下去。”刘庆和孔林二人都在朝中担任博士,因为都是齐人,平时非常要好。

孔林道:“如今皇帝下令,如果不焚书,就要伐作城旦,四年的刑期,白天站岗放哨,晚上修长城。这是你我这种读书人能忍受的吗?”

刘庆正色道:“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如今只是被罚做城旦就如此恐惧,我儒家真的就没有讲道义之人了吗?”

孔林非常惭愧,再拜道:“刘兄有何打算?我当尽力完成。”

刘庆道:“今日到焚书尚有数日时间,你我二人将《诗》、《书》重新抄录一遍,藏在不同的地方,如果有人告发就将原本交出,我去罚做城旦,请孔兄务必保全抄本!”

孔林非常佩服刘庆的义气之举,道:“一切都听从刘兄安排!”

于是二人通宵达旦,重新抄录一份,藏于墙壁之间。

不久,焚书令限止日期到,有人告发刘庆藏书,刘庆无奈将原本交出,其人被罚做城旦,一月后死于长城脚下。

孔林感念刘庆的遭遇,将《诗》、《书》完整的保存了下来。

焚书令实行之后,无论朝堂还是民间,都再也没有人敢公然议论朝政,特别是对于分封制,在表面上已经永远成为了过去时。

始皇帝非常得意,对赵高说道:“如今大秦不仅在物质上统一了天下,思想上天下人也都认同我大秦!此乃千秋功业之始啊!”

赵高道:“陛下英明神武,实为万世之楷模!以后定能流芳百世,为后人所膜拜!”

始皇帝听到赵高说后人,忽然想到自己虽然建立了不世之功业,然而终究逃不过一死,脸色阴沉下来。赵高看出始皇帝不悦,意识到自己失言,连忙叩头,道:“臣失言,请陛下恕罪,陛下定能得到长生不老药,长命百岁!哪用后人膜拜。”

始皇帝道:“你起来吧,朕恕你无罪,你去把卢生叫来!”

赵高不敢怠慢,连忙去宣卢生觐见。

卢生赶来后,始皇帝问道:“如今朕已命蒙恬驱逐了匈奴,仙人的要求也都已经达到,应该可以赐朕长生不老药了吧?”

卢生道:“陛下有所不知,真人既然肯托我给陛下带书信,就说明陛下有仙缘,是可以见到真人的。但是我这几日做法请求仙人来见陛下时,却总是感觉有什么东西在阻隔。我同其他交流,都说有这种感觉。”

始皇帝问道:“先生可知是什么原因?”

“仙方中说,恶鬼会伤害真人,而恶鬼有经常跟随在君主左右,我想这可能就是真人不现身的原因了。”

“那如何才能赶走恶鬼?”

“陛下要时时隐蔽自己的行藏才能躲避恶鬼!只有躲开了恶鬼,真人才会降临。君主居住的地方若被臣属知道了,也会妨碍神仙。”

始皇帝越来越感兴趣,有问道:“那真人有何本领?”

“真人没入水中不会被水浸湿,进入火中不感到热,能够腾云驾雾,长生不老,与天地一样长寿。现在陛下治理天下,接见的人太多,处理的事太杂,不能做到恬静无欲。希望您居住的宫殿不要让人知道,然后长生不死的仙药大概可以找到。”

“真人有如此本领,我非常羡慕,以后我自称‘真人’,不称‘联’。”

于是,始皇帝为隐匿行踪,下令将咸阳附近二百里内的二百七十座宫殿,用空中架设的道路和地面上的甬道连接起来,把帷帐、钟鼓、美人安置在里面,各种布置不得移动。皇帝所到之处都要严格保密,如果有人把地点说出去,一律死罪。

一日,始皇帝临幸梁山宫,从山上看见山下道路上走着一队人马,车骑众多,在大街上行走声势浩大,不及时躲开的人都被鞭打。始皇帝问左右:“山下这队车骑是谁家的?”

有随从答道:“回禀陛下,这是丞相李斯的车驾。”

始皇帝冷哼一声,道:“李斯现在是丞相了,派头也这么大!”

李斯做事向来谨小慎微,他为了能及时的了解到始皇帝的动向,便贿赂了很多始皇帝身边的随从。有个随从接受过李斯的好处,看出始皇帝对李斯不满,立刻暗中将此事报告给了李斯。

李斯听完后惊恐万分,连忙将车驾减少,并命令家人此后不准在外面招摇。

始皇帝自从上次看到李斯出行声势如此浩大,心中便非常气恼,欲到丞相府门口抓个现行,进而进行警告。

这日,始皇帝知道李斯要入朝奏事,便提前换好便装与蒙毅等随从一起守在丞相府门前。不料,李斯此番出行仅一架马车,四个随从。

始皇帝见此情况,知道是有人告密,生气道:“这是宫内有人泄漏了我的话,蒙毅,朕命你查问所有随从,找出泄露秘密的人!”

蒙毅道:“臣遵命!”蒙毅此时已经被任命为廷尉,接替李斯,负责宫中刑法之事。

蒙毅随后将那日始皇帝身边的随从全部逮捕,挨个进行审问。泄露机密的侍从知道如果交待了便会被处死,因此咬紧牙关不承认。

审问的结果是无一人承认泄露机密。始皇帝大怒,下令把那日的所有随从处死。从此之后,随从们再也不敢泄露始皇帝的行踪和言论。

始皇帝即已隐匿了行踪,但真人却迟迟没有出现。

卢生觉得仙药找了好几年都没有找到,始皇帝一旦发现一切都是虚无,肯定要严厉处罚他。于是在跟其他术士一起讨论如何寻仙时,说道:“始皇帝为人天生的刚愎暴戾,自以为是,本为一方诸侯,后来依靠杀戮统一了天下,便认为自古以来没有人能赶上自己,性情乖张,为所欲为。”

众术士听到卢生诽谤始皇帝,都不敢接话。面面相觑。在坐术士之中有个侯生,他本是儒生出身,见始皇帝沉迷于寻仙之道,便投其所好,希望以此讨得始皇帝欢心,成为进身之阶,得到重用。

不曾想,始皇帝虽然亲近术士,但从来不将国家大事与他们讨论,更不要说给他们加官进爵了!一日,侯生忍不住对始皇帝的严苛法令提出意见,希望能够与民休息,然而始皇帝却当场就训斥了他,道:“国家大事岂是你们这些术士该讨论吗?你只管为朕练好仙丹便是,其他无需多言!”

侯生见无法加官进爵便日益懈怠下来。时间一长,也没有炼制出仙丹,因此常常遭到了始皇帝的训斥,而此前交往的博士儒生都瞧不起他,认为他是投机取巧之徒,亵渎了儒家教义,不屑于跟他交往。因此侯生将不得志的原因归咎于始皇帝,心中非常怨恨。

此时听闻卢生贬低始皇帝,便忍不住附和道:“岂止于此,始皇帝治理天下专门任用擅长治罪的官吏,偏信他们的话,宫中虽然有博士七十人,但只是充数的人员,并不信用。”

卢生见有人附和,说的更加起劲:“是啊,始皇帝贪恋权力,把所有的大权都紧紧抓住自己手中,丞相和大臣都没有真正的权力,凡事只是接受已经决断的公事,一切依赖皇帝处理。皇帝还喜欢采用刑罚杀戮来确立自己的威严,天下人都害怕获罪,只想保持禄位,没有人敢讲真话。留在这里还有什么意义?”

听到卢生这么说,侯生忽然意识到如此诽谤皇帝乃是大罪!但说出去的话就如同泼出去的水,无法挽回了,此刻便决定逃亡,这样一想,说话便更加无所顾忌,道:“卢兄说的太对了,皇帝不能听到别人谈论自己的过失,如被发现就会被治罪。长此以往臣下因为恐惧而屈服,都昧着良心用欺骗的话来取得皇帝的欢心。皇帝也因此更加骄纵!”

卢生道:“始皇帝还制定法律,规定一人不能兼有两种方伎,方伎不灵验,就被处以死刑。简直荒谬,神仙的旨意其实他能揣摩的?”

侯生道:“听说观察星象云气预测吉凶的人就多达三百人,虽然他们全都博学多识,但因为畏惧皇帝,只能阿谀奉承,不敢正面指出他的过错。天下之事不论大小都取决于皇帝,皇帝甚至用秤来称量文书,一天有一定的额数,不达到额数不能休息。贪恋权势竟至于这种地步,我们不能再给他寻找仙药了。”

侯生、卢生两人一唱一和的将始皇帝抨击了一番,他们二人知道,如果这话被始皇帝知道了肯定要被治罪,于是连夜带着始皇帝给他们的赏赐逃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