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历代王朝更迭 > 第58章孙子的生平事迹

历代王朝更迭 第58章孙子的生平事迹

作者:汤加盐大伯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9 13:40:58 来源:笔趣阁

孙武,字长卿,其生平事迹最早见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为陈国公子陈完后裔,孙书之孙,孙凭之子。作为春秋末兵家的代表,孙武被后人尊称为孙子、兵圣、兵学的鼻祖等。

出生于齐国贵族世家的孙武,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从小就饱读兵书,对军事非常感兴趣。加上孙武所处的时代,战争频繁、诸侯国之间相互兼并,这让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战争理论。但是,孙武生活的齐国内部矛盾重重,已经是朝不保夕了。孙武感到齐国大势已去,对内部权利争斗非常抵触,不愿纠缠其中,于是产生了远走他乡的念头,希望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来施展自己的才华。

当时,南方的吴国联晋伐楚,国势强盛,大有崛起之势。孙武认定吴国是他实现抱负的地方,于是毅然离开齐国,经过长途跋涉,投奔吴国而去。孙武一生中的重要事件都是在吴国发生的,死后亦埋葬在吴国,因此历史上一直把孙武称为“吴人”。

孙武在吴都(今苏州市)郊外结识了楚国名臣伍子胥。伍子胥因为家门的牵连,被迫流亡到吴国。他也是一个很有志向的青年,希望在吴国有所建树,将来为家人报仇。两人结识之后,发现彼此意气相投,遂成为挚友。孙、伍二人避隐在吴国的市井当中,等待机会面见吴王。

鲁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15年),吴国阖闾当政之后,礼贤下士,任用了一批贤臣,其中就有伍子胥。阖闾体恤民情,注重农业生产,积蓄粮食,修路筑城,训练军队,一时间吴国民心振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阖闾立志要强盛吴国,灭楚称雄。这一切都被孙武看在眼里,因此他在隐居之地,一边灌园耕种,一边写作兵法,其旷世巨著《孙子兵法》即于此时写成。

阖闾采取的一系列有效治国政策,让孙武意识到他是一个有所作为的君主,因而不久孙武便经由伍子胥,把其所著的《孙子兵法》十三篇献给吴王。吴王阖闾看后大为赞赏,并对其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随后,为试其治军才能,阖闾令孙武“小试勒兵”。为了增加考验的难度,吴王问:“可以用妇女进行试练吗?”孙武毫不犹豫地回答:“可以。”于是吴王派出宫中美女一百八十人,让孙武演练阵法。

结果吴王的难题没有难倒孙武,由宫女组成的“军队”在孙武的指挥下,“中规矩绳墨”,这就是历来广为流传的“吴宫教战”故事。孙武的演练虽然很成功,可是吴王并不领情,一句“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就想把他打发了。孙武毫不客气,当面指责吴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令吴王羞愧不已。最终知人善任的吴王拜孙武为将,使孙武成为他的得力将领。

孙武所献的《孙子兵法》十三篇,总共不到六千字,在字数上还不及现在一个本科生的学士论文,但是其中说提及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几乎成了军事理论上无法超越的经典。孙武向吴王推荐自己时曾说过:“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这既是他对自己的才华非常有信心,也是对《孙子兵法》的价值予以肯定。

上任伊始,孙武杰出的军事才能就初现端倪。当时,吴国如果想要往外扩张,就必须要先消灭一个强劲的对手——楚国,对此吴王并没有十足的把握。这时,孙武提出先消灭楚国的保护国,再寻良机进攻楚国,他的这一策略得到了吴王的采纳。在孙武的带领下,吴军很快消灭了楚国的两个保护国——钟吾国和徐国。这时,处于胜利喜悦中的吴王想要趁机进攻,一举拿下楚国,但却遭到了孙武的反对。因为此时的孙武经过一番冷静思考后,觉得此时吴军已十分疲惫,不宜再继续作战,否则将损失惨重。吴王听后觉得有理,便引兵回国。之后,吴国采取伍子胥的“疲楚误楚”策略,对楚国只骚扰不进攻,使楚国逐渐对吴国放松了警惕。

如果说孙武之前取得的胜利只是其崭露头角的表现,那么接下来的“大破楚军”则证明了其不愧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鲁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吴国的保护国蔡国遭到了楚国的进攻,弱小的它只好向吴国求助。趁此机会,吴王亲自率领三万吴军向楚国进发,随从的有其弟夫概、伍子胥、孙武、伯嚭等。当时随同作战的,还有唐国。为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胜利,孙武采取避实就虚的策略,在蔡、唐的协助下,率领三千五百名精锐士兵迂回前进,很快攻克了楚国北部的三个要害之地,并抵达汉水东岸。楚昭王闻讯大惊,迅速派出其下的大将沈尹戌、襄瓦等出兵抵抗吴军。

经过一番商议后,沈尹戌决定由襄瓦来拖住吴军主力,自己则负责从后方进攻,对吴军形成前后进攻之势。这本是一个能置吴军于死地的策略,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发生了变化。急功近利的襄瓦不等沈尹戌从后面进攻吴军,即率先对吴军发起进攻,孙武见此,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退至大别山。本以为占尽先机的楚军趁机发起多次进攻,结果皆惨败,士气也随之下降。眼见楚军已疲惫不堪,孙武决定对楚军发起总进攻,与楚军于柏举进行决战,与此同时,吴王之弟夫概私自率五千士兵进攻楚军,楚军阵脚大乱。见此,吴王趁机投入主力,楚军纷纷溃退,吴军乘胜追击,于柏举西南的清发水、雍澨击败楚军残部。

沈尹戌闻讯即由方城率兵回救,但已无力回天,惨遭吴军打击,沈尹戌亦战败而亡;之后,吴国还于麦城再次大败楚军。经过五战五胜后,吴国成功消灭楚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柏举之战”。《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有:“(吴国)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入郢,即指柏举之战。在这场大战中,孙武仅凭三万吴军即消灭了强劲对手楚国,他也凭借这一战一举成名、威震四方,其突出的军事才能亦在此战中得以充分展现。

吴王阖闾死后,孙武及伍子胥继续发挥才能,帮助阖闾之子夫差治国练兵,并助其大败勾践。

随着吴国霸业的蒸蒸日上,夫差渐渐自以为是,不纳忠言。他听信奸臣的挑拨,不仅不理睬伍子胥的苦谏,反而制造借口,逼其自尽。孙武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对伍子胥惨死十分心寒,于是便悄然归隐深山,修订兵法,使其更加完善。

史书中对孙武的后期生活并无记载,其卒年、葬地皆为传说而已,皆无史可考。

战神秘籍

《孙子兵法》是中国历史上一部经典的、影响深远的军事著作,在北宋朝廷作为官书颁行的兵法丛书《武经七书》中被排列首位,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兵书,书中充满了很多睿智的战略思想。

据说滑铁卢失败后,拿破仑在百无聊赖的囚禁生涯中无意间看到传教士翻译的《孙子兵法》,痛心疾首地说:“如果我二十年前就能读到这本书,历史将被改写!”《孙子与现代战争兵法》作者马克·麦克尼利,在书中写道:“《孙子兵法》是高层军校学生必读的一本书,已经融会在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军事学说之中。”

《孙子兵法》全文共五千余言,分十三篇。《计》讲的是庙算,是全书的纲领,即出兵前要比较敌我条件,估算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作战》主要是战前动员。《谋攻》则强调智取,不能蛮用武力,而要采用各种手段降敌。《形》、《势》是讲决定战争胜负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虚实》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的策略,造成我强敌劣的局面,最后以多胜少。《军争》讲的是如何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九变》讲的是将领要随机应变,制定不同的战略战术。《行军》是讲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地形》则是关于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九地》讲的是“主客”形势下的九种作战环境及其战术要求。《火攻》讲的是进攻中如何巧妙用火。《用间》则是战争过程中间谍的配合使用。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作战经验相结合的天才产物,是古代兵学理论的集大成者,它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然而《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到底是不是吴国将军孙武,这个问题却一直困扰着历史学家。

古籍《商君书》《韩非子》都提到“孙吴之书”是指《孙子兵法》和《吴子兵法》,但没有说明其作者就是孙武。直到《史记》问世,司马迁才明确提出《孙子兵法》为孙武所著。

由于司马迁写作严谨,后世对“《孙子兵法》为孙武所著”的说法深信不疑。但是宋代学者陈振孙、叶适却对此提出质疑:《孙子》真是孙武撰著的吗?历史上是否真有孙武其人?清人姚际恒亦赞同其说,认为《孙子兵法》为伪书。然而《汉书·艺文志》载古兵法有《膑孙子》(孙膑)和《吴孙子》(孙武),将孙膑与孙武其人其著区别清楚,实无可疑。明代宋濂的《诸子辨》、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等著作认为:太史公是严肃认真的史家,其记事立言,翔实可靠,本传中所叙孙武、孙膑事明明白白。

此外,史学界还存有一种意见,认为《孙子兵法》是由孙武与其门徒们共同撰著的。这与《论语》的创作方式如出一辙,即孙武讲学授徒,传授军事学术,由其门徒耳受笔录,世代相传,最后在春秋战国期间逐渐地形成了这部丰富的、有比较完整的体系的兵法著作。

孙子与孔子出生在同一个时代,但是面对诸侯纷争,一个选择从内提高自身的修养,用思想教化民众;一个选择从外增强自身的实力,用谋略战胜敌手。因此后人说为人学孔子,处世学孙子。

孙子的处世智慧,主要表现在用谋上:“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教人掌握未来的不可知;“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教人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果;“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教人随时把握主动……

由于其深远的影响力,《孙子兵法》迄今已被译成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在日本甚至有一百多种研究《孙子兵法》的著作出版。如今,《孙子兵法》中军事家孙子处理战争的智慧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军事、政治、外交等各个方面,甚至被很多企业家用于企业管理和商场竞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