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117章 读书声中浣冬衣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第117章 读书声中浣冬衣

作者:观书二十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9 20:00:25 来源:笔趣阁

转眼又是几日过去,吴咏的生活渐渐归于平静。上午练习骑射,下午研读经传,日子倒也过得充实。

至于郭家那边的宴席,则是由朱旺他们轮流去做,而其他的一些宴席的邀请,也都是交给他们去做,所得报酬都是由他们平均分配,吴咏是分文不取。

如今的复望里,各家各户都十分繁忙。

女人们每日都忙着炸麻馓和麻花,大家离得很远就能闻到香味。因此每日都会有外乡人慕名过来购买,简直是供不应求。

男人们除了耕田外,就是去贩卖铁锅。如今随着这宴席的传开,越来越多人开始抢购铁锅,导致价格一升再升,如今已经是涨到七百钱一口了,就这还是一锅难求。

这也就导致一个奇怪的婚礼现象,男方要大摆宴席,女方则是陪嫁一个铁锅。

吴咏没想到因为他的到来,改变了当下很多人的观念。这让他听到之后,不禁有些哭笑不得起来。

乡亲们虽然忙碌,但却十分开心,逢人都是笑脸相迎。有人粗略估算一下,每日都差不多有百钱进账,这在以往是他们难以想象的收入。

因此他们对吴咏是十分地感激,平日里无论有多忙,都会抽空来帮吴家建房。

本来郭氏还想做饭招待他们,但都被他们义正词严地拒绝了。因此几次之后,大家也都默契了,吴家人做饭的时候,他们便回家歇息,等吃完饭,再过来这边接着干活。

虽然看上去散漫,但建房的进度一点都不慢,吴咏估算一下,照这个进度,三月底就可以建成新家。

说实在的,现在最清闲的就是吴咏了,田地那边有流民群帮他打理,家里建房有乡亲们帮忙,日常的吃穿用,也是郭氏给他准备好的。

有时吴咏骑马去伏牛山的流民群那边看看,都能顺回来一包吃穿用的东西,想不收都不行。

这段时间,由于煤炭的开采需求越来越大,他们也开始接纳其他流民,但有一点,必须是拖家带口的才行。

吴咏昨日去看了一眼,现在流民那边以十二位代表为首,在伏牛山那边建了十二个寨子。据说他们打算以后就在那里安家了,谁敢赶他们走,就和谁拼命。

对此,五姓家主也没说什么,甚至还主动替他们向官府申请建里。

不过这些跟吴咏都没关系,今日刚吃过早饭,他便看到母亲郭氏和祖母一起坐在院子中的草席上拆衣服,于是有些好奇地凑上前问道:“母亲这是做什么?好好的衣服干嘛要拆了!”

说着,还拿起一件衣服,摸了摸,感觉有些厚实,好像是天冷的时候穿的。

郭氏手上动作不停,一边飞快地拆着线头,一边给吴咏解释道:“这些都是冬衣,每年春天的时候都要拆解开来清洗一遍,防止发霉,以便秋季重新缝制。”

说话的工夫,郭氏已经拆解完一件,只见她伸手顺着衣襟开口处,从这件冬衣里掏出一件内衬来。

接着又将这个内衬拆解开来,又从内衬中掏出各种东西。有布条旧衣,有柳絮芦花,有鸭毛鹅毛,甚至还有动物皮毛和大块的麻布。

然后郭氏又找来一个布袋,将柳絮芦花和鸭毛鹅毛小心地收集起来。

吴咏真是看得目瞪口呆,这冬衣简直跟百宝衣一样,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保暖材料。

这时他才怀念起后世的棉花来,看来今年入冬前,要弄些棉花过来了。最好能在南阳这个地方栽种。

又过了一会,所有的冬衣都拆解完。

郭氏将装有柳絮芦花和鸭毛鹅毛的布袋,递给成昭道:“小昭,你去将这些东西找个太阳足的地方,好好晒晒。”

“好,”成昭答应一声,便接过布袋,将它搭在一个木桩上。

郭氏见她有些毛手毛脚地,不禁又开口嘱咐道:“小心点,别弄坏了,秋天做冬衣的时候还要用到呢。”

“知道了,”成昭系好布袋,又过来和郭氏一起将动物皮毛单独整理出来。其他一些布条麻布之类的东西,她们也都收集起来,不知道做何用途。

做好这些,郭氏找来两个木盆,将这些夹衣都装到里面,然后对成昭说道:“小昭一会跟我一起去洗衣服!”

又见吴咏还站在院中,便开口问道:“你今日不去学堂读书吗?”

吴咏这才恍然,因为好奇,差点耽误了今日的计划安排,于是便辞别郭氏和祖母,带着白犬旺财,来到学堂的书房。

由于旺财颇通人性,吴咏就没有再用绳子拴着它,而是任由它在里中跑来跑去。

乡亲们因为吴咏的关系,对白犬旺财也是另眼相看,有啥吃剩的东西,都喂它吃。这不,才半月下来,旺财都肥了一圈。

若不是吴咏练习骑射时,它经常追着跑,还不知要肥成什么样了。

不过这白犬也是极聪明的,自从吴咏放开绳子后,它便经常到水里洗澡,又有吴咏经常给它用艾草熏跳蚤,所以它不仅是身上的皮毛雪白顺滑,而且身上还带着一种艾草香味。

因此吴咏每次带它来学堂时,都会有很多孩童来摸它,尤其是荷花,因为年纪小,经常骑到旺财身上,惹得它每次看到何草都会跑开。

吴咏在卓文宣的书房中看了会书,又练了一会字,感觉有些疲倦,便走出学堂。

站在学堂门口,吴咏一看就看到不远处正在捶洗衣服的郭氏和成昭。

因为复望里只有中心处有一口大水井,因此妇人们浆洗衣服都会到此处来。

时下不比后世,没有搓衣板,没有洗衣皂,这时的妇人们洗衣服都是用一种棒槌,通过不断捶打衣服,让衣服变得干净。

这种棒槌表层被打磨抛光得非常光洁,以至于在捶洗衣物时不会损害布料,还有专门用于抓握的手柄,使妇人们用起来颇为轻便省力。

实际上,这种原始的洗衣服方式,洗衣的干净程度并不比后世的洗衣机差多少。

因为衣物被水浸湿,通过用棒槌敲打时,衣物中的水分因为遭受棒槌的工作压力,连水带污垢,一起被挤压出衣物外,沿着斜坡流到沟壑中。然后经过漂洗,衣物里的污垢再次被稀释。

就这样一次次地敲打,使得衣物愈来愈整洁干净,以达到清洗衣物的目的。

不过这样的洗衣服方式,确实非常累人,一般的妇人都是一次洗很少量的衣物,让自己不至于太过劳累。

有时候人只要有希望,即使非常的劳累也认为是值得的。

就比如,此时妇人们捶洗衣物,明明已经满头大汗,但是听到学堂中的孩童们正在吟诵吴咏作那首《咏鹅》诗,都是笑容满面谈论着。

“这首诗写得真好,我只听了一遍,便能吟诵出来了。”说着,这位妇人便大声吟诵道。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其他妇人听罢,顿时嬉笑打趣起来。

“柳小娘真是贤惠聪明,刚成婚,就给夫君洗衣服,这会又学会了吟诗,看来朱旺能娶到你这样的媳妇,真是几世修来的福分。”

“嘻嘻,我听说朱旺去柳家提亲时,被柳小娘子的大兄为难,她都急哭了。”

“我可是听说朱旺就是因为听了柳小娘子的话,才第一个跟吴咏学做宴席,现在每次做宴席,别人都指名让朱旺去,真是羡慕死了人。”

乡里人最不缺八卦,尤其是一群妇人在一起时,聊起别人的八卦来,真是滔滔不绝。

柳小娘新婚不久,脸皮本来就薄,被这群妇人打趣调笑后,不禁有些满脸通红。

郭氏看她垂着头,只顾一遍遍捶洗衣物,便开口笑道:“你们别调笑她了,她才来咱们复望里不久,面子还比较薄,若是因为这事,今后不敢来洗衣服了,那可就是咱们的不是了。”

郭氏既然开口了,妇人们便停止了对柳小娘子的打趣。她的面子,大家肯定要给的。因为吴咏的关系,复望里的人现在可是对郭氏不敢有丝毫的不敬。

她这一开口,其他妇人顿时调转矛头,开始纷纷吹捧起吴咏来。

“柳小娘只知道《咏鹅》诗写得好,却不一定知道这诗乃是吴咏所作,五步成诗的神童,可是连五姓家主们都夸赞不已的。”

“神童什么的,我一个妇道人家倒是不怎么在意。不过吴咏贤侄能将太虚吃食免费传给天下人,就是圣人在世,也不一定能做到吧!”

“咱们复望里的人可都是沾了吴咏的光了,若是没有他,咱们今年肯定还要靠着借粮度过这个春荒。”

“要我说,这都是怜娘带来的福气,她一来我们复望里,吴咏侄儿就恢复正常。”

“谁说不是呢,吴咏侄儿能有今日的悲天悯人心怀,怜娘却是功不可没啊!”

郭氏听到大家这样说她,长久提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她在吴咏两岁时,抛弃了他,另嫁他人,虽然是在父母兄长逼迫之下,但她自己也有私心。最后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选择重新回到吴家,因此她一直担心别人说她的不是。

如今众人的话,不论真假,总算让她心里踏实许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