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算是上架感言吧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算是上架感言吧

作者:观书二十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37:47 来源:笔趣阁

新人第一次写书,难免有些不理想,但会一直坚持下去。

先说下本书的计划吧,大体分七卷:

一卷是风起南阳,主要是农业方面的,写一些汉末的风土人情。

二卷是洛阳风云,主要是商业方面的,写一些汉末的各行各业发展情况。

三卷是缘起书院,主要是边疆方面的,写一些热血事件。

四卷是黄巾劫难,主要是朝堂的明争暗斗,写一些钩心斗角。

五卷是二袁之争,主要是诸侯混战,写一些权谋方面的。

六卷是三国鼎立,主要是写魏蜀吴三国的政治经济。

七卷是衣冠南渡,写一些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

本书已写了3万字,只是一个开头吧,后面还有很多内容要写。

再说下写这本书的缘由,算是以古喻今吧……

有人说三国的精髓不在于三国,而在于汉末。

若是没有汉朝四百年沉淀,就谱写不了三国的华美序章。

如今的我们只记得三国时期的波澜壮阔,却很少有人知晓汉末时,多少人为了救国救民,而抛头颅,洒热血!

而我们至今被称为汉人,还以汉人自称,因为汉朝不仅国强,民也强。

其他暂且不提,我们来看看汉朝时期压在普通百姓身上的四座大山(教育、养老、医疗、住房),是如何处理的。

首先是住房,汉代采用的是名田制度。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含有大量汉代名田制度的法律条文,其中对普通百姓规定:公卒、仕伍、庶人,授田地一顷(大概100亩),宅院一方(横竖各三十步,大概一千七百多平)。同时还对田宅的继承,买卖都有明确规定。

可以这么说,只要不是遇到天灾**,普通百姓有这些田宅,生活得相当滋润了。

其次是养老,汉代通过教化引导,在社会上基本形成尊老敬老的良好风尚,在这样的基础上,汉朝统治者进一步加强了对老年人的尊敬和体恤,通过赐物、赐爵、赐予王杖、减免赋税、刑罚优待以及重处不孝等措施,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接下来是教育,汉朝遵循“幼吾所长,老吾所养”的原则,十五岁以下是必须接受教育,读书习字的。

这在当时是由法律所规定的,即读书识字的数量是当成一定次数的劳役(更)的--见《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史律》,当时的教材一般用急就篇或者仓颉篇。

当时成年人的识字率可以通过大量出土的汉简材料得到印证,如西北边关数十万枚数量以上的简牍材料,涉及人物、事件极其丰富,可以说文字与汉朝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买东西要用契符;士兵要签到,汇报执勤工作;打官司诉讼也需要书写;物勒工名制度让手工工匠甚至刑徒也必须掌握文字技能。

汉代民间基础教育的普及,可以通过《四民月令》等文献提供的关于乡村“小学”的记录得以反映。乡村学校的学期设置往往避开农忙季节,又有“贫子冬日乃得学书”的说法,这一情形,或许是为了使当时的民间教育可以保证较高的入学率。

最后是医疗,这个因为记录百姓医疗的文献很少,很多人专家都认为汉代百姓的医疗条件很差,这个咱们无从反驳,也不过多评论。

但是东汉末年在我国诞生了三位杰出的医学家,史称“建安三神医“。其中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理法谨严,被后世誉为“医圣“,为建安三神医之首。

华佗浪迹江湖,足迹遍于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内、外、妇、儿各科的临证诊治中,曾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尤其以创麻沸散(临床麻醉药)、行剖腹术闻名于世

董奉虽然隐居庐山,但也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杏林佳话。

最重要的是,这三位神医都是民间的!

现在医疗条件是很好,但是民众大都看不起病,这是何故?

说到汉代,就不得不提到汉初的”文景之治”,这段时期算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好时期。

文帝,景帝奉行黄老之道,讲究无为而治,即朝廷不过多干预民众,让老百姓自由发展。

既然汉代咱们都这么厉害了,为什么就没有传承下去呢。

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三国时期的全国乱战。

当时多年的战争,导致大量的人口死亡。一些知识,也就随着岁月的前进而烟消云散。甚至在后来魏晋时期,出现的五胡乱华。这个时期真正将中华文化大量地破坏。

甚至一度出现了文明断层的情况,必然不能让文化传承下去。这就是所谓的读史不能看汉代以后的史书记载。

五胡乱华就像是将中国人脊梁骨打断了一样!

汉代时我们打的外族到处跑,汉代之后,我们就只能守着,不断被外族侵扰,若不是有长城在,估计中国历史就不止两次外族入主中原这么简单了。

再给大家看一份汉代的人口统计表,1993年出土于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温泉镇尹湾村,是汉成帝元延一到三年期间(前12-10),东海郡上奏给长安朝廷的述职册。

述职册中包括了这一份人口统计表,那时不但不讲计划生育,反而鼓励生育,人口增长多,算官吏政绩。

东海郡当时下辖38个县,算是大郡。以山东郯县为中心,包括今天山东南部,江苏北部的广大地区。

人口数是这么记载的:东海郡共有户266290、口1397343,男子有706744人,女子有688132人,女子多前7926,值得注意的是,八十岁以上有33871人,竟然占总人数的2.3%;九十以上的也有11670人,占总人数的0.8%,6岁以下262588人,占总人数的18.8%。

对比一下现在的人口数据,是不是很有意思。很多专家站出来表示尹湾的人口数据明摆着地造假,不可信!

笔者不与争辩,只知道民众生活的水深火热,谈什么康乾盛世,万国来朝,经济世界第一,都是虚的。国强民弱,犹如昙花一现!

笔者查阅大量资料,只是力图写一个不一样的三国故事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