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140章 三位帝师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第140章 三位帝师

作者:观书二十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37:47 来源:笔趣阁

“其实围绕着南北二宫还有许多苑囿和游观,以供天子游乐。为此,少府还专门在这北宫之中设钩盾署,管理洛阳城所有的皇家苑囿和游观。现任钩盾令池垣,与老夫有些交情,等哪日空闲,我介绍与你认识。”

吴咏从云台殿出来后,程璜没有多问一句,便带着吴咏重新回到崇德殿,却发现这时天子刘宏已经离开了,招来一个侍从问询后,才知道天子去了华光殿听帝师讲经。于是程璜又带着吴咏,向华光殿赶去。

“华光殿在皇宫外步广里的芳林园中,咱们出宫后乘车即可。”

马车中,程璜又给吴咏科普了一下皇家苑囿的知识。之后见吴咏一直心不在焉,便再也忍不住心中的好奇,开口问道:“皇太后与你说了些什么?”

吴咏回过神来,他自然不敢将实话说出来,于是半真半假道:“侄孙在宛城认识一个名叫窦琼英的道姑,今日方从皇太后口中得知,此人乃是她的姑姑。”

“窦琼英?”程璜楞了一下,然后叹口气道:“怪不得皇太后要送你到门口,原来是她的缘故,此女应该是皇太后为数不多的在世亲人了。”

随即他又警告吴咏道:“以后勿要与皇太后走的太近,否则没你的好果子吃。”

吴咏点点头,他自然明白其中的厉害,现在最得势的几个宦官都是因铲除窦氏而受到天子亲近,连当今天子都不待见的人,他这个刚当选的天子侍读又如何会触这个霉头。

其实在云台殿时,窦太后在看到窦氏的传承信物,又听到窦琼英的消息后,终于选择相信了吴咏。尤其是在听到吴咏偷偷摸摸安排流民去比景县照顾窦氏遗留下来的女眷时,她真是无比激动,对吴咏是打心里感谢。

不过她也知道自身如今的处境,并没有给吴咏太多的口头承诺,只说会找机会报答吴咏。

当然吴咏没敢告诉她窦辅的事情,担心她激动之下,又做出不理智的举动来。

如今想来,自己的做法完全正确,从窦太后送他出门这一举动就可以看出,即使经过过大变,她还是那个情感比较感性冲动的女子。

两人在车中谈话,不知不觉话题到了帝师讲经上面。吴咏作为天子侍读,对帝师有极大的好奇,因此忍不住开口问道:“外祖父,这帝师是何人?”

程璜笑道:“当今天子的帝师有三人,分别是光禄勋杨赐,尚书令刘宽,太仆张济。”

原来在建宁元年时候,太傅陈蕃因为窦武之事,被下狱而死,当时年幼的天子刘宏想学习儒术,于是下诏给继任的太傅胡广及三公,要求他们挑选精通《欧阳尚书》和《桓君大小太常章句》而素有盛名的人来教授自己。

三公因此举荐杨赐,而杨赐又推荐了刘宽和张济,于是三人便在华光殿中轮流侍讲,以教授天子。

接着,程璜又为吴咏讲解了一下三位帝师的来历。

杨赐出身\"弘农杨氏\",少年时便传承家学,研习儒术,更是师从太尉桓焉而习得《桓君大小太常章句》,常隐居教授弟子,因此门生故吏遍满朝行。

刘宽为汉高祖刘邦的十五世孙,他的父亲刘崎,于汉顺帝时曾任司徒。刘宽少年时研习《欧阳尚书》、《京氏易》,尤其擅长《韩诗外传》。在观星、占卜、算术、历象等方面,都深得其师的学识,号称“通儒“。

张济,汝南郡细阳县人,家传儒学。其曾祖父张酺少时从先祖父张充习《尚书》,师事名儒桓荣,锐意进取,毫不松懈。永平九年,张酺奉命教授四姓小侯《尚书》,又多次在御前讲授,因此细阳张氏是被天下认可的经学世家。

吴咏听罢,不禁有些欣喜,张济其人,他不熟悉,不过杨赐和刘宽在后世可都是鼎鼎大名的人物。

刘宽的事迹有很多,最有名的便是宽宏不校的典故。

说的是刘宽一次外出,一位丢了牛的人,就在刘宽车中找到一头牛,说这是他的。刘宽不作辩解,下车步行回家。

不久,认牛的人找到了自己失去的牛而把刘宽的牛送还给他,并磕头谢罪说:\"我愧对长者,愿意接受您的处罚。\"

刘宽说:\"东西有类似的,事情容许有失误,麻烦你送回来了,可以拿什么来感谢你呢\"

他这种宽宏大量不与人计较的精神令时人都非常敬佩。后世更是留存有蔡邕、桓麟等人为其撰的石碑,这些都是明证。尤其是还牛堡刘氏神轴,画着自二世祖刘仕以下十七世十九排七百零九位先祖画像,为后世国内罕见的文物珍品。

杨赐更不用说了,门生故吏遍满朝行,连曹操、何进都是其门生,及至去世时,公卿以下都参加了他的葬礼,可见其影响有多大。

如今吴咏能以天子侍读的身份,拜三人为师,可是别人做梦都想不到的美事。别的不提,就说以后的汉末乱世,冠以杨赐门生的身份,决定能混得开。

想到这些,吴咏又问道:“外祖父,可知三位帝师有哪些喜好?”

程璜叹口气道:“三位帝师都是经学世家出身,对宫中宦官最是轻视,老夫与他们也没有过交集,对三人的了解不多。不过刘宽爱喝酒,倒是人尽皆知的事。”

说着,程璜便讲了一件趣事。原来是刘宽在一次为天子刘宏讲经时,因为来皇宫前喝了酒,讲着讲着便醉醺醺地睡倒在矮塌上。

刘宏等他睡醒,问道:“老师是醉了吗“

刘宽抬头说:“臣不敢醉,只是任重责大,忧心如醉。“

刘宏非常欣赏他的言行,也没怪罪于他,甚至还经常派谒者送酒与他。

说到这里,程璜想起什么,接着又对吴咏嘱托道:“杨赐与几位中常侍交恶,你身为天子侍读,务必要与他保持一定的距离,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这是为何?”吴咏一愣。

程璜担心他不知其中利害,便为他解释一遍内中原由。

原来在建宁二年,当时青蛇出现在御座前,天子询问帝师杨赐缘由,杨赐于是封书上奏直引典故劾奏内官,这自然引起几位被劾奏的中常侍极大不满,但因为其出身\"弘农杨氏\",门生故吏众多,只能吃下这个暗亏,但平时一有机会,还是在天子面前给杨赐上眼药。

吴咏听完,不禁有些无语,这皇宫之中,是非真不是一般的多。看来自己以后要多加小心才行,说不定那句话说的不好,就得罪了人,被人暗地里下绊子。

两人说话的功夫,马车已经来到步广里。

此时吴咏惊奇地发现,这里竟然有不少坟地,对于寸土寸金的洛阳城来说,应该是极大的浪费,可是却没有人动这里,这令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忍不住问道:“外祖父,此地为何有如此的坟地,而无人处置?”

程璜笑着解释道:“步广,古之翟泉,乃是殷商人的墓地,后来连周景王,周烈王也葬在这里。春秋晋定公元年,魏献子曾召各诸侯国大夫于翟泉第一次订立了盟约。因此,翟泉又是周朝会盟诸侯之地。”

接着,他又叹息道:“本朝自高祖开始,就严令百姓惊扰先人,因此这步广里的商周墓地才得以保全至今,不过以老夫看,用不了多久这里就会改变了,现在不少士大夫谏言在这里修建百姓居所,用来安置不断流入洛阳的百姓。”

说完,他冷冷一笑,“这些人最是无耻,口口声声说是为百姓,其实最终受益的还是他们,当真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连先人坟地都敢算计,也不怕遭天谴。”

吴咏听到这里也是极为惊诧,他没想到这才东汉末年,就有人开始打着房地产的名义乱搞了,当真是一个“利之所至,大势所驱”。

不知不觉马车又行了数里,这时,马车突然停下,紧接着,赶车的谒者轻声喊道:“常侍大人,已经到芳林园了。”

“嗯,知道了。”程璜回应一声,然后对吴咏说道:“走吧,咱们步行去华光殿。”

“喏!”吴咏赶紧应答,下车后才发现这里已经停了不少马车,不禁有些疑惑这些人为什么不将乘坐马车进去呢,这难道又有什么说道?

程璜见他下车就发呆,就拍了拍他肩膀,提醒道:“走吧,这里离华光殿还有一段距离呢。”

吴咏跟随程璜一路前行,令他惊奇的是,不时有兔子从道路两旁穿出,一点都不怕人,他看着好奇,刚想伸手拎起那只跳到跟前的兔子看看,却没想到程璜立刻阻止道:“别动,这里的兔子比人娇贵,轻易摸不得。”

“外祖父,这又是为何?”吴咏满头问号。

程璜没好气地瞪他一眼,“你没看到门口连马车都不让进吗,其实就是因为这些兔子!”

接着他就说了原由,吴咏听完,心里简直一万头羊驼奔过,别提多郁闷了。

原来是以前因为苑囿中兔子泛滥,便有宫人忍不住杀兔吃肉,被天子知道,让令丞追查到底,因这事有十数人宫人被处死,自此,皇囿中的兔子就成为了禁忌之物,轻易碰不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