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153章 袁术宴客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第153章 袁术宴客

作者:观书二十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37:47 来源:笔趣阁

时光如流水,转眼又是几日过去。吴咏并没有因为洛阳闻名而懈怠下来,每日还是一如既往地低调,除了陪天子刘宏读书外,很少出鬲候府别院。

今天又是休沐日,吴咏本打算继续读书,却没想到朱垣找上门,拉着他就来到安国亭侯府做客。

袁逢继承其父袁汤的安国亭侯爵位,因此安国亭侯府不仅住着袁逢和袁隗两家,还有其他一些汝南袁氏的族人。

今日袁术宴客,对吴咏也是格外看重,他亲自到门口迎接两人进入。

三人一起来到袁术的别院,才发现还有四位青年男子在等候着,袁术连忙给吴咏引荐道:

“这位是卫尉张颢的次子张勋。”

“这位是少府陈耽的三子陈兰。”

“这位是弘农杨氏的杨弘。”

“这位是廷尉桥玄的亲族桥蕤。”

接着他又为几人引荐吴咏,“这位就是新进的天子侍读吴咏,他的事迹,诸位应该都清楚,想必不用我来介绍了吧!”

“吴咏见过几位兄长。”

“哈哈,吴侍读的大名最近可是如雷贯耳啊!”

几人相互见礼,随后来到堂屋分主宾落座,话题开始围绕吴咏吹捧起来,这让吴咏有些坐立不安,不明白袁术今日宴客的用意何在。

谈笑之间,时间很快就到了正午,而这时,一个袁府的男仆忽然走入屋堂之中,并来到袁术身旁,对其耳语道:“少主,庖厨那边禀报,膳食已备好了!想请问主人,何时开宴?”

袁术挥手让其下去准备,然后笑着对众人说道:“诸位今日可有口福了,我父的下属刚从边疆带来一批牛羊,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肥美牲畜。”

“那我们今日可是沾了吴侍读的光了。”

“铛~”说话间,外面钟鸣声响起。

随后,一个个手捧珍馐美味的仆人鱼贯而入,将一道道膳食整齐地摆放在长长的案几上,没一会儿就摆满了整整一案。

案前有五尊小鼎,鼎中分别为马,牛,羊,鸡,犬,为食材烹制炖煮的肉羹。而吴咏以及杨弘六人面前,则只有两到三尊小鼎,分别盛放了牛,羊,鸡三种肉羹。

除此之外,案几上还摆放了许多其他样式的美食,如焖炖鳖汤,脍鲤鱼,豉汁煎鱼,炙鹿肉,酱驴肉,炖雁肉,蒸熊掌等总共九道菜品,这些美食按照样式种类,分别盛放在金银青铜等不同的器皿之中。

等到膳食上齐了之后,仆人们躬身向屋堂内的主宾几人行了一礼,排成一队,整齐地从堂内退了出去。

接着一群抬着编钟,手持各式乐器的乐师及舞伎,从门外而来。

“奏乐,起舞!”

乐师们闻讯后,随即敲响编钟,吹笙鼓瑟,悦耳的丝竹之声四起,舞伎们踩着碎步,来到堂中央,在乐声中,翩翩起舞起来。

看着这群容貌秀美,身姿婀娜的少女们罗裙轻舞,吴咏双目发直,一时间竟呆立当场。

“好家伙~,这排场,这阵势,这就是顶级权贵们的日常么?吃个饭都要以歌舞礼乐相陪?可真够奢华的,这次可算是开眼了!”

穿越之前,吴咏曾经看到许多人分析说,古代生产力落后,皇帝或者权贵们的生活未必有现代的普通人好,还摆出各种论据详加分析。

因此吴咏一度也是这么认为的。毕竟古代社会,比起现代社会来说,生产力落后太多了,只是物流运输就天差地别。

但是今天在袁术这里见到这番盛大的排场之后,吴咏对于以前的观点,立即秉持怀疑的态度。

这满案的珍馐美味,除了味道上有少许单调外,其他真是秒杀后世五星级酒店了!

“大丈夫,生当五鼎食,死亦五鼎烹!”

吴咏总算是明白,古人为何总说这样的话!

“这样的朴实无华,且枯燥的生活,谁不想要啊!”

想到这里,吴咏情不自禁地越过舞池中的舞伎们,将目光投向对面的对面的几人。

端坐在主位上的袁术,见吴咏看来,含笑向他点头示意,随后缓缓端起酒爵,举杯示意道:“诸君,膳食至,歌舞起,筵席当开,且满饮此杯,与我共享之!”

堂中众人闻言,纷纷起身,端起酒爵,向袁术致意道:“谢袁少君!”

“酒肉美食已齐备,诸君可随意品尝,不必拘谨!”袁术哈哈一笑道。

“唯!”众人齐齐点头应喏,随后拿起案几上备好的刀箸,开始准备享用美食。

吴咏看着满桌的珍馐美味,也是胃口大开,先是捞起一块牛肉,仔细品尝一会,除了煮得软烂外,再没有其他味道,之后又是捞起其他的一些肉食,味道都是一样。

其实真正的肉食,吃不多少就会感觉油腻,对于习惯了后世煎炒炸烤的吴咏来说,煮的肉确实吃不了几块,因此很快便停下筷子,专心欣赏歌舞来。

主位上的袁术一直关注着吴咏,看到他吃了几块肉食后便停了下来,俊朗的面容上不禁泛起一丝疑惑之色,随后他抬抬手,示意乐师及舞伎停下,有些好奇地向吴咏询问道:“吴侍读,为何不食?可是宴席不合胃口?”

堂中众人的目光刷一下都集中在吴咏这里,让他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之色,连忙摇摇头,否认道:“不是不合胃口,而是小子自幼出身贫寒,成长至今,还是首次参加如此隆重的宴会,见过如此多的珍馐美味,自当继续品味才是,诸位不用在意小子,尽情享用便是。”

袁术闻言,轻笑一声,随即挥手示意乐师及舞伎接着奏乐接着舞。

有了这次教训,吴咏便一会动一下筷子,一直装着在吃,其实面前的肉食都没怎么动,浊酒倒是喝了不少。

这时的酒水基本没有经过蒸馏过滤,都是在酿酒的容器中直接取出,喝酒时,酒爵中间有个过滤网,专门过滤酒中的杂质。

筵席之间,吴咏也少不了和其他几人进行互动,不时举杯共饮美酒。觥筹交错之间,一杯杯美酒下肚,让他不知不觉间有些微醉。

可尽管如此,众人就依旧没有放过他,尤其是作为主家的袁术,席间多次向吴咏劝酒,而且还在歌舞暂歇之时,兴致勃勃地拉着吴咏玩起了投壶的游戏。

所谓投壶,乃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射箭之礼。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宴请宾客时的礼仪之一就是请客人射箭。那时,成年男子不会射箭被视为耻辱,主人请客人射箭,客人是不能推辞的。

不过后来,有的客人确实不会射箭,于是便有人发明了,以箭投酒壶代替。久而久之,投壶就代替了射箭,成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

投壶礼举行时,宾主双方轮流以无镞之矢投于壶中,每人四矢,多中者为胜,负方饮酒作罚。

汉以后,投壶在士大夫阶层中盛行不衰,每逢宴饮,必有“雅歌投壶“的节目助兴。

投壶,吴咏是不会,但是他每日都有练习箭术啊!目力自非堂中所比。

因此,一番比试下来,吴咏差不多每局都是百发百中!

按照投壶的规则,比试输的一方是要受到惩罚的,或为罚酒,或为作赋,而在吴咏与众人的比试过程中,几乎每局都赢,这让其他人相当郁闷。

吴咏一看这样下去不行啊,于是在接下来一局与袁术的比赛中,估计投不准,输掉这次投壶的游戏。

赢得此局游戏,袁术心情大好,忍不住哈哈笑道:“某听闻吴侍读能五步成诗,不如今日作诗一首如何?”

“作诗…”

听了袁术的话,吴咏嘴角不禁泛起一丝苦笑,这次估计又要豁出去脸皮不要,当一回“文抄公”了。反正都抄那么多了,不在乎多这一首了。

可是作诗要讲究场合意境,不能随便抄,而且这时是汉代,流行的五言律诗,这让吴咏想了好一会,也不知死了多少脑细胞,才晃晃悠悠站起来,来到堂中央,装模作样吟诵道: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踞要路津?

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

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篇,写客中对酒听歌的感慨,用在今日袁术宴客的场景中再合适不过了,尤其是这首诗意境很婉曲深远,富有哲理,涉及一系列人生问题、社会问题,引人深思。

袁术等人听后,都是一脸震惊看着已经醉得东倒西歪的吴咏,对他小小年纪就能作出这样的诗来,简直佩服的简直五体投地。

他们几人都是家中不太的重视的浪荡子弟,平日里斗鸡走狗还行,若是让他们也像吴咏一样作出诗篇,简直比杀了他们很难受。

因此他们对于吴咏的诗才又佩服又嫉妒,当下也不和吴咏比投壶了,开始接连不断地敬吴咏酒。

如此一来,让本来就有了几分醉意的吴咏,因而更加醉意朦胧,几乎到了难以自持地步。

不久之后,吴咏便彻底醉倒了!

见此,朱垣本想带吴咏离开,却被袁术阻止道:“你们先喝着,我安排人将吴咏扶到后院歇息,反正我这别院也没有家眷,就让他今日住在我这里,省得来回折腾。”

朱垣自是不敢与袁术争论,何况他巴不得与袁术交好呢。

就这样袁术让两个男仆架着吴咏来到后院,刚打开房门,便有一位少女埋怨道:“兄长怎么让他喝如此多的酒,看看他都醉成什么样了!”

袁术苦笑道:“好妹妹,你可冤枉我了,可不是我让他喝的,是他自己非抢着喝。为了完成叔母交代下来的任务,我这次可是将未来两个月的开销都花光了,我还想他们少喝点酒,节省一些支出呢。”

站在少女身旁的妇人,没好气地瞪他一眼,道:“少废话,我安排你做的事怎么样了?若是做得好,这次宴客的开支,我都给你报销。”

“叔母交代的事情,侄儿怎敢不用心。不就是考验一下吴咏的才学,小事一桩。”说着,袁术忙从怀中掏出一张纸来,递给妇人,随即又对少女笑道:“阿妹真是好眼光,这吴咏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才学,将来成就肯定非同一般。”

少女红着脸移到妇人身边,垫着脚看向妇人手中纸上的文字。

这母女两人正是袁隗的妻子马伦和女儿袁眉。

马伦看女儿垫脚的样子,觉得又好笑又好气,于是便将纸张往她手中一递,故意叹息道:“女儿大了,就是留不住啊!你这位小情郎的诗篇,你就好好留着吧。”

袁眉大羞,接过纸张,转身就跑开了,一边跑,一边不忘狡辩道:“我只是将他当做和满来一样的弟弟看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