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27章 锅拍、罩头和簸箕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第27章 锅拍、罩头和簸箕

作者:观书二十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9 20:00:25 来源:笔趣阁

吴咏心想,这真是躺着都能中枪!看来以后遇到不解的事情还是少问为妙。

不经意间瞥到院内有一堆高粱杆,眼睛一亮,心中忽然有了主意。

在塑料制品没出现前,这高粱莛子可是个好东西,能制作各种生活用品。

吴咏记得前世在他很小的时候,生活在淮海大平原,家家户户都种植这‘秫秫’,也就是高粱。

这高粱可谓全身都是宝,高粱穗打下的高粱,可以酿高粱酒,磨成面可以蒸杂面馍。

高粱穗儿和莛子连在一起扎成扫把,可以用来扫地。

剪短的秫穗子几个扎一把,做成炊帚,可以扫灰尘,还可以用来刷锅。

高粱莛子则是农家制作馍筐、锅盖的最理想的选材。

剩下的高粱秸杆对农民来说用处也很大。不仅可以用做盖房子,做瓦椽用。还可以制作成隔墙,做隔墙的筋骨用。又还可以织成席箔,用来晾晒东西用。

当然这高粱秸杆更是搭建庵棚的好材料,建造起来,省时又省力。

最后还有一个根儿,晒干能当柴火烧锅用。

想到这,吴咏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真是物尽其用啊!

这时高粱已经被人开发了大部分用途,只是还没有人用秸秆来做锅拍子和馍罩头子,毕竟馍都是他第一个做出来的。

想到就做,吴咏回过神来,见众人都盯着他,不由尴尬一笑。

“诸位伯父勿怪,小子突然想到有个东西可以替代竹子编制出馍筐。”

众人一愣,随即有些喜上眉梢,这竹筐因为时令和生长的局限,制作起来很是不易,若是有物品能替代竹子,这对于百姓来说,又是一项财源。

不过五位家主毕竟是经历过世面的人物,脑子一转,就问出关键性的问题。

“这东西可否容易取得,是否有什么限制,制作起来容易否?”

吴咏嘿嘿一笑,指着那堆高粱秸秆,道:“不瞒诸位伯父,我说的这物品就是那个。”

见大家还是一头雾水,吴咏也不多说,一边吩咐成昭去屋里取来针线,一边领着众人走到堆放秸秆处。

吴咏打算先将高粱莛子和高粱秸秆分开,然后再挑选合适的高粱莛子。

锅拍子的制作必须选好粗细均匀、尺寸差别不大的高粱莛子。

馍罩头子的制作要求小些,但考虑到美观性,挑选出来的高粱莛子,颜色、形状最好统一。

按照吴咏的想法,他还要用高粱莛子制作簸箕。

吴咏说了一下大致的要求,众人一起动手,不大一会就聚集了一堆高粱莛子。

这时成昭正好拿着一梭子麻线走过来,远远就看着上面插着几枚闪着寒光的铁针。

吴咏接过两样物品,立刻启动造物技能。

只见他双手翻飞,用针和麻线把高粱梃子按照中长边短的顺序一根挨一根地穿起来,横排穿完,再竖着穿一排,中间的排列的严丝合缝,最后用剪刀把它切修割成圆形,这样一个锅拍子就成型了。

锅拍子用料最多,却是制作起来最简单的。

馍罩头子制作难易程度取决于它的形状,可以做成方形、圆形、不规则形。

吴咏有系统在手,为了展示效果,就都做了一个。

最难制作的就是簸箕了,这个不仅需要麻布封边,还需要一个长条封口,很是考验制作人的手艺。

不过这对于有系统的吴咏来说,都是小事一桩,不值一提。

身体托管给系统,吴咏的意识看着不断成型簸箕,心中突然想到前世看到《西游记》中一段描述。

讲述的是女儿国国王看上了唐三藏,想让他留下来与她结为夫妇!唐三藏心性坚定,肯定是不同意的,就拒绝了。

不过二徒弟猪八戒却动了凡心,他就对那当朝女太师说:“我倒有个主意,女王不是要配婿吗,呵呵,干脆上书国王,把我老猪留下来不就得了吗,你看如何?”

女太师被他唬了一跳,又见猪八戒相貌丑陋,只能结结巴巴就对他说:“长老虽说是个男身,只说这脸面……”

八戒有点尴尬地笑道:“我是长的丑了点。常言说:粗柳簸箕细柳斗,世上谁嫌男人丑啊……”

开始听这句话,吴咏也不明白其中含义,后来到网络上查查,才知道古代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劳作模式下,种庄稼时的秋收春耕,是需要夫妻之间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的。

一般出大力气的活都是由男人来干,粮食收割、打场脱粒、晒干装囤,通常都由男人完成,女人则负责储备和日常支用。

用簸箕簸粮食很累人,适合男人干;斗是储存和计量用的,簸箕弄好的东西常会倒到斗里面,这两个器具是互相配合的,经常成套出售或使用。

粗柳枝比较粗大、壮硕,可以用来编制簸萁。细柳枝比较细嫩、柔软,适合编制量米谷的斗。无论是粗柳枝还是细柳枝,各有其功用,对于编制的人来说,一样重要。

所以“粗柳簸箕细柳斗”这句话的意思大体是,世上的人对于男人从来都是更看重才能,对于容貌,并不在意。

想到这,吴咏搜索一下记忆,发现这时并没有簸箕,看来人们对柳树的作用还没得到开发啊。

这用柳枝编织的针线匾、首饰梳妆篮、闺绣服饰提箱等,不仅无毒无味,洁白如银,做工精细,而且纹路清晰,手感光滑,造型美观。即使是商品种类丰富的后世,也是深受人们喜爱。

虽然高粱莛子制作的簸箕比较轻便,但是远不如柳枝编制的结实好用。

不过高粱莛子制作的锅拍子,却是放馒头、包饺子等食品最便捷的用具,不仅透气性好、不粘皮,且有吸潮作用,能确保食品的原味。

不知过了多久,吴咏的意识接管身体,这时才发现天已经黑了,而叔父卓文宣不知什么时候也到了吴家,此时正与众人站在一起观看他制作物品。

众人看到吴咏停下来,这才拿起他身边的几个做好的锅拍子、馍罩头子和簸箕仔细观摩。

“这个圆的当盖子,我看很合适。而且这个形状好似做出来就为了蒸解忧馍用。”

“真是物尽其用啊,以前这些高粱莛子不是糊墙里,就是当材火用,却从来没人想到用来制作这些东西。”

“这几样物品的出现,必定会伴随着解忧馍传遍宇内。合该咱们五姓家族复兴!”

……

五位家主当面,其他人也不合适开口。等他们五位欣赏结束,才想起问卓文宣。

“文宣什么时候到的?可是有事?”

卓文宣拱拱手,笑道:“来了有一会了,看见大家都在聚精会神看咏儿制作物品就没出声打扰。

今日售卖解忧馍,得了不少钱财,因里中各家都有参与,朱里典的意思是大家伙平均分了。又想到五姓家主在此,所以想请兄长们出面主持一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