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160章 歌舞坊听曲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第160章 歌舞坊听曲

作者:观书二十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37:47 来源:笔趣阁

“时下洛阳凡四市,大市名曰金市,其他三市曰南市、马市和粟市。”

这日下午,吴咏刚回到鬲候府的别院,朱垣便急匆匆找上门,邀请吴咏一起去歌舞坊听曲乐。

吴咏想也没想就答应下来,他对这时的歌舞乐曲也十分好奇。

临出门前,成昭千叮咛万嘱咐,要他一定不能再在外面过夜。上次吴咏夜宿袁府后,回到家后可没少被她念叨。

路上,朱垣解释一通后,吴咏才知道他们要去的歌舞坊位于金市内。

洛阳四市,粟市是永平五年汉明帝刘庄于城东所设立,而其中三市在光武帝定都便已经存在。其中南市位于南郊,马市位于东郊,金市在城内。

南市以经营日常商品为主,市场规模最大。各类重要商品如金、银、珠宝、瓷器、皮毛、丝绸等从全国各地汇集到这里,再从这里发送到全国各地乃至西域和海外。

马市和粟市都位于东郊,顾名思义,就是买卖牲畜和粮食的,两市前有石桥,桥用大石拱出,桥下可过大船,交通运输相当便利。

金市是唯一在城内的市场,其位置在北宫的西南,南宫的西北,这里可以说是当今大汉天下最繁华的集市了。

“金市在雍门和上西门之间,紧邻城墙的一大片区域。洛阳金市,并非只买卖黄金制品。‘金’字,乃是形容市场之繁荣,有日进斗金之意,能在金市开设商铺的人,皆是豪商巨富,能来金市消费的客人也是非富即贵。”

见吴咏听的入迷,朱垣又笑着多解释了几句,接着又叹息着说道:“今日若不是袁术他们请客,我也不敢带你来这边歌舞坊听曲乐啊。”

“改日俸禄下来,我单独请大兄来听曲!”吴咏看他唉声叹气,安慰道。

朱垣一愣,随即苦笑道:“可别!不是大兄看轻你,你那点俸禄,估计连来这里一趟都不够!”

“啊!这么贵!”吴咏惊叹一声,要知道他的俸禄是三百石,折算起来,大概是一万五千钱,差不多是五口之家,三年的收入了,没想到却不够场听曲的费用,让他不禁觉得有些尴尬。

说话间,两人乘坐的马车绕开南北二宫,抵达洛阳金市。

吴咏本以为这么高级的消费场所,应该会没有多少才是,但是到地方才发现,他想错了,有钱的人多的是!

两人刚到金市门口,便看到接踵而至的人群。抬眼看去,竟有一多半的人群来自异国番邦,五彩瞳,两撇卷胡须,频频入目。

两旁建筑更是大有不同,所售皆是各地名产,甚至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物品,如各种西域特色的珠宝首饰、皮货、药材、香料……

商街两侧,排建商肆。商肆外还搭设临时摊位,不时传来伙计的叫卖声。

操持着各国口音的汉话,夹杂着急促的卷舌音,汇聚成轰鸣的声浪。将来自世界各地的名产所释放的混合香气,一股脑地迎面砸来。

将初来乍到的吴咏,瞬间淹没,让他犹如置身后世的大都市一般。

“跟紧我!”朱垣拽着吴咏的衣袖,努力向前挤着。

此时各种风土、人物,乡音、俚语,名品、名产,不同的装束,不同的相貌,还有不同的吆喝,直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这么多人,吴咏可不敢有丝毫松懈,一直紧跟在朱垣身后,只有眼睛不时瞥向一侧。

时下商人,亦知抱团取暖。每一条商街,皆贩卖某一种商品。功能类似,不过是质地、装饰、风格上的不同。汉胡百蛮皆有。胡服汉袍相间,素雅豪华相杂。丝履皮靴交错,皮帽发冠相擦。

两人一路无话,终于在半个时辰后,来到一处人少之地。

“总算到了,没想到今日会有这么多人!”朱垣感叹一声。

吴咏也是松口气,侧耳倾听,前方好像隐约传来曼妙的音乐声,各种古典乐器交织在一起,汇聚出一首极为动听的旋律。

举目看去,一排排精致大气的楼阁映入眼帘,离得最近的两家,赫然是绝音坊,妙舞坊。

朱垣见吴咏发呆,上前拍拍他肩膀道:“走吧,前面不远处就是。”

两人又走了大约百米左右,朱垣停下脚步,笑着说:“就是这里,一起进去吧。”

吴咏一抬头,发现竟是一处精巧院落的楼阁,牌匾上面还写着“胡姬酒肆”四个字,不禁有些疑惑问道:“大兄,怎么是酒肆?”

朱垣有些神秘道:“这里胡姬多来自西域诸国,歌舞曲乐也是豪迈奔放,实乃是不可多得的去处。”

吴咏白了朱垣一眼,他现在也明白过来,这时的歌舞坊听曲,可能不是那么正经。但来都来了,不进去,实在有些不甘心。于是带着考究的心理,吴咏随朱垣走了进去。

一踏进庭阁之内,正殿的人工荷花池上交错着精致的小桥,吴咏这一看,整个一室内花园啊!此时外面虽然还是白天,楼内却是点着各式造型别致的油灯,让整栋楼看起来格外有情调。

而周围的隔间分别都是用影纱隔开了,那些悦耳的曲调,也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

“这……这也太奢侈了吧,白天还点着油灯!”吴咏不可思议地看着这里的一起,感慨道。

朱垣笑道:“要不然你以为这里怎么如此的昂贵,不但这灯油消耗甚巨,据说里面的胡姬也是从西域各国精挑细选而来,不少还是小国公主呢。”

说话间,有两名胡姬走过来,朱垣与她们一番交流后,两名胡姬便带着两人上了二楼,来到袁术等人所在的雅间。

此时袁术、张勋、陈兰、杨弘、桥蕤五人身边左右各跪坐一位胡姬,她们玉手持勺,从樽内舀酒添杯,殷勤服侍着众人。

下首则是一群胡人乐师演奏着奔放的胡乐,胡姬们身着暴露的胡服,翩翩起舞。

袁术等人无需朝议,一整天都有空闲,在此饮酒作乐。这时看到吴咏和朱垣过来,有些醉意朦胧地说道:“你们怎么才来啊!速速满上,共饮之!”

朱垣谄媚道:“吴咏他今日回来得有些晚,加上来时的路上有些拥堵,我们费了好大力气才进来。”

“嗯!”袁术点点头,又对外面吩咐道:“酒保,并榻!”

此间还是坐榻,两两对坐,中间并无案几相隔。榻后竖屏,榻前置案。案上放漆盘、耳杯、酒勺等物,案前置一漆樽。

“贵客且稍待。”酒保乃是汉人,他一挥手,乐师和胡姬都停了下来,然后一脸谄媚地带着两名胡人奴仆,麻利地将相邻坐榻移近,两座拼成一座。

如此,前后屏风合围,两张几案并列。案上漆盘、耳杯、酒勺等物成对,案前亦置双漆樽。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空间。

之后挥手示意乐师和胡姬们接着奏乐接着舞,这才躬身退出雅间。

一番行礼后,吴咏和朱垣,脱鞋上榻,与袁术等人对饮。

袁术又喊来四位胡姬分别跪坐在两人左右,服侍着,给两人舀酒添杯。

众人又是一番畅饮,好不痛快。吴咏也是第一次歌舞坊听曲,而且还是来的胡姬酒肆,不知不觉沉溺其中。

也不知过了多久,雅间的乐师和胡姬都停了下来,就在吴咏好奇时,楼下开始响起阵阵丝竹声。

“演出开始了。”袁术让胡姬将雅间的窗户打开,一行人晃晃悠悠站起来,越过窗栏,看向一楼中间的一个流水小亭。

吴咏也跟着看去,这个小亭,就像是后世可供演员演出的台子,不过要比那个华丽小巧许多。此时一位戴着面纱的女子,正用古琴忘情演奏着。

这是吴咏从未听到过的琴声,只见女子手起滑落之间,清幽绕梁,皎洁之如。抚下一把急促,叹一声高山流水,清澈的像一幅水墨,宁寂不失典雅;抖一声舒缓,落下一笔惆怅,或明、或散、或亢、或缠绵。余音绕梁,柔中的刚毅,让人不知不觉陶醉在其中。

也不知过了多久,直到这琴声戛然而止,众人才回过神来……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没想到这胡姬酒肆竟然请来这么一个琴曲大家。”袁术感慨一声。

“要不要我们找此间酒肆主人,将此女要过来,以后只为我等弹奏?”张勋有些不坏好意地笑道。

“先不急!等打听清楚此女的背后靠山再说。”袁术想了一下,开口道。

张勋点头附和道:“也是!有如此琴技,想来并不会默默无名。”

两人说话间,一楼又热闹起来。只见中央空出一大片场地来,接着一群人上来,玩起杂技幻术来,有喷火的,有吞刀的,还有找鼎寻幢的……

“这角抵戏有些看头,以后咱们宴会时,也请些过来表演!”袁术呵呵笑道。

所谓角抵戏,是由于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文化生活的需要,民间舞蹈、杂技艺术也相应得到发展。为了适应政府在政治、外交上的需要和追求娱乐的需要,汉室十分重视杂技与舞蹈的演出活动,使先秦时期的角抵戏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吸收了外国的歌舞、杂技、幻术的成果,使之推陈出新,成为丰富多彩杂有众技的表演方法,也称之为百戏。

袁术都开口了,众人自然不敢驳他的面子,都纷纷赞同。

接下来,又有一群胡姬聚到一楼中央,开始跳起各种西域风格的舞蹈来。

众人看得兴致勃勃,突然袁术一指最中间的一位胡姬道:“她怎么还在洛阳?”

众人一愣,询问道:“袁少君认识这位胡姬?”

“她想要学我大汉的医术,曾找到我父帮忙。”袁术呵呵笑道。

吴咏有些好奇,向下看去,忽然觉得这胡姬有些眼熟,仔细一想,这才想起她不就是在宛城向华旉伯祖父求学医术的波斯火祆教圣女席琳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