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178章 游侠之风犹存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第178章 游侠之风犹存

作者:观书二十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37:47 来源:笔趣阁

颍阴长公主刘坚和阳翟长公主刘修两人,在今日所有宾客之中,身份算是最尊贵了!

她们虽有言在先,不需要众人的陪伴,但朱垣还是让吴咏去伺候她们左右,以防止发生意外情况。

于是,吴咏便向袁绍等人告罪一声,随后追上两位公主,亲自为两人解说疑虑。

因今日是太虚酒楼第一天开张,并没有对外营业的打算,来的宾客,有的去二楼雅间就座,有的则去三楼看风景,因此一楼的人员并不算多。

两位公主今日都是穿着轻便的着装,身边除了各有一位小宫女服侍外,再无他人。她们对于吴咏的到来,也没有阻止,毕竟吴咏与她们年纪相仿,说起话来也不需要太多顾忌。

最重要的是吴咏好像对她们没有太多的敬畏之心,与她们说话也比较随意,完全是把她们当做普通朋友来对待,这让她们第一次感觉到平等相处的愉悦。

吴咏先是领着她们在一楼大厅转一圈,两位公主对各种新奇的东西都比较好奇。她们看到桌子上有一盘盘五颜六色的糕点,会惊奇问道:“你这个酒楼的吃食倒是挺新奇的呀!怎么做出来的?”

“呵呵…“吴咏闻言,不禁微微一笑,然后解释道:“好叫两位公主得知,这些吃食都是米粉混合了干果制成。”

说着,他一指一盘暗红色的糕点,开口说道:“比如这枣泥糕,乃是取红枣碾碎之后,混合米粉制成的…”

接下来,吴咏又分别介绍了绿色的绿豆糕,黄色的杏仁糕,黑色的芝麻糕,白色的桂花糕等等。

听到吴咏的解释,刘修最先忍不住,只见她伸手拿起一块桂花糕,放入口中仔细品尝起来。

稍顷,一块糕点下肚,刘修情不自禁的称赞道:“唔…这个桂花糕吃起来,软糯香甜,真是太好吃了!”

见刘修表情如此夸张,对面的刘坚也不禁升起了几分好奇之心,拿起一块绿豆糕,轻轻咬了一口!

缓缓咀嚼了几下,刘坚也忍不住眼前一亮,赞道:“此物滋味独特,确实很不错!”

太虚酒楼里的这些糕点,都是吴咏让侯府的厨娘们按照后世的方法,尝试着做出来的,因为没有糖,味道比起后世来,自然要差上许多。

可尽管如此,这红红绿绿的颜色以及香甜可口的味道,还是让刘坚以及刘修两人忍不住食指大动!

两位公主毕竟都是吃遍山珍海味的人,随意尝了几块糕点之后,便让吴咏带她们去地方看看。

吴咏想了想,便带她们来到三楼,这里视野开阔,前面可以看到金市人流穿行的场面,后面则可以看到洛阳皇宫。

此时三楼一处,朱家四风正手扶阑干与袁眉等人说笑,本来她们看到吴咏上来,还打算上前问好,没想到转瞬就看到他身后的两位公主。

“见过两位公主殿下!”众人慌忙过来行礼。

刘坚微笑道:“无须多礼,今日我们便装出现,就是不想引来过多瞩目,你们忙自己的就行。”

说完,两位公主便带着吴咏一起找了一处僻静的地方说话。

等她们路过一面白墙后,刘坚有些好奇地问道:“这一片片青白色的墙壁是做什么用的?”

“专给德行高尚的饱学之士留下文墨用的。”吴咏笑着解释说。

刘坚一愣,随即指着吴咏嬉笑道:“没想到你小小年纪,想法竟如此奇特!”

吴咏翻翻白眼,心里暗想:你也比我大不了几个月!

刘坚笑了一会,便与刘修一起,看着下方川流不息的人群,指指点点起来。良久之后,她俩似乎有些疲倦,便向酒楼后面走去,边走边问吴咏道:“听说这些酒楼的一切大都出自你手,可是实话?”

“确实如此!”吴咏实话实说道。

两位公主不禁又对吴咏高看一眼,感慨道:“你倒是有些多才多艺!”

吴咏连说不敢当,三人并两名小宫女一起来到酒楼后侧,目光越过阑干,看向远处规模宏大的皇宫。

两位公主也不知道想些什么,面色沉重地伫立许久。

突然,刘坚开口对吴咏道:“十月初一日是母后的寿诞,我不管你用何手段,一定要去给她贺寿。”

“这……”吴咏思索一下,便回道:“小臣遵旨!”

刘坚满意地点点头,随后收拾一下心情,又饶有兴趣地,对吴咏询问道:“听说你们酒楼今天还准备了新的皮影戏?不知何时开始排演?”

吴咏闻言,略微犹豫了一下,开口回答道:“这个嘛…还要再等一会儿,至少也要等到宾客到齐之后才行吧!”

“行吧,你可以下去忙去了,我与皇妹想在此清静一会!”听到吴咏的话,刘坚点了点头,随即便下了驱逐令。

“小臣告退!”吴咏还有许多其他的宾客需要接待,也没多想,便告辞离开了!

稍顷,吴咏重新回到酒楼的门口,与袁绍等人一起接待陆续到来的宾客们。

袁绍等人对两位公主的到来,十分好奇,便向吴咏询问她们来此的目的。

吴咏当然不能什么都说,只能笑着解释道:“两位公主是为新的皮影戏的剧目而来!”

“原来是这样啊!”众人立刻就相信了,今日随他们而来的诸多姐妹也是奔着皮影戏来的,因此他们也没多想。

随着时间一点点流逝,受邀的宾客们也纷纷抵达酒楼,眼见再没有马车过来,吴咏这才招呼袁绍等人上了二楼雅间。

今日诸家都有姊妹到来,因此三楼便成了女宾的专用场地。

正午时分,经过了一番紧锣密鼓的最后准备之后,随着吴咏一声令下,家仆们从后厨鱼贯而出,端来一盘盘散发着诱人香味的炒菜,摆放在众人面前桌子上!

而吴咏也重新换了一身素白色的锦服,出现在了高台上,并手持一个特制的铁皮喇叭,向在场的宾客们,侃侃而谈道:“今日太虚酒楼正式开业,感谢诸位兄弟姊妹们的捧场,今日大家吃好喝好,尽兴而归!”

接着,吴咏十分干脆地说道:“废话不多说,下面有请百戏的伶人们,为大家献上他们的表演!”

说话间,便有一群人上来,玩起各种杂技幻术来,有喷火的,有吞刀的,还有找鼎寻幢的……

今日到场的基本都是王孙子弟,他们对于这些百戏表演早已经看得腻味,倒不如吃美食来的实在。

好在百戏表演只是开胃菜,在众人的千呼万唤中,一楼的所有窗帘都被拉上,赵伯终于带着他的皮影戏新剧目《窦娥冤》登场了。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老身蔡婆婆是也,楚州人氏,嫡亲三口儿家属……”

随着这句的开场,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戏缓缓拉开帷幕。

赵伯排演的《窦娥冤》,是吴咏取自后世元代戏曲家关汉卿代表作《感天动地窦娥冤》,情节大致相同,吴咏也未做更改。

他之所以选择这个剧目,是因为《窦娥冤》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又是着名悲剧之一,最能引发人们的共情。

而相比于后世而言,大汉盛行游侠,同时游侠之风也大显于世,再加上公羊学派鼓吹“大复仇主义”思想,因而彼时“复仇”思想浓厚,复仇者的故事更是为人津津乐道,广为传唱!

如《后汉书·卷八十四·列女传第七十四》中记载的赵娥,她的父亲被李寿杀死,赵娥有三个弟弟,都立志为其报仇雪恨。赵娥的三个弟弟相继死于瘟疫。李寿与同宗族人庆贺,对众人说:\"赵家强壮绝尽,只有女弱,何足复仇\"

赵娥暗怀愤恨,身藏利刃,昼夜哀叹,准备报仇。最终她奋力挥刀杀死了李寿,随后到了都亭尊长的面前认罪伏法。后来,凉州刺史周洪、酒泉太守刘班等人共同上表朝廷,禀奏赵娥的烈义行为,刻石立碑显其赵家门户。黄门侍郎梁宽还着书追述赵娥的事迹,为其作传。

中国的“侠”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这样一说:文者谓之“儒”,武者谓之“侠”。儒重名誉,侠重义气。

发展到后来的《韩非子·五蠹》云: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

《史记·游侠列传》云:“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成,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可以看出古代侠客们具有诚信的品格,谦虚待人,但是无视法规,自由放纵但是从来不彰显自己的才华,不抢夺功劳,一心只做圣者。

时下,一个人的名声响亮与否更是荐举做官的条件,行侠仗义不仅能够帮助一个人树立声望,还能得到官府的认可,或会被荐举为官。这也助长了游侠为己任的风气,甚至一些人为了成名,睚眦必报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

这时游侠进入一个自觉的阶段,在他们身上,侠义的精神体现得更加全面,但由于社会环境的改变,游侠的形象和内涵也随之发生改变,一些游侠行使的使命由之前的政治性谋划变成替主人打打杀杀,近年来,游侠中的一些甚至向豪强转换,用锄强扶弱建立的侠义声望去做违背侠义精神的事情。

其实《窦娥冤》的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根据事实改编的故事更能激发人的共情力。

因此当众人听到赵伯唱到: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舟。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听到这,很多人心中一股怒火郁结于胸,情不自禁怒吼道:“狗官,不得好死!”

“如此昏官,不杀不足以泄我心头之恨!”

如此多的愤怒声,引得周围的路人都聚集在太虚酒楼门口,纷纷打听是出了什么事情。

而作为始作俑者的吴咏,看到群情激愤的场面,不禁暗叹一声:今之游侠之风犹存,我汉人的脊梁犹在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