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190章 棉布与糖浆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第190章 棉布与糖浆

作者:观书二十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37:47 来源:笔趣阁

鬲候府别院的书房中,吴咏放下纸笔,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筋骨。

自从董宠被天子下令赐死后,刘宏已经多日没有去华光殿听讲,吴咏自然也落得个空闲。

若是以往,袁术等人早就找上门来,邀请吴咏一起,或饮酒作乐,或郊外游玩。

但因为上次王贵引发的事件,间接导致董宠的身死,袁术等人都被家中长辈赶回祖地。

不过吴咏的生活并没有变得枯燥乏味起来,他每日除了读书骑射外,其余时间大多是陪着五姓家族的姊妹,给她们讲一下有趣的故事,偶尔还编排一部新的皮影戏,令这些姊妹只要有空闲时间,便会聚集到吴咏的别院中。

这不,吴咏打开书房的门,便听到前院厢房内传来阵阵惊呼声。

那处厢房是吴咏专门让人收拾出来的,里面只放置了数套桌椅板凳,专门供这些姊妹听故事看皮影戏用。

苦笑着摇摇头,吴咏来到客厅,便自顾自坐下休息,喝起茶水来。

此时,客厅内空无一人,吴咏估计成昭和几位侍女应该也在厢房看热闹。

正在这时,岑晟领着一人,满脸笑意地走进来,行礼道:“主君,你看谁来了!”

吴咏抬头一看,发现来人竟是卓倧,立刻起身施礼,声音有些惊喜道:“叔父,您怎么来洛阳了?”

卓倧脸色一摆,道:“怎么?不欢迎我来?”

“哪能呢,侄儿巴不得叔父也能待在洛阳。”吴咏赔笑道。

卓倧哈哈笑道:“算你还有些良心,不枉费我日夜兼程从南阳赶来给你送东西。”

说完,便将一封信递到吴咏手中,“你自己拆开看吧,个中缘由都在里面了。你给我安排一间厢房,赶了一天一夜的路程,我先休息一会。”

吴咏惊喜接过,随后让岑晟去安排,他自己则是把信略看一遍。

信是何莲写来的。她先是把乡里的情况说了一遍,包括吴家,复望里的情况,还有伏牛山寨的情况。

因为吴咏的关系,复望里的乡亲对吴家老小都很照顾,就是那边的五姓家族家主也时常派人过去慰问。

而复望里因为吴咏留下的那些太虚吃食做法,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便成为周围宛县最富裕的乡里,不少乡里都以与复望里的家户结为婚姻之家而自豪。

至于伏牛山寨的发展更是迅速,吴咏离开的这几个月时间,他们利用那些煤石资源,又吸引来不少的流民,如今十二寨,每一个寨都是堪比一个乡里的存在。

信的最后,何莲又询问吴咏在洛阳这边过得怎么样?有没有生过病,平日里成昭是否用心照顾等等,字里行间都是透露出对吴咏的关心,这不禁让吴咏心里暖暖的。

吴咏看得十分认真,生怕错漏任何一个信息。

也不知过了多久,门口又传来声响,吴咏放下手中的信件,到大门口一看,却是鄢展和申屠弼,一边有说有笑,一边搬卸马车中货物。

见到吴咏出来,申屠弼立刻停下手中的动作,施礼道:“见过仙君!”

吴咏急忙将他扶起,笑着问道:“没想到你也来了!你们日夜兼程,怎么还带来这么多的物品?”

申屠弼就是伏牛山寨十二寨主之一,他正值壮年,又有些武力,才被安排这次洛阳送货之行。

他见吴咏问话,立刻神秘道:“仙君还是先看看这些货品再说!”

吴咏有些好奇,便打开一个包裹严实的麻袋,发现里面竟然是洁白的棉花,立刻就惊喜起来。

之后他看到鄢展抱下来几匹布,于是便上手摸了摸,有些不确定地问道:“这是棉布?”

见申屠弼点头,吴咏十分欣喜。当时他只对杨冀说棉花可以织布,具体怎么操作并没有说明,但没想到杨冀还真将棉花织成布了。

时下的布料主要有丝帛、麻布、葛布和动物皮毛。

丝帛是丝与丝织物的总称,未织者为丝,已织者为帛。虽然丝帛都是百姓所织,但因其价格昂贵,普通百姓可穿不起丝帛衣服,大多数人都是穿麻布做成的衣服,“布衣百姓”就是这么来的。

但麻布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粗糙,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古代,麻布处理得都不彻底,若是作为接触皮肤的内衣来穿,时间长了,则是会导致皮肤瘙痒难耐,严重者还会得皮肤病。

至于葛布则是产自一种叫“葛”的草本植物,其纤维可以织布。不过这种“葛”主要生长在南方地区,北方少有。

而毛织品虽然具有较好的保暖性,若是处理得不彻底,味道十分难闻,完全不符合汉代百姓的审美标准,所以使用较多的是北方的游牧民族,比如匈奴、鲜卑、羌等等。

其实这时的西域地区已经开始种植棉花,甚至还采用棉花作纺织原料,织成棉布,在局部地区棉布还被当做货币来使用。

但是在中原地区,人们还是只将棉花作为观赏植物,并未认识到它的经济价值。

而且这时的棉花产量很低,制作难度极高,去壳就已经很麻烦了,更别说去棉籽,收集棉花,纺织成布更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直到后世明朝朱元璋强制推广,棉花才在中原地区大量种植。从此棉布、棉衣成了百姓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

尤其是棉衣和棉被的出现,让中原人民过上了暖和的冬季。

在棉花没有普及之前是怎么过冬的?前面已经说过,有钱人可以用毛皮褥子,有木棉的地方就用木棉填充被褥。

没钱又没有木棉怎么办?只能用绒草、稻草等物品填充棉被。保暖能力有多差可想而知。甚至有些人到了晚上就把自己埋在草堆里过冬,这样的人还不少。

现在有了这个棉布,吴咏肯定要为百姓做些什么,棉花就是其中之一。有了它,想必百姓的日子就能好过不少。

而且棉花还是战略物资,有了棉衣就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军队冬季作战能力。

其实这其中最大的好处就是移民,时下中原地区的人口已经超过了五千万,完全是达到这个时代的极限,若是再这样发展下来,迟早会爆发混乱。

不过边关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居住条件很差,很少有百姓愿意前往。

如今有了棉衣棉被,就可以大量地往边关地区移民,解决人口危机的同时,还加强了朝廷对边关地区的统治。

在看到棉布的一瞬间,吴咏的思绪就发散开来。

就在这时,申屠弼又从车中抱下来一个坛子,笑容满面地对吴咏说道:“仙君,您再看看这个是什么?”

吴咏好奇地打开盖子,一眼就看出这坛子中装的是糖浆,便兴奋地问道:“一共制造出了多少糖浆?”

当初种植甜菜时,吴咏也杨冀说了制糖流程,没想到他真的能制作出糖浆来。

这时吴咏才发现自己小看了古人,他们只是没想到甜菜能制糖,棉花可以织布而已,一旦知晓,便能轻而易举做出来。

其实甜菜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它的根和叶都是作蔬菜用。

而甜菜作为糖料作物栽培始于十八世纪后半叶,仅仅经过二百年的发展,便一跃成为与甘蔗同分半壁江山的制糖原料,可见其重要程度。

糖在古代有许多同义字或近义字,如:饧、饴、鳙、蝻等等。

《楚辞。招魂》:“粔籹蜜饵,有餦餭些”的句子,餦餭即为饴糖块。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糖的国家之一。早期制得的糖主要有饴糖和蔗糖,而饴糖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中国最初的糖出现在西周时期,叫做饴。饴糖是一种以米和麦芽经过糖化熬煮而成的糖,呈粘稠状,俗称麦芽糖。饴加上糯米粉,可以熬成饧。饧是古糖字,古音唐。

后来随着甘蔗种植和蔗糖的提炼方法从古印度传入,蔗糖渐渐兴起。在中国,早在东周时期就出现了甘蔗种植的记载。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代,已有对甘蔗初步加工的记载。人们依靠甘蔗制出的糖类被称为沙糖。

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蔗糖完全不同于今天的概念。它十分粗糙,并且还没有细化出丰富的种类。这时的蔗糖制糖术,只知道熬煮浓缩甘蔗汁,制造硬得像石头一样的褐棕色粗糖。

蔗糖其实是由古印度传入中国,然而有趣的是,梵文中“白糖”一词,其本意却是“中国的”。这是因为制糖术传入中国后,在中国实现了一次巨大飞跃。中国人创造出用黄泥浆对糖浆进行脱色的方法,制造出了白砂糖与冰糖,之后又传到印度。

嗜糖是人类的天性,糖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热能。人体所需要的70%左右的能量由糖提供。此外,糖还是构成组织和保护肝脏功能的重要物质。

在物质不发达的古代,能吃得起的糖,都是达官贵族。

现在有了这个甜菜制糖术,吴咏要为百姓做的事情又多了一件,那就是让百姓也能吃得起糖,体验一次幸福的感觉。

想到这里,吴咏不禁又开口问道:“甜菜的产出如何?”

申屠弼摸了鼻子,有些尴尬地回道:“今年甜菜的种子太少,只种出了不到三亩,一共收获九千斤左右甜菜,产出的糖浆不足五百斤,这次带来一百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