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194章 边关移民之策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第194章 边关移民之策

作者:观书二十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37:47 来源:笔趣阁

北宫德阳殿内,天子刘宏的目光扫视了一圈,最终将目光投向前排司空桥玄的位置,沉吟道:“司空,数日前汝上疏奏,于朕言种植棉花和甜菜之便,并献移民边关之策,朕亦深以为然!

司空可否与诸卿分说一二,这种植棉花和甜菜之法到底有何神奇之处?”

“唯!”听到天子提到自己,桥玄整了整衣冠,躬身对天子拜了一拜。

而后,司空桥玄长身而起,环视众人,缓缓开口道:“数日前,吴侍读给某送来几尺棉布和一罐白砂糖,我看着奇异,便问起了根由来源,没想到都是被我等忽视的西域之物所做出,于是我便向吴侍读讨教种植之法,并献种植棉花和甜菜之法于陛下!”

桥玄简单地将吴咏送礼,并讨教两种作物的种植的事情,向众人讲述了一下,没有说太多,只是廖廖几句诉说了一番大致经过。

然后,这才不慌不忙的从袖口中取出一束竹简,向天子躬身拜道:“吾与吴侍读并大司农曹嵩一起商议数日,共作种植棉花和甜菜之法数言,今呈于陛下,请御览!”

“善!”天子微微颔首,并吩咐左右道:“去,将司空之疏奏,取来与朕一观!”

“唯!”刘宏身旁的宦者闻言,连忙躬身应诺,并疾步来到桥玄面前,将竹简接过来,捧着呈给天子。

刘宏在拿到竹简后,随意瞧了几眼,便又对左右吩咐道:“将此疏,呈与太傅及殿内诸卿一观!”

其实桥玄疏奏的内容,刘宏早就看过了,刚才那番举动,也就是走一走过场而已,这是皇帝与臣子之间互动的必要流程,也是一种朝会的基本礼仪之一。

礼不可废,也必不可少!如此,方显此议题之郑重。

疏奏只有一份,能够有资格观看的也很少,在场的几百人之中,唯有太傅及三公九卿等两千石以上官员,才有资格看一看,而决定权也同样在他们以及天子手中。

在看完这份疏奏后,太傅胡广不禁长叹一声道:“这棉花产出棉布,可御寒,保我大汉子民丰衣;甜菜产出糖浆,可丰富我大汉子民的饮食,佑我臣民足食!臣诚以为此策乃大善!”

说着,胡广便对天子拜道:“臣愿陛下幸诏于天下,使百姓皆种这棉花与甜菜!以解黎民之困,丰天下之仓廪!”

胡广说完后,天子微微一笑,并没有作答,而是将目光投向其余的数位公卿,耐心等待着他们的答案。

“臣附议!”太尉闻人袭这时也看完了奏疏,也随之出列对天子奏道:“司空之策,乃利于国事,臣愿领命,于边关至中原各地,推行种植棉花和甜菜之策!”

不过,与胡广富民思路不同的是,闻人袭似乎对迁民去边关之地更加感兴趣一些,他随后又对天子奏道:“臣观此种植棉花和甜菜之策,蔚然惊叹,深以为绝妙!尤其有了这棉布,可使我大汉子民再也不受边疆苦寒之疾,而且边疆之地向来贫瘠,不利于种植粮食作物,若是这甜菜真有奏疏所说,能适应苦寒之地,这对我大汉百姓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福音。”

其实太尉闻人袭那日也得了吴咏送过去的棉布和白砂糖,但他并没有详问,还只当是吴咏偶然所得,并未放在心上,此时看到司空桥玄的奏疏,心中不禁有些懊悔,但他并不想这份功劳被桥玄独占。

于是对着站在天子身边的吴咏,口中啧啧称奇道:“未曾想,数日不见,吴侍读又发现这等利国利民的大事!人都言,自古英雄出少年,古人诚不欺我啊!”

说着,闻人袭还不禁感叹道:“秦有甘罗,年十二为上卿。吾大汉亦有吴侍读这样出众之少年郎!可喜可贺!可喜可贺呀!”

听了闻人袭的话,吴咏差点就要翻白眼了,心中暗暗吐糟道:“看来自己的礼物没有白送,没想到作为三公之首的太尉,夸起人来,一点也不含糊。但是这个功劳自己可不敢独占,还是分与天子一些人情比较好,毕竟上次因为董宠的事件,天子心中还有些郁结。”

于是吴咏硬着头皮出列,并对天子拜道:“小臣能从乡野到洛阳来,全靠陛下垂青,如今能为朝廷献出两种作物,也是日常伴随陛下身边,聆听圣人教诲所致。”

天子刘宏闻言,不禁有些动容,这几日他因为董宠的事,确实有些疏远吴咏,但如今见他虽被自己冷落,还忧心天下百姓,当是自己没有容人之肚。

于是他朝吴咏点点头,言辞恳切地说道:“没想到小小年纪,就有颗感恩的心。果然朕选你当侍读,是一件明智的事情。”

吴咏立刻回道:“陛下谬赞了,小臣能时常聆听在陛下左右,当三生有幸也!”

殿内百官公卿们看到吴咏愿意将此泼天大功分与天子刘宏一些,不禁又对其高看一眼。

朝会上,吴咏的出现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小插曲,这番插曲过后,德阳殿内很快又回归了正题。

当司空桥玄的那份疏奏,在三公九卿等两千石以上官员手中传阅完毕之后,天子又再次征询了众公卿们的意见。

继太傅胡广以及太尉闻人袭之后,司徒许训,大司农卿曹嵩等人也纷纷对此疏奏表达的赞同之意,三公九卿几乎一致同意,应当在边关及北方诸郡推行棉花和甜菜种植!

不过,当天子问道,应该让谁来负责推行种植棉花和甜菜之事时,朝堂之中顿时又陷入了新一轮的争夺之中。

群臣之中,有人提议此事应交于太傅胡广总揽,由尚书台公告天下,责令各郡国官吏推行此事。

有人说,此事理该交由大司农卿曹嵩全权负责,令各郡县农官,力田,传授种植棉花和甜菜之术,进而推而广之。

还有提名,太尉闻人袭、司空桥玄、司徒许训等诸人的,凡是只要沾点边的,都想从中捞一杯羹,分润一点功劳…

但唯独没有任何人,提及吴咏的名字,就仿佛他这始作俑者,根本就不存在一般。

吴咏对此倒也是无所谓,反正他年龄小,又没有任何资历可言,基本是不可能参与这种事情的,何况以后想要推广此事,还得他出谋划策才行。总之,现在天子和百官公卿都知晓了这事因他而起,属于他的功劳,谁也不可能抢走。

眼见群臣争论不休,天子渐渐失去了耐心,直接点名道:“朕意任命司空桥玄为屯田校尉,于郡国推行种植棉花和甜菜,诸卿以为何如?”

桥玄有举荐之功,本身又比较了解棉花和甜菜种植之事。尤其是桥玄以前当过度辽将军,任职三年,修养兵士,边境安定无事。若是想往边关之地移民,还是得靠他。

再则那日吴咏给不少人送去棉衣和白砂糖,甚至他这个天子也得到一份,但都没有人往深处想,还是桥玄一人深谋远虑。

所以,天子便有意让桥玄来负责此事。一来,是为犒赏桥玄的举荐之功,二来,也算是人尽其才,给桥玄一次完成夙愿的机会。

刘宏现在刚登基不久,在知人善任以及赏罚等方面,做得还是很不错的,只要你有功,有才,基本上都不吝赏赐与重用,但前提是别和他这个天子对着干!

可以这么说,在他手底下当官,有些小过失,都无伤大雅,只要你真心为朝廷办事,他还是很开明的。

但可惜的是,刘宏虽然有宏大的抱负,但其却对十常侍等宦官言听计从,很多事情都被蒙在鼓里,最终造成朝廷**,从而引发了黄巾之乱,导致汉室一蹶不振。

天子虽有意让桥玄担任屯田校尉,负责推行种植棉花和甜菜之事,但桥玄刚当上司空不久,在朝中的根基还不稳,并且政敌还为数不少,比如说司徒许训就一直看桥玄很不顺眼。

前文说过桥玄之所以能上位,是因为刘嚣被百官公卿群起而攻之,从而被天子刘宏罢免司空职位,这也导致十常侍在朝堂上少了一位耳目,因此便找到司徒许训作为代言人。

许训以前作为士人的代表,在世家大族中的影响力非同一般。但自从桥玄当司空以后,士人中为官者很大一部分都被桥玄拉拢,这让他对桥玄有些记恨。

同时,许家作为世家大族,他很清楚这次朝廷推行种植棉花和甜菜,有很大的操作空间。这两种新兴作物,想要大规模推行,种子必不可少,问题是从哪里弄来这么多种子,到时又该如何分配。要知道棉衣和糖浆都是稀缺物品,谁家能早种植一年,便可多得一年之利。

所以,天子话音刚落,司徒许训就出列奏道:“桥公饱读诗书,治军严谨,流誉天下,臣亦颇为敬仰。然,桥公出身豪富,家訾百万,久不行稼耕之事,臣恐其不明其理,贻误国之大事呀!”

“臣附议!”许训说完后,太仆卿袁逢也立即站出来,对天子拜道:“臣闻桥公性格刚直,嫉恶如仇,况其久居边关之地,不行稼耕之事,何以知农事,此等利国利民的大事,交给他来操作,岂非误国乎?”

与许训相比,袁逢的话就有些重了,他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桥玄不知农事,让其担任屯田校尉,岂不是误了国家大事?他之所以这么说,也是因为桥玄担任的司空一职,本来太仆由于在诸卿中属于显要职务,常常可以升擢为三公。刘嚣被罢免后,袁逢是最有机会当上司空的,令人没想到的是突然冒出来一个桥玄,让本来是属于他的三公之位,泡汤了。

紧随其后,闻人袭也出言道:“种植棉花和甜菜乃农事,大司农卿曹嵩掌天下郡国之农官,推行种植棉花和甜菜之法,则事半而功倍。臣以为,此诸事当以大司农卿为善,不可交于他人!”

“臣也认为桥公担任此事不可……”

闻人袭之后,其他朝臣们也纷纷站出来反对,他们的理由也基本是基于司徒许训以及太仆卿袁逢提出的那几点,总之,大家都不赞同桥玄负责种植棉花和甜菜的事情。

眼见群臣反应如此剧烈,御案后的天子刘宏也不禁皱起了眉头,心中思虑着,桥玄治军守城倒是一把好手,但或许桥玄可能真的不适合推广种植棉花和甜菜这种农事,群臣反对他负责此事,也不是没有道理啊!

而与此同时,桥玄也将殿内的情景全都看在眼中,见群臣之中,竟然没有一个愿意站出来为他说话,反而全都反对他出任屯田校尉,不由心下黯然,一时间竟连出言反驳众人的心思都没有了。

见桥玄默然不语,任由群臣百般攻击,这可急坏了殿内的某个人,眼见情况急转直下,桥玄似乎马上就要与屯田校尉这个重任失之交臂了,某人觉得自己不能再忍了!

于是他狠狠一咬牙,出列向天子奏道:“老臣廷尉陈球,昧死以奏陛下,今天下强宗豪右,乱法制,多以强期弱,以众暴寡,背公向私,侵渔百姓,行兼并之举,乃祸患天下之首恶也!臣恳请陛下,徙其众与边关,削其羽翼,以实边军之壮。且强宗豪右家聚敛天下之财,家訾数百万,千百倍于庶民!亦可令其自负衣食和徙途之费,到时又为朝廷剩下一大笔开支,岂不一举多得。”

“至于边关授田…”陈球又冷笑一声,道:“强宗豪右,家訾百万,仆从以千计,何须朝廷授给?令其自谋生路便是!”

“是以,臣恳请陛下,委任诸事于善其事者,量其才而用,此事非桥公不能施行!”

听到这番话之时,桥玄猛然抬起头,看着殿中的那道背影,眼眶都有些湿润了。

“唉!”见此一幕,吴咏也不禁长身而起,向天子拜道:“小臣所献种植棉花和甜菜之术,乃是小道耳,小臣听闻诸公有移民边关之举,因此,小臣再向天子献火炕之法,以保百姓冬日保暖之用!”

刘宏一愣,急忙询问道:“何为火炕之法?”

吴咏拱手回道:“启禀陛下,火炕的原理很简单,它就是利用火堆燃烧时,所产生的带有热气的烟雾来给室内升温的。具体做法是,挖一条或者多条连通灶台的沟渠,以青石板或砖石铺设其内,以此构筑一条或多条烟道。当灶火燃烧时,产生的烟雾会顺着烟道进入室内,并最终由通向室外的排出,在此期间,带有热量的烟雾会产生大量的热气,将石板烧烫而发热的石板或者砖石也会让室内的温度升高,从而起到保暖的作用…”

顿了顿,吴咏有补充道:“木炭或者干柴燃烧时产生的烟雾是顺着烟道进入室内的,有石板或者砖石的隔绝,烟雾不会散发出来。因此,也不用担心烟毒所带来的问题,是以火炕此物,既能保暖又十分安全,臣因其利,便将此法授予洛阳皇庄的百姓,让他们可以建造温室,以待冬季种植蔬菜用,想来过不了多久,便可完成,到时陛下派人一观便知!”

听到吴咏的话之后,德阳殿内的百官公卿们都是面面相觑,不知吴咏这是何意,只有段颎的眼睛里忽然闪过一丝精芒,目光从如锋锐的利剑般扫过吴咏的脸庞,神情微微有些激动,再也不顾忌其他,站出来说道:“大善!小郎之法,堪称绝妙!若此法能推而广之,北地诸郡则万千黎民百姓都将为之受益。若能将此法传入军中,凉州、并州、幽州三地数郡之将士,也将免受寒冬之苦!”

说罢,段颎忽然又猛地朝吴咏长长一稽,拜道:“段颎,代北地数十万将士儿郎们,向小郎致谢!请受我等一拜!”

吴咏立刻对段颎回礼道:“将军客气了,与人方便,也是与己方便,若能将火炕之法普及至整个北方数郡之地,吴咏心中亦是欢欣鼓舞!”

见吴咏竟如此大度,段颎也不禁感叹道:“小郎宅心仁厚,能人所不能,让人为之叹服,陛下当真是慧眼如炬,能在乡野中发现你这等大才!”

听到吴咏和段颎的对话,群臣相顾无言,谁也没想到,吴咏居然会在这种时候跳出来,向天子进献火炕之法!这种牵扯到数十万边关军士的事件,可就不是他们能轻易操作的了,一个闹不好,引来反噬,可是颇为不值得的。

于是,群臣不由纷纷将目光看向御案后的天子,等待天子的最终裁决!

在万众瞩目中,天子刘宏以威严的目光扫视群臣,缓缓开口道:“朕意已决,任命司空桥玄兼任屯田校尉,总领边关移民一事。同时任命大司农卿曹嵩兼任屯田都尉,从旁协助,掌种植棉花和甜菜之诸事!诏令各郡国派遣所属农官,力田,于三月之内,至洛阳学习种植棉花和甜菜之道!”

百官公卿同时出列拜道:“谨遵陛下之令!”

天子的决断及任命为这场争端画上了休止符。殿内的一切杂音也都因此戛然而止。

对于这个结果,群臣虽然并不是全都满意,但也不是完全不可接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