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204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吴家的流水宴一直持续了整整三天,托了吴咏的福气,复望里的乡亲们个个吃得肚皮滚圆,畅快不已,此时已经没有人再对吴咏当官的事情,产生任何一点怀疑了。

而且,除了复望里的乡亲,不仅五姓家族的人每日都来吃流水宴,就是与吴咏相熟的郭肥等人也都赶过来吃席。

得意于吴咏一直一来所培养出来的好口碑,好人设,大家对于吴咏当官的事情,大都抱着欣喜的态度,纷纷感叹他们南阳祖地的五姓家族也终于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这天晚上,等宾客散尽,家里只剩下吴家众人,一家人都聚在祖母所住的东屋,听吴咏和成昭讲述他们在洛阳发生的趣事。

这几乎成为了吴家每晚的娱乐项目,即使有些事情,被反复提到,众人还是百听不厌。

今日母亲郭氏好像不在状态,其他人都是聚精会神地听着,她却一脸的心事。

终于等到夜深了,老夫人也有些疲乏,便笑道:“很晚了,都回去歇息吧。”

众人还没来得及开口,母亲郭氏却借着油灯忽明忽暗的烛火,咬牙向吴咏开口道:“咏儿,阿母想求你一个事儿~”

这是郭氏踌躇许久,才鼓起的勇气。

“啊?”一听母亲说出“求”这个字眼,吴咏顿时有些慌了,连忙拉着母亲的手,焦急地向她询问道:“阿母,怎么了?家里可是出什么事了?您有什么事情,可千万别藏着,一定要告诉儿子呀!现在儿子大小也是个官了,大部分事情还是能兜住的!”

顿了顿,吴咏又咬牙道:“若是实在兜不住,大不了我直接进宫去求见陛下!舍下这个脸面不要,也要为阿母讨个公道!”

“不,不是的~”见吴咏说得如此郑重,母亲郭氏也有点慌神了,连忙摇摇头,向吴咏解释道:“咏儿,事情没你想得那么严重,咱们家里也没出什么大事,就是...”

话到嘴边,郭氏忽而咬了咬牙道:“就是这两天,你舅父他们托人带来口信,想让我带你回去一趟。”

其实她没有完全说实话,口信是她侄儿郭威亲自来传达的,并且从话中的意思,听说吴咏当官之后,想求吴咏帮忙他们找点差事做...

这些话是当着老夫人的面,郭氏如何都不能开口的。

本来她被自家兄弟逼着改嫁,舍弃吴咏这么多年,母族那边的人已经惹得老夫人不满。不过看在吴咏的面上,老人一直都没有计较过去。

这次她若是敢说让吴咏帮母族的兄弟侄子找差事,老夫人不怒斥她才怪。

“呵...”听到母亲的话,吴咏先是微微一愣,随即情不自禁地从喉咙里发出一声冷笑,并面带讥讽的嗤笑道:“他们还有脸来?这可真是恬不知耻呀!”

吴咏接收了前身的记忆,他对于母族那边的人可谓相当记恨,当年若不是他们逼迫郭氏改嫁,也不会有吴家孤寡老幼在一起生活这么多年的事情。

还有今年年初的时候,郭氏带着三位女儿去投奔母族,却被他们无情地赶了出来。

这些事情,吴咏都可能忘记的。不过他没想到郭氏会如此心软,这么容易就原谅了母族那边的人对她做出的伤害。

“咏儿~”郭氏听闻此言,不禁皱了皱眉头,叹息道:“你以后不许这样胡说,无论如何他们总归是你的舅父,这天底下哪有做小辈的,胡乱编排长辈的道理?这要是传出去,咏儿你的名声还要不要了?”

“呃~,好吧!”吴咏心中也有些膈应,但母亲郭氏说得不错。

大汉以孝治天下,孝道乃是大汉的立国之本,同时也是当时最为重要的普世价值,以及道德标杆,以吴咏的身份,还真是不宜背后谈论几个舅舅的不是。

所以,听到母亲的训诫,吴咏只能无奈地耸耸肩,道:“既然阿母不喜欢听,那孩儿以后不说便是了!”

“哼~”母亲郭氏轻轻白了吴咏一眼,随后顺势抓起吴咏的手,语重心长地对吴咏说道:“咏儿,阿母知道,你素来与你的几个舅父都不怎么亲厚,平日里也甚少有太多往来。但无论相隔多远,有多久不走动了,他们总归是阿母的亲兄长,这血亲关系是割不断,分不开的...”

说着,她又叹息道:“如今他们捎来口信,信中又是百般恳求,阿母又怎能无动于衷呢?咏儿,你就帮帮阿母这次好么?陪我一起回去一趟,也算是对他们有交代了!”

她这些话,与其是说给吴咏听,还不如是说给老夫人听。毕竟这个家,还是老夫人说了算。

不过显然老夫人也比较在意吴咏的想法,这也是郭氏当着老夫人的面求自家儿子的原因。

只要吴咏答应下来,老夫人就不好再阻止他们。

“阿母...”面对母亲郭氏的恳求,吴咏脸上不禁泛起一丝无奈之色,虽然吴咏从内心深处来说,对于这几个几乎从未谋面的舅舅,是不怎么感冒的。

但正如母亲所说的那样,他们都是吴咏亲舅舅的事实不会因此而有任何改变!

如今他们既然找上门来,想必也不会轻易放弃,与其让母亲以后难做,倒不如答应下来。

更何况,母亲都已经把话说道这个份上了,吴咏要是再拒绝的话,那郭氏可就真的是在儿子面前颜面尽失,无地自容了!

因此,吴咏只能反手抓住母亲的手,安慰道:“好了阿母,您的心情我能理解,您说的这些道理我都知道,我答应您,都听您的还不行么!”

“嗯~”郭氏闻言,脸上顿时泛起一丝笑容,她亲昵地拉着吴咏的手掌,喜滋滋地说道:“咏儿,咱们可就这么说定啦,你可不许反悔了呀!”

吴咏重重的点了点头,郑重的回答道:“嗯,不反悔~”

听到吴咏的保证,郭氏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眼见事情即将尘埃落定了,郭氏不禁又心疼起自家儿子来了,只见她略带一些担忧地说道:“咏儿,你舅父他们,功利心太重,等见了面,他们若是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你也不必看着阿母的面子,答应他们。”

“呃~”吴咏闻言,神情微微一愕,随即不禁哑然失笑道:“阿母,您多虑了!他们敢开口,我也不能轻易答应啊,我如今在洛阳的鬲候府寄住,又身为天子侍读,一言一行都有人监督,不说身不由己,但是很多事情都不是我能做主的。”

“嗯?”听到吴咏的话,郭氏脸上的笑容顿时凝固住了,她直愣愣地盯着吴咏看了好一会儿,眉头微皱道:“咏儿,按你这么说,你舅父他们若是想跟着你做事,也是不成的了?”

“对!”吴咏毫不犹豫地点头,回答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很多事情并不是我们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

“哦~”郭氏闻言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随即如释重负道:“这样也好,断了他们的念想,也省得他们一天到晚,就想着不劳而获!”

郭氏说着,又转过身,借着微弱的灯光,小心翼翼地对老夫人询问道:“姑母,你看我这样的安排如何?”

老夫人盯着郭氏看了许久,就在郭氏有些发毛的时候,老人开口了,“怜娘,你我同为女人,你的想法,我也能理解。如今咏儿有出息了,你不计前嫌,想让吴咏拉扯一把你的那些兄弟侄子,这我也能理解的。”

说着,老人又叹息道:“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如今咏儿的事业刚刚起步,你就把你这些兄弟侄子引见给咏儿,这会让五姓家族的人怎么想?”

老人不顾郭氏的煞白脸色,继续说道:“咱们五姓家族同气连枝这么多年,吴咏刚去洛阳时,又受了人家不少的恩惠。如今他刚有些出息,还没有照顾到自家人,你便要他去拜见那些姻亲,这些我都不反对。”

说着,老人面色一变道:“不过我丑话说在前面,拜见可以,若是你的那些兄弟侄子今后敢缠着咏儿不放,可别怪我翻脸不认人。”

“瞧姑母说的,我还能让自家孩儿吃亏嘛!”郭氏有些尴尬地说着。

老人呵呵笑道:“这样最好!既如此,你明日就带着咏儿回去一趟,礼物什么的都带着,也别让那边小看了咱们。至于何叶何花就留在家中,这次先让吴咏去认认门,等年后,他这个做兄长的,再带着妹妹们去探亲。”

“知道了,姑母!”郭氏回应一声,然后便带着何莲何叶何花三女离开。

这时屋中还余下吴咏成昭以及老夫人三人,这时老夫人将吴咏和成昭都拉到床前,语重心长地说道:“你们俩自小一起长大,如今生活在外面,祖母最是放心不下你们。咏儿自小就心善,看不得人间疾苦,将来说不得就会吃大亏。”

说着,老人对成昭道:“小昭,你以后一定要看住吴咏了,不要让什么人都往他身边凑!”

“我知道的,祖母!”成昭回应道。

老人满意地点点头,接着又对吴咏说道:“明日你去拜见你的那些舅父们,一定要记得亲疏有别,别碍着你母亲的面子,什么都敢答应!”

“嗯~“吴咏顿时点了点头,笑道:“祖母放心便是,孙儿心中有数呢。虽然我与舅父以及表兄他们之间的血亲关系都是割不断的!但是超出我能力之外的事情,孙儿肯定是不能答应的!”

在这个讲究孝道的年代,血缘是世间最容易产生亲近感以及建立牢靠稳固关系的纽带,因此在大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是一种常见的事情。

诸如十常侍那群权势宦官,面对前倨后恭,找上门来的穷亲戚时,都要碍于血缘关系以及情面,而一掷千金,给足了亲朋好处。

因此,就算是吴咏与母族不怎么亲厚,但却依然没办法无视他们。

更何况,复望里的乡亲在吴咏的教导下,得到了不少好处,若是对母族弃之不顾的话,难免要落下个厚此薄彼的名声。

到那时,母族的人必视他如仇寇!这反而有些弄巧成拙。

吴咏虽然不可能会怕那些人的仇视,但也不想将两方的关系搞得太僵。

与其逞一时之气,反倒不如给他们一点甜头尝尝,即便不能拉拢他们,也不能让他们给自己添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