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216章 地裂又逢雨雹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第216章 地裂又逢雨雹

作者:观书二十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37:47 来源:笔趣阁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随着谒者一声大喊,德阳殿内的百官公卿们又开始了一次大朝议。

最近各州郡天灾不断,天子隔三差五便召开一次大朝议,百官们也都习以为常了。

天子刘宏一脸憔悴地坐在龙椅上,相较以前刚加元服时的意气风发,现在的他可是频频失眠。

他没想到最近几个月会出现这么多天灾事件,地震、日食、大疫等等。

每听到一次百官们禀告一次,他的心就颤抖一次。下朝之后,更是频频到祖宗祠堂思过,搞得他心力交瘁,连吃饭都没胃口。

“难道朕真的不适合当皇帝?”刘宏看着下面的群臣,心中暗暗想道。

天子心情不佳,群臣自然也能感受到,但他们现在的日子也不好过。出现日食的时候,太尉闻人袭免,太仆李咸为太尉。

疫病的暴发,司徒许训免,司空桥玄为司徒,太常来艳为司空。三公都换了一茬,可想而知,他们这些百官公卿的下场。

许多人因此被罢免职位,剩下的这些人,每日都要思索对策。由于朝廷颁布了许多安民政令,群臣们就连每五日一次的休沐时间,也不得空闲。

要是最郁闷的人,非太尉李咸莫属。以前他为太仆时,只需为皇帝掌管好舆马和马政即可,也不需要太大的压力。

现在可好,自从他担任太尉后,便开始出现大规模的疫病。这也导致他时常被天子点名询问对策,大有随时被罢免的风险。

更令他闹心的是,昨日河东郡太守上书言河东地裂,雨雹,山水暴出,导致人心惶惶。

不过太尉李咸明知天子现在心情不佳,最不喜欢听到天灾的事情,但还不得不开口禀告说:“启禀陛下,河东郡太守曹绍上书,河东地裂十二处,裂合长十里百七十步,广者三十余步,深不见底。”他的话刚说话,德阳殿内立刻就传来各种议论声。

“怎么又是河东地裂?”

“是啊,安帝时那次地陷,据说毁民居不知凡几,不知这次又有多少百姓遭殃。”

“唉,这河东地区真是多灾多难,不仅有山崩地裂,还经常受到胡人的侵扰。”……吴咏站在天子御座的下首,听到这些议论声,脑海中也是急速运转。

地裂的原动力是地球内部的能量,从根本上来说,地裂和地震等地质灾害是一致的,只不过它们是以截然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危害是相似的。

河东、河内、河南拱卫洛阳,号称

“三河”。河东即后世的山西南部。虽然它在汉魏时属司隶校尉部,但其实地处司州最北端,与并州的上党、西河接壤。

河东因为毗邻并州,并州又是匈奴、屠各的屯驻区域。因此河东浸染胡风,民俗尚武,曾在汉末三国贡献诸多名将。

关羽、徐晃、杨奉、毋丘俭等人,皆出身河东。以

“才武”显名的董卓,亦曾出任河东太守。在后世的一些史料记载中,河东地区,具备两大特征。

其一是多地质灾害,其二是多受胡人入侵。河东地区多地质灾害的原因,后世也有学者专门指出。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东有太行山,西南又有黄河经流,板块特殊,属于地震多发区。

后世称作

“汾渭地震带”。这时的河东,恰好地处地震带之上。在《后汉书》中,河东地区的地质灾害极为频繁,

“山崩”、

“地陷”等记载,俯拾可见。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河东地区自然灾害频发。

但这还不是最困扰百姓的,一到秋冬季节,胡人的侵袭,才是最要命的。

自汉光武时代开始,匈奴就曾屡次入寇河东,洗劫百姓。河东由于与并州南部接壤,同时被上党、西河包裹,因此紧邻胡人。

人所共知,东汉、魏晋时期,并州是安置南匈奴的大本营。自窦宪

“燕然勒铭”之后,北匈奴一蹶不振,南匈奴则逐渐内附汉朝。此时的南匈奴,并未全盘汉化,依然维持了旧时的部落制度,自设单于,分散而居。

汉廷则以

“并州刺史”与

“护匈奴中郎将”监视之,严密提防。匈奴降汉以后,鲜卑兴起,南匈奴也逐渐式微,但势力犹在,多次以并州为大本营进行武装活动,侵袭周边的郡县。

河东地区,就曾多次遭遇匈奴人的洗劫。这是游牧民族的通病,他们不能像汉人一样,种植农作物,一到冬季便开始面临粮食短缺问题。

但他们现在归附大汉,朝廷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除了匈奴之外,羌人亦曾袭扰河东。

“先零羌”在西汉中期在后世的青海一带活动,东汉初年,迁至天水、陇西与扶风一带居住。

这时羌族既居关中,入寇路径无疑是

“自西向东”,与匈奴的

“自北向南”又有不同。除了南匈奴与羌胡之外,并州另有屠各,也时常侵扰河东百姓。

屠各被各类史料称作

“匈奴种”,分布比较广泛,错落杂居在凉州、并州、河北地区,按后世学者考证,大约有八种之多。

屠各的名称,来自匈奴休屠王一支。在迁徙过程中,出现

“休屠各”、

“休着各”、

“休着屠各”等称谓,最终简化为

“屠各”。一说屠各混入鲜卑,

“独孤氏”即屠各之音转。屠各在《三国志》及引注材料中曾多次出现。

比如董卓的军队当中,便有匈奴、屠各二族,与他的并州牧身份相对应。

想到这些,吴咏心里不禁暗道:“河东地区的百姓真是多灾多难!”当然在与大量胡人混居的背景下,河东郡的百姓不可避免地浸染胡风,于是养成

“尚武好战”的习俗。镇守河东者,不乏武勇之徒,乱世尤然。诸如西汉初年的季布、东汉末年的董卓、郭援等人,先后出任过河东太守。

丁原故将

“武猛从事”张杨,也曾一度控制过河东安邑,还在此迎接天子。韩非子有云:儒用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因此河东地区也成为收纳亡命、培养壮士的大本营之一。比如东汉初年的冯衍,本是京兆人,被赤眉击败之后,便

“亡命河东”。发展至东汉末年,河东地区涌现出诸多猛士,他们在汉末三国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诸如杨奉、胡才等猛士;关羽、徐晃等名将;贾逵、裴潜、毋丘俭等兵家,均出自河东,绝非偶然。

“肃静!”谒者大喊一声,惊醒了沉思中的吴咏,也令德阳殿内为之一静。

天子刘宏面无表情地端坐在上首,沉吟了许久,才开口道:“诸卿以为,此事该如何处理?”这时司徒桥玄出列拜道:“陛下,现如今天灾不断,百姓遭受巨大的损失,朝廷当以安民为主。”接着,他继续开口说:“今年开春以来,老臣殚思极虑,实施边关移民之策,但收效甚微,皆因百姓故土难离!这次地陷事件,可令失地的百姓,移居到边关地区,一应开支,皆由朝廷支付。”不等其他人出声,太尉李咸再次开口道:“司徒大人勿急,我的话,刚才还没有说完。”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一封密信,对天子刘宏道:“陛下,这是老臣昨日深夜接到的来信,上面说河东不仅有地陷,还有大雨伴随着冰雹,导致很多地方山水暴出,百姓的屋舍田地损毁严重。”接着,他又叹息说:“如今《窦娥冤》这部皮影戏流传甚广,六月飞雪,必有冤情!已经深入人心。如今五月天下冰雹,老臣担心会有奸人煽动百姓闹出事端。”司空来艳也出列道:“陛下,太尉大人说得极是!如今灾祸不断,当及时颁布诏令,以安民心!”三公都出列了,百官们自然也是跟着出列,一同对天子刘宏拜道:“请陛下颁布诏令,以安民心!”看到这个场景,吴咏心中也不由暗衬道:“这河东地区还真是灾祸不断,千年难遇的灾害,也能出现!”同时他心里明白,冰雹是一种固态降水,同雨和雪一样,是从云里掉下来的。

它是从发展强烈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成不规则的固态降水物,不同地方的群众称其为

“雹子”

“冰蛋”

“冷子”等等。后世研究证明,夏天下冰雹很正常,只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充足的水汽;二是强对流空气。

夏天虽然近地面很热,但是高空依然很冷。当遇到强对流空气时,近地面的湿空气随着对流迅速向高空抬升,在高空凝结成小冰晶,小冰晶下落时不断兼并一些温度低的小水滴,冰晶慢慢变大,形成冰粒。

冰粒在空中就像屎壳郎滚粪球一样越滚越大,也越来越重。重到一定程度时,上升气流已经托不动它了,就开始降落,下到地面上就是冰雹了。

其实这夏天下冰雹的现象,多跟处于小冰河时期有关。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几次大动荡都和小冰河期有关,直接摧毁了四个朝代,并不完全是吏治失败引起的。

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是第一次小冰河期,东汉末年、三国、西晋是第二次小冰河期,唐末、五代、北宋初是第三次小冰河期,明末清初是第四次小冰河期。

连续几十年的天灾不断,再加上**,都是加速了朝代的灭亡。想到这里,吴咏又想起他穿越时的二十一世纪,也正值小冰河时期,也是各种灾祸不断,不知道后来的情况怎么样了。

要知道,历史上每次处在小冰河时期,都是战争不断,人口锐减。就在吴咏胡思乱想之际,天子刘宏开口了。

“既如此,左右记下,诏令:朕摄政失中,灾眚连仍,三光不明,阴阳错序。监寐寤叹,疢如疾首。今河东地裂,雨雹,山水暴出,死者相枕,郡县阡陌,处处有之,甚违周文掩胔之义。其有家属而贫无以葬者,给直,人三千,丧主布三匹;若无亲属,可于官地葬之,表识姓名,为设祠祭。又徙在作部,疾病致医药,死亡厚埋藏。民有不能自振及流移者,禀谷如科。州郡检察,务崇恩施,以康我民。”说完,刘宏又想到什么,继续说道:“比起陵茔,弥历时节,力役既广,徒隶尤勤。顷雨泽不沾,密云复散,倘或在兹。其令徒作陵者减刑各六月。诏郡国系囚减死罪一等,勿笞。唯谋反大逆,不用此书。”

“陛下圣明!”群臣拜道。吴咏心里也是被震惊得不得了,朝廷遇到喜事会大赦天下,遇到天灾也会大赦天下。

怎么说呢,这时的百姓,只要不是犯了谋反的大罪,基本上犯了罪,被关起来,要不了多久,就会遇到朝廷大赦,被官府放回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