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58章 太虚食单之面食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第58章 太虚食单之面食

作者:观书二十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9 20:00:25 来源:笔趣阁

一夜无事,第二天吴咏被朱里典的敲门声吵醒。

昨日流民们领完吃食,各自散去,寻找合适的地方休息。五姓家主和郭肥等一众商贾也离开复望里,忙碌一天的吴咏回到家中倒头便睡。

不过早上天蒙蒙亮,流民群又聚集过来,堵在里门口,朱里典也是大早上被人吵醒,急忙过来寻吴咏。

于是吴咏在成昭跟何莲的帮助下,穿好衣服,简单洗漱一下,就出了里门,领着一群流民,徒步走了差不多十里,来到吴家所属的果园。

与其说是果园,还不如说是一片山林。

不过幸运的是,山林旁边就有一条溪谷,这倒是解决了水源的问题。

吴咏也是第一次来到这里,对于自家所属的五十亩农田和五十亩山田有多大,他是具体没有概念,于是问身边跟着来的李田典,“叔父,我们家的地有多大?可有边界?”

李田典有些尴尬,当年里中分田时,由于吴家人丁少,就把这山麓附近的山田都分给了吴家。这事虽然他没参与,但作为田典,还是有些羞愧,将这下下田都分给一家,也只有复望里干出这事,换成其他人丁多的家户,早就闹到官府去了。

听到吴咏的问话,李田典轻咳一声来掩饰自己的尴尬,然后指着远方的沟槽说:“看见那些细长的小水沟了吗?每家都以这个为分界线。”

吴咏这才恍然,他还以为那些沟壑是天然形成的呢,没想到却是田地的分割线!

这时流民们也都成群结队来到吴家的地头,吴咏看着这乌泱泱的人流,突然指着不远处的一个山头问道:“叔父,可知那个山头是谁家的?我看林木被砍伐殆尽,就想让这些流民在那里临时建寨安身。”

李田典看一眼,摇头道:“不仅那个山头是无主之地,这边整个山林也都是无主之地,不过这里却并不适合住人!”

“这是为何?”

“这里都属于伏牛山支脉,经常会有猛兽毒虫出没,稍不留神就会有性命之忧啊!”

正当吴咏踟蹰不定时,一个壮汉嚷嚷道:“毒虫猛兽,也好过继续流荡,只要给俺们吃的,这些都不算什么,俺们自己可以解决。”

“对,只要有吃的,俺们什么都不怕。”越来越多的流民附和壮汉。

一看这样,李田典不说话了。

吴咏思索一下,对众人拱手道:“既然如此,那就先委屈大家在此安家。这山麓下的一倾农田和果园是我吴家所有,也都拜托给诸位了。”

顿了一下,吴咏笑道:“至于吃食,大家不用担心,小子这就回去准备,保证让大家都不会饿着肚子。”

“我们相信小郎君!”经过昨日的分食,流民们对吴咏说的话深信不疑。

这时的人们都比较重信义,昨日吴咏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发誓,若是失言,相信这天下再也没有他的容身之处。

吴咏和李田典一起回到复望里,遇到等候多时的朱里典,只见他急切地问道:“流民安排的怎么样?”

李田典叹道:“都是命苦之人,吴咏将他们安排在那座空山头,没有人有怨言,只希望咱们这边每日能送吃食过去。”

朱里典松口气,随即苦着脸道:“咱们也没有那么多粮食啊!”

吴咏也知道朱里典的难处,于是郑重说道:“叔父不用担心,侄儿自己惹出的事端,当自己来解决,怎敢让乡亲们担负责任。还请劳烦叔父跟乡亲们说一声,从今日开始,每家给流民做出的吃食,都由我吴咏来结账。另外侄儿希望乡亲们有多余的旧衣服,旧被褥,也能折价给吴咏,侄儿需要这些衣物帮助流民。还有那些秫秸秆,侄儿也需要用到。”

朱里典摆摆手,“这些都是小事,我现在担心的是你年纪尚小,立下如此誓言,今后若没有强大的财力支持,只怕会遭人诟病。”

吴咏笑了,“叔父何故对侄儿没有信心,侄儿神游太虚多年,若是连这等誓言也做不到,岂不让天下人嗤笑!”

朱里典一时也不知如何劝他,于是苦笑道:“你既有如此志向,叔父也不多劝你,不过你要记得,咱们复望里的乡民虽然不能帮你太多,但只要你有用得到咱们的地方,就绝不会推辞。”

吴咏鞠躬感谢,随后回到家中,他有一个重要的事情需要何莲跟成昭帮忙,那就是做一份食单。因为在回来的途中,他突然想到可以找刘宗正和太守陈球帮忙。

按照流民的说法,这次灾祸波及了很多郡,其中以河南尹跟河内郡最为严重,而这两个郡离南阳郡最近,宛城会首当其冲。想必两人知道有大批的流民正在朝宛城赶,肯定比他还着急上火。这时他如果提出可以帮助救助流民,一定会得到两人的支持。

吴咏回到家里,找到正在磨面的两女,说了要为刘宗正做食单的想法。见两女还有些疑惑,不禁尴尬笑道:“主要是想请两位阿姐为我代笔!”

两女吃吃一笑,拉着吴咏来到堂屋坐下,又找来汉代的‘文房四宝’,削刀、毛笔、竹简和墨砚。

吴咏比较好奇,问了削刀的用处才知道,这时的人用笔在竹简上写字,写错了,用削刀刮去重新写。削刀就类似后代的橡皮擦,墨笔在竹木简上写错了字,就用削刀刮去重新写上正确的字。

一切准备就绪,吴咏本来想效仿后世袁枚的《随园食单》,做一个面食类、豆食类、炒菜类,肉食类和汤粥类集锦,但看了何莲手中的竹简一眼,觉得还是以后弄出纸张来,再说吧,现在先做一份面食类的食单交给刘宗正。

当下何莲执笔,吴咏叙述,成昭修正,三人开始记录这汉代的第一份太虚食单。

也不知过了多久,李田典找来,看到三人在这里修修写写,不禁有些好奇,随手拿起几个写好的竹简,看了看,只见上面写到:

“面食类细分为面条、蒸馍、包子、饺子、饼等。

面条:面粉兑水和成团,擀成面皮,以小刀截面成条,可宽可细。大概作面,总以汤多为佳,在碗中望不见面为妙。宁使食毕再加,以便引人入胜。如穉子面,鸡汤喂之,味道甚美。亦或将面下汤沥干,放碗中,可做凉面、卤面、油泼面。

葱花饼:干面用冷水调,不可多,揉擀薄后,卷拢再擀薄了,用猪油、葱花、盐巴铺匀,再卷拢擀成薄饼,用猪油熯黄。

馅饼:先拌馅料,加水和面,面皮包之,热油灼透。

肉饺:面皮摊开,裹肉为馅蒸之。

韭合:韭菜切末拌肉,加作料,面皮包之,入油灼之。”

李田典看的直流口水,这上面的美食,除了面条,他听都没听过,不禁有些疑惑地问道:“贤侄,你们这是做什么?”

三人被李田典的声音惊醒过来,这才发现不知何时三人几乎都是脸贴脸。何莲跟成昭都是脸红红的,身体急忙向后缩了缩。

吴咏却跟没事人一样,笑道:“昨日我在太守府遇到刘宗正,他老人家让小子准备一份食单,小子今日正好要去宛城一趟,就找两位阿姐帮忙录写食单。”

接着问道:“叔父何时来的?可是吃食准备好了?”

李田典恍然,同时又有些羡慕,吴咏小小年纪就搭上汉室的刘宗正,以后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怪不得昨日敢当着那么多人的面立言。

不过他很快收拾好心情,调笑道:“刚才看你们三个亲密无间,不知羡煞多少人!”

又见两女羞的一直不敢抬头,便及时转移话题,“朱里典已经安排好了一切,就等你将那些物品和吃食给流民群运送过去。”

吴咏点点头,让两女继续整理,他等会回来时就要拿着这份食单去宛城。

李田典这时也插话道:“不知两位小娘可否抄录一份留在里中,这份食单上的吃食,某闻所未闻,只盼将来也有幸吃到。”

吴咏笑道:“有小子在,保管叔父都能吃到吐,既然叔父想要食单,那就劳烦两位阿姐抄录一份。”

两女点点头,嘱咐他一定要注意安全。

吴咏随李田典来到里门口,发现有十多辆架车子已经等候在此,上面装的都是秫秸秆。可别小看这东西,在没有房屋和床的地方,这玩意就是神器一样的存在。往地上一铺就是一张床,往土里一插就是一面墙,简单实用。更重要的是,这秫秸秆也是盖房子的利器,往横梁上一摊,既能遮风挡雨,也能防潮保温。

吴咏带着数十名乡亲将这些物品送到流民群所在地时,发现他们已经干的热火朝天了。

有在吴家田里除草的,也有在吴家果园平整土壤的。

当然最多的还是在山头准备搭建房屋住处的。妇人收集茅草,男人去远处砍树,孩童搬运石块,老人运输泉水,每个人都不闲着。

看到吴咏,流民们迅速聚集过来。

等他们卸完秫秸秆,吴咏也不废话,立刻按照信息竹简发放蒸馍。

拿到食物的流民,基本都是回到自己的家庭小集体再分食。噎到了,就去下面的山泉边,用双手掬点水喝。

吴咏觉得不能任由他们这样喝生水,一是不卫生,二是这些人中万一有哪个得了传染病,岂不是要了一群人的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