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85章 移户2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第85章 移户2

作者:观书二十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9 20:00:25 来源:笔趣阁

这时乡啬夫卓客从里间的静室走出来,对假佐朱玄哈哈大笑道:“书秘兄不必如此愤慨,你可知面前之人是谁?”

朱玄一愣,有些疑惑的问道:“大人这是何意?他说他叫吴咏,属下并未听说有此名孩童出众者。”

“你再想想!”卓客继续卖着关子。

朱玄仔细想了一会,最终还是摇摇头,开口道:“属下实在想不到,还请大人给个提示。”

卓客哈哈一笑,“书秘兄这几日吃的解忧馍,可知是谁人发明出来的?”

朱玄这时也笑道:“大人可算问对人了,属下几经打听,才探听出来,是咱们褒德乡复望里一个叫吴咏的老者。”

“不是老者,是孩童!就是你面前这位少年郎!”卓客摇摇头,直接点明吴咏的身份。

朱玄听罢,不可置信地看着面前的半大小子,随后又试探性问卓客道:“大人是否弄错了?这解忧馍看似简单,但若是没有多年的生活经验,一般的妇人根本不可能做出来,更不要说一个孩童了。”

卓客这时也感慨道:“这解忧馍根本就不是人间之物,而是从太虚仙境流传下来的。”

“啊!大人此话怎讲?”朱玄又被惊讶了一次。

卓客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转向吴咏,开口说道:“咱们五姓家族守望相助多年,不分彼此,某痴长你父亲几岁,你以后喊我伯父即可。”

“伯父好!”吴咏十分识趣得叫人,还深深弯腰施了礼。

这是他在后世学到的经验,做人不要抹不开面子,多个长辈,总比得罪人强。何况这汉代社会,最重孝道,忤逆长辈可是了不得的大罪。

既然别人都这样说了,他若是不给面子,坚持不叫,这样做是一点好处也没有,反而给自己树个敌人。

卓客看吴咏这么知礼,满意地点点头,“你来为我们解解惑,我们也想知道这太虚仙境究竟有什么。”

吴咏斟酌一下,才开口道:“既然两位伯父想了解太虚仙境,小子自是敢隐瞒,只是小子虽在太虚之中游荡十年,却是看得见,摸不着,太虚中人也看不到小子的存在。

而只要在太虚中稍微有点身份地位的人,身上就会有一种毫光,小子的魂魄只要稍微靠近些就如投入火中一般,疼痛难忍,因此小子的所见所闻都不是自己所能控制。”

“还有这事,真不愧是太虚仙境啊!”卓客和朱玄对视一眼,接着说道,“你也无须在意这些,随便说些太虚的见闻即可,也让我等开开眼界。”

吴咏点点头,继续说道:“那小子就说说太虚仙境里人们的衣食住行,这些小子见到的最多,也记忆深刻。不像有些记忆,明明记得,却有感觉很模糊。”

见卓客点头,吴咏继续说道:“先说这太虚仙境之中的百姓穿衣,他们日常穿的衣服十分艳丽,有各种各样款式,还有各种各样的颜色,而且他们每日都需要换洗一套,衣服多到家里放不下,就扔到野外,任由风吹日晒,腐烂掉。”

“啊!这没有人去捡吗?”大妹何叶听的惊呼出声,她也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离奇故事。

吴咏笑着摇头,“大家都有很多衣服,没有人愿意去穿别人穿过的衣服。”

“这也太浪费吧!”卓客也忍不住感慨道。

“不算浪费,因为他们做成一件衣服连一刻钟的时间都不到,导致很多人做了很多衣服,还卖不出去。”

“这,这也太难以想象了,咱们这里有的百姓一件衣服都可以穿一辈子。看来做的衣服多了,也不见得是好事!”

吴咏默然,后世由于生产过剩,他亲眼见过很多工厂因为积压太多货物而纷纷破产倒闭。

过了会,众人从震惊中恢复过来,卓客让吴咏继续说。

“接下来,说一下太虚仙境之中的百姓食物。这寻常之家,一日三餐,顿顿都有肉食,他们讲究的是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像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土里长的,只要是能吃的东西,他们都敢吃。”

卓客听的又是呆住了,良久才开口问道:“他们这样吃,难道就不怕中毒吗?”

吴咏又是默认,他能怎么说,难道要告诉卓客,后世很多动植物都被吃绝种了吗?

见吴咏不回话,以为他也不清楚,卓客叹道:“你继续说,今日某也算长了见识。”

“太虚仙境之中高楼林立,拔地直干云霄,高则直立百丈,就是百姓之家亦有三层居所。

而人们也可以天上飞,水中游,百姓所乘坐的都是无需牛马拉的四轮车,千里之地,半日可达。”

接下来吴咏又简要说了后世的住和行两方面,这次倒没有人再插话,因为这已经脱离他们的想象了,无从开口。

其实这根本不用想,都是吴咏早先已经准备好的借口,随时准备拿来用。

吴咏说完,过了许久,众人才回过神来,别说卓客和朱玄了,就是卓客身后的卓文宣虽然已经听吴咏讲过一次,但这次听完,还是有些情绪高涨。更不用说吴咏的两位幼妹,听完之后,满眼都是小星星。

这时卓客问朱玄道:“书秘兄这回相信了吧?”

只见朱玄苦笑道:“属下一直以为这吴咏是位老者,实在没想到竟是面前这位小郎君,早知如此,属下还跟他费这么多口舌做什么?这不是平白给自己找气受吗!”

卓客哈哈一笑,“此时知道也不晚啊,你可要将他的名数办好了,据说他发明的不止解忧馍,还有穉子面、包子、饺子等诸多面食,你不是最中意解忧馍吗?可要向他请教做法,也不用每日让人去复望里代买了。”

朱玄很是心动,但还是迟疑地问道:“这不太好吧,毕竟是太虚流传下来的秘法,岂能轻易传人?”

卓客叹道:“或许你还不知道吧,你别看他年纪小,做的事可是足以震惊天下!他前几日见到流民的惨状,便立下誓言:凡目光所及,必不见饿殍。

更是向太守大人献上计策,由他教导流民做太虚吃食,教会之后,由太守大人开具路引,将这些流民疏散到天下各郡国去,此事甚至得到陈王的认可。”

朱玄听完,想也没想就对吴咏深深鞠了一躬,道歉说:“朱某有眼不识泰山,未能及时认出君子,小郎君心怀天下,岂是朱某可以随意揣测,还请恕罪。”

吴咏急忙扶起他,“大人何出此言,刚才大人之言也是用心良苦,小子岂敢有不满之意。”

这时卓客见两人相互推崇,不由笑道:“书秘兄既然如此高看我这侄儿,不如帮他看看今日所作的两首诗如何?”

“你还会作诗?”朱玄今日算是真正涨了见识,这吴咏一次又一次刷新他对孩童的认知,不禁有些怀疑道:难道当下的孩童都这么厉害了吗,不仅立言,还会作诗!

“岂止会作诗,还是难得的佳作呢!”卓客说完,就将《咏鹅》和《悯农》朗诵出来。

郭氏也是第一次知道自己儿子还能作诗,她虽然也读过蒙学,但文学水平却不高,也不知这诗好不好,只是一听之下,就能记住这两首诗,而且还能明白其中的意思,这让她笃定这两首诗一定是极好的。

朱玄虽然作为卓客的属吏,但他酷爱读书,年轻时不仅读过宛城太学,还到洛阳学宫就读过,为吏这些年,读书之事也一直未放下,文学素养自然是有的。

他听完两首诗后,品读许久,才叹道:“这两首诗粗读起来,浅显易懂,但细读之下,又蕴含对事物的真实见解。越是品读,越是觉得不一般。”

说着,他又走到矮案前,跪坐下来,提起笔,一字一句,仔细将两首诗记录下来。

写完之后,越看越喜欢,不禁对吴咏说道:“这两首诗传扬开来,你以后若是想拜入大儒名下读书,可谓是轻而易举。”

吴咏对拜入大儒门下一事提不起兴趣来,卓文宣却是十分激动。他见吴咏不以为然,便训斥道:“你不要以为自己神游过太虚,便小看天下人,在士族眼里,这只是小道而已。当今天下,士人皆学儒,你若是入得大儒名下,便可得到士族的认可,以后仕途可谓青云直上。”

吴咏可不敢反驳他,何况还有母亲在跟前,只能老老实实挨训,不敢多说一句话,生怕又说错了,遭到训斥。

卓文宣见他的态度还可以就暂且放过他,又见卓客和朱玄正激烈讨论着两首诗,便让郭氏领着三个女儿先回马车里等候。

等郭氏四人走后,卓文宣便参与到讨论中去,而吴咏只能孤零零站在一旁。

就在吴咏等得有些不耐烦时,朱玄突然一拍脑袋,“哎呀,只顾品读这两首诗了,正事差点都忘记了。”

接着又对吴咏说道:“既然你这边没什么问题,你一会让你母亲去广明乡找他们乡啬夫开具一下移户证明,回来这边就可以给她们办理移户手续。”

吴咏点头应答一声,便随之卓文宣一起来到外面。

不成想刚到外面,就看见母亲郭氏正与一位老者交谈,而何莲就站在郭氏身边,在何莲身边还有一位青年男子,不停对何莲说着什么。

吴咏见何莲面上颇有些不耐烦,就快走几步,来到何莲身边,轻轻拍了那男子肩膀一下。

不成想那男子转过头看到吴咏的面容后,大喊一声:“鬼啊!”,一转身便跑的没影了。

吴咏一头雾水,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又见何莲笑得花枝乱颤,就开口问道:“刚才那人是谁,怎么见到我就跑了。”

何莲摇摇头,不愿说。

这时卓文宣走了过来,对老者施礼道:“有得公到此,不知所谓何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