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冠军侯 > 第一章 曹孟德奉诏聚义兵

三国之冠军侯 第一章 曹孟德奉诏聚义兵

作者:田氏代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38:20 来源:笔趣阁

沛国,谯县。

“伯济,伯济”,一阵急促的呼喝声将贾援从习练枪法中打断,抬头望去,但见一大汉推门而入,嘴里仍不停的说道:“伯济,孟德在陈留应天子诏令,准备发兵讨董了,你我叔侄速速收拾行囊,前去襄助大兄”。

“叔叔稍安勿躁,且坐下喝口水来,细细与我分说”贾援将这名大汉拉扯着坐下,放下手中铁矛,但听得地上一声闷响,铁矛重重的落在地上。

贾援转身取了一壶生水,递到了大汉的手中。

这大汉也不客套,赞了声好力气,便取过水壶一顿牛饮,口中大呼爽快,待将水壶放下,便将此事与贾援说来。

此人口中的大兄姓曹,名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同是沛国谯县人,熹平三年举为孝廉,中平元年拜骑都尉,征讨黄巾贼寇,胜后拜济南相。

中平六年,灵帝驾崩,并州牧董卓提兵入京,自此把持朝纲,倒行逆施,弄的天怒人怨,曹操眼见天子年幼,屡遭欺凌,便行刺董之事,然事不可为,便乔装打扮奔逃出洛。

待曹操到了陈留,联系到了好友卫弘,拿出了天子诏书,诏令天下豪杰汇聚,兴兵讨董,以除国贼。

却说这叫元让的大汉,名叫夏侯惇,字元让,夏侯氏与曹氏世代姻亲,故按辈分来论称曹操为大兄。在听到了曹操准备兴兵讨伐国贼的消息后,便急忙来汇聚宗族子弟,准备一同投奔曹操,为国效力。

贾援听了夏侯惇的叙述,心里暗自叹道:“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

原来这贾援不是此世之人,乃是后世穿越而来。这贾援后世自军队退伍后,转业安置在了政府的某部门上班,由于一日下班为救一名闯红灯的少年而被飞驰的汽车撞倒,迷迷糊糊之间感觉自己的灵魂似乎飘出了体外,不想再次醒来已经变成了一个不满月的孩童。

通过暗自观察这周边的环境,贾援确信自己已不在现代,直到父亲病逝,母亲丁氏忧思过度,交代了几句遗言,将贾援托付给了其姐姐便去世后,贾援才明白自己来到了千年前的汉朝。

原来自己的姨母的夫家姓曹,正是那曹操是也。贾援即便是再孤陋寡闻,魏武的大名还是听说过的,同时也明白了自己来到了汉末乱世。

想到这里贾援也是一阵好笑,没想到自己gc主义的接班人当了这么久还没接班,反倒是跑到了封建时代成了落魄小地主。

话说这贾氏倒也不是无名的人家,祖上乃是有汉以来唯二的冠军侯贾复。这贾复虽出身文士,但两臂有千钧之力,临阵果敢,逢战必先,以勇武著称,是光武中兴的功臣。

然可惜世上罕有三世的富贵,传到贾援父亲这一辈时,早已沦落为了乡间地主,也早就没了南阳的祖业,自祖父起便迁往谯县居住。贾家人丁稀少,到贾援这一辈只剩下他一个独苗。

也可能是穿越者特有的福利,或是冠军侯保佑,这贾援自幼力大,养在曹氏的日子里,靠着一身力气,在族内罕有敌手。

待到长到十岁,姨母丁氏交给他一本泛黄的书籍,言到是祖上冠军侯贾复所留。

贾援翻阅看来,倒是一部习练武艺、沙场称雄的兵书,唤作《刚侯遗录》,想到这故冠军侯贾复沙场无敌的英姿,倒也不难理解缘何留下这样一部书。

这贾援自后世而来,早知这汉末乱世将至,倒也不曾偷懒,仗着自身力大,自此按照祖上遗篇日夜勤练,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及至光和七年黄巾作乱,姨丈曹操官拜骑都尉,往征黄巾,贾援虽年方十四,但也不是无情无义之人,曹操一家自其6岁父母双亡之后,便一直将其养在膝下,吃穿用度,视如己出,未曾有所慢待,贾援心中早就将其看作亲人看待。

虽知大名鼎鼎的魏武帝不是短命之人,却还是忍不住向曹操请战,准备带领家族子弟前往相助。

倒是曹操一番话将他骂了回来:“你贾家累世公候,到了你祖父这一辈家道中落,你父亲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复先祖荣光,然身体欠佳,壮志未筹便已故去,你母亲追随而去将你托付给你姨母,就是想让你能够重振家业。而今你年方十四,战场上刀枪无眼,万一有个闪失该让我如何对得起你的父祖”,言罢将贾援赶回了家。

及至黄巾乱平,曹操官拜济南相,赴任途中途径谯县,倒是给贾援加了冠,取了表字,唤作伯济,并将丁氏所出的一女曹慧嫁与了贾援。

贾援自成了家,心中对曹操愈发的感激了起来,想到此世浑浑噩噩的过了十六年,也无甚追求,因来自千年之后的缘故,仿佛与此世格格不入,虽每日勤练武艺,也仅是为了日后乱世之中能够保得性命。

而今成了家,心中便似有了根,想到了日后曹氏被司马氏篡位,想到了日后司马氏内乱导致五胡乱华,汉人十不存一,贾援觉得自己应该为这个时代做点什么了。

此时夏侯惇召集族中子弟,前往陈留相助曹操,正中贾援下怀。贾援当即抱拳行礼,对夏侯惇说道:“叔叔且先行,待侄儿拜别姨母,定随叔叔前往”。

“哈哈哈,好孩子,而今天下板荡,我辈武人世受汉恩,当为天子效力,而今孟德于陈留从天子诏令,号召天下忠义之士征讨董贼,正是我辈用武之地!”言罢重重的拍了拍贾援的肩膀,大笑出门而去。

贾援随后前往姨母丁氏之处,向丁氏拜别,行至中堂,便听身后有人说道:“姐夫,你是不是要去阿父军中效命,带上我吧,带上我吧。”言罢还努力的挺起胸膛,似是要证明自己并不小,已经能够成为军中男子汉了。

贾援定睛看去,原来是曹操的长子曹昂,此时刚刚十三岁,当下笑道:“你尚未加冠,尚是稚子幼童,且去且去。莫要让阿母担心”。言罢用力的揉了揉曹昂的头,心中暗自下定决心,定不让这小子在宛城挨那一刀。

曹昂试图用力拨开贾援的手,怎奈贾援力大,试了几次未能成功,当即喊道:“姐夫休要小看了人,我日日勤练弓马,定能在战阵上斩将夺旗,扬我曹氏声威。”

贾援也不多言,哈哈一笑,转身自去寻丁氏了。

........

行至内宅,贾援倒也不避讳,自有下人前往禀报丁氏,丁氏自屋内走出,面有戚容。言到:“伯济,你要去随孟德从征吗?五年前拦了你一遭,到今日你仍是免不了战阵上走一遭,自我阿姐早亡,你养在我的膝下,而今慧儿也嫁与你为妻,你就好似我的亲子一般,为娘心中甚是难忍。”

言罢丁氏戚容一收,忽又肃然道:“你贾氏祖上马上取了富贵功名,到了你这一辈,已然不复祖先荣华,而今国家有难,正是你复先祖荣耀的时候,也叫这天下人看看,冠军侯的后人有无草包,我儿且去,战阵刀枪无眼,愿我儿完归。”

贾援听罢,也是红了眼睛,当即说道:“母亲且心安,人言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我贾氏到今日合该落寞,儿自幼父母具亡,是母亲和丈人拉扯我长大,伯济不才,文不能吟诗作赋,安定天下,唯有一身武力可以依仗,母亲言到战阵上刀枪无眼,儿定当护佑丈人左右,保其周全!”

言罢,贾援也不待丁氏再叙,当即叩首三下,转身离去。

收拾好心情,贾援回到家中,却是寻到妻子曹慧,说了自己要前往陈留从军的事情。

却说这曹慧乃是丁氏之女,为曹操的长女,曹昂的长姐。正史上丁氏本无子嗣,也不知是否是贾援穿越带来的蝴蝶效应,这一世丁氏却是育有这一女,嫁与贾援为妻。

曹慧听到了丈夫这番言语,也不多言,只是细细收拾行囊,并吩咐仆从将家中自辽西买进的乌骓宝马牵出,并令人抬出了一杆铁矛予以贾援。

这一身行头早在曹操往征黄巾的时候便已置办齐全,今时终是有了用武之地。

待一切收拾妥当,曹慧唤住贾援说道:“伯济今日出征,妾不做小儿女之态,只愿丈夫能够报效国家,平安而还。妾惟憾这两年来未曾为君诞下子嗣,延我贾家香火。”言罢低头不语。

贾援朗声笑道:“我妻颇有英气,此番前往陈留,乃是为了诛除国贼,定能受祖宗护佑,旗开得胜。吾妻勿忧,来日方长。”

这贾援在汉代生活了十八载,幼年时目睹了夏侯惇一怒之下为师当街杀人,周遭人士轰然叫好争相隐匿的事情,且十八年耳濡目染,性格倒不似后世那般,反倒是有了古人习气,虽不曾一言不合仗剑杀人,倒也豪勇慷慨,言罢持矛上马,也不多言,自去寻夏侯惇去了。

及至谯县城门外,已经集合了两百乡勇,这些人世代生活在谯县,家中生活虽多有仰仗夏侯氏、曹氏及丁氏,倒也未曾卖身为奴,乃是正经的良家子,虽不及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有朝廷恩典,能够入羽林为郎,但自小也是操习弓马。

此次曹操奉诏讨逆,这些人争相报名,也未尝没有为国羽翼的想法,此时汉室虽历黄巾之乱,又有董卓祸国,但自高祖以来四百年积威犹在,心向大汉的人属实众多,然此番征战,却也不知道几人能归。

及至中平六年岁末,谯县夏侯惇集结乡勇,整顿完备,往陈留投奔曹操去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