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 > 第十九章老朱:这混小子,在这等着咱呢!

“有事就说!”

朱元璋冷眼观看徐达,对于他的吞吞吐吐颇有些不满,本来只是随意一问,难道说康王朱成真用见不得人的手段去收敛土地啦?

那朱元璋,可就不能忍受了。

“回禀陛下,康王殿下收购土地的手法非常巧妙,他都是先低价收购田地,然后用政令、建设的方式,让原本偏远的田地变成市区、商铺。”

“再将商铺租售给士族门阀。”

“一来二去,几次折腾,康王殿下手中的土地,就多了起来。”

“总体来说,康王殿下的手段,也是合理的。”

徐达交代清楚。

最后还补充一句,提醒朱元璋,他女婿的行为完全合理,也是在规则中行事。

“……”

朱元璋皱眉。

心中不吐不快的情绪更胜一筹,朱成这些手段不可谓不高明。

即明哲保身,又大肆将土地收敛在自己手中。

偏偏从律法上。

没有任何问题!!

“呵呵,我这十三皇儿,倒是你们这些淮西武勋强得多,浙东那么大的土地,五成都是咱十三皇儿的啦。”

朱元璋阴恻恻的。

也不知道是在贬损朱成,还是敲打蓝玉和徐达,二人只能立刻跪下。

大颂‘陛下恕罪’。

“行啦,平身吧,关于土地兼并的事情,咱还是得想个好办法。”

“明日朝会,让大臣们替朕出谋划策一番,看看刘基、胡惟庸,能不能给咱想个好办法。”

朱元璋一摆手。

此时。

他心中的怒火已经消散不见,只要稍作思考,朱元璋就能明白。

有钱者,买卖土地。

乃是人之常情。

无论是淮西武勋,还是在浙东集团大肆收敛土地的朱成,本质上没有为恶。

但这并不作恶的行为竟然会影响国祚。

这才是正是国祚难以永恒的关键问题,处理买卖土地的人,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娑罗双树花失色,盛者必衰如沧桑。”

朱元璋喃喃自语。

不知为何,他突然响起朱成在康王府后院吟唱的诗句,果然啊,促使盛者必衰的背后,是世间的常理,那么盛者必衰,也就只能令人感到沧桑了。

“切。”

“咱这么多儿子,也就朱成这小子的文学造诣还算不错。”

朱元璋哼了一声。

一辈子农民的老朱,对于儿子能有文学教养颇为自豪。

尤其这诗句,竟然能蕴含古今道理。

这比那些歌颂风花雪月、叹世间不公的无病呻吟强的多。

当夜。

凉国公府和魏国公府发生同一件大事,蓝玉和徐达分别叫停府上所有的土地、房屋买卖。

哪怕是进行至一半,随时签字画押的买卖,也必须立刻搁置!!

谁也不知道朱元璋会如何处理土地兼并者的问题,一切等明日朝会之后,再做打算。

万事都以稳字为先呐。

伴君如伴虎。

就算是凉国公蓝玉、魏国公徐达,在朱元璋面前,也得小心翼翼。

……

很快。

第二天朝会到来。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环视群臣,脸色低沉,朝堂气氛格外凝重。

群臣左顾右盼,都不知道这位洪武帝为何如此郑重。

唯独蓝玉和徐达心中清楚。

朱元璋是想问。

关于破解土地兼并的问题,可是这个问题,并非那么容易得到答案。

徐达和蓝玉连夜思考。

都没有思考到可行的方案,蓝玉大老粗,想不出来很正常。

但徐达可是出将入相的能臣。

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他都觉得苦恼。

其余的文武百官,能想出好办法么?

胡惟庸?

刘基?

徐达视线隐晦的在二人身上掠过,随后又不置可否的低下头。

“诸位爱卿,咱有一事,希望诸卿解惑。”

朱元璋身体前倾,说出正题。

“咱大明逐渐变得富有,尤其是各位爱卿,想来都置办了不少田地。”

“关于士族门阀收敛田地这点,诸君怎么看待?”

“回皇爷,孙儿有话说。”

朱允炆昂首挺胸,踏前一步,器宇轩昂的要发表意见。

他信心爆棚。

正觉得上次‘忠言逆耳’在老朱那刷了一波好感,现在又遇到这种简单问题。

当然不能错过。

“……”

朱元璋脸色一黯,他知道朱允炆想要表现自己的意图,但他还小,应该多听、多学才对。

可是环顾朝堂。

再没有任何一位臣子站出来,回答他的问题,群臣又不傻。

朱元璋刚一开始,表情肃穆郑重,现在抛出一个完全没有重点的问题。

指不定哪有坑。

肯定不能回答。

“那你说说看吧。”

老朱只得让朱允炆发表看法,同时心中也有一丝丝侥幸。

——万一自己这皇孙儿,能稍微触碰到土地兼并的弊端呢??

毕竟是朱标的孩子啊。

朱标一门双薨。

朱元璋对剩下的朱允炆,喜爱、怜惜程度超过其余所有皇子。

“士族门阀收敛土地,说明咱大明足够富庶,有钱人越来越多,是件大好事!”

“土地在士族门阀手中,他们肯定会安排人照料,让农户能通过耕种赚钱。”

“咱也能收来更多的税款,进而国富民强。”

“这多亏皇爷爷您的文功武治,才能让咱大明如此昌盛,万世不朽!!”

朱允炆说完之后,微微弯腰。

只等待他皇爷的夸奖。

却没有看到,朱元璋眼中的失望越来越浓郁。

如果标儿还活着,肯定不会说出这种话。

歌功颂德的废话,妄图讨人欢心,实际没有任何意义。

“士族门阀将土地大量兼并之后,会导致‘天下有粮,而民无粮’的局面发生。”

“我想听一听诸位,到底有和见解。”

朱元璋没有理会朱允炆,而是向着群臣发问。

群臣心中暗自凛然。

——果然啊,没说话是对的,老朱对收购土地这件事,似乎有些不满。

而朱允炆却还没有缓过神来,他愣愣的抬起头,还不知道咋回事。

明明等待夸奖中,为何皇爷不理他?

还有。

‘天下有粮,民无粮’,这明明是个病句啊,为何天下有粮,而民无粮?

民没有生活在天下?

“皇爷,孙儿不解,何为‘天下有粮,民无粮’。”

朱允炆发问。

“哼。”

朱元璋冷哼一声,不怒自威,环视群臣。

“还不是地主老财,士族门阀,将田地都收敛在自己手中,种的粮食,都囤积在自己家中,就算是烂掉,也不肯多给佣户发几个铜板?”

群臣瑟瑟发抖。

他们当然听的出,老朱这句话,是在敲打他们。

尤其是淮西武勋们。

一个个的都是最大的士族门阀,许多人家系数量已经达到近百。

所雇丫鬟、仆役上千。

田地成千上万顷。

这些人一个个的冷汗直冒,在老朱的注视下,不由得两股颤颤。

朝堂上唯一一个没有害怕的人,恐怕就是朱允炆了。

朱允炆还是很疑惑。

“皇爷,允炆不懂,大儒们教导过允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士族门阀们怎么会让普通老百姓吃不上饭呢?”

听到朱允炆这句话,又看到他纯真的眼神。

老朱这才确信。

朱允炆不是在配合自己,敲打台下的群臣,他是真的不懂!

古有惠文帝何不食肉糜;今有大明皇孙,为何士族门阀不救济百姓。

老朱这时才注意到。

儒学思想和大儒们,对朱允炆的教育,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呵呵。”

朱元璋咧嘴一笑,但他的右手,却是死死的攥住龙椅扶手。

一股磅礴之怒在朝堂孕育。

所有熟悉老朱的老臣,都赶紧低眉顺耳,随时准备原地起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