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 > 第三十四章内帑补国库,群臣傻了

胡惟庸心中非但不害怕,反而有些得意洋洋,想必这份税收预估呈递在朱元璋面前,就能让这位洪武帝彻底收起丈量天下的心思。

到时候。

他们淮西勋贵,还是淮西勋贵!

士族门阀,也还是士族门阀!

“……”

朱元璋突然深吸一口气,随后缓缓吐出,双手也不由得握紧成拳。

士族门阀、朝廷重臣们越是有这种反应,越证明他们害怕丈量天下。

那么……

他就越要将丈量天下这件事坚定的执行下去!!

士族门阀越弱。

那么朝廷就将越强!

甚至士族门阀、朝中重臣衰弱到无法威胁朝政之时。

藩王拱卫京师的制度。

都可以取消!

丈量天下,势在必行!!

这件事。

只有他朱元璋能办。

此举敌天下所有士族门阀,而士族门阀,又和朝廷重员相关。

可以说。

除了他朱元璋之外,大明再也没有任何皇帝,能够完成丈量天下。

朱元璋当然也知道。

他对于幕后策划这次超低税收预估的人没有办法惩戒。

毕竟这件事本身就合理。

而且朱元璋并不知道,到底是何人在背后谋划,或者说,谋划这件事情的人,就是这站在朝堂上的所有人!

但是他并不打算将此件事揭过。

——就算想办法,他也要让那些与他为敌的臣子看看。

这个朝廷,到底谁说的算!

“郭恒,税收预期中,谁报的最少?”

朱元璋问道。

胡惟庸心中一凛,他早预料到,朱元璋不会轻易的放过。

不过他早有准备,就算朱元璋如何挑刺,都不会被抓到把柄。

到时候他站出来劝谏,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回禀陛下,是汉中,预期税收只报了原本的三成。”

郭恒回答道。

就算这件事和他无关,郭恒都不由得心中惴惴、

他能想象到,朱元璋听到预期税收只有原本三成时,心中会萌生出怎样的怒火。

“怎么回事!?”

朱元璋果不其然勃然大怒,随手抄起龙书案的一个摆件,狠狠的掷在地上。

这帮虫豸!

竟然敢在预期税收上少报七成??

这已经不是威胁,而是**裸的打脸!

打他大明皇帝朱元璋的脸!

听到郭恒的话,胡惟庸也是一怔,他通知士族门阀要求配合时,明确说明一定要控制好度。

最多少报一成。

少报两成者,必须有确切的理由,那可是大明皇帝朱元璋。

虎口拔须,怎能不注意?

好家伙。

竟然有人胆敢少报七成!?

这不是找死么!

“原因呢,汉中预期税收少报七成的原因是什么??”

朱元璋眼含怒火。

“是因为康王殿下说三晋之地即将有大旱,所以连带着汉中也会受到影响,三成还是高估,如果接纳三晋之地的流民,可能最后连三成都不到。”

郭恒有一说一。

胡惟庸瞬间反应过来,汉中那边的士族门阀和他说过。

上面统计预期税收,根本就没参考他们的意见。

汉中预期三成税收。

和他胡惟庸无关。

“哼哼。”

胡惟庸在心中冷笑一声。

好啊。

连替罪羊都有了,有预期三成税收的汉中垫底,朱元璋再想找麻烦,也找不到他所安排的州府头上。

在武将队列。

蓝玉和徐达相互对视一眼,颇有一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

当二人听到这离谱的‘三成’时,就隐隐觉得,可能和康王有关。

没想到,竟然还让二人猜对了。

这种不是人的事儿。

也只有康王敢干了。

原本盛怒的朱元璋瞬间哑火,税收报的最少的州府,竟然不是恶意挑衅者。

汉中……

就是三晋之地附近,康王朱成的封地。

这么长时间过去。

距离朱成说的一到两个月的大旱,也是越来越近。

这小子。

竟然还没有放弃三晋之地可能大旱的猜测,甚至还在预期税收上奏上,考虑三晋之地大旱造成的影响。

“既然如此,那就先搁置汉中的预期税收,如果三晋之地没有大旱,那么汉中的税收,便是能正常缴纳了。”

“影响不大。”

朱元璋轻咳两声。

朱成报告的税收虽然最少,而且少得离谱,但朱元璋却反而没有生气。

汉中少税,却提出切实的问题。

虽然那问题在朱元璋眼中并不存在,但也比那些州府用玄学搪塞好一万倍。

“其他州府,让其将少税的理由详细呈递上来,朕要亲自过目!”

朱元璋双眼环视诸臣。

过不过目再说。

这件事,不能给人一种一笔带过的感觉。

“是。”

郭恒应声领命,随后回到群臣队列中。

“陛下,我大明如今正处于多时之秋——造船司刚刚成立,北征又在计划之中,如今税收不稳,臣建议应该先搁置丈量天下之事。”

胡惟庸立刻站出来谏言。

“臣附议。”

“臣附议。”

许多臣子跪倒在地,附和着胡惟庸的话语。

跪倒的臣子。

不光是淮西勋贵,还有许多属于浙东集团,甚至无党派人士。

包括大儒。

原因无他。

丈量天下损害所有既得利益团体的利益,遭到的反抗,自然很少。

胡惟庸只等朱元璋无奈的放弃。

毕竟没有钱。

“北方有元朝余孽盘踞,朕必征讨之,才可安我大明江山社稷。”

朱元璋悠悠开口。

“造船司之事,关乎于我大明海路,海路不开,大明何以兴盛?”

“徭役之事,更不可能,大明国初,民众未从元末之景中恢复,理应重社稷,轻徭役。”

听到朱元璋所言,胡惟庸乃至群臣,全都松了一口气。

北征,造船司的事都不肯放弃,又不肯徭役。

那丈量天下。

自然就胎死腹中了。

可是谁都没想到,朱元璋突然话锋一转。

“所以丈量天下的钱,就由内帑出了。”

内帑。

就是皇帝的小金库,平日里皇帝自己的开销,就是从内帑中支取。

听到朱元璋所言。

所有臣子都愣在原地,半天都没有缓过神来,主要是朱元璋的话语太过惊世骇俗。

内帑的钱款,都是从国库中拨的。

现在国库没钱。

朱元璋竟然说要用内帑反哺国库??

开什么玩笑!

内帑的钱。

在国库面前,根本不值一提,这位洪武帝难道是被气糊涂啦?

所以才说出这种奇怪的话语??

“陛下,不知内帑可以支取多少钱款补贴国库?”

只有户部侍郎郭恒认真的问道。

没办法。

他实在是太缺钱了,朱元璋多少给点,郭恒都不会嫌弃少。

“20万两!”

朱元璋飒然一笑,大手一挥,豪迈的说道。

“20万两!?”

郭恒震惊。

朱元璋内帑有多少钱,郭恒可谓是最清楚不过,皇帝生活奢靡,多数来自报销。

——花费由国库承担。

内帑中的钱款。

其实并不多,加上朱元璋并非多么奢侈的皇帝,几千两银子也就是极限。

郭恒和群臣还以为。

朱元璋要拿出一点点钱,然后号召群臣也捐款呢,没想到竟然直接大手一挥,拿出20万两白银。

胡惟庸都惊呆了。

自三皇五帝起,从来都是内帑问国库要钱,谁曾想到,有朝一日,竟然内帑出钱,补贴国库??

国库如果能说话,都得感动的落泪啊。

“朕内帑出献20万两,你户部必须添补20万,40万两白银交给四位亲王,开始丈量天下。”

朱元璋下达命令。

“不可!”

胡惟庸下意识的开口阻拦。

“嗯?”

朱元璋眯起眼睛,深深的看向胡惟庸。

“陛陛陛……陛下……”

胡惟庸感受到这股压迫力,浑身被汗水所浸湿,朝服贴在后背上,仿佛刚从水中捞出来一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