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大文道 > 第四章 家住大海边

大文道 第四章 家住大海边

作者:天琊海礁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5-04-01 07:41:26 来源:笔趣阁

传说中,天地有文力长河,悬于苍穹,挂于星端,曰:文道银河,曰:智慧星海。

文人士子沟通文力长河,洗礼己身,明志、醒身、做学问,文道兴衰皆望于此。

昔年,天皇伏羲文道首封圣,有感文力长河日渐枯竭,化外之民日益增多,身陨前自行消道,以增强文力长河,庇佑万代,利于教化。后圣人纷纷效仿,便有了长河挂日,便有了文道昌荣,便有了百家争鸣。

不是读过两本书就可以成为文人,只有文力灌顶、开辟了智海的读书人,才叫文人。

读圣贤书,心有所感,引动文力长河进行洗礼灌顶,如此方能开辟智海。但这个过程是艰难的,有些人是天生的神童,不过五六岁便能成功洗礼成为童生。

而有些人,就像是杨文,他如今已经是十六岁的“高龄”了,却还没有成为童生,也难免的遭人白眼鄙视,风言风语的说什么虎父犬子,只是某人脸皮够厚,从来没在乎过。

忽而阴云四合的天空,狂风漫卷而起,雨点儿初时寥寥,转眼间便是瓢泼一般。如此湿寒的天气下,钱三多难免有些担心身前体弱多病的世子,但他更加知道这位世子的脾气,只要是打定主意的事情,谁也不能改变他的想法;说得好听叫意志坚定,说得不好听就是犟驴。

枯瘦的手紧紧地抓住伞柄为杨文打着伞,丝毫不顾自己已经落汤鸡一样的钱三多,终于还是忍不住说道:“世子,书院这条小径是有门道的,取当年大儒韩愈的名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勤为径’为命名,是只有文人士子才能走过去的路!”。

杨文在这条小径的前头已经徘徊了很久,每当他迈步上前,就好像有什么湿滑的东西附着在石阶上,像薄膜般挡住他的脚步。始终走不上去,面色自然是差了许多;听到钱三多的解释,杨文挑了挑眉毛,抿着苍白的嘴唇儿紧了紧身上的衣衫,思索什么一样。

钱三多继续说道:“相传,董亚圣弟子吕步舒因不识董亚圣所文,谓之:大愚;那几乎导致董亚圣被汉武帝处死;吕步舒心中有愧,于是,在这方寸山雕凿台阶,磨砺心智,警示自己不要再犯错误,便有了这条勤为径,后来董亚圣也是在这座方寸山上,建立了大学学院;所以,这条小径是有大儒文力笼罩的!没有文力的人便不能通行!”。

“哦!原来如此!”,杨文点了点头,忽然却是顺着小径旁边的山坡行了上去,口中还说道:“小径是有大儒文力的笼罩,但不代表整座山都是如此,钱三多,取墨宝来,随我上山!”。

路旁小亭中的魏子夏冷笑迭迭,心中暗道:果真是纨绔子弟,尽走邪门歪道!此子断不可取,如此心性必要坏了整个儒家书院的风气,今日,无论他院长如何说,无论他靠山王如何跋扈骄狂,我都不能让此子进书院!必阻之!

魏子夏长身而起,一手持书卷背于身后,一手自然放在身前,全身笼罩着白色光芒,漫步雨中,雨水却不能打湿他的衣衫,头上骄傲的峨冠仿佛是一柄利剑。

“勤为径”上,魏子夏脚步殷实,看似很慢,实则很快便追上了绕道而行,在泥水中摸爬的杨文与钱三多,先行一步,到了书院的大门前。

朱红色的大门上,被摸得光亮的铜钮都因为沾染书院的文风气息而变得比别人家的漂亮优雅,两只丈高的大理石雕刻的石狮子张着大嘴,怒目而视。

最引人瞩目的还是那面永远散发着柔和气息的牌匾,上面是董亚圣的亲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身上名贵的黑色长袍沾染了无数的泥点,因为山坡路滑,杨文的手上也有着不少泥水,这还是在钱三多的护佑下,否则,一向以雍容华贵著称的靠山王世子,今日必然会成为家中老太太嘴里的“泥猴儿”;如此狼狈下,杨文却并没有气愤,反而是饶有兴致的打量那块匾额。

雨稍歇,风又起,朗朗读书声回荡耳畔,杨文咧嘴笑了笑,向身后伸伸手,道:“钱三多!研墨!”。

我滴小祖宗唉!你这是要做啥?钱三多偷瞄了一眼面色阴沉的魏子夏,心中发毛,也不禁想了许多最坏的场面,比如说——自家这位主子又要闹事儿,想在董亚圣亲笔的圣言上涂个鸦什么的,真要是那样,儒家人只怕杀了他的心都会有吧?那可比烧了当朝三公的宅子,摸了公主的大胸/脯严重的多了!

毕竟是仆从,钱三多苦着脸把研制好的墨端在手中,一手还要撑着伞给遮风挡雨;

杨文拿出一支狼毫笔,沾上饱满的墨汁,走出油纸伞的遮挡,来到学院大门前,书院两边的红漆木柱上一片空白,他要写点儿东西在上边儿。

魏子夏勃然色变,身上的文力喷涌,袍袖无风自动,眼看这就要出手,但转念一想,他却是停了下来,因为——他正愁着没有非常好的理由将这个混账东西拒之门外,若他侮了董亚圣亲笔,那就算是靠山王的面子,儒家也不会给!想要把他拒之门外,没有比这更好的理由啦!

见魏子夏身上文力归于沉寂,钱三多也是暗暗的松了口气,级别差太多,魏子夏这位大儒若真的起了杀心,他肯定是护不住杨文的,那种压力实在是太可怕了。擦了擦额头上也不知是雨水还是汗水的水渍,钱三多扭头看向杨文,却是呆在原地。

“嗯?”。

魏子夏同样微微一愣,他本以为杨文定是要写些蹩脚的东西在那两道门柱上,谁不知道靠山王世子是个纨绔大草包?可是……那好像是对联儿?

细细看来,即便是魏子夏,也不得不承认杨文的书法已经小有成就,虽达不到笔走龙蛇、凤舞龙飞的境界,那也是银钩铁画,字体瘦骨嶙峋,颇有些傲骨孕育其中。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想起刚才的一幕幕,魏子夏心道:这是写景?嗯?不对,把读书声与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啊!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再看,后边这一句,魏子夏呆立当场,他不由自主的抬头望了一眼董亚圣亲笔写下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句不就是映衬它的吗?不!也许比它更加能够贴合儒家的思想呢!风雨声、读书声的一体融合,家国天下的雄心壮志……就算不提那些深刻的含义,单单是这个对联,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近十年来最为精妙的对联!漂亮!这是魏子夏心中生出的第一念头,但这个念头很快就消散而去,他更多的是在痛苦的想:为什么不是别人写出来的这道对联?偏偏是这样一个恶名昭彰、臭名远扬的纨绔混账?圣人在上,还有天理吗?

对联自然不是杨文想出来的,他只是在目睹了风雨交加中的朗朗读书声,脑海中不由自主的便想起了这道对联,那来自于他刚刚融合的那份记忆;不属于自己的学问,没有成就感,但看到魏子夏那一副吞了苍蝇似的纠结老脸,他便觉得浑身舒坦,念头通达,就连身体都暖了许多……不!不对!

杨文感觉到了身体的变化,原本阴冷的身体像是被暖炉包裹一般温和,隐隐的,他甚至能看到自己身上散发的白色气息;忽然,脑袋被雷击了一下似的,很痛,但仅仅一下后,他又觉得被阳春白雪洗浴似的;再之后,他“看”到了脑海中多了些东西,像是一片星海,但又很小,直观上只有三寸余长短。

是“智海”!

杨文可以确定,自己刚刚应该是引动了文力长河,文力灌顶,开辟了属于自己的智海,里边孕育着三寸多一点的文力,他现在已经有了童生的“实”,只需要参加朝廷的考试并且考过,便会有了童生的“名”,从此,成为一名真正的文人,步入文道!

但更让杨文觉得心中振奋的,其实还是那份来自另外一个人记忆中的诗词在这个世界也能用,虽然他自己之前就是那样推测的。

愣神儿过后,杨文深深的看了一眼魏子夏,转身下山;魏子夏不明所以,他现在处于一个纠结的状态,想要叫住杨文,将他收录门墙,却又觉得这位积恶已久的大纨绔会败坏书院风气,所以,他眼睁睁的看着杨文转身而去,却也看到杨文下山后,顺着书院的“勤为径”,一步步的走上来。

魏子夏恍然,这位靠山王世子是骄傲的,但却是内敛的骄傲,同时,也是明智的,当他没有实力的时候,他选择了隐忍,但现在,他有了实力……这是对我的反击吗?有意思!有意思!一向以严肃著称的魏子夏忽然间笑了笑,饶有深意。

杨文重新走过“勤为径”后,来到了魏子夏的面前,眨巴眨巴眼睛,抬头看了一眼书院的匾额,低下头来用脚尖点地,又写下了五个字“家住大海边”,很是莫名其妙的五个字。随即,他又直接用鞋底擦了下去,反倒是彬彬有礼的拱手施礼,问道:“敢问先生,这书院的大门,我是否可以进?”。

魏子夏粗眉一挑,板着脸说道:“我之前说过,书院自然有书院的规矩,不是不可以破例,但需要有可取之处,一般来说,想进书院却不通经纶的人,都会选择文道八雅,琴棋书画、诗酒花茶;你倒好,偏偏一个都不取,非要写对联!”。

杨文尚未说话,钱三多却是嘀咕道:“世子的书法那也是银钩铁画……”。

话没说完,魏子夏便瞪了钱三多一眼,喝道:“要你说话了吗?没规没距!”,转过头来,魏子夏盯着杨文看了很久,忽然说道:“你刚才文力灌顶,开辟智海之时,身上有一丝浩然正气的气息显现,虽然很薄弱,可我还是察觉了,你之前有修习儒法?”。

“偶闻一诗,名《正气歌》,心有所感吧!”。

杨文在融合另外一份记忆的时候,发现了那首诗词,立刻就被吸引住了,品读数十遍,心中确实生出一些感悟;因此,在不知不觉中滋生了与儒家弟子修习一样的浩然正气,也正是那一丝浩然正气的滋补,让他原本羸弱的身体,渐渐的好了起来;坦白的说,他最真实的想法就是进入大学书院学浩然正气,调补身体,并没有其他目的。

魏子夏的偏见、刁难杨文知道,但那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怀疑与质疑,杨文本想一走了之,却又觉得有必要回击,于是便有了那道对联,便有了去而复返。

“《正气歌》?能说来听听吗?”,魏子夏问道。

杨文摇头,表示拒绝,那首诗词不一般,是罕见的可以牵动文力长河的“明志诗”,以他现在刚刚开辟智海的童生修为,在脑海中去想、去感悟还可以,若是说出来,估计一句就能榨干他的智海,碎了他的文脉,把他变成白痴废人。

魏子夏以为杨文心中对他有怨,故而不愿说,心中暗叹可惜后,严肃的说道:“姑且算你通过,今日天色已晚,明天卯时来书院上课,不准迟到!另外,这是书院的教律,拿回去自己看,不要怪我没提醒过你,一旦犯律,立刻逐出书院!”。

杨文接过那本规矩甚多的教律,翻看了一下,注意到最后一页末尾处的标注“魏子夏著”,知道魏子夏就是眼前这位,眉毛一挑,道:“我回去会好好拜读!”。

点头示意后,杨文带着钱三多下山而去,路上,钱三多忍不住鬼鬼祟祟的发问:“世子,你在那老头脚下写的那句‘家住大海边’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杨文扭头回身,再一次看了眼书院的匾额,又见魏子夏已经无踪无影,感叹道:“就是觉得他管得太宽!”。

他哪里知道已经大儒修为的魏子夏耳目甚为灵敏,隔着书院的大门,魏子夏能够在相隔十数丈远的距离内,听到他说的话?

联系起“家住大海边”这五个字,再听听那句“管得太宽”,这不就是讽刺自己多管闲事呢吗?魏子夏冷哼一声,怒气冲冲的向书院内行去,边走边说:“不为人子!明天就让你知道我的厉害!”。

……

PS:求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