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 第一百一十二章 巩固大汉政权

刘邦定魏地时,靳歙以骑将身份加入。反秦灭楚,靳歙是刘邦最忠实的战将。

追杀项羽,他没有请封,主动参加作战。可以说,靳歙跟随刘邦时间早,又有军功,深得信任。尤其是对楚作战,靳歙立下汗马功劳。

这一次,刘邦让靳歙出战,是想一战而灭掉临江国。

靳歙出战,表现很优秀,他取得了骄傲的成绩:攻破临江国,活捉临江王共尉。

伐临江国之战,有一个人值得提,他就是黄极忠。他的一生,也是励志传奇,从盗贼成为将军,再到封侯。

来看一下这个人物,从群盗之长,是如何改变自己命运,成为一方诸侯。

先来看一下,黄极忠的个人简历。

他有个显赫的身份:春申君黄歇之孙。

春申君黄歇,不仅是战国时代楚考烈王时的权臣,还被评为战国四大公子之一。

黄歇有这些荣誉,是因为做了这几件事。

1.舌战秦臣:白起三伐楚国,打得楚顷襄王迁都。黄歇奉命,出使秦庭。

2.做了人生第一个选择:陪楚考烈王在秦国为质十年。

3.以偷梁换柱之计,送楚考烈王归国。

4.助赵伐秦,北上亡鲁。

按照春申君黄歇显赫战功,黄氏一族,在楚国发展,会越来越好。

历史,总是充满意外。

楚考烈王死后,权倾朝野的黄歇,被不是很出名的人物李园干掉。

黄氏一族,也随着黄歇被诛,家道中落。

秦始皇灭楚,对黄氏打击,更是雪上加霜。其父黄疵,在秦是博士。但,混的太差。及至黄极忠时,为了生活,只能落草,成为盗贼。

黄极忠这个人物出生显赫,向往先祖的荣光,更不甘于平庸。哪怕要做盗贼,他也要做最大那一个。

他个人能力也不错,成为诸盗之长。

太史公留下了这样一条信息:以故群盗长为临江将。《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这条信息,也表明了黄极忠个人能力不错,手底下有很多人。

黄极忠最初在南郡为群盗长。但,这个人有理想,有眼光,还会选择。

诸侯反秦,他也积极加入。但,他没有彭越厉害,能够自立门户。他做了人生第一个正确选择:以群盗长的身份加入共敖(楚怀王任命为攻打南郡统帅)。

共敖很高兴,封他为将。

项羽亡楚,封共敖为临江王。黄极忠的身份,从群盗长成为开国大将。

随着共敖死后,共尉继位。

共尉在天下局势明朗,还敢与刘邦作对,真是勇气可嘉。

不仅汉军不看好,就连临江国大多数人都不看好。黄极忠具有明锐的洞察力,对时局有精确的判断,再一次做出了正确选择:以临江将的身份,率领部将,投靠汉军。

这一次,黄极忠又选对了,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成为汉军将领,日后封侯。

从这个人身上,看到了一个现象:人生的选择,很重要。

靳歙是能打的名将,黄极忠投靠汉军。临江王共尉的悲剧开始了。

来看靳歙取得了骄傲的战果:别定江陵,降江陵柱国、大司马以下八人,身得江陵王。

随着江陵城被破,临江王共尉被俘。这场刘邦称帝后第一战,大汉的立国之战,以大汉王朝胜利结束。

对于共尉的生死,靳歙不能做主,也不能做主。

靳歙做了一个决定:将战俘共尉押送到洛阳让刘邦发落。

可怜的共尉,有勇气站出来反对刘邦,却没有勇气战败后,守卫王者最后的尊严。

就像魏王咎,打输了不降,选择自杀。

项羽走到山穷水尽,也不降,选择乌江自刎。

王者,都是有尊严,有傲骨。他敢做,就能承担后果。

哪怕是死,也不会承认自己做的事是错的。

可以输,绝不认输。

共尉没有这种思想觉悟,他输了,认了,误认为刘邦会放过他。

事实告诉他,想多了。立场斗争,刘邦向来是恩怨分明。

一旦开战,刘邦不会手软。

共尉输了,就会面临来自刘邦的审判。

这一次,刘邦没有表现出君王气度,做了一件事:斩杀共尉。

刘邦这样做只有一个目的:谁敢挑战大汉天威,只有一个结局死。

刘邦把共尉当成反面教材,抓典型。

谁敢反他,绝不手软。

大汉王朝立国之战,刘邦称帝后第一战,开局很好,打赢了。

刘邦称帝后,连续干了两件大事:

1.分封功臣,团结部将,凝聚民心。

2.攻破临江国,大汉王朝立国之战取得胜利。

做完这两件事,刘邦要考虑项羽建立西楚霸王时代的问题:如何让天下长治久安。

项羽是这样做的:

1.强大的诸侯,将其疆域缩小,削减他们的影响力。自己的地盘最大、最好。

2.裁减诸侯拥兵数量。

比如,刘邦被兵力压缩到三万人。

3.让诸侯各司其职,回到自己封地。

刘邦也是这样做的。

1.刘邦的地盘最大,不仅有秦故地,还有魏赵齐部分疆域。如果说项羽在东边是霸主,刘邦有能力被称为西边霸主。

2.缩减诸侯势力,裁减军力。

3.让诸侯归国,各司其职。

但,刘邦有两点不一样。

首先,分封跟他打天下的人,一百多位侯。这是团结部将,凝聚民心。同时也是告诉跟他天下的人,跟我刘邦混,不会亏待你们。

这就等于传达了这样一个信号: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一起打天下,一起治理天下。

其次,防范诸侯有异心。毕竟,分封这件事是很累人的,难免会不周全,忽略掉几个人。

项羽就是因为忽略掉几个人,进而引发了新的战争。

刘邦也在想,项羽分封那么多诸侯,广泛施恩,为什么那些人得到好处,不感激,反而多仇恨。

诸侯叛楚,让刘邦得出一个结论:这些人不可靠。

一旦有人出来挑事,他们不会成为拥护刘邦的平叛者,反而还会成为闹事者。

为了让诸侯有后顾之忧,刘邦干了一件事:扣押人质。

不过,刘邦采取的方式,比较柔顺。他找了一个理由:陪读。

刘邦将诸侯子弟,留在关中,表面上给了他们无上荣誉,与未来皇帝一起学习的机会。暗地里,是扣押人质,对诸侯不信任。

对刘邦忠诚,读书少,思想单纯的人,就不会觉得有什么。

可,有异心,读书多,想的多,要得多的人,就会觉得刘邦不信任他们,太欺负人了。

为了安抚住这些人,刘邦还有其他措施:免除赋税徭役十二年,回到封国去的免除赋税徭役六年,国家供养他们一年。

这个条件,相当丰厚。你若不满意,还敢提条件,只能说明有异心,是个危险人物。

刘邦通过这种方式,不仅留住了诸侯王子弟,让他们有了后顾之忧,还让他们没有选择。

这是一种高明的手段。

诸侯王响应刘邦号召,各司其职,回到自己封地。

对内,刘邦安抚跟他打天下的人。

对外,又攻破临江国,震慑反对者。

刘邦重拳出击,大汉王朝开始正常运转。

看着劳动成果,刘邦很开心。为了彰显自己功德,刘邦在洛阳南宫摆下酒宴,宴请群臣。

这场酒宴又会暗藏怎样的玄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