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 第一百二十二章 被盯上的第二位异性诸侯王:楚王韩信

燕王臧荼谋反,被平定。另外一个诸侯,站了出来,他就是颍川侯利几。

对于利氏起源,有三个版本。

1.源于高阳氏,出自春秋时,道家老子的先祖。

2.以封邑为氏。

出自芈姓,春秋时楚国有公子受封于利邑,其子孙就以封地名为姓,世代相传姓利。

出自姬姓。春秋时晋国有大夫食采于利邑,其后人以利孙为氏,后改为单姓利氏。

3.官位为氏。

利几先祖是谁,源于那一脉,史料没有记载。

根据残存的史料留下的片段,我们能够得到几点信息。

1.利几是秦末汉初的人物。

2.楚汉争霸之时,他投靠项羽,担任陈令,也称他为陈公。从这点可以看出,这个人的能力也不弱。

3.刘邦撕毁鸿沟协议,率军追杀项羽。陈公利几叛楚归汉,投靠刘邦。

项羽死后,利几因功,被封为颖川侯。

利几在历史面前,做出了很多正确选择。

诸侯亡秦,楚汉相争,他选择项羽,担任陈令。

楚汉争霸进入尾声,他阵前起义,选择刘邦,被封颖川侯。

从这些事可以看出,利几在大争之世,有明锐的洞察力,是一位有眼力劲的人。他每一次做出正确选择,都能水涨船高。按照剧情发展,他的人生到头了,做个颖川侯,老死封地。

然,剧情被人修改。

擅自修改剧情,不经过他人同意,这个人就是刘邦。

临江王共敖反、燕王臧涂反、对项羽旧部下达追杀令,刘邦还把很多诸侯子弟留在关中。

这些措施,还不能让刘邦安心。

刘邦不担心外部,却担心内部。毕竟,坚固的堡垒,往往从内部攻破。

刘邦没事就翻阅,功臣列表。看看,有没有敌人,打进内部。不看还好,一看,他就发现了一个人:颖川侯利几。

由于颖川侯利几是项羽旧部,又是阵前起义,有点投机取巧。

这类人,最不让人放心。

刘邦做了一件事:喊利几来洛阳。

刘邦追杀项羽旧部,下的是死命令,对这些人他不会心慈手软。就连有恩与刘邦的丁公,都被杀。因此,项羽旧部逃的逃,隐居的隐居,还有些人甘愿做别人的家奴。

刘邦召见利几,是什么心思,不好说。但,利几知道自己成分是什么,相当害怕。

一个人害怕,就会做出反应。胆子小的,就会躲起来,选择逃亡。胆子大的,就会起来反抗。

利几就属于后者,胆子大。所以,他干了一件事:起兵反抗。

刘邦势力强大,灭临江国,破燕国,平代国。这些诸侯王都不是刘邦对手。然,利几只是一个侯,势力弱小,却敢站出来反对刘邦。

是他勇气可嘉,还是他没有退路。或者,他想以一个男儿的方式,战斗到底。

利几起兵,对刘邦来说,就是造反,也给了一个出兵的理由。颖川郡地理位置优越,不能轻视。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星星之火。

刘邦又是一个亲力亲为的君主,尤其是造反,他总是要亲临现场,坐镇指挥,扑灭反叛的火种。

刘邦率军,抵达颖川。

颖川侯利几率军抵抗。

对于利几而言,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斗,也是一场根本打不赢的战斗。

除非,会有奇迹出现。可惜,没有奇迹。

明知打不赢,利几还是勇敢的战斗。这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勇气可嘉。

势单力薄的利几,面对大汉精兵良将,大汉皇帝刘邦亲征。

这场战斗,很快落下帷幕。

获胜者,毫无悬恋,他是刘邦。

燕王臧涂谋反,被刘邦平定。

颖川侯利几叛乱,被刘邦平定。

刘邦用武力,平定叛乱,向外界宣告了一个态度:他能打天下,也有能力守天下,他可以守护大汉王朝。

汉五年正月,刘邦在汜水继位,成为大汉皇帝。

这一年,刘邦做了几件事。

1.大汉王朝立国之战:攻破临江国,斩杀临江王共尉。

2.定大汉王朝国都:定都关中,修建长安。

3.平定燕国臧涂谋反、颖川侯利几叛乱。

汉六年十月,刘邦过了一个新年,也象征他的大汉王朝,活了一岁。然,刘邦的大汉王朝并不稳定。

就在这时,一个人送来一份秘密情报:说韩信谋反。

这个人是楚王韩信身边的舍人,他叫栾说。

舍人,是一个官职。战国及汉初王公贵人私门之官。

汉六年十月,韩信被亲近的人,告谋反。

至于,韩信是不是谋反,对刘邦而言,并不重要。刘邦对韩信从来不信任,也一直重点提防。韩信没有错,错就错在,他太有本事,令刘邦不放心。

对于韩信,刘邦既大胆用,又小心提防。

来看看,刘邦和韩信那些事。

刘邦和韩信能够有一段故事,要感谢两个人。

第一个是夏侯婴,在刑场上救下韩信。

夏侯婴见韩信谈吐不凡,是一位干大事的人。所以,夏侯婴把韩信举荐给刘邦。

夏侯婴很少举荐人,刘邦给他面子,封韩信为治粟都尉。

第二个人是萧何。

萧何充分发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精神。韩信是治栗都尉,就这样成为萧何的部下。萧何和韩信交流,认为他是一个人才,对他十分器重

韩信对自己这份职业,一点都不喜欢。他干得不开心,做了一件事:离开刘邦。

韩信走,萧何追,流传了一个故事:萧何月下追韩信。

萧何想要留住韩信,刘邦想要留住萧何。就这样,韩信出现在刘邦面前。

刘邦采纳萧何意见,筑高台,拜韩信为汉大将军,授予大将军印。

韩信也很给力,汉军出汉中,定三秦,献上一个计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刘邦用韩信,并不信任他。韩信有前科,叛楚归汉,入汉又逃。

定三秦,没有关于韩信用兵记载。

彭城大战,也不清楚韩信在做什么。

韩信再次登场,出现在史书中:彭城大战惨败后,在京索之战,反击楚军,扭转汉军溃败局势。

前有张良举荐韩信,后有韩信京索之战出色表现。刘邦做了一件事:放权韩信。

韩信又给刘邦提出一个大战略:北举燕赵,东伐齐,断楚粮道,决战荥阳。

刘邦退回关中,西魏王豹叛汉交楚。刘邦很生气,以韩信为统帅,东进伐诸侯,开辟敌后战场。

韩信出奇计,用了一个月,平定西魏国,俘虏魏王豹及母亲和妻儿。

这是韩信灭国的大战,旗开得胜,得到刘邦表扬。

刘邦一边肯定韩信的能力,加大鼓励。另一边抽调韩信身边精锐,支援荥阳战场。

韩信向东破代,灭赵,打赢了不可能的战争。其中,伐赵,留下了一场著名的经典战役:背水一战。

韩信破代伐赵,还没来得及高兴。刘邦又干了一件事:不打招呼,趁着早晨,进入大营,剥夺韩信的军权。

韩信也没流露出不满之色,继续执行刘邦的命令:伐齐。

韩信不愧是战神,伐齐,再创佳绩,用了四个月,平定齐国。

乐毅、项羽没做到的事,韩信做到了。他善于用兵,更善于谋略。

刘邦对他喜欢,又对他害怕。如果是朋友,那还好。如果成为敌人,就会祸患无穷。

当刘邦被项羽围困,正面战场堪忧,韩信做了一件事:请封。

毕竟,韩信战功显赫,凭借一己之力,平定北方诸侯:魏、代、赵、燕、齐。

可以说,韩信有能力被封为王。

韩信请封,对刘邦而言,有逼迫的意思。

如果刘邦不满足韩信的条件,对方就会反叛。

当刘邦看了韩信请封书,他很生气,相当生气。

幸亏,有张良、陈平在,刘邦没有发作,影响大局。刘邦压下怒气,封韩信为齐王。对韩信,更加不放心。

此时,项羽使者武涉、谋士蒯通都劝韩信自立为王,与刘项三分天下。就连项羽也放下身段,支持韩信自立齐王。

刘邦和韩信之间的矛盾,进一步被激化。刘邦潜意识将韩信当成敌人,却没有表现在脸上。

刘邦和项羽打了四年,双方都疲惫不堪。刘邦不想打,项羽也不想打。

刘项议和,签订协议。因为地点在鸿沟,被史书称为鸿沟协议。然,刘邦没有贵族精神,也没有契约精神。刚签订协约不久,就撕毁协议,追杀项羽。

项羽个人能力太优秀,在固陵打了一个漂亮的反击战。

随着,汉军各路人马,不断前来助战。项羽这边,人困马乏,没有援军。项羽只能继续逃跑,刘邦继续追。

韩信嘴上说支援,但按兵不动。

刘邦看到了一个现象:韩信不想来。

为了彻底消灭项羽,刘邦采纳张良意见,将项羽封国部分疆域,封给韩信。

韩信这才率领三十万齐军南下,加入伐项最后一战:垓下之战。

垓下之战,由韩信指挥,对阵项羽。

韩信依靠兵多将广的优势,从正面与项羽对战,将其主力围困。这就是流传下来的成语: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霸王别姬、乌江自刎。

刘邦和项羽打了四年,被吊打。就连追杀项羽,还被反击。

韩信出马,连楚霸王都被逼上绝路。在刘邦眼中,韩信太厉害了。

项羽死后,韩信若有异心,将会成为大麻烦。

以韩信的能力,刘邦很难将其降伏。

就当诸将等着庆贺诛杀项羽,完胜楚国,等待按功授爵的时候。

刘邦采取了行动:剥夺韩信军权。

随后,刘邦又重拳出击,害怕韩信以齐地对抗,又将韩信改封楚王,定都下邳。

刘邦不但懂用拳头,还知道用恩感化。

刘邦改封韩信,并不会说,我对你不放心。而是说,韩信是楚人,能够治理好楚国。

刘邦出了一个妙招,韩信没有反对的理由。哪怕有,他也折腾不出浪花,只能忍。

刘邦成为大汉皇帝,韩信成为异性诸侯王。他也是被重点堤防的对象。

攻打临江国,韩信没表示。

平定燕国臧涂谋反,韩信也没表示。

平定颖川侯利几叛乱,韩信也无动于衷。

刘邦解决内外事物,接下来,就要解决对他最有威胁的人:韩信。

临江王共尉、燕王臧涂、颖川侯利几,这三位翻不起大浪。但,韩信个人能力太强,能打,会用计谋,一个人平定北方五国诸侯国。所以,对于韩信谋反,刘邦等人高度重视。

刘邦和韩信,终于走到了对立面。韩信也成为被刘邦要铲除的第二个异性诸侯王。

韩信,我盯上你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