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 第一百二十五章 项羽五大战将:钟离眜

刘邦称帝,韩信为楚王,从汉五年正月到汉六年十月,这段时间,韩信做了什么事。

汉五年正月,刘邦在诸侯王及诸侯共同请求下,在定陶汜水北面,正式登帝,成为大汉王朝立国之君。

刘邦总结项羽结束大秦王朝,刚建立西楚霸王时代,却被诸侯王反的经验,干了一件事:将诸侯子弟,留在关中。

为了不让诸侯认为,此举有扣押人质,对他们不放心。刘邦又做了一件事:厚赏。

各诸侯子弟留在关中的,免除赋税徭役十二年,回到封国去的免除赋税徭役六年,国家供养他们一年。

刘邦在汜水北岸祭祀天地,正式登帝,成为大汉王朝立国皇帝。刘邦会盟诸侯后,遣散将士,令诸侯王回到封地,各司其职,安定天下,共享太平。

韩信被刘邦从齐王改封楚王,定都下邳,也回到自己封地。

刘邦攻破临江国,诛杀共尉。韩信,没有发表意见。

刘邦平定燕王臧涂叛乱,也不见韩信出兵支持,表明态度。

颖川侯利几叛乱,韩信也没有发声支持。

韩信归国后,也没有闲着,而是很用心治理他的封地。

韩信在封地做了三件事,被太史公记录下来。

1.感恩。

韩信未发达之前,连饭都吃不起。漂母对他有一饭之恩,令他不曾忘怀。

他曾说过,富贵之后,必会厚报漂母。

现在,是他兑现承诺的时候。

韩信不仅请漂母吃饭,让她住大房子,还赏赐黄金千斤。

也可以说,当初对他好的人,韩信没有忘。富贵后,就要报答这些人。从这件事说明,韩信是一位知恩图报,不忘本的男人。

2.数落南昌亭长。

韩信母死,没钱安葬,想要为母亲找到一块可以安置万家的空地。南昌亭长从这件事,看到韩信人穷志不穷,对他施恩,请他吃饭。

韩信没把自己当外人,一蹭饭就是好几个月。

南昌亭长不说,但,他老婆采用高明的方式赶走韩信。

这件事,始终成为韩信心中一道不可磨灭的心理阴影,令他耿耿于怀。如今,韩信裂土分王,成为一方诸侯。他也要召南昌亭长来,出口气,让心里舒坦一点。

韩信见了南昌亭长,说了这样一句话:你是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公,小人也,为德不卒。)

南昌亭长面对韩信这番挖苦,是什么心情,不得而知。

通过脑补画面,不会太好。毕竟,南昌廷长赶走的那个人,现在富贵发达。

这一幕,宋太祖赵匡胤也遇到过。

赵匡胤早年,去投靠他爸好友,复州防御使王彦超。

王彦超没有收留,赶走了赵匡胤。

十多年后,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成为大宋皇帝,依然没有忘记这段经历。毕竟,在你落魄之时,被人瞧不起,受尽冷眼,那种滋味不好受。

赵匡胤在酒宴上,趁机发难。但,他现在是皇帝,要有气度。于是,赵匡胤用玩笑的语气,问王彦超:我当初来复州投奔你,你为什么不接纳我。

这绝对是一个送命题,答不好,轻者丢官,重者被杀。同时,这也表明,会说话的重要性。

王彦超出生在五代十六国,乱世之中,自然练就了一身求生本领,尤其是会说话。

面对大宋皇帝宋太祖绝命问题,他是这样回答:潜水岂能藏神龙。当日陛下不滞留小郡,实乃天意。

赵匡胤听到这个回答,心里很舒服。从此,也没有再追究过去之事。王彦超因为出色的回答,也在大宋轻摇直上,历经宋太祖、宋太宗两朝屹立不倒,被封为邠国公。

可惜,南昌亭长不是王彦超。除了请罪,连一句话也不敢说。

从韩信和宋太祖发达之后,对过去欺负他的人,抛出一道绝命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勿欺少年穷。

从南昌亭长和王彦超,是如何对付曾经不小心得罪看不起的人应,提出的绝命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论读书,会说话的重要性。

3.处理令韩信胯下之辱的男人。

按理说,这个人让韩信留下了不好的名声(懦弱、胆怯、贪生怕死)。韩信应该将他千刀万锅,杀之泄恨。

可,史料告诉我们,韩信没有杀掉让他受辱的人,反而提拔那人,给他高官厚禄(中尉)。

韩信还召集将相,说了这样一断话:他是壮士。

当年他侮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能杀他?

杀掉他没有意义,所以我忍受一时之辱而成就今天的功业。

这段话,首先抛出一个观点:这个人是壮士,令我佩服。

随后,他要来一个反问句:当年,他羞辱我,我为什么不杀了他?

最后给出一个大丈夫的观点:我忍受一时之辱而成就今天的功业。

得出结论,我不能杀他,反而还要感谢他。

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证明自己强大的方式,有很多种。对于曾经羞辱的人,强者会当成上进的动力,奋发向上。正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

对于韩信成为楚王,宽饶令他受辱的男人,出现这种反常现象,有三种观点:

a.韩信有君王气度,胸襟广。

b.以这个人为典型,招揽人心。

c.这个人有本事,是发自内心的佩服。

对于这三个观点,我更支持前两种。韩信连让他遭受胯下之辱的人都能放过,是有胸襟,有气度的人,是不会发难曾与他作对的人。毕竟,韩信封地是项羽的势力。这些人都曾与韩信打过仗,是敌人。

韩信这样做,能够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能更好的管理百姓,治理封地。尤其是刘邦对项羽部将下达了追杀令,更让楚地人心惶惶不安。

楚王韩信和大汉皇帝刘邦的矛盾开始激化,与一个人脱不开关系。这个人就是被项羽称为五大战将之一:钟离昧。

现在,来说说钟离昧那些事。

钟离昧是东海郡朐县伊芦乡,他出生在战国末期,年少遭遇国破家亡。他有个特长:善兵法。

他有一个好朋友,叫韩信。

遗憾的是,史料没有记载,韩信和钟离昧是如何认识,又是如何成为好朋友。他们为什么会走上不同的道路,成为敌对阵营。

通过残存的史料片段,以及个人脑补。来谈谈秦末汉初两个名将:韩信和钟离昧之间的关系。

韩信出生在泗水郡淮阴,钟离昧出生在东海郡朐县伊芦乡。

据说,这二人早年都不得志,到处游走,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生死与共的好朋友。

秦二世继位乱折腾,天下乱成一锅粥。各路诸侯起义,高喊反秦。其中,陈胜的口号,喊的最响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钟离昧和韩信也举起反秦旗帜,加入项氏阵营。

只不过,钟离昧平步青云,从小兵成为千夫长,当上独当一面的将军,深受项羽器重。韩信却没好运,始终没有崭露头角的机会,只是一个站岗的人(持戟郎)。

按照剧本规划,韩信和钟离昧同属楚军阵营,一起打天下,改变彼此人生。谁发达了,不会忘了另外一个人。

鸿门宴后,韩信觉得跟项羽混没前途,离楚奔汉。钟离昧留在楚军阵营,发光发热。

从此,韩信和钟离昧属于不同阵营。一个属汉,另一个属楚。两个好朋友,早晚会在战场相见。

韩信成为汉大将军,钟离昧成为楚左司马。两人都开始了征战天下,横扫诸侯的名将之路。幸运的是,他们没有正面交战,做出天底下最难选的问题:朋友与主君。

钟离昧在项羽哪里,混得不错,有五大战将的称谓。这五大战将分别是海春侯龙且、一诺千金的季布、左司马曹咎、左司马钟离昧、虞子期(据说是虚构的人物)。

钟离昧作战很勇猛,正面战场对战刘邦,总会让其陷入绝处。所以,陈平献出离间计的时候,提出了项羽身边四个能臣。他们分别是范增、季布、周殷和钟离昧。

无论是在刘邦眼中,还是在项羽眼中,甚至在阴谋家陈平眼中,钟离昧都是厉害角色。

钟离昧也成为陈平离间计,要除掉的首要人物。

据史料记载,钟离昧战败有两次:

1.巨野对战郦商,败。

2.对战灌婴,再败。

项羽东进,平定彭越梁地之乱。刘邦趁机反动反攻,攻打成皋。海春侯曹咎不听项羽叮嘱,主动出击,横渡汜水,被汉军半渡而击,战败被杀。

钟离昧固守荥阳,凭借一己之力阻挡汉军东进。

项羽率军来援,刘邦再次败走,在广武涧对峙。

范增身死,钟离昧等将也遭到猜忌,不受重用。

韩信破齐,龙且战死,改变了战场平衡局势。项羽大势已去,趁着手中有兵力,与刘邦签订鸿沟协议。

项羽是贵族,有契约精神,签订协议就率军南下。

刘邦撕毁协议,追杀项羽。

固陵反击战,刘邦被击败,身陷重围。项羽继续南下,守固陵,阻挡刘邦的任务,就落在钟离昧身上。

汉军不断来援,钟离昧固陵战败。

陈之战,项羽再败,大势已去。

垓下之战,韩信、彭越、英布等重量级别人物参加,项羽大势已去,乌江自刎。

项羽死了,楚军没有灵魂人物。钟离昧不愿降刘,开始逃亡之路。

刘邦击杀项羽,又对项羽旧部列了一个追杀黑名单。其中,丁公、季布、钟离昧是重点诛杀对象。钟离昧从楚国一代名将,成为逃犯。

韩信归国,管理封地。韩信提拔令他胯下之辱的人,起到良好宣传作用,又在封地大赦天下。

藏匿很久的钟离昧,做了一个决定,投靠韩信。

以前,他们一起畅谈天下,征战诸侯,携手并进。

现在,他们两个走上不同道路,身份差距特别大。

一个裂土封王,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王。另一个是逃犯,成为大汉皇帝重点追杀的对象。

钟离昧选择投靠韩信,有以下观点:

1.钟离昧无路可逃。

2.他与韩信是至交,有感情。

3.韩信个人魅力:提拔令他遭受胯下之辱的男人,起到了很好宣传作用。

按照剧情发展,钟离昧会在韩信的庇护下,安度晚年。

一个人,修改了剧本。这个人就是汉高祖刘邦。

钟离昧是刘邦黑名单上,重点追杀对象。毕竟,钟离昧跟随项羽混的时候,多次让刘邦受辱。此仇不报,就不是刘邦。

彭城大战,丁公追杀刘邦,令其受辱。

刘邦称帝后,诛杀了丁公,还给他安上不忠的名声。

那么,汉高祖刘邦的出现,钟离昧的命运又会如何。钟离眜的出现,又会如何加剧大汉皇帝刘邦与楚王韩信之间的矛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