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 第一百三十一章 匈奴第一位单于:头曼登场

韩王信跟着刘邦打天下,可谓是忠心耿耿。毕竟,韩王信能够复国,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刘邦支持,还得到大汉王朝官方认可。

但,两件事,改变了韩王信的原有想法。

1.燕王臧涂被杀、楚王韩信被擒。

2.刘邦要韩王信挪地。

刘邦处理两个诸侯王的手段,让韩王信不安。尤其是刘邦让他离开祖地,前往晋阳。

这个信号,就容易让人多想。

韩王信脑海出现了第一问号:刘邦为什么要我去晋阳?

第二个问号:我不会被刘邦盯上了吧!

第三个问号:我的处境很不安全,会不会是大汉皇帝处理的下一个对象。。

韩王信有很多问号,也面临一个选择:去与不去?

通过这一年,发生的事,韩王信很敏感,得出两个结论:

1.他被大汉天子盯上了,处境很危险。

2.不离开就会被处理。

韩王信配合刘邦人事调动,离开韩国阳翟,前往晋阳。为了表示态度端正,他主动申请去马邑建都,抵抗匈奴,为大汉戍边。

匈奴南下,攻打韩王信。韩王信处境堪忧,也没想背叛刘邦。

为了自救,韩王信做了两件事。

1.与匈奴议和。

2.向刘邦求援。

刘邦是大汉皇帝,韩王信戍边不利,训斥了几句。

正是因为这封训斥书信,最终让韩王信做了一个决定:刘邦,你去死吧!小爷,不跟你混了。

来看一下,这封被汉书记载的书信。

专死不勇,专生不任,寇攻马邑,君王力不足以坚守乎。安危丰亡之地,此二者朕所以责於君王。信得书,恐诛,因与匈奴约共攻汉,

这封书信的意思是说,怕死的人,不会成为强者。

想要偷生的人,干不出大事。

凭借,你的能力,难道抵挡不住匈奴入侵。

我把最重要的地方,交给你,你就是这样报答我。

从这段话记载,能够看到三个信号:

1.刘邦对韩王信起疑。

韩王信的能力,刘邦心里有底。他跟随刘邦亡秦灭楚,成为七大诸侯王之一。他的能力,足以在抵挡住草原民族。

可,韩王信为什么抵挡不住?

是真抵挡不住,还是对刘邦有怨气,不想干事(守住大汉江山。

2.刘邦低估了边患的势力。

草原民族盘踞在中原北方,对中原虎视眈眈。

春秋时,北胡对中原造成强大的破坏力。这时,出了一个雄主:齐桓公尊王攘夷。

战国时,燕赵抵挡胡患。前有赵武灵王,后有燕昭王。

大秦王朝,还有千古一帝,秦始皇。

北边的胡患,难以入主中原。

刘邦亡秦灭楚,也不听闻胡患。韩王信去了,反而胡患加重。刘邦心里嘀咕,是真的有胡患,还是韩王信以胡患为由,制造事端。

3.韩王信做了一个决定:投匈奴,反大汉。

韩王信北边有强大的匈奴,南边、东边、西边是大汉势力范围。韩王信的力量,动摇不了大汉根基。所以,他引外族南下,颠覆大汉王朝。

此时,韩王信的年龄估计也不小。据史料记载,他有个儿子,儿子还生了一个儿子。据估计,韩王信的年龄至少是壮年。

一个壮年人,怎会被别人侮辱。尤其是历经战祸,割据一方的诸侯王。所以,韩王信做了一个决定,用一个字来说:反。

韩王信投靠匈奴后,有强大的外援,立即联合匈奴南下,发动对大汉的袭击。

韩王信的战略目标:南下洛阳,号召诸侯反刘。

根据《匈奴列传》记载,韩王信投靠匈奴,冒顿调军南下,越过勾注山,连战连捷,抵达絧滴,整个晋阳郡失陷。

韩王信投靠匈奴,晋阳郡失陷,洛阳北大门被打开。这几件事令刘邦很生气。随后,刘邦做了个决定:

调集兵力平叛。

刘邦战胜两个敌人,才赢得天下,建立汉家天下。这两个敌人,一个是反秦,另一个是项羽。

现在,刘邦多了一个敌人,来自北方草原民族:匈奴。

匈奴的起源,史料是一笔带过。但,根据残存的史料信息,还是能够得出一些历史片段。

在战国时代,盘踞在燕赵诸侯以北,势力最强大的草原部落有三股力量,他们被中原诸侯称为三胡。

从西向东,这三胡指的是林胡、楼烦、东胡。

这三胡运气不好,遇到了中原诸侯第一位雄主。这位雄主,就是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在国内推行胡服骑射,北击三胡。林胡消亡、楼烦降服、东胡向东发展。

中原诸侯的足迹,第一次踏入胡僵,进入河套平原。

赵武灵王为了更好的管理胡疆,采取了三个措施。

1.胡疆设郡。

林胡生活在黄河几字形的河套南北地区(黄河是林胡的内流河),被设为九原郡、云中郡。楼烦在林胡东边,被设为雁门郡。

2.修内外长城。

为了更好治理胡疆,防止北方草原民族南下。赵武灵王沿着阴山山脉,修了数千里内、外两道长城,被称为赵长城。

3.移民戍边。

赵国在中原北与胡疆接壤。赵氏有一套与胡人民族融合的模式。其中,代郡就是典型的代表。

楼烦、林胡融合赵氏,在北地没有发言权,又诞生了新的北胡,它的名字叫匈奴。

对于匈奴起源的确切时间,史料没有明确记载。

公元前302年,赵武灵王在全国推行胡服令,重创三胡。此时,赵国在北方草原,有很强的发言权。

匈奴,在这个时候诞生,融合其他草原民族,形成一个强大的部落。

据《史记·匈奴传》记载:当是之时,东胡强而月氏盛,匈奴单于曰头曼。

头曼是匈奴的建立者,也是第一位称单于。

来看一下,头曼单于的基本信息。

生卒:前271年—前209年。

姓氏:挛鞮氏。

匈奴人称头曼为撑犁孤涂单于,意思说他是天宇之下的伟大首领。

据史料记载,匈奴第一次与中原诸侯交战的对手是赵国。

赵武灵王、赵惠文王在位期间,赵国在北方草原有很强大的发言权。及至,赵孝成王时,与秦国打了长平之战、邯郸之战,又与燕国打了一场反击战。

赵国国力大衰,无力掌控北疆。

匈奴趁机,率军南下,多次掠夺赵国边境,令赵国君臣苦不堪言。

进而,诞生了一个词语:幕府。

同时,也出现了第一个抗匈名将:李牧。

李牧以步兵,歼灭匈奴十万骑兵,威震草原。十几年,匈奴不敢南下入侵赵国。(武安君李牧的事迹,欢迎看《战国风云人物名将篇:李牧》)

秦始皇兼并天下,用武力一统六国。头曼单于,恢复力量,趁机南下占领阴山南北。

匈奴再次出现在历史舞台,它的对手就是秦始皇。

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崇尚武力,荡平六国,一统天下,结束春秋战国历经数百年的战乱。他要做一位,前无古人的伟大皇帝。

赵武灵王能够马踏胡疆,他也能。

赵国能够痛击匈奴,他也能。

赵国能修千里长城,他就修一个万里长城。

第二位抗击匈奴的名将,诞生了。这个人就是蒙恬。

蒙恬奉秦始皇之命,率领三十万秦军,北击匈奴,夺回河套。

此战之后,达到一个效果:北却匈奴五百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蒙恬驻在胡疆,在燕赵长城的基础上,修了万里长城。

头曼单于纵横草原,建立匈奴国,在北方称雄。

但,他运气不好。

遇到了中原诸侯最强盛的时候,尤其是先有李牧,后有蒙恬。

头曼单于有两大功绩:

1.称霸北方草原,建立匈奴国。

2.修建头曼城。

他一生有三个对手。

1.赵国李牧。

2.大秦蒙恬。

3.冒顿。

当中原巨变,千古一帝,秦始皇命丧沙丘。头曼单于,他的过去也成为历史。他输给赵国,输给大秦,东边敌对东胡,西边警惕月氏觊觎,仍然屹立于草原。

然,他的死,非正常自然死亡,而是被他儿子弑杀。

这个儿子,就是匈奴第首位统一北方草原民族的男人:冒顿。

头曼第一个纵横北方草原,建立匈奴国。他没有输给敌人,却死在了儿子的手中。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雄主陨落。

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父子成仇,冒顿弑父。

接下来,看一下冒顿是如何从太子-弃子-单于,成为北方首位统一草原的雄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