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 第一百五十五章 夺嫡风波

贲赫逃出淮南,前往长安,告英布反汉。

刘邦先将他羁押,后暗中派人入淮南调查情况。

很快,刘邦收到一个信息:英布真的反了。

接着,两个噩耗传来。

1.荆国被灭,荆王刘贾被杀。

2.楚国战败,楚王刘交逃亡到薛。

刘邦召集大臣,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会议的主题只有一个:打与不打。

刘邦先说了一句话:英布造反,对他该怎么办。

朝臣群起激愤,一致主张打。

刘邦没有表态,而是很沉默。这些将领都说打,却没有说排谁去打。

天下间,还有谁是英布的对手。

刘邦在想两个问题:

1.英布为什么要反。

2.派谁去平定英布叛乱。

这时,又有两个人登上舞台。

一个是滕公夏侯婴,另一个是原楚国令尹(相当于大汉丞相)。

据史料记载,这个楚国令尹具体叫什么,没有明确记载。

根据楚制,对德高望重的人,称为公。因为这个人姓薛,所以叫薛公。

薛公的出现,为大汉皇帝刘邦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英布为什么要反。

薛公是楚国令尹,但,不知道他是楚王韩信的令尹,还是西楚霸王项羽的令尹。

在楚汉争霸时,彭越反楚,攻打下邳,击败项声、薛公。

薛公,有可能是西楚霸王时代的人物。

项羽乌江自刎,刘邦安项定楚,薛公投靠大汉,当了夏侯婴的门客。

夏侯婴召见薛公,问了一个问题:英布会不会反。

薛公给出了明确答案:他会反。

夏侯婴说了这样一段话:上裂地而王之,疏爵而贵之,南面而立万乘之主,其反何也?

大汉皇帝待他不薄,英布为什么要反。

夏侯婴想不通,但,薛公看的很明白。

夏侯婴要理由,薛公就给,说了这样一段话:英布、韩信、彭越,被称为汉初三将,裂土封王。此三人者,同功一体之人也。韩信被杀、彭越被诛。自疑祸及身,故反耳。

夏侯婴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入宫把这些话上报给了大汉皇帝刘邦。

夏侯婴见了刘邦,把薛公推出来。

他先说了薛公是谁:说:我的门客。

又说了,薛公人生中最显赫的简历:原楚国令尹薛公。

接着,说了薛公的优点:富有韬略。

最后表明一个观点:有什么疑惑,可以问他。

尤其是刘邦最关心的问题:英布为什么要反。

就这样,薛公出现在刘邦的面前。

刘邦开门见山地问:英布为何反我。

薛公说了一句话提高刘邦的关注度:英布造反不足奇怪。

刘邦听了,也认可薛公的话。

刘邦又问了一个很关心的问题:英布将会如何反叛。

薛公根据对淮南国四周的情况,以及对英布的了解,他说了上、中、下三策。

上策:向东夺取荆国(太史公时期,这里叫吴国),向西夺取楚国,吞并齐国,占领鲁国,传一纸檄文,叫燕国、赵国固守他的本土。

后果:函谷关以东不再归大汉所有了。

中策:向东攻占吴国,向西攻占楚国,吞并韩国占领魏国,占有敖庾的粮食,封锁成皋的要道。

后果:胜负难料。

下策:向东夺取吴国,向西夺取下蔡,把辎重财宝迁到越国,自身跑到长沙。

后果:陛下安枕无虑了,汉朝江山无祸。

刘邦问:英布会选择那种计策。

薛公很肯定的回答:英布会选择下策。

同时,薛公要给刘邦解释,为什么得出这个结论:英布从骊山刑徒,两度裂土封王,成为万乘之主,是为了自身的富贵,而不顾及当今百姓,不为子孙后代考虑。

刘邦听到这个答案,相当高兴。

薛公的出现,不仅替他解决了英布为什么会反。

还安定他心,说了英布会如何打?

听到这样精彩的论述,刘邦一边说好,另一边送出掌声。

刘邦很高兴,也不吝啬爵位,封薛公为千户侯。

也可以这样说,英布反叛,薛公献策,被封为侯。

接下来,刘邦要解决第二个问题:派谁去打。

此时,刘邦病重,不想打。据史料记载,刘邦病了不想见任何人,下了一个诏令:不得让群臣进去看他。

群臣中如绛侯周勃、灌婴等人都不敢进宫。

这时,樊哙站了出来,干了一件事:闯入宫门。

群臣紧跟其后,却看见刘邦枕着一个宦官躺在床上。

这一幕太尴尬,樊哙做了一个举动:哭。

他一边哭,一边说。

樊哙先说了过去的辉煌:陛下和我们从丰沛起兵,平定天下,那是何等的壮举。

随后,话锋一转:如今天下已经安定,您又是何等的疲惫不堪啊!

接着,话锋又变,指出现在外面的情况:您病得不轻,大臣们都惊慌失措,您又不肯接见我们这些人来讨论国家大事,难道您只想和一个宦官诀别?

最后,樊哙来了一个反问句:陛下难道不知道赵高作乱的往事?

刘邦听了,一笑了之。

他病了,不能出征,就将这个任务,交给太子刘盈(汉惠帝)。

刘盈,出生于公元前210年。

现在,他已经十七岁了,足以抵挡一面。

刘邦选择刘盈出征,有两种观点。

1.刘邦病了,不能出征。让刘盈代他出征,能够早点建立功勋,树立威信。

2.排挤刘盈出权利中心,扶持刘如意上位。

至于,刘邦是什么想法。史料没有明确记载,但,根据留下的信息。

大汉朝廷内部,正在上演夺嫡。

刘邦宠爱戚夫人,也爱三儿子刘如意。

刘邦时常说一句话:刘如意像我。

刘邦还做了一个举动:经常将刘如意抱坐在大腿上。

刘邦想废掉太子刘盈,立戚夫人生的儿子赵王如意。

很多大臣进谏劝阻,都没能改变刘邦废太子的决心。

其中有一个大臣劝谏刘邦被记录下来,他就是周昌。

周昌有两个特点:

1.直臣。

他敢说刘邦是夏桀商纣,深得大臣敬畏。

2.口吃。

当刘邦有废掉刘盈的想法,周昌站出来在朝廷中极力争辩。

刘邦问他,为什么反对。

周昌博学古今,知道废掉刘盈会带来什么影响。但,他想说的话,不能很好的表达出来。再加上,他很生气,更不能完整的表达。

周昌说了一句话:我的口才虽然不太好,但是我……知道这样做是不行。

陛下想要废掉太子,我……坚决不能接受诏令。

周昌反对,朝臣都反对。

刘邦不能力排众议,为了平息朝臣的反对声,只能暂时作罢。

周昌保太子刘盈这一幕被吕后听见。吕后为了儿子,做了一件事:跪谢。

吕后说:若不是您据理力争,太子几乎就被废掉了。

这说明,吕后为了儿子,能够做到这一步。

用两个字来形容:母爱。

周昌立争,暂时保住了太子刘盈的地位。

但,吕后深知,刘邦不会就此作罢。

所以,吕后要行动起来。

她不仅是刘邦的妻子,大汉的皇后。

她还有力量辅佐刘邦,平定天下。

吕后凭借皇后的影响力,以及借助吕家的势力,做了两件事。

1.擒杀淮阴侯韩信。

2.诛杀梁王彭越。

吕后以铁腕的方式,告诉刘邦。

你想要废掉刘盈,我,吕家,以及支持太子的人,都不答应。

我们有能力,保住太子。

吕后一边用强,另一边用软。

吕后的二哥建成侯吕释之,听说刘邦要废掉外甥,第一个不答应。

其兄吕泽,死与战祸。但,具体死与什么没有记载。据估计,是死于韩王信造反的战事。

来看看,吕泽、吕释之那些事。

诸侯反秦,这两兄弟以客将的身份加入刘邦阵营。

进入汉中,吕泽被封为周吕侯。

吕泽郎中冯无择,在雍丘大战,斩杀三川郡守李由。

吕泽护卫郭蒙,杠里击败王离军,曲遇大破杨雄军。

还定三秦,其部将丁复,逼降翟王董翳。

郭亭、虫达,也参加定三秦之战。

东进反楚,吕泽第一个先行攻回砀郡。

彭城惨败,刘邦在下邳投靠吕泽,东山再起。

还有部将丁礼、吕马童、蔡寅等人。

这些人都是汉初被封侯的人,食邑几千户。

吕释之参加反秦之后,没有进入汉中,而是返回沛,保护刘太公和吕太公。

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吕泽被封为周吕侯,吕释之被为建成侯。

可以说,汉初功臣列表,一大半封侯的人,出自吕家。

这些人与吕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他们不仅是为刘邦打天下,也是为吕家打天下。

刘盈刚好是刘邦和吕雉所生,是最好的代言人。

刘邦废掉刘盈,吕雉不干。

吕释之不干。

吕家的部将不干。

还有诸多朝臣不干。

吕后得知刘邦有废掉刘盈的想法,惊恐万分。这时,有个人站出来对吕后说:留侯张良,善于出谋划策,皇帝也很信任他。皇后不如请留侯出个主意。

大哥吕泽去世,就只能依靠二哥。

就这样吕释之站出来,拉拢吕家的部将,以及支持刘盈的人。

吕释之做了一件事:胁迫张良献计。

历史总是有出奇的相似。

汉初,有吕泽挟持张良问计。

汉末,有刘齐挟持诸葛亮问计。

史料记载,建成侯吕释之先用了一种手段:胁迫。

后,说了一句话:留侯一直是皇帝身边最得力的谋臣,现在皇帝打算废掉太子,你怎么能置身事外。

张良是聪明人,不想插手刘邦的家务事,说了两句话:

1.表明刘邦什么时候采纳他的计策:危机之时。

现在,天下安定,他站出来说话,也没用。

2.表明自己不是不想说,而是无能为力。

如今,天下安定,刘邦偏爱第三子想更换太子。这是至亲骨肉之的家务事。即使同我一样的有一百多人进谏也没用。

吕释之读过书,知道张良说的话很有道理。

按理说,懂礼节的人就会说一句:打扰了。

或者,哭哭啼啼寻求拿主意。

但,吕释之不一样,他的妹妹是皇后,侄儿是太子,妹夫是皇帝,自己是建成侯。

所以,吕释之霸道地说:你必须给我拿主意。

看上去张良没办法,只能献策。

其实,张良也是支持吕后、太子。

张良先表达了一个观点:口舌争辩没用。

随后,张良提了四个人:商山四皓。

张良又说了为什么要提这四个人:刘邦很敬重这四位老人,但,又请不来。

接着,说了请不来的原因:刘邦看不起读书人。

这四位老人有傲骨,宁可得罪大汉皇帝,也不愿出来做官,还隐居山林。

这四位老人的高风亮节,不仅得到了刘邦的称赞,还成为读书人的楷模。

吕释之心想,刘邦都请不来,他们能行。

张良给他出主意,怎么请,如何请,亲来之后该干什么。

张良告诉他要想请商山四皓出山,就要做这几件事:

1.不惜金玉壁帛。

2.让太子亲自写书信,言辞要谦恭。

3.预备安车。

4.再派有口才的人恳切地聘请。

跟着,张良告诉他,商山四皓来了之后要怎么做?

1.尊重他们,抬高他们的地位。

2.让他们陪伴左右,想尽办法让刘邦知道商山四皓的存在。

张良知道,如果刘邦看见四位花白的老年人,就会好奇。

一旦好奇心,就会问他们。

问他们,就会知道这几个人的存在。

刘邦请不动的人,太子请动了。那么,刘邦就会产生一个信号:太子受到天下人爱戴,一旦,他想要废掉刘盈,就会早到所有人反对。

吕释之听到张良这个计策,立马回去告诉了吕后。

吕后、吕释之按照张良谋划去做事。

商山四皓答应出山,辅佐太子刘盈。

这四位老人住在吕释之府邸,好吃、好喝供着,得到应有的尊敬,享受高规格对待。

太子刘盈,也来跟着四位老者学习,相处十分融洽。

刘邦患病,想要太子亲征,这四位老者登上了历史舞台。

关于太子刘盈出征这件事,引发了内部讨论。

有的人认为,这是好机会。

刘盈利用出征的机会,树立军功,扩大影响力。

但,商山四皓看到的不一样。

他们不仅年纪大,阅历丰富,还博学多识,通晓古今。

于是,这四个人站出来反对。

文化人说话就是不一样,反对也有条理性。

他们先表达了一个态度:出山,只有一个目的,保住太子刘盈的地位。

然后,给建成侯吕释之分析厉害。

太子率军出征,立下大功,权位高不过太子。相反,还会被人借题发挥,功高震主。

如果出征,无功而返,不好的事,就会接踵而来。

效忠刘如意的人,就会加大攻击。

轻者,被刘邦训斥,重者被废。尤其是刘邦有废掉刘盈之心。

商山四皓说了不能去的原因:

1.太子驾驭不了汉初战功赫赫的老将。

2.远离长安,太子地位会被刘如意取代。

毕竟,刘邦嘴上常说一句话:终归不能让不成器的儿子居于我的爱子之上。

他们还说了一句这样的话:爱其母必抱其子。

商山四皓认为不能去,这是智者的眼光。同时,他们还要用智者的智慧,如何做太子才能拒绝出征。

太子直接说不去,会招惹刘邦不快。

于是,商山四皓出了一个主意:让吕后出马。

并且,他们还出了一个点子:哭诉。

也就是说,他们要吕后拿出女人的弱,以及常用的武器哭。

光是哭,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还要说,现实问题。

比如说英布是天下的猛将,会用兵。

又比如说太子年幼,不通战事,很难让老将信服。也指挥不了,这些老将。

或者说,英布得知是太子出征,就会大张旗鼓的发动进攻。太子抵挡不住,汉家天下就会危险。

然后,抬高刘邦的地位,他亲征会有什么好处。

比如皇帝出征,众将不敢不尽力平叛。

又比如说,当爹的人,就要为儿子、妻子辛苦打江山。

刘邦病了,还是可以统率亲征。

为了大汉安危,刘邦只能辛苦点。

吕释之听后,立马入宫将商山四皓的话,告诉给了吕后。

为了感谢帮助她儿子说话的周昌,吕后不觉得下跪是屈辱,有损身份。现在,她儿子的地位面临危险,她只需哭诉就能解决问题。

吕后没有半点犹豫,见到了刘邦,开始了精彩表演。

吕后哭的伤心,说话感人,再配上丰富的表情,一哭二闹,刘邦拿他也没办法。

史料记载,刘邦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就认为他不行,还是老子亲自去。(吾惟竖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

大汉外部有陈豨叛乱余波未尽,又有英布起兵造反。

内部又形成以赵王刘如意和太子刘盈夺嫡风波。

这场风波参与者有吕后、吕释之、张良、商山四皓等人。

最终以刘邦亲征,夺嫡风波暂且结束。

刘邦带病亲征,他要守卫汉家天下。

英布,我要消灭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