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 第十三章 蒙氏兄弟

秦二世继位后,功臣之中,第一个被处理的对象:蒙恬、蒙毅兄弟。

蒙恬有显赫军功,蒙毅内政也不错。秦二世也想网开一面,想召回蒙氏兄弟,继续重用。赵高担心蒙氏兄弟东山再起,威胁到自己的地位,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当然,聪明人不会直接说:用他,我不同意。

聪明人,会用精明的方式。为了消灭蒙氏,赵高先给胡亥灌输了一个思想:蒙氏兄弟,是坏人,不能用。(日夜进宫,说蒙氏的坏话。)

赵高用的方式很简单:造谣。

就在秦二世有启用蒙氏兄弟的意思,赵高说了这一样一段话:先皇本想立你为太子,蒙毅阻拦,不得立。(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曰‘不可’。)

随后,赵高给出了意见:蒙毅对陛下不忠,这样的人,留着也没什么用。不如,杀之。(若知贤而俞弗立,则是不忠而惑主也。以臣愚意,不若诛之。)

秦二世没有下决定,又问了李斯,该怎么办。

李斯也认为蒙氏兄弟会威胁到他的地位,为了守住权力,给出答案:杀。

赵高又命人捏造蒙氏兄弟的罪行,送到秦二世面前。秦二世身边没人敢说真话,信以为真,就做了一个决定:杀。

一个人听说,秦二世要杀蒙氏兄弟,立马入宫觐见。这个人就是大秦的亡国之君子婴。

子婴是文化人,说话比较委婉,直接说,等于送命。为了保下蒙氏兄弟,列举了几个人物:赵王迁杀其良臣李牧而用颜聚,燕王喜阴用荆轲之谋而倍秦之约,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之议。这三位君主,听信谗言,斩杀功臣,最终成为亡国之君。

子婴的意思归结起来,是说蒙氏兄弟,国之重臣,不能杀,杀不得。杀了蒙氏兄弟,犹如赵王迁、燕王喜、齐王建之辈,自毁长城,遗臭万年。(今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主欲一旦弃去之,臣窃以为不可。臣闻轻虑者不可以治国,独智者不可以存君。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臣窃以为不可。)

秦二世,怒气正盛,哪里听得进去,派了御史大夫曲宫前去处理蒙毅。

曲宫,这个人物,历史没有过多的记载。只是秦二世,强杀蒙毅的时候,提及到这个名字,以及他的官位。

曲宫去代,见了蒙毅,说了这样的话:

陛下,命我来处决你。

官方给出的罪名:阻拦先皇立陛下为太子。

丞相认为你不忠,应该夷灭三族。陛下仁厚,念你蒙家的功劳,为了保全蒙家的脸面。让你自尽。

(先主欲立太子而卿难之。今丞相以卿为不忠,罪及其宗。朕不忍,乃赐卿死,亦甚幸矣。卿其图之!)

蒙毅听后,发出一声长笑,开始辩驳:先皇英明神武,立谁为太子,岂是他的言语能够左右。(以臣不能得先主之意,则臣少宦,顺幸没世。可谓知意矣。以臣不知太子之能,则太子独从,周旋天下,去诸公子绝远,臣无所疑矣。夫先主之举用太子,数年之积也,臣乃何言之敢谏,何虑之敢谋!)

紧接着,蒙毅又说了段话:陛下要杀我,请给我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这个理由,我不能接受。(非敢饰辞以避死也,为羞累先主之名,原大夫为虑焉,使臣得死情实。)

蒙毅精通律法,又摆出一个观点:刑不上大夫。(且夫顺成全者,道之所贵也;刑杀者,道之所卒也。)

蒙毅不愧是有学问的人,引经据典,滔滔不绝,列举了几个人物:秦穆公用良臣殉葬,秦昭襄王杀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杀伍奢,吴王杀伍子胥。

蒙毅用这四位君王,杀良臣,就是为了表达一个意思:君王不能任性而为,杀良臣,会留下千古骂名。秦二世不怕留下千古骂名,那就杀了我吧!

蒙毅认为,他这番义正言辞的话,能够唤醒秦二世,保住一条命。结果,曲宫这个人,当做没听见,说了一句话:陛下之意,不可违。

蒙毅落得一个凄惨的结局:被强杀。

在霸道、昏聩的君主面前,很多东西是没用的。只要他一句话,就能要你死。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宁可得罪君子,不能得罪小人。小人一句话,就会断送了你的命。

蒙毅死了,接下来,轮到蒙恬。

蒙毅手中无兵,可以强杀。但,蒙恬在长城军团有很高的声望,强杀,会引发北疆动乱。

秦二世派了一个人,前去问罪蒙恬。这个使者的名字,没有被记录。也许,这位使者是个大人物,被抹去了名字。毕竟,做这种事,是会留下骂名。

秦二世强杀蒙毅,派出的使者是御使大夫曲宫。要杀蒙恬,派出的级别绝对不会太低。使者来到蒙恬被囚禁的地方阳周,直截了当说了一句话:奉陛下之命,前来杀你。

扶苏自刎,蒙恬也应该自裁。但,他不想死得稀里糊涂,他要向秦始皇申诉。蒙恬不自裁,也有底牌,那就是身后有三十万将士,是军中大佬。

他不想死,没人敢逼迫。

蒙恬没有等到秦始皇的召见,等到的是秦始皇的死讯。紧接着,胡亥继位,成为秦二世。蒙恬不知道弟弟蒙毅被囚禁代,也不知道蒙毅被强杀的事。他更没想到,秦二世继位后要杀了他。君要臣死,总要给个理由吧!

“陛下,为何容不下我。”使者逼蒙恬自杀,蒙恬不肯,声辩说要见秦二世。

使者应该与蒙恬相识,说了一句,“您的罪过太多了。(君之过多矣!)”

蒙恬看着使者,示意对方说出他的罪。

使者告诉蒙恬一个消息,“你弟弟犯了大罪,已经被诛杀,也连累到你。(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

蒙恬闻言,悲愤的说了一段话:从我的祖先到后代子孙,为秦国累积大功,建立威信,已经三代。蒙毅有何罪,为何被诛,又如何牵累到我!(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於秦三世矣。)

然后,蒙恬清醒过来,其弟被诛,这是秦二世身边有奸臣,他要为弟弟报仇,又说了一段话:我手中掌控三十多万军力,即使我被囚禁,我的势力足够叛乱。(今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

这句话,彰显了蒙恬是有用的人。只要秦二世一声令下,蒙恬就能率领长城军团,杀进咸阳,清君侧。

蒙恬又说了他没有这样做的原因:坚守节义,不敢辱没祖宗的教诲,不敢忘掉先主的恩宠。(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这些话传到使者耳中是什么看法:蒙恬是个危险的人物,不能让他活着。

蒙恬不知使者所想,又举了一个例子:周成王和周公旦的故事。

借助这个故事,蒙恬是想清君侧,匡正朝纲,助秦二世,治理天下。蒙恬忘了,他不是周公旦,在朝内没有足够的威信,也得不到大臣的支持,连说话的人都没有。秦二世也不是周成王,听不进去臣子的话。蒙恬说了那么多话,误以为事情有转机,他能活下去,继续效忠大秦王朝。使者说了这样的话,让他的梦破碎了。

“陛下派我前来,是杀你。你的话,我不敢转告陛下。(臣受诏行法於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於上也。)”

蒙恬得到这样的问答,还是竭力保持将者的风范和气度,喟然长叹:“我有何错,陛下,要杀我。(我何罪於天,无过而死乎?)”

使者看着蒙恬,不说话。的确,蒙恬是没罪。但,他活着,就是威胁大秦不稳定的因素。使者来阳周,不是为蒙恬开罪,与他聊天。而是前来执行秦二世的命令,处死他。

君要臣死,你就要死。无论,你有没过错,都得死。

使者也不多说,命人备好毒药,示意蒙恬赶紧上路,他好回去交差。

蒙恬见难逃一死,心彻底凉了。

一个人临死前,总会反省自己的一生。蒙恬一生对大秦无过,但,愧对百姓,尤其是山东六国的百姓。

蒙恬临死前,说了这样一段话:我的罪过,本该当死!

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筑长城、挖壕沟一万余里,截断大地脉络,这就是我的罪过。(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巉万馀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

蒙恬认为他的罪过是挖断了龙脉。

蒙恬临死前,发出了这样的声音。

武安君白起临死前,也说过这样的话:我做了什么事,落得这个地步!是啊!我本该死啊!我以欺诈之术坑杀赵降卒数十万,这就是我的死罪。(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

白起自刎而死,蒙恬服药自尽。谁能想到,秦国两位名将,都落得如此凄惨的场景。

然,蒙毅、蒙恬的死,只不过是开幕。大秦,还有更多的人,被杀。这场杀戮,让大秦乱得彻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