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 第四十章 定陶之战

章邯两战皆败,被围濮阳。雍丘之战,李由为秦战死。这两个消息传开,震动秦廷。

秦二世玩世不恭,面对大秦生死存亡,他还是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掏空家底增兵。

秦二世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他要效仿历代先祖,打天下,治理天下。他要守住秦始皇留下的天下。秦二世下达了一个命令:增兵。

兵源来自两个地方:一个是来自关中的秦人,由长史司马欣、都尉董翳率领;另一个是来自长城军团,由武成侯王离率领。

这两支军力,是秦二世能够调动平乱的最后力量。也可以说,秦二世掏空了家底,也要支持章邯,平定六国叛乱。

来看看,秦二世派出平叛三个人的简历。

先来,看一下司马欣的个人简历。

司马欣个人信息,比较模糊。史料没有记载他的出生、家世等最基本情况。只留下,他姓程,司马氏,是程伯休父后裔。

因为先祖有显赫战功,以司马为氏。也可以说,司马欣祖辈有个厉害的人物,官居司马,替他留下了一个氏。

太史公也留下司马欣一点信息:曾在栎阳当狱橼长,与曹咎交情不错,无意之间救过犯了死罪的项梁。正是这份救命之恩,项羽分封诸侯,也没有忘了他,封他为塞王,管理咸阳以东。

秦二世时,司马欣的身份:长史。

其职责:负责审判安置囚徒。

司马欣以长史身份辅助章邯参加了这次平定六国叛乱。

长史是个官名,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或幕僚长。如果你把他当成是普通的秘书或幕僚,那你就看走眼啦!

长史,最早设置于秦,丞相和幕府才有这个官职。当年李斯,曾担任这个职务。司马欣这个秘书,至少是省委或军委级别的秘书长。所以,想要当长史,你要足够忠诚,有人推荐,被人赏识,要有真凭实学。

接下来,谈论董翳。

因为史料残缺,董翳的个人简历、家族成员也没有详细记载。

只知道,他姓姬,董氏。出自春秋时期,周朝大夫辛有的儿子,是以官职为氏。

他先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这个人叫董狐,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太史,也就是史官。因为不畏权贵,秉笔抒写历史,留名后世。

董狐不顾生命安危,敢于记录赵盾弑君,留下了一个典故:董狐直笔。

董狐也开创了史官秉笔直书的先河。这种精神,被后世史官,继承下来。其中有一位最出名,他就是遭受宫刑的太史公司马迁。

大人物什么都不怕,最害怕史官手中那支笔。他做的事,会被记录下来。好事,留名千古。坏事,遗臭万年。

史官是最危险的职业,他打交道的人物,是权贵。稍有不慎,就会掉脑袋。

当然,董狐是史官没错,他不同于后世史官,只是拿起笔,权贵叫他写什么,他就写。

董狐这个史官,除了写,还有很大权力。他要治史,还要治政。想要做好这个职业,除了胆子大,不怕死,还要有强大的抗压心理。不仅如此,你还要博学古今,文化底子厚。

董翳祖上有个良史,名声显赫。

董翳在大秦也混得不错,他的官职,是都尉。将军之下,分国尉、都尉。也就是说,都尉相当于现在元帅之下,是少将以上的高级军官。

都尉职责,掌控军事。所以,董翳的军事才能和作战能力,不用质疑。

章邯为少府(税务总官)、司马欣为长史(秘书长)、董翳为都尉(高级军官),这三人协作平叛。秦亡后,这三人被项羽分封为王,压制刘邦。因为在秦国故地,被称为三秦。

王离这个人物,就不简单了!他的个人简历相当气派。

王离出生的时间不知道,但,清楚记录了一个事实:他出生在名将世家。

其祖父王翦,战功显赫,是秦始皇兼并天下最重要的一名战将。并赵、破燕、亡楚,这是他的战功。王翦也被评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也是大秦第一猛将。因为军功,被封为武成侯。

其父王贲,也是战功显赫。亡魏、灭齐,扫荡燕赵残余势力。因战功被封为通武侯。

王离生在显赫的名将世家,出生含着金钥匙。他袭封武成侯,拜上将军。曾与秦始皇、李斯等人东巡,参于评议秦始皇功德。跟着秦始皇时期,另外一个名将世家,蒙氏蒙恬,抗击匈奴,率兵戍边备胡。

秦二世继位之前,逼杀扶苏,强夺蒙恬兵权。王离接替蒙恬在军中的位置,成为长城军团,最高统帅,镇守北疆。

王氏,一门三侯,可谓尊贵之极。

秦二世调动这三人去辅佐章邯平叛,是真的想要治理天下,当一位贤能的君主。

因为司马欣、董翳、王离这三位加入,新的一场大战,拉开了帷幕:定陶之战。

话说,东阿之战,章邯退守濮阳。项梁让刘邦和项羽率军攻打秦军薄弱之地,扩大战果,孤立濮阳。

雍丘之战,李由这种有级别的大人物战死,推动反秦大业,进一步发展。

项梁看到亡秦,振兴楚国的希望。‘亡秦必楚’,这四个字,将会在落到他的身上。

于是,项梁号召诸侯,西向亡秦,马踏咸阳。

此时,赵国公子歇成为赵王,赵地民心大定。齐国田荣回国平定叛乱,扶持田儋儿子田市为齐王,自封为齐相。齐国民心安定。

田荣虽平定叛乱,扶持侄儿为王。但,叛乱主要人物,齐王假逃到楚国,田间、田角逃到赵国。

齐国救魏,田儋战死,国内才出现叛乱。西去伐秦,叛乱这种事,会不会再次发生。田荣拿捏不住,他也不敢离开。

叛乱主要人物,没有抓到,这也是安全隐患。

项梁感到很失望,齐赵解决了自己的问题,都没有响应他西向伐秦的号召。

当然,田荣没说去,也没说不去。项梁解救齐国东阿之围,不去,会落下忘恩负义的话柄。去,国内隐患,没有彻底解决。

田荣见识到秦军的强大,亲眼目睹了兄长战死,也经历了齐、魏、楚联军惨败。

东阿,击败章邯。但,秦国总体实力很强,不好打。田荣只想保住齐国,不想西去。

面对项梁伐秦号召,田荣是聪明人,不会直接回答,去,或者不去。为了掌握话语主动权,他给项梁出了一个难题:我去也可以,你也要表明合作的诚意。

田荣提了一个条件,让楚国送回叛乱主要人物:伪齐王田假。

为了加大条件难度,田荣还有一个附加条件:让赵国送回叛乱主要人物田间和田角。

齐、赵、楚都是盟友,是兄弟。他们地位平等,不能干涉他国内政。

项梁能够做的,最多把逃亡楚国的田假送回去。至于,逃亡到赵国的田角和田间,他是不能做主。

项梁从这个条件,看出了田荣的心意:不想合作。

成年人的交流方式很简单,不爽快答应,就等于拒绝。只不过文化人田荣,拒绝手段相当高明,还是名正言顺。

项梁也是聪明人,看出了田荣有意为难,明显是不想合作。项梁也要发表言论,谴责对方。

项梁先摆明一个不能杀的原因:田假为与国之王,穷来从我,不忍杀。

进而表达一个意思:你喊我杀,我就杀。你是在教我做事!你来就来,你不来就算了。想要教我做事,你不够资格。

田荣要的就是这种效果,果断的选择不来。合作需要有诚意,田荣看不到楚国的诚意,那就不合作。

项梁有自己地的考虑。田荣也有自己的考虑。两个人站立角度不同,考虑问题方式不一样,最终没能达成合作。

当然,成年人还有一种交往方式:不会直接撕破脸面。

项梁继续去做田荣思想工作,喊他一起伐秦。田荣也让人去做项梁思想工作,希望对方明白自己的难处。毕竟,项梁有恩于他,再上对方能力很强,名声显赫,不能决裂。

双方使者,你来我往。

后来,刘邦也遇到项梁这种问题:他喊陈馀一起打项羽。

陈馀提了一个条件:要张耳人头,才出兵。

刘邦是这样做的:找了一个和张耳长得很像的人,杀了,把头送过去。

陈馀才出兵助汉伐楚。

刘邦为了解决目前遭遇到的困境,争取盟友,又不想违背初心,采用了欺骗手段。

这不能说项梁做事不够圆滑,刘邦做事手段高明,懂得变通。毕竟,项梁是贵族,有贵族精神,是做不出这样的事。如果项梁这么做,反而不是项梁。

项梁通过这件事,明白了一个道理:盟友靠不住。

伐秦,只能依靠楚国的力量。

因为齐赵不出兵,项梁很无奈,一场新的大战拉开了帷幕:定陶之战。

这场大战,导致了一个人战死,差点让反秦大业,中道崩殂。

他,就是项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