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 第十八章 昙花一现

陈胜攻破陈,这座城邑后,发号施令,天下人莫敢不从。再加上,起义形势,一片大好,山东六国光复。陈胜心态发生了变化:他要当王。

无论陈胜称王是目光短浅也好,是格局太低也罢!陈胜称王,具有划时代意义。他,宣告了贫民也能称王,登上最高的政治舞台。

在陈胜以前,没有贫民能够为王。也没人想象,贫民会当王。

陈胜不仅称王,还做到了他发出的那一声呐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有句老话说得好:德不配位,必有殃灾;才不堪任,必遭其累。陈胜有鸿鹄志,却没有鸿鹄量。有点燃星星之火的胆量,却没有驾驭控火的能力。

接下来,看一看,陈胜是如何把一把好牌,打的稀烂!

第一件事:称王。

陈胜称王,导致内部离心离德。张耳、陈馀,不与其一条心,主动离开,攻略赵地。

用现代人话说,这个人的气量、格局,太小了。跟着他混,没有前途。

张耳和陈馀是魏地有名的贤者,他们投奔,带来积极反应。他们离开,也会带来不好影响。赶走张耳、陈馀,会被下面的人看到一个现象:陈胜气量小,不会用人。

第二件事:诛杀同伴。

在陈胜还是雇工的时候,他对身边同伴发出了一句呐喊:苟富贵,勿相忘。

结果,他富贵了。有个同伴来投奔他,那人没有眼力劲,举止不得体。这个同伴的思想还停留在以前,他认为现在的张楚王陈胜,和以前的雇工陈胜是一个人。他忘了,以前那个陈胜,吃饭都成问题。现在,这个陈胜是王,掌握别人生死。

他更不懂,一个人的思想,会随着身份的变化,发生改变。可惜!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这个人更不懂,最终丢了性命。

这个同伴,不仅大闹宫门,还当着诸多朝臣的面,喊陈胜小名,更过分的他还到处乱讲陈胜的黑历史。

身居高位的人,第一件事就是想抹去不堪回首的过去。这个人倒好,把别人不堪回首的过去,当成谈资,炫耀的资本。他自己作死,就只能死。

按理说,陈胜杀不敬之人,也能理解。但,在其他人看来,陈胜,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跟着他混,很危险!知道太多,早晚会送命。

接下来,又发生了一件事,陈胜发达了,他的亲戚、朋友、同学都来投奔他。

其中有一个人,就是他的岳父。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老丈人来投奔你。陈胜是贫民,他老丈人对他也不好。他富贵了,老丈人就来投靠他。这也是千古最难化解的一个问题。现代人,喊出了一句话:今天你对我爱搭不理,明天我要你高攀不起。

陈胜做了后者,当年你看不起我,现在我要你们高攀不起。

不过,陈胜还是知道分寸,毕竟自己现在身份不同了,是王。要大度,要做给下面人看。

陈胜没有把这些人高高供起来,给他们封官封爵,好吃好喝招待。由于陈胜的不喜欢,放在脸上,做戏又不给力,把投奔的老丈人当成了普通宾客。

结果,老丈人不开心了,还愤怒说了一句话:发达了!忘本了!不尊重老人。(依仗权势,怠慢长者。)

还发出了一句诅咒:不能长久。

陈胜心想:我太难了!

把你们供起来,跟我打天下的人会说我:任人唯亲。

你们平时对我也不好,我对你们这样,已经仁至义尽。你们却诅咒我,希望我的人生过得不好。

陈胜心里的苦,别人不会去管,也看不到他的难处。别人看到陈胜,另外一面:刻薄寡恩。

所以啊!现在有句话说得好:没人真心希望你过得好,除了父母。一旦,你富贵,总会招人恨。

如果说陈胜称王、怒杀同乡、没有善待老丈人,这些情况还能理解。但,接下来的事,就不能理解。

武臣北略赵地,打得很顺,赵国故地,很快就被收复。陈胜自立为张楚王,武臣也自立为赵王。

用武臣的话说,你和我一样,出生没我好。你称王,为什么我不能称王。江山是我打下来的,我不称王,没有天理。

陈胜,我要和你平起平坐。

最重要的是:陈胜称王,张耳、陈馀反对。武臣不想称王,张耳、陈馀支持。

武臣自立为赵王,封张耳为丞相,封陈馀为大将军。

陈胜知道了这个情况,很愤怒,想要教训武臣,斩杀他的妻儿,发出警告:你们别乱来,只有我一个人可以称王。

一个叫蔡赐的人站了出来,反对说:不能这样做。

然后,蔡赐说了不能这样做的原因:武臣选择自立,杀了他妻儿,不仅没用,反而还会与赵交恶。我们西边有秦国,北边有赵国,对张楚政权发展不利。现在,我们只有一个共同目标,诛灭暴秦。

陈胜听进去后,问了一句:那该怎么办。

蔡赐给出了一个建议:与其让武臣自立,不如施恩立武臣为赵王。

蔡赐抓到了问题的关键,具有很强的政治眼光。陈胜也听进去了,按照蔡赐所说,不仅立武臣为赵王,还送其家属去赵国,顺带送上一句话:干得不错,立王是对你的奖励!

其实,陈胜内心活动是这样的:你等着,我早晚会收拾你。

蔡赐是何许人也!他为什么会有如此政治远见,陈胜还听他的?

蔡赐的年龄,史料没有记载。何时,加入陈胜的阵营,也不知道。他是上蔡人,有名望和才学,是被陈胜拉拢在帐下。

陈胜封他为房君,任命他为上柱国。上柱国是楚国的官职,地位仅次于令尹。陈胜把他当成智囊,称他为肱骨第一号文臣、谋士。足以见得,蔡赐在陈胜心中,是多么重要。

蔡赐也对得起他的声望和才学,举荐了周文,又不断替陈胜出谋划策。

为了表示恩宠,制衡武臣,陈胜又封吴广为假王。

陈胜封武臣、封吴广之举,推倒了多骨米牌,带来了连锁反应。武臣的部将韩广,在燕地自立,称为燕王。

齐地田詹,自立为齐王。

收复梁地的魏人周市,众人喊他称王。齐国和赵国都助他称王。周市说了一句话:国家有难,方知忠臣。为王者,应该是魏国宗室后裔,我怎能为王。

人人都想称王,唯独周市不想当王,他有一颗以天下为公的心,还说出了应该立谁为王。周市这个人不仅有政治眼光,还十分忠君,与其他人自立相比,人格魅力四射。

周市四处寻找魏国宗室后裔,找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魏国宗室后裔,被称为宁陵君魏咎。

魏咎是河东安邑人,是战国时期魏国宗室公子。他在魏国时,受封宁陵君。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国以王贲为将,水灌大梁,灭亡魏国。秦始皇将公子魏咎放逐,废黜为平民。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继位。魏咎不甘平庸,要拿回失去的一切。陈胜起义,他前去投奔。此时,魏咎在陈。

周市命人去陈,迎回魏咎回到魏国当王。

陈胜见大势已去,不放魏咎,周市也会另立他人。为他施恩魏咎,不得不做出妥协。就这样,魏咎回到梁地当王。周市成为了魏国的国相。

首席战将葛婴,不知道陈胜已经在陈自立为王,南征九江郡。为了名正言顺,没有请示陈胜,立楚国宗室后裔为楚王。这个人就是襄疆。

葛婴很尴尬,刚立楚王不久,得知陈胜为王。忠臣不侍二主,葛婴忠于陈胜,杀了新立的楚王,回去谢罪。

陈胜怒了,手下的人都不听话。

要么,自立为王;要么,立别人为王;要么,擅自立他人为王。

你们这些人,到底有没有把我放在眼中。

答案:没有。

陈胜不知道,后面还会有多少人不听他话,有多少人称王。趁着事态没有完全恶化,还有很多人认可他这个起义首领。他觉得要做点事,来告诉下面的人:不是人人都能称王。

在这种背景下,两个奸臣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的名字被记录了下来,一个叫朱房,当中正。另一个叫胡武,当司过。

这两个人的任务:监督群臣的过错。

征战将领回到陈,只要这两个人看不惯,就会以各种罪名处理。他们以寻找别人的过错,且用苛刻的手段,来表达对陈胜的忠心。没有背景的人,不用请示,就将其法办。

陈胜,对这两个人深信不疑。

其中,两个人的死,让诸多将领与陈胜离心离德,分道扬镳。

一个人是葛婴,陈胜的首席战将。

从起义开始,攻大泽乡,打蕲县,破周围五县,拿下陈地。葛婴立下赫赫战功。因为南征九江,在不知道陈胜称王的情况下,立襄疆为楚王。葛婴听说陈胜已经称王,杀掉襄强,表明忠心,亲自回去报告这件事。

陈胜也不听解释,就把他给杀了。

汉文帝为追录葛婴反抗暴秦的功劳,赐封葛婴孙子为诸县侯,并世居于此。葛氏为感念汉文帝功德,遂将‘葛’姓与地名‘诸县’合并改称‘诸葛’。据记载,蜀汉丞相诸葛亮就是他的后裔。

另一个人是吴广。

吴广部将田臧,因久攻不下荥阳,起义形势逆转,乃矫称陈胜命令擅杀吴广,献其首级。陈胜没有处罚田臧,赐以楚令尹印,任为上将。

吴广是陈胜,一起密谋起义的人。葛婴是助陈胜,打天下的人。一个故人,一个功臣被杀,部将人人自危,都怕成为下一个。

陈胜说话,不听。

陈胜喊他们来汇报工作,不来。

就在张楚政权,没有齐心协力诛灭暴秦,反而沉溺内斗。大秦出来一位力挽狂澜的将领,这个人就是章邯。

章邯的出现,延续了秦王朝的寿命。也让贫民出生的陈胜王侯将相之功,昙花一现。

秦末名将章邯,是如何成为出色的救火员,建功立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