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 第五十九章 秦王子婴登场

就在赵高认为,皇帝宝座即将成为他掌中物。只要他走到帝位,屁股坐在上面,他就是大秦皇帝。

反对他的大臣,都被他处理掉。这些大臣,大多都是他的心腹,对他毕恭毕敬,不敢出声反抗。

这个皇帝,他当定了。

大臣虽不敢反对,但,一件怪事发生,上天反对。突然间,地动山摇,大殿晃动。

赵高作恶多端,害怕鬼神,他认为这是上天示警,这个位置,他没有资格坐。

赵高很狼狈,看着朝臣,窃窃私语,神色有异。赵高明白一个道理,没有秦二世,这些大臣完全不把他当回事。

这些大臣不是怕他,而是觊觎秦二世淫威,暂时臣服与他。秦二世死了,这些大臣不会放过他。为了避免被杀,赵高灵机一动,想了一个办法:扶持傀儡!

可,扶持谁呢?

扶持谁,是一门学问。做这种事,要对自己有利。选谁,虽然是他说了算,但,这也是很头疼的事情。扶持谁为新君,也不能大意。

秦始皇子孙被诛杀殆尽,王室成员又不多。只能,在宗室人员之中选择。选一个听话,又没有太大能力,还没有主见,年级大点,有身份、有地位。在宗室有影响力就更加完美。经过甄别和筛选,赵高选出一个人。他就是被史学家称为秦王子婴。

子婴是什么身份,史料没有明确记载。但,有一点能够确认:他是宗室成员。

对子婴身份,有以下几种说法:

1、秦始皇的儿子,且最小的儿子。

2、公子扶苏的儿子。

3、秦始皇弟弟公子成嬌的儿子。

太史公曾留下这样一段记载:子婴诛杀赵高,曾和两个儿子商议。所以,子婴年纪不小,至少是壮年。

秦始皇死的时候,四十九岁。扶苏是长子,秦始皇亲政之前,才生下他,据估计,最多三十岁。其他儿子,年龄更小。所以,是秦始皇子孙商议诛杀赵高,这说不通。

如果说是胡亥兄弟,也不合理。胡亥二十四岁,其弟也比他小。儿子也应该是小朋友。再说,胡亥诛杀那么多兄弟姐妹,连没有罪过的将闾都被杀,公子高被逼殉葬。他会放过弟弟?

如果说是秦始皇弟弟的儿子,按照年龄推算,也不合适。秦始皇弟弟公子成嬌,比秦始皇小三岁。毕竟,扶苏才三十岁,他儿子会更小。再说,秦始皇是以叛逆罪,逼杀公子成嬌,会让其儿子留在身边。

那么,子婴会不会是安国君的儿子。也就说是秦始皇的叔叔,或许,这个叔叔年纪与秦始皇相差不多。毕竟,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叫子什么的,也不少。

秦庄襄王叫子楚,死的时候,三十五岁,也没记载他有诛杀兄弟的案例。

如果真的是秦始皇小叔叔,就能说的通。

这也是为什么秦二世诛杀蒙恬、蒙毅之时,他能给秦二世说那些话,还说了很多亡国之君。

或者,说是安国君孙子,秦始皇堂弟。毕竟,秦始皇这一脉是秦庄襄王。安国君二十多个儿子,也会有子孙。

子婴是宗室成员,有很强影响力,但,威胁不到秦二世皇位。这也是胡亥诛杀王室,诛杀功臣,却没杀子婴。

当然,对于子婴生世是谁,也没有记载。但,子婴绝对不是个小孩子,年龄比胡亥大很多。

秦二世被诛,赵高不能当皇帝,需要傀儡,子婴成为幸运的人,就这样被选中。

史料对于子婴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中,就是秦二世诛杀蒙恬、蒙毅。

子婴说了很多话,还列举六国诸侯亡国之君的下场,以及告诉他杀功臣带来的后果。

秦二世,不听,杀。

功臣被杀,王室成员被屠戮,子婴沉默了。

谁也没想到,子婴能够再次登上历史舞台。

这一次,子婴是闪亮登场。

他登场后,除掉第一个对手:赵高。

接下来,看一下子婴是如何扮猪吃老虎,解决掉聪明人赵高。

赵高当皇帝,天不允许,朝臣、将军也不支持。赵高退而求其次,想了一个办法:扶持傀儡。

子婴就在这种情况下,隆重登场。

赵高为了日后称帝打下基础,他虽迎立子婴,却又做了一件事:不称帝,只能称王。

赵高为了更具有说服力,讲述了一个理由:六国诸侯皆复,秦疆已失,秦,不能称帝,只能称秦王。(秦故王国,始皇君天下,故称帝。今六国复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为帝,不可。宜为王如故,便。)

赵高手握重兵,他说什么,朝臣、将军心里面反对,明面上臣服。

子婴,也不敢反对。

赵高见这些人都听他号令,又提出一个条件:令子婴斋,当庙见,受王玺。

子婴、大臣都没反对。

就在大臣可怜子婴是个傀儡,早晚会被诛杀。赵高也没把子婴当回事。

子婴露出老虎微笑,他要让人知道,你们小看了我。

赵高自认为胜券在握,放松警惕。子婴利用这五天,暗中密谋。这场密谋,就是诛杀赵高。

据太史公《秦皇本纪》记载,参加密谋者,名单如下:子婴、其两个儿子、宦官韩谈。

子婴看问题十分清晰,先发表一个观点:他和赵高势不两立,不是他死,就是我亡。

然后,子婴说了这样一段话:赵高杀二世皇帝于望夷宫,恐群臣诛之,乃详以义立我。我闻赵高乃与楚约,灭秦宗室而王关中。今使我斋见庙,此欲因庙中杀我。

这段话的意思,有两个:

1.赵高立他的原因:赵高诛杀秦二世,害怕被群臣反杀,被迫立他。

2.赵高为何要他斋见庙:是为了杀他。

随后,子婴说了一个秘密情报:赵高和叛逆共谋,诛灭秦宗室,想要当关中王。

子婴坚定的表明态度:我不能坐等被杀,反杀赵高。干!还是不干。

其子、宦官韩谈举手支持。

由于史料模糊,韩谈记载几乎没有。他之所以能够留下名字,是因为参加诛杀赵高行动。

密谋诛杀赵高,全部都投了赞成票。接下来,他们要做一件事:在哪里诛杀赵高。

此时,赵高权倾朝野,前呼后拥。就凭他们的力量,想要完成这个任务很难。当务之急,是要找一个诛杀地点。

子婴是爱动脑的人,他很快找到了一个地点:他的宫殿。

他也想到了如何把赵高引到这里来。子婴用的办法很简单:权力交接的时候,不出现。(我称病不行,丞相必自来,来则杀之。)

按照赵高的性格,遇到这种事,就会急。毕竟,人是他选,还和朝臣定了日期。交接时候不出现,赵高就会出现两种反应:急、怒。

这就会让赵高出错,来不及细想。按照流程,赵高会亲自来请,也会放松戒备。

于是,一场密谋诛杀赵高的计划出炉了。

人员:子婴、其两子、韩谈。

手段:武力诛杀。

地点:子婴的寝宫。

口号:乱政。

五日已过,赵高在太庙等。按照剧情设定,赵高没能如期见到子婴出场,他精心写好的剧本被人更改。

子婴认为这个剧本不对,重新写了个新剧本,按照剧本设定那样,等待赵高来请。

剧本被人修改,没人通知赵高。赵高很生气,多次派人去请,子婴还是不出。

赵高心想:架子还真大,想要我来请。

为了表现出谦恭的姿态,赵高去了。

赵高来到子婴寝宫,问:宗庙重事,王柰何不行?(大家都在宗庙等你,你怎么不去)

子婴说了三个字:要你命。

赵高尚未反应过来,就被韩谈砍了一刀。

子婴不甘落后,上前,刺了一剑。

赵高还没明白过来,就稀里糊涂,死去。他到死都没想明白,他为什么会被子婴杀死。

善于玩弄权术的赵高,顺风顺水,斗过了诸多聪明人。却怎么也没想到,他输给了子婴。一个不起眼的人。

赵高为什么会输?

因为大意!

此时,赵高弑杀秦二世,掌管军政大权,他认为大秦天下,掌控在他的手中。赵高到死都不明白,子婴是他扶立,会敢杀他。

子婴为人低调,是秦国宗室成员,没有突出的能力,也没有政治野心,更没有政治资源。也看不出有什么绝世才华。所以,秦二世不把他放在心中。

诛杀功臣,诛杀王室,秦二世放过了他。

赵高也没有将子婴视为对手,所以没有为难他。

怎知,子婴就是一只沉睡地老虎,醒来震惊天下,杀了赵高。

从杀赵高,这件事看来。

子婴为人低调,懂得隐忍。不出手即可,一出手,石破天惊。子婴是一个有魄力,有智谋,杀伐果断,是一个不简单的人。

赵高被诛杀,事情还没有结束。毕竟,赵高心腹很多,很多关键岗位都是他安排的人。处理不好,就会引发动乱,殃及自身。

这就像东汉末年,诸侯伐董。很多人认为董卓死,天下就太平。董卓虽死,但,新的一场动乱又开始。

诛杀一个赵高,还不能解决问题。

史料没有记载,子婴是用什么手段,除掉赵高党羽。尤其是郎中令、咸阳令阎乐、中车府令赵成等。这几人手中掌握兵权,有能力掀起更大的动乱。

史料记载,子婴除掉赵高,诛其三族,权力顺利交接。但,可以想象一下,处理党羽之事,十分棘手。同时说明了子婴手段,想当高明。

或者说,密谋诛杀赵高等人的行动,有很多人参加。至少有一个掌握军权的人。

也许是痛恨赵高的人很多,子婴当秦王,一声令下,这些人发泄对赵高等人仇恨。

总之,子婴继位,赵高被诛杀。随后下达了一个命令:灭其三族。

子婴闪亮登场,诛杀赵高,结束秦二世三年动乱,稳定朝局。

他,又会如何拯救大秦王朝。

大秦的天下,我,子婴又该如何做,才能匡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