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 第二十三章 刘邦归来

吕雉主内,刘邦主外,两人分工明确,各不打扰。

刘邦正是有吕雉的支持,专心在外鬼混。吃喝玩乐,到处赊账,对家里用六个字来概括:不管不顾不问。

秦始皇去世,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也改变了刘邦的命运。

秦二世继位后,修建陵墓,修建宫殿,需要大量的劳役。

刘邦做为泗水郡亭长,护送劳役,是他任务之一。为了积极响应秦二世号召,刘邦承担起护送劳役去骊山的任务。

对于山东六国的百姓而言,去骊山做事,不仅拿不到工钱,生命还得不到任何保障。去了,回来遥遥无期,等于送死。再加上,秦二世继位后所做所为,更加让这些人害怕!

害怕,就会做出一件本能的反应:逃跑。

刘邦做事不靠谱,押送劳役还没忘记一件事:喝酒。

这日,刘邦酒喝多了。胆子大的劳役,趁机跑了。胆子小的,行走不方便的就没跑。

刘邦酒醒,见跑了这么多人,完不成朝廷交代的任务。继续押送劳役,走到骊山,也会跑得差不多。去咸阳,完不成任务,也是死。

刘邦想了想,保住命要紧。你们跑了,我也跑吧!

刘邦跑之前,把所有人放了,并请这些人喝了酒,说了一句话:喝完酒,大家都跑路吧!我也会跑。(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

这些人见刘邦是个实诚人,够义气,再加上刘邦爱出去鬼混,仗义疏财,留下了慷慨、大气、仁义等多种名声。

这些人被刘邦侠义所感,打算跟他一起跑。刘邦没反对,也没有反对的理由。毕竟,一个人跑很孤单,容易出事。这么多人一起跑,有照应,能生存。

刘邦成为这些人首领,率领十几个人,在芒、砀山泽岩石之间落草。刘邦跑了,自己的小命保住了,却让家中老小遭罪。沛令见出了这么大的事,下令把刘邦的妻儿抓起来丢在监狱。

刘邦躲避官吏追捕,官吏捉走了刘邦的妻子吕雉(吕后),对吕雉有轻薄举动。这个时候,一个人物登场了。

这个人,就是任敖。

任敖,沛郡人,此时,正是沛县狱卒。

这个人,与刘邦感情不错,也向来敬重刘邦,称呼刘邦为大哥。刘邦逃亡,他不但没有落井下石。相反,还十分仗义,为朋友两肋插刀,保护刘邦的妻儿老小。

当官吏想要趁着刘邦逃亡,欺辱吕雉。他,看不下去了。不仅站出来说话,还动手,击伤欺辱吕雉的小吏。

任敖放出话来:谁敢欺负吕雉,就是他的敌人。

因为有任敖庇护,吕雉没有遭受小吏侮辱。相反,在牢狱过得还不错。只不过,睡觉的环境差了点。

后来,任敖随刘邦起兵,爵封广阿侯,官拜上党郡守。吕后当政,念及往日旧事,任命任敖为御史大夫,主管汉帝国的司法政务。所以,任敖,今日因,成就往日果。

刘邦逃亡,若非萧何(主吏)、曹参(监狱长)、任敖(狱卒)等人照料,妻儿会遭遇什么,很难想象。

刘邦好吃懒做,不学无术,乱花钱,出去混日子,乱交狐朋狗友的好处,这一刻,体现出来。

沛县,这个地方,很多人都认识刘邦。无论是官吏,还是平民,都认识他。刘邦在沛,小有名气。

按秦律,刘邦释放劳役,逃亡,这是大罪,会牵扯他的妻儿、父母。据史料记载,刘邦干了这样的事,他妻儿没事,还走很远的路给刘邦送吃的。

刘邦释放劳役,开始不断造势:醉酒,斩白蛇。这就是被后世,称为斩白蛇起义。

其他人都找不到刘邦,吕雉能够轻而易举找到,说他头顶上有一片祥云。

吕公说他面相好,老人说他贵不可言,刘邦斩白蛇,逃亡没有连累妻儿,吕雉说他头顶有祥云。这些事给刘邦传递了一个信号:他是天命之子,将来会是一个干大事的人。

同时,也让刘邦的名声,越传越广,沛县皆知。

跟在刘邦身边的人,也更加敬畏他。很快,刘邦迎来了属于他的机会。陈胜大泽乡起义,振臂一呼,群雄响应。

大泽乡(今安徽宿州)、沛县(江苏徐州),从地图上看去,大泽乡在南边,沛县在北,两地的距离,不到百里。陈胜在大泽乡起义,惊动了很多地方,沛也是其中之一。

沛令见这场起义越闹越大,周围的几个县,要么,被起义军攻破。要么,秦吏被斩杀响应起义。沛令提心吊胆,也怕殃及自身。于是,他在寻找一条自我解救之路。

沛令是秦吏,没出事之前,他说了算。出事之后,他说了很难算。万一,沛也有人起义,他就是被处决的对象。趁着自己说话,还有权威。

沛令有两种选择:

1.率众起义。

2.被杀。

沛令不愿被杀,就只能选择率众起义。沛令召集所有人召开紧急会议,主题只有一个:起义。

萧何、曹参两个人提出了反对意见,并给沛令分析情况。

起义,能成功吗?

这些人能抵挡朝廷大军?

百姓痛恨暴秦,也痛恨秦吏,你率众起义,百姓会不会支持你?

沛令认真思考了这些问题,起义军看似声势浩大,但,朝廷也不是吃素的。若被朝廷平叛,他起义,等待他的结局,被处死,还会连累家族。

他对沛县的百姓也不好,他振臂一呼,未必会得到反应。

沛令不能进,也不能退。不起义,怕被百姓杀。起义,失败了会被朝廷诛。

起义是死,不起义也是死。沛令骑虎难下,问了一句:我该怎么办。

萧何不愧是文化人,知识量丰富,脑袋也灵光,给出了一个建议:辅佐有声望的人,来起义。

紧接着,萧何说了这样做的好处!

成功了,你对起义的人有恩,不会被杀。

失败了,你也能推卸责任,不会被朝廷杀。

沛令听后,觉得可行,问:扶持谁。

萧何没有直接说这个人是谁,但说了这样的话:有声望的人。

这句话潜在意思,就是指的刘邦。毕竟,刘邦释放刑徒,已经在沛,众人皆知,也博得仁义的名声。响应诸侯起义,刘邦是最好的选择。

县尉很配合,主动站出来说:刘邦。

沛令也知道,刘邦这个人物。但,他也没表态。毕竟,刘邦释放劳役,犯了错。他还把刘邦的妻儿放入牢狱。刘邦回来,会不会找他算账,他拿捏不准。

没表态,有两层意思。要么,犹豫不决;要么,不赞成。

萧何不愧是读过书,从沛令一个眼神就察觉了一切,又说了一段话:刘邦释放劳役,很多百姓感念他的恩情。他的名声,已经在沛县传开。

萧何又说了一句让沛令放心的话:刘邦释放劳役,这是他的罪过。沛令既往不咎,没有为难他的家人,还扶持他,他定会感恩戴德,不会做出危害沛令的事。

然后,萧何又给沛令传达了一个意思:让刘邦回来,也能向百姓释放诚意。

沛令听了,还是拿不定主意。毕竟,决定错了,就会丢了身家性命。

萧何见软的不行,就来硬的,说了这样的话:很多人仰慕刘邦,他的麾下聚集了一千多人。沛令不请他回来,他也会打回来。

萧何加重语气,把事态说得很严重:城内很多人心向刘邦,他打回来,后果会很严重。

沛令吃惊的问:刘邦,手中有一千人!

萧何说:可能人数还要多。

沛令不能淡定了,四周郡县秦吏都被杀。他这里现在还算安全,保不齐,战火会烧到他这里。刘邦,是个危险的人物。

沛令拿捏不准,让在场的人举手表决。以萧何、曹参等很多人,都举手赞成。

沛令没想到这么多人,支持刘邦回来,他只能请刘邦回来。

刘邦,归来吧!

属于你的舞台,开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